【www.bjjpsf.com--演讲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1
16集纪录片《端牢中国饭碗》正在央视一套播出,该片盘点了中国人饭碗中,从主粮到蔬菜、肉禽、蛋奶、水产等副食产品各种令人惊叹的数据,全面解读十年来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牢记“饥饿感”,树立粮食安全“托底观”。改革开放前,“饥饿”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集体记忆,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约20%的人口。在看望参加__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更不能抱有工业化时代不存在粮食问题的侥幸心理,古有“种桑误国、穿丝拓疆”,而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影响,更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蔓延近三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全球人口饥饿状况急剧恶化,俄乌战争爆发后,世界粮价上蹿下跳,这些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只有粮食安全才能给社会注入“定心剂”、带来“安心丸”,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安定有序发展的“底气”,一旦出现问题,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守牢“耕地红线”,守好粮食安全“安全阀”。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18年连续丰收,但是从2021年8月25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来看,全国现有耕地19.18亿亩,与上一次调查相比,1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13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130万亩耕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和高位稳定意味着耕地长期持续全面的高强度利用,耕地退化发生面大。守牢耕地红线,必须坚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做到耕地数量有增加、耕地质量有提升、耕地生态有改善。守牢耕地红线,必须构建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耕地资源源头保护与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守牢耕地红线,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为抓手,建立常态化曝光机制,形成常态化警示教育效应,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耕地红线的氛围。
落实“藏粮于技”,做好粮食安全“科技观”。“科技务农”正在改变中国农业的现在,也将改变中国农业的未来,加速布局“科技务农”,持续挖掘“藏粮于技”,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的蓬勃兴起,进一步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落实“藏粮于技”,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加速“科技务农”创新演进。落实“藏粮于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促进技术创新与生产应用有机结合,让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商业化、市场化、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生态。落实“藏粮于技”,要注重研发应用集体化,统筹推进科技攻关,集成转化与推广应用,营造良好农业创新生态,充分激发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内生动力。
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2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永葆为民初心、坚守持久恒心、常怀忧患之心,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根基,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使命感,永葆“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新时代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嘱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任凭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始终确保14亿中国人民到点开饭,吃得饱、更吃得好。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责任感,坚守“稳字当头,重农抓粮”的“持久恒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先,百姓吃饭大于天,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四化同步”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我们党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党员干部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紧迫感,常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之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高位运行,但粮食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放眼世界,全球疫情跌宕蔓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能指望国际市场,粮食安全花钱买不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对粮食不能犯健忘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是良田,使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
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3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山东嘉祥县种粮大户徐小占为榜样,从加强耕地保护、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三向发力”,积极投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助力农民朋友端稳“金饭碗”、挑上“金扁担”。
实施图斑核查治行动,激活耕地保护“新动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子”。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激活耕地保护“新动力”。党员干部要全力做好图斑核查整治,对“非粮化”“非农化”地图斑进行逐一会审,深入田间地头,逐一实地核查初审地块具体情况,掌握地块面积、位置、栽种作物及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摸清整治任务底数,做到图斑摸排细、任务底数明。还要实施分类整治,出动挖掘机、装载机、播种机、旋耕机等机械入场施工,清理地表并对整改地块逐一销号,进行秸秆还田,使用生物菌肥,增加土壤肥力,组织农机对农田土地深翻深松,消灭杂草害虫,使用牛羊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实施复耕复种,做到靶向施策准、整治成效优。此外,更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下沉现场督导,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由问题整改拓展到质量提升,自觉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抢占智慧赋能制高点,激活农业科技“新活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根本出路在农业科技。党的二十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激活种业原始科技创新活力,着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工作,培育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金种子”,抢占种业科技竞争制高点,避免“断种”“卡脖子”情况,让种田农民少花钱、多打粮,实现产量高、品质优,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还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科创赋能农业机械,在大型农机装备核心部件生产等短板环节攻坚突破,使用新型农机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田间智能化物联网装备,借助“机器换人”实现自动控温、自动喷滴灌、自动放风、自动施肥;借助物联网、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贯通产销两端,真正让更多“好种子”长出“好果子”,让更多“好果子”卖出“好价钱”,让更多“农把式”挑上“金扁担”。
培育政策、人才“头雁”,激活农民种粮“内生力”。端稳“中国饭碗”关键是解决“谁在种地”的问题,农民是种粮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是保障国家“米袋子”。山东嘉祥县农民徐小占10年来从采石到种粮、从用人力到用机器、从靠经验到靠科学、从一人干到带领大家一起干……靠政策东风,凭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实践表明,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党员干部要以徐小占等为原型树立“种粮大户”先进典型,充分激活种粮农民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让农民愿意种粮、种粮赚到钱。另一方面,积极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等项目,培育一支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吸引更多懂技术、懂市场、懂经营的种粮能手、年轻新农人投身现代智慧农业,进而推动种粮事业提质增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生生不息赓续“禾下乘凉梦”。
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4
芒种刚过,正值水稻拔节生长之时,沃野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仓廪实,天下安。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走稳“三步好棋”,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的强大动力,能够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
走巧“大局棋”统筹谋划,有“合力苦干”的凝聚力。“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从来都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在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的高度讲粮食安全、抓粮食生产,要求我们务必学深悟透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执行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工作不是曲高和寡的“个人独奏”,而应当是党群一心、众志成城的“群演合奏”。在无数成功案例中,“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只有合力攻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才能无往不胜。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怀揣一颗真心、带着一片真情,用真心真情感化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增强凝聚力,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走好“创新棋”科技发展,有“善干巧干”的新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阶段正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不能按“老样子”办,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跟上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现实需要。伟大的育种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一心一意让大家远离饥饿的耕耘者,正因为他的创新思想以及在科研育种上的深知灼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农业创新者。在技术创新上,要依托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起到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党组织,用活“线下+线上”互通的方式,用好远程遥控、移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服务载体。在粮食生产实践中,要将就近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让农民对农业农村具体问题有直观认识,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为处理农业问题带来便捷。
走好“民生棋”坚定信念,有“真抓实干”的保障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粮食安全工作需要聚焦民生实事。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强化党员的先锋意识,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主动亮出身份,主动认领任务,以实际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为民服务。以奋斗姿态为民谋幸福,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在实践中,推动乡村振兴的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把民生事一件件办好。面对新时代考卷,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更好接地气通民心,重实干聚民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心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决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5
9月22日,在第_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__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发扬节约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增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实现藏粮于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危机、疫情、气象灾害、部分地区战争等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把握“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硬道理,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扎实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摸清家底”,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牢牢抓紧“中国粮袋”、端稳“中国饭碗”。要保护好耕地,守住粮食“命根子”“生命线”,承担“保土”“管土”之责,落实“田长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推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田水利、良种优化等农业技术科技的发明创造,古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灌溉蜀地万亩良田,今有袁隆平院士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实践证明,在耕地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必须靠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增产。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做到“向科技要粮”。要在粮食安全领域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人才队伍,选拔一批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十年磨一剑”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服务、“传经送宝”,推动粮食作物种植优质高效发展。
发扬“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的节约精神,实现藏粮于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古诗句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珍惜一箪食、一瓢饮,增强节约意识,引导全民参与节约粮食。要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心守护“中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