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11篇

请示汇报 时间:2021-07-17

【www.bjjpsf.com--请示汇报】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11篇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1)

青阳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思路

一、开发区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园区地址及范围

青阳经济开发区前身为青阳县工业园区,位于青阳县城以东、318国道木镇镇至蓉城镇段两侧,全长约9公里,于2003年启动建设,2006年8月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15平方公里。以“一主两辅”的结构布局,即以东河工业园为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木镇、新河工业园为辅,规划面积各1平方公里。

2、产业发展重点及现状

截至2009年底,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亿余元,已完成15平方公里的框架建设,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已形成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势头良好,投资项目不断壮大。目前,开发区共引进项目280个,协议总投资220余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8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在建项目50个,已建成投产项目201个。国风塑业、英格瓷、昌利锻造、瑞艾特科技产业园、鼎盛矿业、九鼎环保纸、富莱茵汽配、TIX阀门等一批大型项目先后签约落户开发区。

开发区现有入区企业268家,用地面积10000余亩,81家企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浙江籍投资企业188家,占70%;上海籍投资企业32家,占12%;江苏籍投资企业27家,占10%,主要以三大产业为主,其中,非金属材料生产、加工企业115家,占全区企业的43%;机械制造类企业94家,占全区企业的35%;有色金属加工企业29家,占全区企业的11%。

3、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底,青阳经济开发区拥有入区企业263家, 191家企业已建成投产,55家企业在建,签约17家,其中72家企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协议引资180余亿元。当年开发区共引进项目43个,当年竣工投产项目30个。全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31.82亿元;工业增加值9.76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9亿元;企业销售收入32.4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9.96亿元;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余元;完成财政收入1.47亿元;企业用工近9000人。

4、基础设施配套情况

开发区已完成10平方公里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近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中,并制定了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截止2009年底,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已建成道路总长50余公里,拥有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和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两座,拥有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日供天然气能力达5万立方米,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万门。开发区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科研中心、五星级酒店、学校、医院以及居住区等基本配套设施正陆续建设。

5、土地利用情况

根据《安徽青阳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截至2008年底,开发区内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21.21公顷,占开发区总面积的22.12%;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3.58公顷,占开发区总面积的3.36%;未建成的土地面积为737.34公顷,占开发区总面积的73.73%;不可建设用地的面积则为7.87公顷,占开发区总面积的0.79%。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为1272.48万元/公顷,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近37%。

依据《青阳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7-2020)》,结合目前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确定尚可供应的工矿仓储用地规模为534.33公顷;尚可供应的住宅用地面积约为46.89公顷;尚可供应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76.82公顷;尚可供应的商服用地为56.00公顷。

6、主要做法及建设成效

主要做法

(1)坚持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强化工业龙头支撑。县委、县政府将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抓住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机遇,2007年,以县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青阳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规定》,2008年,县委在1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加大开发区建设,明确开发区发展定位,强化开发区规划建设,举全县之力主攻开发区。按照东向发展工业的总体布局,确保每年园区投入1亿元以上,新增框架和建成区2平方公里以上,到“十一五”末,将开发区打造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规上企业超200户,增加值过20亿元的县域工业发展龙头。不断提高主园区准入门槛,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群、突出重点”的要求,推进“一区多园”相互协作、产业梯次布局,努力打造百亿工业板块。同时,按照集约、节约和环保的要求,建设标准厂房,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中小项目落户和发展。当前,开发区科技产业配套中心已全面启动建设,着力提升园区综合配套和承载能力。

(2)坚持以开发开放为主战略,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始终将增加有效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将参与合作分工作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资并举、内外商并重”,以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突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承接转移的引力。经济开发区先后选派100余人次外出招商,分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加速融入泛长三角。同时,围绕县域工业发展创特色、强产业的基本方向,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在非金属材料产业上围绕转型做文章。抓住非矿产业纳入省级产业规划契机,加快国家非矿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实施“资源换产业”战略,推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在机械制造产业上围绕合作做文章。深化与合肥、芜湖、南京等汽车生产厂商的战略合作,建设沿江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在钼钨产业上围绕开发做文章。加快鼎盛矿业项目建设步伐,做大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种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在铜材线缆加工产业上围绕融入做文章。抓住铜黄高速、铜九铁路通车机遇,加快融入铜陵铜产业发展链,大力发展以线缆为主的铜材深加工产业。

(3)坚持以注重效益为着力点,强化开发区建设水平。一是合理设置投资规模。凡入东河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须达到5000万元,每亩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须达到100万元,每亩实现税收不少于5万元。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发区工业用地一律实行挂牌出让,出让价格按国土部门评估的最低价执行,重大项目用地价格可适当优惠。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已签约项目建立一系列开工及投产时间进度表,倒排时间,催办、督办与追查相结合。四是保障开发区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理、建新拆旧挂钩、建设用地置新等渠道,新增建设用地,按项目规模配土地,重大项目依法优先保证供地。

(4)坚持以打造环境为主题,强化运营机制创新。为强化工作效能,在开发区推行“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活动。试行行政审批委托与授权,推行为企服务全程代理、行政办理首问负责、并建立“一门进、一章结、一费清”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对开发区企业检查行为,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确需检查外,其它检查事先报县政府批准或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实行重大项目县领导联系机制,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开发区的事在开发区办”。

建设成效

(1)开发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发展的空间扩展充分,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制造业基地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已具备一定条件,制造业发展水平有重大突破,集聚产业转移的能力明显增强。

(3)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命力旺盛,开发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完美载体,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引领经济发展中,开发区大有文章,大有前景。

7、存在问题

受土地指标约束,工业用地批量报批缓慢,土地要素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规划急于调整;企业批量用工紧缺,已严重影响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项目建设速度。

二、园区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自主创新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以发展工业经济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加大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青阳“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兴县”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正确处理好开发区内产业、环境、资源、人口和社会协调发展,开发区向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始终坚持产业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土地集约利用原则

强化“选商选资”意识,建立企业准入机制,制订一套开发区用地定额标准,明确进入开发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指标的具体要求,提高门槛,严格审批和管制,不符合集约用地定额指标的企业不准入、不供地,改变传统的粗放型招商引资模式和对企业提出用地行为有求必应的粗放型供地方式,从源头杜绝土地的粗放利用;推动“楼宇工厂”的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同时通过修建多层厂房,引导产业类型互补、生产环节协作较强的中小企业入驻,挖掘开发区自身的土地利用潜力,推进开发区走集约发展之路。

3、坚持目标管理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并对目标实施开展科学指导和管理,加快发展市场前景好、性价比高、关联度高和带动性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突出重点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集中财力、物力对重点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4、坚持技术进步和科教兴企的原则

在加大技术引进、吸收和转化的同时,提高开发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园区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和升级,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开发区企业科技实力和人才素质水平。

5、打造自有品牌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开发区自身优势和内外部条件,开发研制、挖掘和打造开发区产业自有名优新特产品,形成具有广阔市场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区产业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6、坚持集群发展和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工业门类要集中,空间布局要集聚,发展模式要集群”的原则,开发区产业根据县里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和集聚,合理布局,做到自然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与共享,以提高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的总体优势和发展水平。

(三)规划目标

开发区规划面积

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需要,2010年对开发区规划面积进行调整,至2030年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其中东河工业园规划面积为19.01平方公里,木镇、新河工业园规划面积为10.67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指标

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入区企业达400家,园区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全区从业人员达20000人。

(四)功能定位

开发区“以主园区为龙头,以辅园区为支撑,以工业集中区为配套”的梯次发展格局,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园,即以昌利锻造、富莱茵汽配、瑞泰汽配、华瑞科技、久松机械、方兴实业、TIX阀门等企业为带动形成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业百亿产业园;以九鼎环保纸业为龙头,依托国风塑业、英格瓷钙业、华隆钙业、海亿矿业等企业重点发展非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非金属新材料百亿产业园;以九华铜材、大九华铜业、联硕实业、金阳电器、九州线缆等企业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有色金属材料百亿产业园。

(五)发展重点

一是围绕非金属材料纳入省级产业规划为契机,大力发展非金属材料下游终端产品,千方百计加快推进环保石头纸项目进展,着力打造非金属材料百亿产业园;二是加快昌利锻造、富莱茵汽车部件、华瑞科技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建设进度,利用政府资源,积极搭建企业与整车厂有效平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开发区制造业规模和水平,快速形成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沿江重要的机械制造业产业基地;三是利用我县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依托鼎胜矿业、大九华铜业、金阳电器等企业,大力发展钨、钼、铜下游产品深加工,着力打造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产业基地。四是充分利用优越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强力引进一批高产值、高效益的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做好非金属材料向终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延伸,提高机械制造和有色金属产品科技含量,在打造百亿产业园过程中,发展一批知名品牌企业。

三、建议

一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依托开发区建立示范区,前期条件已完全成熟,当务之急是加快土地利用等规划的调整,扫除项目落户的障碍,政策资源要向开发区集中。

二是进一步完善省级开发区条例,理顺省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集中行政资源,培育开发区政策的“特殊性”,培育“特殊性”就是培育产业转移的竞争性。省里的政策要整合要集中,如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发区难以享受。其他如土地指标、项目资金、担保支持等等,都要集中向开发区倾斜。

附件一:青阳经济开发园区发展现状、规划表

附件二:青阳经济开发区重大工业项目表

附件三:青阳经济开发区用地布局图

青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2)

经济开发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

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发出的动员令,XX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一、紧盯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层次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一生命线不放松,助推经济社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一方面坚持“机制、依约、督查、服务”四个推进,确保华舜汽车配件等24个亿元以上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亚联机械等46个项目投产达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出口增长20%以上。另一方面以优化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为立足点,严把“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建设周期和规划设计”四个关口,重点招引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年引入京津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50亿元。打造汽车零部件、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现代家居建材等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服务,塑造唐山在天津地区的“四最”营商环境品牌。

二、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加快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统筹做好产业、道路、燃气、水系等专项规划,实现全域规划、全域管理。二是加快城区建设项目推进。重点推进富力集团投资超百亿元的富力城建设项目,力争规划建设面积43万平方米的首期工程年内主体完工,完成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二期主体工程,新建、改造、提升道路10条,中心城区和海北镇两个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启动实施投资8000万元的教育园区建设。三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投入550万元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开展绿化攻坚,完成富康道等14条道路绿化工程,总面积20万平方米。

三、抢抓历史机遇,推动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树牢协同意识,做实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和落实我市和天津宁河即将签署的《进一步深化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平台。合力推进48.7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加快推进农业高新区建设,在垃圾处理、交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共享。

总之,我们将围绕打造“飞地”特区发展定位,着力提升城区发展水平,提升项目质量,提升营商服务环境,争创各项工作新突破。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目标作出芦台贡献。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3)

蚌埠经济开发区

2018年农村改厕设备采购与安装项目

编制单位:  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盖章)

编制时间:     2018年9月18日        

一、项目名称:蚌埠经济开发区2018年农村改厕设备采购与安装项目

二、采 购 人: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人:许天罡  联系电话:185********

3、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4、

四、采购预算:390万元(2600元/套)

五、拟采用的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六、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1、项目背景:认真落实省委、市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努力打造绿色蚌埠美好家园,根据市住建委《关于下达2018年度农村改厕任务的通知》(建政秘〔2018〕46号)要求,我区今年需完成1500户农户改厕。

2、招标人: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由乡镇人民政府组建现场管理机构,代表甲方履行合同,区建设和环保局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抽查验收、货款支付。

3、项目地点:蚌埠经济开发区内不能纳入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的自然村非卫生厕所常住用户

4、计划供货及安装周期:100日历天

5、招标范围:新建(或翻修)1500套农户厕房,采购1500套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蹲便器、进粪管、过粪管、通气管、防臭器、高压冲水桶、定制粪勺(200套)及满足每户改厕所需所有附件的供货、运输、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运行、报检验收、直至交付使用和质保期内维护保养、维修、售后服务等全部内容(含粪池及厕具安装配套的挖填土方、垫层材料、面层硬化及施工)。

6、包别划分: 一个包

本项目中标供应商负责全部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及厕具的供货及安装(含新建或翻修厕房的材料及施工、粪池及厕具安装配套的挖填土方、垫层材料、面层硬化及施工),根据进度情况,要求中标供应商组织与工程量和进度要求相匹配的至少2支安装队伍同时进驻各村安装施工。

7、质量标准:合格

七、供应商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22条规定;

2、投标人须是瓮式化粪池制造商;

3、投标人须具有正在实施或已履约完成的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及厕具的供货及安装承担经历(以中标通知书或合同为准);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在“安徽蚌埠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注册登记,通过验证的企业,且必须符合投标人资格要求。

八、采购技术需求参数:

为鼓励不同品牌的供应商充分竞争,如某设备的某技术参数或要求属于个别品牌专有,则该技术参数及要求不具有限制性,供应商可对该参数或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但这种调整整体上要优于或相当于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并说明调整理由,且该调整须经评委会审核认可。

模块

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厕屋

(1500套)

墙体为纤维增强水泥压力板,厚度≥3.5cm,房面为彩钢保温板,厚度≥3.5cm,室内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高度不得低于2米,户厕门的最小净尺寸不应小于0.7m(宽)*1.8m(高),厕屋内地坪高度应高于室外地平100mm,厕屋采光、通风良好。便器排污孔直径不小于100mm,以按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的距离不小于300mm,距边墙不小于400mm。

化粪池系统

(1500套)

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

材料:聚乙烯或聚丙烯,注塑成型。

每瓮容积≥0.5m³,瓮底深度≥1500mm。

壁厚:≥5mm,拉伸强度≥22MPa。

上下池体连接部位加装密封材料,防止变形和渗漏。

清掏口、检查口应加盖密封盖,密封盖应牢固且易于开启及封闭。

安装完成的化粪池应进行检查,对整个系统做抗渗漏检测,确保各连接位置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下个工序的施工。

具体要求详见《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

罐盖

位于三个腔室顶部,开关方便,闭合严密,便于清理废渣、废液。

检查口、清掏口上沿高度要超出池体20cm或采取其他工程措施加高,检查口(2个)内径不低于20cm,清掏口(1个)直径不小于40㎝内径不低于30cm。

密封条

材料:高强度密封材料

罐体组装后充分密封无渗漏。

隔板

材料:聚乙烯或聚丙烯。

整块式并带有卡扣,具有支撑功能,安装时涂抹高强度玻璃胶,做到完全密封不渗漏。将发酵罐按2:1:3的比例进行分隔。

进粪管、过粪管

PVC管Φ110,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管件应包含弯头、密封圈等附件。进粪管密封严实,阻止臭气扩散。过粪管与瓮体紧密连接,防止渗漏。所提供管材必须符合国家《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3664-2006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的要求。密封圈:橡胶,防止渗漏,阻止臭气扩散

排气管

PVC管Φ75,管件应包含弯头、透气帽等附件;高度应高于屋顶500mm-1000mm,固定于墙面。所提供管材必须符合国家《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3664-2006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的要求。

不锈钢螺栓

耐腐蚀、防锈、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脚踏式冲水系统(1500套)

贮水桶

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壁厚2.0mm ,容积≥35L,高度≥500mm,直径≥300mm,单次出水量0.3-0.4L,配套防冻措施。

高压冲水泵

泵体:材质为100%ABS工程塑料,泵体内活塞密封圈采用耐磨聚氨酯材料、弹簧表面喷塑或热镀锌处理。在常人正常的脚踏力作用下,冲水泵出水口压力应不低于0.25mpa。冲水泵每次出水量为0.3L—0.4L。弹簧使用次数为3.5—3.8万次。

蹲便器 (1500套)

材料:白色陶瓷,尺寸为≥550mm*330mm*180mm(高),表面平滑光洁,有釉层覆盖,釉面应与陶瓷坯体完全结合,釉面细腻光滑。

防臭器 (1500套)

1.为了减少异味的散发和防止蹲便器下水口渗漏,防臭器连接蹲便器时必须采用带密封圈的螺纹锁紧弯头,螺纹锁紧弯头内置防臭隔板。

2.防臭器内径不能缩颈,防止缩颈后内径变小后容易堵塞管道。

定制粪勺 (200套)

简单、实用、牢固、便于操作,确保能顺利清掏瓮体,粪勺直径20 cm,深度5 cm,材质可为塑料或铁。杆件直径大于35 mm,长度1500 mm,可为木质或铁,连接牢固。质保一年,按业主要求进行分配。

安装、调试 (1500套)

化粪池及厕具安装规范、紧密、牢固,调试无滴漏,达到国家标准及《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要求(含新建或翻修厕房的材料及施工、粪池及厕具安装配套的挖填土方、垫层材料、面层硬化及施工)。化粪池基础应先夯实素土,再铺10cm碎石夯实,最后用C15素混凝土浇筑厚8cm垫层。化粪池顶覆土厚度不小于20cm,面层硬化采用C25细石混凝土硬化并收光,规格不小于2100mm×1200mm×50mm,表面不得有开裂、起砂、起皮现象,排水顺畅无积水。维护口上平面应高于地坪100mm,防止雨水倒灌。化粪池选址必须避开道路。

注: 1.产品应符合《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12)标准及《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的要求。

2.产品运送至用户并完成安装。采购人按《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12)标准及《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的要求组织验收。

九、验收要求

1、材料验收

厕屋(墙体、墙面、门板)、厕具(便器、冲厕器具)、化粪池、管材与管件在现场安装前应按照采购要求以及相关产品构造及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化粪池外表面经目测色泽均匀、光滑平整,无裂纹,无孔洞,无明显划痕,表面应完整;内表面经目测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无明显瑕疵,边缘应整齐。壁厚均匀,无分层现象。

粪池理化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满足《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

2、安装及竣工验收

3、

厕屋拼装整齐、墙面平整,无安全隐患,屋内整洁。厕屋选址应尽量放置于院内。

检查过粪管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应合理。

化粪池的各连接部位应无渗漏。

原状地基、池坑垫层与化粪池接触均匀,无缝隙;化粪池未被挤压变形。化粪池检查口、清掏口应加密封盖,密封盖应牢固,且易于开启及封闭。

厕具(便器、冲厕器具)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便器下端应安装防臭装置和构造。

化粪池基础应先夯实素土,再铺10cm碎石夯实,最后用C15素混凝土浇筑厚8cm垫层。化粪池顶覆土厚度不小于20cm,面层硬化采用C25细石混凝土硬化并收光,规格不小于2100mm×1200mm×50mm,表面不得有开裂、起砂、起皮现象,排水顺畅无积水。维护口上平面应高于地坪100mm,防止雨水倒灌。化粪池选址必须避开道路。

土方回填分层铺摊、压实,回填密实、无空洞,无垃圾、异物。

其他应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有关规定执行。

十、保修

乙方对其所提供的货物及安装免费保修二年,保修期从乡镇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之日开始。

十一、付款方式

以乡镇为单位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支付;完成合同的50%改厕户数,支付合同价款的30%;完成合同的80%改厕户数,支付合同价款的60%;完成该乡镇全部安装任务,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至该乡镇供货及安装审定结算价款的95%,剩余5%为质保金,在质保期满二年后15日内付清,不计利息。

十二、中标人履约担保

1.担保数额:中标价的5%。中标人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合同签订前,必须缴纳履约担保(银行转账、见索即付银行保函、投保保险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否则,可以取消其中标资格,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并可由第二中标候选人递补,以此类推。

2.退还方式及时间:履约担保返还时限由招标人和中标人自行协商,但最迟返还时限不得超过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28天。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4)

加快建设人才特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XX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时不我待、求才若渴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加快建设人才特区,着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不断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高度重视、措施有力、推进有序、成效初显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XX经济开发区基本现状及发展前景

XX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XX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的15大园区之一,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精细化工开发园区”、“全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重点物流基地”和“XXXX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基础十分优越。开发区按功能定位划分为精细化工园、高新产业园、港口物流园、化工装备制造园及行政商务中心,形成了氯碱产业、煤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油脂加工、光电能源、港口物流、化工装备制造等多种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其中,氯碱产业在全国化工园区中最具特色,上下游配套齐全,产业链较为充分,其下游产品已延伸至医药、农药、化学助剂、工程塑料等多个领域,经济规模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0%以上。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随着新浦、爱森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户和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区内现拥有超亿元企业47家,其中,超30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2家。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工业国税开票销售收入284亿元、工业总产值529亿元,完成协议利用外资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31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亿元、国税开票销售收入178亿元,完成协议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34万美元。

发展前景:“十二五”期间,XX经济开发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开发为核心,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力求到“十二五”期末,在现有区域范围内,围绕氯碱、高端精细化学品、煤化工等优势产业,打造工程塑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新材料和煤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最终实现由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工产业向非化工产业的重大转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总量翻番,进入XX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努力创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跻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行列。

二、人才开发工作情况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作为XX市“人才特区”试点区,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全力打造“人才特区”。目前,全区共培养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30多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对象2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泰州“311”工程培养对象7名、泰州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XX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象9名。各类人才作用发挥也日益明显,近两年共申报专利211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1、以优化配套政策为关键,不断夯实人才特区建设的发展基础

  一是高起点搭建政策平台。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市经济开发区(园区)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区工委也先后出台了《XX经济开发区 “人才特区”工作实施办法》、《XX经济开发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及《X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等操作性文件,正式启动了“人才特区”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准入、优待和重用等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高起点搭建了政策平台。

二是高标准出台配套政策。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我们主动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发放人才待遇,在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安排、技术职务评审、科技项目资助及奖励申报等方面给予照顾,初步形成了“人才特区”建设的政策服务体系。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增强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实绩明显的优秀人才,打破人员身份界限,选拔他们进入园区重点岗位,并享受事业人员工资待遇。

  三是高水平加大资金投入。舍得“大手笔投入”,设立了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除市里给予的各种津贴外,对引进的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再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如顾焕博士来区创办XX晶化天成新材料公司,我们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资金的扶持。公司创办三年来,已拥有研发人员28人,2011年产值为3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可翻番。2009年获市、区财政资助的李军秀硕士创新团队“牵手”XX凯力克公司,其研发产品年产值超十亿元。

  四是高要求做实基础工作。我区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双创人才计划”《资助申报工作流程》、《X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了《XX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并在开发区网站设立人才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人才项目的在线引进。

  2、以形成集聚效应为目标,努力建立广揽高层次人才的良好平台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活动。我区依托非公企业服务中心,每年财政列支6万元,邀请省内外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区内各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强化培训,涉及“战略管理、纳税筹划、绩效管理、品牌营销”等内容。近两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海外博士泰州行、省内博士XX行、浙江工业大学博士XX行,组织参与了XX“上海招商会”、“深圳招商会”和“银杏艺术节”等活动,16名博士与7家企业签约合作项目14项。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丹集团在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药物研究院”,江神药物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凯力克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各企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定向引进了施波博士、冯亚兵博士等一批知名高层次领军人才。

  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近三年,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创办省级技术中心3家、泰州市级技术中心4家、精细化工检测中心1家、产学研合作企业21家,共柔性引进技术专家80人次。去年底,我们与中国石油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筹建精细化工研究所,一个投资1亿元的油气综合站项目将落户开发区。

  四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创业引领工作。目前,我区已建立济川集团等见习基地8家。这些见习基地共提供了涉及医药、化工等见习岗位,今年初步确定100名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根据“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鼓励发展”的创建模式,我区初步选定了新浦、卡万塔等几家大的企业,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将现有的大学生资源加以有机整合,形成团队,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在企业创业创新中发挥作用。

  3、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人才引进工作的制度体系

  按照“指导有方、协调有序、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要求,积极创新特区建设联动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初步构建了“人才特区”人才引进的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XX经济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及开发区组成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决策重大事项;区内也相应成立了“XX经济开发区人才特区工作领导小组”,承担高层次人才具体工作协调的职责,负责“双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健全领导体制,提供组织保障,形成“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人才特区”建设工作“特事特议、特事特批、特事特办”。

二是建立督办落实机制。制定《领导干部与重点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关于建立实施“双创人才计划”目标责任制的意见》、《重点高层次人才定期回访制度》、《重点人才项目引进工作督办落实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约谈、座谈了解和上门慰问等方式,经常性地倾听人才心声,了解人才需求,收集人才建议,推进人才成长,将工作落实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范围,切实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4、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还不够高。虽然近年来在加大引进力度后,我区高层次人才有所增加,但与兄弟园区特别是苏南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量过少的问题较为突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如,现代管理等行政人才比较充实,而新技术与现代化知识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比较匮乏,而且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外资及大型企业,在一些成长型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三是存在人才断档现象,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大企业,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层次人才,如高水平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方面,现有人员与需求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在专业技术领域中,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科技项目带头人和学术界知名人士比较稀缺。

三、下步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

目标任务: “十二五计划”期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新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项目100名,形成人才综合竞争优势,吸引和促进各类人才快速聚集、快速生效,使XX开发区成为人才层次高、体制机制活、创新能力强、科技贡献大、产业发展快的区域人才高地。

1、着眼“引得进”,进一步优化人才招引平台

  一是实现信息对接资源共享。协调省市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依托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XX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主动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与他们的信息库联网,逐步实现信息对接、资源共享,建成规模较大、专业齐全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

  二是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通过深入动员,进一步宣传国家及省市有关引才政策;积极发挥政策杠杆的导向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不断加大引才育才投入;重点跟踪服务有关人才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引才困难等方式,深入了解重点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调动企业引才积极性,增强企业引才信心,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

  三是拓宽各种识才引才渠道。充分利用前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各种关系,积极荐才引才;依托专业人才中介机构的信息优势和渠道优势,开展海外高端人才寻访活动;发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专家教授推荐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

  2、立足“留得住”,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措施。我区将依托投资200万元的非公企业服务中心,设立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落实“双创人才”相应的科研资助、创业扶持、贴息贷款、购房资助、生活津贴以及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待遇。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鼓励和支持高新企业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设立工作站科研补贴资金;优先推荐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入选省市“333工程”、“311工程”、“XX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择优对引进的创新人才和团队进行重点培养。

  三是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对“双创人才计划”引进的领军人才取得的省市政府奖励或奖励性津贴及取得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引进的领军人才在开发区创办的企业从事技术转让,并在省内产业化的,其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保证“用得好”,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抓好产学研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在现有校地、院地合作的基础上,强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合作,并搭建化工科研实验室等科技公共平台,最大程度整合优质创新资源,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科研工作条件。

二是大力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开发区企业与国际国内资本接轨的渠道,重点通过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等多种途径,增强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激发风险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新型科技投融资体制。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型人才服务环境。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机制,在人才引进、使用、流动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保护好、发挥好科技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切实营造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环境。

四是大力加强发明专利保护。积极实施专利和标准战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补贴,鼓励原始性发明专利,重点支持有望形成新兴主导产业技术标准的项目,不断推进专利成果迅速转化。

  四、请求支持事项

1、在拓宽识才引才渠道上给予支持。请求上级部门通过掌握的高层次人才信息,为开发区引进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提供帮助。  

2、在搭建科研平台资金上给与支持。请求上级部门给与在搭建区公共科研平台一定的资助,解决初建的资金短缺的难题。

4、在人才项目科技项目上给予支持。请求上级部门,在“333工程”、“311工程”、“XX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项目上给予一定倾斜,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5)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

【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领导名录】

党 委 书 记:杜存良(蒙古族)

副 书 记:张中飞(6月离任)

管委会副主任:王 来

奇来福(蒙古族)

傅福琳

巴特尔(蒙古族 8月任职)

党 委 委 员:侯 玮

郭海东

主 任 助 理:张 华(6月任职)

包树桐(6月任职8月离任)

吕 平(8月任职)

【概况】 内蒙古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准格尔旗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8月更名为内蒙古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9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开发区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2006年1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立位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原驻地沙圪堵,规划总用地面积94.34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控制用地面积37.66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及开发控制用地面积56.68平方公里。规划城镇人口10万人,镇区人口约5.6万人。水、电、路、讯、气、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商、质监、税务、金融、保险、公安、邮政、交通等机构保障有力,医疗、防疫、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开发区位于晋、陕、蒙三省区经济文化的交汇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周边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20多种,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其中以煤炭和高岭土为最。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内机编发〔2001〕139号)和(鄂机编发〔2002〕10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确定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管委会与党委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副处级建制。开发区党委是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代表准格尔旗委对开发区实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开发区管委会是准格尔旗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施行政领导,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其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决定。(二)编制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经旗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三)依法制定和实施开发区各项规章制度和开发区优惠政策。(四)审批各类入区投资项目,管理开发区财政事务。(五)保护开发区内各企业的经济自主权和享受的优惠政策。(六)建议和管理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负责开发区的环保工作。(七)依法管理开发区的土地,审批开发区内各类建设工程规划和设计。(八)兴办开发区的科、教、体、文、卫、计生、广播等社会事业。(九)协调管理、监督有关部门在开发区设立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的工作。(十)按规定处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行使旗政府授予的其它职权。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和管委会,下设党政办公室、组织部(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牌子)、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社会事业发展局、招商局、环境保护局、工会联合会、城市管理局(事业单位)等10个正科级建制的职能部门;另外,成立了国土资源分局、安监分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事业单位)等3个副科级建制职能部门。核定行政编制35人。其中党委、管委会领导职数10名(1个正处级,4个副处级;5个正科级);室部局科级领导职数38名(12正、26副)。

【招商引资】 2008年,共引进30个项目,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生产性项目25个、非生产性项目5个,其中7个项目已经落户开发区;共引进资金32.94亿元,到位资金1.07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7亿元,较2007年增长53.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95亿元,较2007年增长57.4%;第二产业完成43.62亿元,较2007年增长47.1%;第三产业完成14.13亿元,较2007年增长7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8亿元,较2007年增长43.8%。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83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29亿元,全部上缴税金8.56亿元,完成销售收入81.39亿元,产销率达100.1%,工业增加值完成39.76亿元,完成任务10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000元,较2007年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5亿元,较2007年增长55.2%。

【财政收入】 2008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8亿元,较2007年增长24.6%;完成年度预算35000的57.6%,同比增收6488万元,增长47.5%,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9660万元,占年度预算19100万元的50.6%。中央级收入完成10493万元,占年度预算15900万元的66%。

【规划设计】 编制了开发区和沙圪堵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八一路北路口、行政中心(准北路东、蒙南至广电大楼)、商业中心(八一路两侧、公园街两侧)进行了城市景观设计。完成了17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民安、久荣、惠民、双满商住、鑫荣、昌盛伟业·第一街、普泰·康宁、温馨、佳苑、安泰、和谐等小区,融创·农贸市场、消房中队、民幼、国礼陶瓷、矿山救护队、易铜厚商务大酒店)。学习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继续加大了城市规划法宣传和对违反规划项目的查处力度,保证了各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实施。

【市政建设】 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了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发区的市政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500万元的美稷民俗风情公园正在实施围墙、围堰土方工程;漫瀚文化主题公园在设计之中;投资约1.2亿元总长10.7公里的伊东热电厂城区供热管道开工建设;投资8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清表和土方施工;投资50万元在镇区新建公厕13处,渗井21处;安装路灯杆小广告牌1000多块、公汽站牌18块;投资近50万元完成了三源小区街景改造,对主要街道的商业牌匾统一设计更换;投资70万元维修了路灯及霓虹灯;投入40万元对八一路、工业园区、准格尔路面和人行道、路缘石进行了维修。

【市政管理】 按照“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保证畅通、严加管理”的要求,严厉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和路面摆摊设点行为,保障了道路、排洪、路灯、交通讯号灯及各类管网等安全畅通运行。以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为契机,各部门密切配合,规范了主要街道商业店铺的牌匾,开展了街道摆摊设点专项治理;投入专用车辆和工作人员,全面清理了环境卫生死角;积极筹建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填埋集中处理场,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

【荣誉奖励】 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受到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被评为“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经济责任目标一等奖”、“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突出开发区”。2008年1月,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自治区工业十强开发区”,8月被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驻区企业伊东煤炭集团公司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了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3月13日,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召开2008年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了2007年度开发区组工、精神文明、机关工作、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

【创业学习讨论会】 2月18日,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召开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学习讨论会。3月26日,开发区党委书记、“百日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杜存良召集小组成员召开“百日攻坚”情况分析会议。4月12日,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准格尔旗科研实验区科研培训及推进大会在准一中召开。

【研讨会】 2月20日,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召开山杏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

【安全生产活动】 5月26日,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6月13日,开发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举行了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日活动。

【文明单位验收】 3月17日,由市精神文明复查小组到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对2005年以来命名的16家市级文明单位及文明单位标兵进行复查验收。

【市容市貌整治协调会】 3月17~20日,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来召集开发区工商、运管、安监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交通、运输、市容市貌整治协调会。

【房屋拆迁补偿方案出台】 3月28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出台。

【4号直立炉点火烘炉仪式】 4月24日,伊东集团东方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0万吨干馏煤联产10万吨甲醇项目主体设备4号直立炉点火烘炉仪式,在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举行。

【中外合资签字仪式】 6月6日,内蒙古伊东集团东方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签字仪式在开发区举行。

【文艺活动】 6月10日,准格尔旗“华准物流杯”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开发区开幕。6月29日,举行了 “美稷新歌——走进魅力开发区” 为党献礼大型综艺晚会。

【创建卫生文明城镇动员会】 6月27日,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共谋发展、共创文明、共建和谐”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民创业暨‘创卫迎会’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卫生文明城镇各项工作任务。

【项目动工仪式】 8月19日,伊东集团九鼎化工公司12万吨硝铵项目,在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伊东循环经济园区举行奠基仪式。8月21日,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有限公司国家用瓷生产基地项目在开发区破土动工。

【润滑油企业投产】 全市唯一生产润滑油企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大恒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

【厂房落成开业庆典】 10月16日上午,内蒙古铁煤伊东煤机制造检修有限责任公司主体厂房落成暨开业庆典仪式,在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合作签字仪式】 12月1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准格尔旗人民政府与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就煤化工及石岩沟煤田整体项目举行三方合作签字仪式。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6)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
  xxxx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争创“国家级园区”为动力,以打造“实力园区”、建设“幸福港城”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提升境界,高标定位,转变作风,重抓落实,全区项目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貌深刻变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全面提升。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省级开发区第2位。在中国城镇五百强中位列第28位。xxxx年完成临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港口吞吐量6656万吨。
  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港口抓膨胀、园区抓项目、产业抓集群”的思路,竭力抓服务、搞协调、促落实,超前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全力推动企业膨胀裂变,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今年以来,全区先后新建、续建了油页岩综合利用、香驰大豆、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隆基造型线等10个投资过亿元的临港产业项目,完成项目投入亿元,占全年任务的%。其中:我省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香驰大豆深加工项目建设工程基本完工,设备陆续到位并进行安装,为项目配套的供电、供汽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国内最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加工制造项目喷涂车间工程建设已完工;4万平米2条平台生产线、200米码头及对应后方1万平米滑道工程基本完工,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隆基机械定向增发募投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隆基造型线项目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完成,正在进行调试,春节前投入使用。
  二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大专业招商力度,成立了临港产业专业招商机构,配齐配强人员,专业招商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四新一海”产业发展导向,充分发掘区位、产业和资源三大优势,认真研究与临港产业集群有关联的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央企和国内外500强对外投资动态,坚持内外资并举,集中精力做好跟踪落实工作,竭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年内,组织开展了境内外招商活动30多次,先后有北大荒粮食仓储物流、香港欣鸿国际集团商贸城等项目签约。xxxx年,全区完成实际到帐外资2227万美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时,LNG应用成套装置、海上油气装备制造、永晖能源专用泊位等重点在谈项目进展顺利,为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项目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全力助推企业发展。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先后帮助维克斯滤清器、恒通物流、xx船厂、中集来福士等重点企业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劳动纠纷、市场开拓、建设手续验收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扶持企业加快发展。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8户,地方级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3户。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值比重。xxxx年,“兴民”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龙矿油页岩综合利用新增“泰山学者”岗位一个。龙矿集团海下煤炭开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隆基集团和道恩集团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宇高科列入省自主创新专项计划。依托恒福绿洲新能源公司组建的全省唯一的液化天然气应用技术培训基地,将为全市乃至全省LNG推广提供平台支持。在资本运作方面,加强上市梯队建设,全力帮助企业协调上市过程中遇到的资产重组、募投项目用地、立项及建设手续办理等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再造。兴民钢圈完成4720万股定向增发工作,融资额亿元已全部到位;隆基机械非公开增发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批复,预计融资额7亿元;恒通物流上市资料已报证监会,计划明年年底前完成证监会审批;另外,道恩高分子材料、龙福油页岩上市工作也在积极运作当中。
  四是全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泊位建设上,xx港20号油品泊位、29号通用泊位试投产,27、28号通用泊位正在进行建设,未来3个通用泊位年可增加港口吞吐能力2500万吨以上。集疏运体系建设上,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明年下半年可建成通车;羊口港一期、青州无水港二期、东营港1、2号泊位、滨州西港等喂给港建设进展顺利,转水输运体系初步建成;10万吨级航道拓宽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75%,可满足7万吨级船舶双向(乘潮)、10万吨级船舶(乘潮)与2万吨级船舶同时进出港通航需求;xx海域公用锚地工程已完成工可批复和养殖户补偿,正在进行扫海测量工作;重点工作推动上,xx——大连客滚航线复航报批工作已经启动,港航协议已经签订,将成为拉动港口发展新的增长点。xx临港物流园申报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保税物流中心已取得省政府《关于拟同意设立xx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批复》,将为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搭建新平台,创造新优势;业务拓展上,加大了铝矾土、煤炭、液体化工品等特色品牌物流链的培育和拓展,新增罐装能力18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品吞吐量达到1003万吨,同比增长%,成为开发区新的税源增长点。进一步加强货源开发和组揽力度,加大南方集装箱航线的开拓力度,xxxx年,完成集装箱41万标箱,同比增长35%,再创历史新高。
  一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了环海北路、环海南路、环海中路与疏港公路连接线、新龙路西段、水产市场、龙中路西段等道路的建设改造和市政设施维护工程,其中环海北路、环海中路和连接线工程将成为集疏港的主通道,建成通车后,城区通行压力大大降低,城区环境有效改善。结合和平路改造,同步实施了和平路雨水沟浆砌、污水管网、暖气管网敷设工程。实施了电厂西路、康泰路等4条道路雨水沟清淤工程、恒河大牟家段河坝浆砌工程,城区排水更加通畅。实施了新龙路、通海街等路段的路灯安装和改造工程。实施了原六中门前、烈士塔、北264省道、龙港路、环海南路等路段的绿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高质量推进城区开发建设。理顺了《xx经济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组织完成了xx船厂、隆基机械、龙耀食品等项目的详细规划报批,转发选址意见书2份、用地规划许可证5份;转发工程规划许可证7份、竣工验收合格证6份、放验线18次。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新港花园、港湾名城、星海国际等商住小区30万平米的开发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全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北海社区北皂前村10栋多层、2栋高层已竣工,正组织回迁;龙海社区逄家片区新农村政策获市政府批复,协议签订和土地手续办理基本完成,一期150户已回迁完毕;
  三是高标准加强土地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了梁家、兴隆庄等5个村的土地复垦工作,硬化道路30条,打机井7眼,下排水管线429米,挖坑塘180亩。同时,配合国土部门顺利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根据市委统一安排,严肃处理土地违规违法行为。积极对上争取土地指标,先后为隆基机械、恒通物流仓储基地、疏港公路连接线、香驰大豆、海洋工程制造等项目办理了项目组件上报、地面附着物清点、补偿和土地使用手续,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全年征地达600余亩。
  四是高效能加强城市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划分西城区环境卫生责任区的意见》、《开发区市政公共设施管理规定》、《开发区市政建设工程管理规定》、《xx经济开发区路灯管理维护规定》、《开发区道路挖掘管理规定》,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力量,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以城市核心区“三纵六横”9条道路为重点,以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贴乱画”等“八乱”为主要内容的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区容貌环境明显改善。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城区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对城区集贸市场、重点部位、重要路段实行专人、错时管理。严格抓好车辆洒漏、闯禁行的查处,每周至少开展1次夜查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违章车辆1800辆次。加大了城区环卫保洁力度,对城区41条主次干道,实行了定人、定岗、定标准、定责任管理,适当延长了节假日对公共部位的保洁时间,确保保洁效果。推行了清运车辆值班巡查制度,抓好了垃圾中转站的维护保养和运行。加大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力度,坚持分类收集、集中清运,做到了日产日清。成立了专门的野广告清理队伍,城市“牛皮癣”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对全区47个村居的保洁队伍建设、制度落实、垃圾分类标准、清扫保洁标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各村居及时整改,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加强科学化管理水平,园林绿地的管养质量明显提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格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管。及时做好市政设施维护维修,今年以来,全区用于道面修补、广告牌匾亮化改造、排污站及污水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费用达1000多万元,区容区貌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积极引导村居干部干事创业,设立200万元幸福村居创建专项引导资金,帮助村居重点解决行路、吃水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投入资金4300万元,实施各类民生实事98件。加大了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按照“抓点、连线、促面”的思路,筛选确定了16个村居纳入首批整治范围,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主要用于硬化路面、安装路灯、绿化等建设,村居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以解决居民日常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工作,提升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水平,实施了塔南、塔北两个西城区最大的无人管理小区的综合改造工作,全面提高无人管理小区的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资720万元,在原海岱政府新建、改建一处标准化敬老院,可集中供养119名五保老人。区财政贴补30多万元,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新农保投保工作全面展开,参保人数达9700人,上缴保费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7)

县域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建设路劲探析

——以崇州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为例

苏茂林

(中共崇州市委党校 四川•成都 611230)

摘要:经济开发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实现经济开发区首先集中发展,然后带动全县域发展符合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方实情。崇州市经济开发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积极参与区域分工,逐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均实现快速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开发区;建设路径;崇州市经济开发区

近年来,县域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区承担县内经济发展重任,如何实现经济开发区内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县域经开区发展道路,成为研究县域经济的重点。崇州市经济开发区自成立来,不断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全域成都竞争中成功突围,而且后续持续发展的基础坚实巩固。总结崇州经开区产业发展经验,形成本文,以期交流。
一、崇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基本概况
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于2005年,前身是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2010年5月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经开区现有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319家,已建成和投产企业152家,在建94家,筹建73家,协议总投资350多亿元。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其中5亿-10亿元企业2家,10亿-20亿元企业2家,20亿元以上企业1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成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4件四川省著名商标8件、四川名牌20件;成都市著名商标10件、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企业21家。主要发展以消费类电子为主导,家具、装饰装修材料等为特色的轻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经开区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被成都市确定为“中西部消费类电子园区”,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命名为“中国板式家具产业基地”。
二、崇州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一)主导产业状况
崇州经济开发区自2006年开始建设,先后经历了三次产业调整。园区建设初期,按照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发展要求,依托武侯区制鞋业向成都市三圈层转移和成都制鞋业“一都两园”(武侯鞋都、崇州产业园、金堂产业园)的战略布局,2008年前园区产业定位以制鞋为主导的轻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崇州本地家具制造企业迅猛发展并向园区聚集,2009年将园区主导产业调整为以家具、制鞋和装修装饰材料为主导的轻工业。2010年是崇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转折年,成都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与当年5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富士康配套项目园区在同年11月正式确定落户崇州经济开发区。随着消费类电子产业集聚和原有产业提档升级发展,经开区将产业结构调整为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园区原有的家具、制鞋、装修装饰材料三大产业为特色产业的综合发展产业结构。全力发展消费电子产业,引导家具、制鞋企业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制造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2010年,园区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06亿元,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8亿元,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69.05%。2011年是崇州经济开发区腾飞之年,主导产业战略性的调整,明确“以加快建设富士康配套园区为契机,全力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思路。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22.77亿元。 2012年上半年,经开区新增规模企业14家,累计达到58家。 2012年6月,全球三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之一、财富500强企业捷普集团成都崇州生产基地开工,正式落户崇州,消费类电子产业在现阶段成为崇州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园区电子信息高端产业集群。(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见附表一)
(二)特色产业状况
现阶段特色产业主要是2010年前引入并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家具、制鞋和装修装饰材料。在崇州经济开发区正式引入并确定消费类电子产业为主导产业之前,三大产业一直是园区经济的支柱。在2008年,按照成都市“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原则,结合成都市制鞋产业千亿发展目标和崇州市委、市政府“三大百亿产业”发展目标,编制完成了工业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规划:制鞋产业园规划面积12000亩,定位为高档女鞋生产基地。计划到2020年,引进大中型制鞋及配套企业500户以上,年产皮鞋4亿双,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到2020年,全面达到年产值100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成品鞋、鞋面革生产基地,鞋材交易市场及技术工人培训机构。家具产业园规划面积7082亩,定位为名牌板式家具生产基地。以扶持位列全国板式家具前5强的本土龙头企业全友、明珠做大做强为聚集核心,聚集品牌企业加盟崇州家具产业,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板式家具生产基地,到2010年,家具及其相关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轻工产业园规划面积7100亩,定位为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新型能源生产基地。随着家具产业的迅猛发展,经开区将“一区五园两中心”(家具产业园、制鞋产业园、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建材产业园,综合配套中心、物流中心)优化为“一区三园”(明湖商务配套区、家具产业园、装修装饰材料产业园、制鞋产业园),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三产业,三大产业迅速形成集群发展规模,增强了园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2010年,家具产业以绝对优势发展成园区第一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3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3亿元,实现利润0.50亿元。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45亿元,实现利润0.40亿元。鞋革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亿元,实现利润-0.11亿元,鞋革制造业已经占优势。
三、县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立足本地实际,首先实现做“大”
崇州地处成都市三圈层,属于近郊县。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受成都中心区域极化作用的影响,郊县资源不断向中心区集聚,成都三圈层市县优质资源不断被抽吸,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和被支配地位。崇州要在成都全域经济中实现新的突破,首先就要立足本地实际工业发展状况,集聚本地优势企业,实现做大,形成成都中心区域之外的“亚核心”,统帅、组织县域经济运行。为此,崇州经济开发区在建园之初,命名为“工业集中发展区”。首先将本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中工业区培育,初步入园的有家具制造、食品加工、鞋革制造等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当时技术力量薄弱,综合效益不高,只有通过集中发展,充分享受政府扶持政策和集聚规模经济正效应,实现资本、技术、熟练工人、管理等的快速集聚和积累,才能在县域竞争中形成竞争本地。随着中心城区经济集聚逐渐饱和,土地等资源日趋紧张,中心区域经济开始溢出,向周边地区转移。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充分利用武侯区制鞋业向三圈层转移契机,及时引入武侯区先进制鞋业,迅速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产业链和相关配套设施,实现制鞋业在园区的集聚。到2008年底,园区制鞋和家具两大产业形成规模,投资超过4亿元的制鞋业项目4个(康泰塑胶、君健塑胶、创新制鞋、路尚鞋业),投资4-10亿元家具产业企业目4个(全友、光亮、豪畅、明珠)。 到2009年,园区新增10家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3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6亿元,同比增长40.5%,增幅位列成都市第一。工业集中度达到50.5%,园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96亿元,同比增长34.3%,增幅位列成都市第三。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94亿元,园区工商税收完成入库9200万元。至此,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基本实现做大的目标,家具、装饰建材、制鞋等重点产业规模效益开始显现,参与区域市场竞争水平逐步提高,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二)参与区域分工,逐步做强
县域经济开发区发展极易受到区域中心经济发展核心的极化作用影响,使边缘地区经济资源向中心区域集聚。要抵消区域经济核心的极化作用和扩增经济核心区对边缘地区的扩散效应,才能实现郊县经济稳固发展。抵御极化并从经济核心吸收养分的重要手段就是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做强竞争优势。崇州经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成都市全域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规划,随着成都市将消费类电子产业作为成都市战略性产业,崇州经济开发区在2010年引入消费类电子产业,并最终被成都市确定为成都乃至西部最大消费类电子配套产业生产基地进行培育扶持。消费类电子产业具有技术创新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前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大等特点,崇州经济开发区及时将园区主导产业进行调整,确定今后一段时间以消费类电子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现阶段消费类电子产业在园区集聚明显,消费类电子产业园建设全速推进,目前已引进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企业22家,总投资3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11个项目已先期投产,包括富士康、福建南平铝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捷普集团等大型企业。崇州经济开发区消费类电子产业园已经成为成都全域分工中的重要环节,融入成都全域产业体系之中。
(三)培育支柱和主导产业,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
县域经济中,支柱产业县域内经济增长快、规模大、产值高的对国民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的产业,它强调当前经济总量和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较大比重。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内(县域内)经济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主导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成熟期的是支柱产业;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崇州经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对家具等本地优势产业加以扶持,使其迅速集聚发展成成都市乃至全国著名的优势产业。崇州现有各类家具和配套生产企业300余家,主要分布在崇阳(含经开区)、羊马、崇平、元通、怀远、三江等乡镇,包括全友、明珠、东金等20家规模企业和众多中小型企业,就业劳动力约6万余人。2011年底,全市家具产业规上企业上报总产值61.42亿元(全市家具产业实际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经开区内家具产业工业总产值51.42亿元;崇州家具产业相关的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41.40亿元,经开区内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34.40亿元。两大产业行业占比分别为40.06%、26.27%,总和占整个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二,对崇州工业经济超过120亿元大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消费类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经开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今后发展积累基础,经开区累计引进南平铝业、美盈森科技、好利时电子、领胜科技等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企业22家,协议总投资37.2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南坪铝业投资10亿元;捷普集团成都基地在201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旗胜科技等重大在谈项目进展顺利,高端产业发展后劲充足。目前,崇州以家具、装饰建材、制鞋等产业为支柱,支撑经济发展,以消费类电子产业为主导,引领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基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成都市区域分工的势力。
(四)优先建设基础设,服务企业快速成长
基础设施配置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崇州逐年加大投资超前发展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企业承接能力。在整体布局上由原来的一区两点(工业集中区、羊马点、元通点)整合优化为一区带一点(经济开发区带元通点),功能布局上,划分了产业功能区、配套功能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4+3”规划格局,即: 4个主导产业园区和3个配套服务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和高质量施工,建成43公里道路、53公里配套管网、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3.8公里自来水管网、34.2公里天然气管网、30.6公里弱电管网和47.1公里电力线路,形成了以晨曦大道、世纪大道、宏业大道为骨架的“三纵七横串四区”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上水、下水、排污、供电、供气、通信、道路的“七通一平”;经开区自来水供水量达到8万吨/天,天然气供气能力达到6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天;三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整治,“三乱”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加强标示标牌、户外广告、路灯绿化等的精细化管理力度,园区环境整洁美观,生产生活秩序正规。

作者系中共崇州市委党校•崇州市行政学校教师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8)

洋浦经济开发区

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加快建设“五个洋浦”步伐,进一步解决我区农村贫困边缘户住房困难问题,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根据《海南省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琼建村〔2018〕72号),依据管委会安排,结合开发区危房现状和困难群众居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一)目标任务

2019年底前,完成三都区农村贫困边缘家庭危房改造任务。

(二)工作原则

1.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危房改造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大力推广节能材料和技术,确保改造后的房屋经济、美观、适用、节能、防风抗震,能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
  2.最贫困、最危险原则。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收入稍高于贫困线、住房为危房作为确定危房改造对象的必要条件,同时必须满足改造对象户主户籍所在地与其居住地一致。

3.减轻负担原则。控制农村危房改造建筑面积,推进加固改造。应优先采用加固修缮改造方式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C级危房原则上采用加固修缮方式改造,D级危房能加固的应优先选择加固修缮,其次才是拆除重建;大力推广造价低、工期短、安全可靠的农房加固技术。

4.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的原则。危房改造要符合村镇规划,优先安排利用原宅基地、闲置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避免土地、资金的浪费。
  5.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规范程序,坚持政策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领导机构及各单位职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2019年农村贫困边缘户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决定成立开发区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张 进(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副组长:潘文雄(规划局局长)

陈晓全(三都区党委书记)

成 员:李东山(社会局局长)

陈 琳(财政局局长)

刘昊华(审计局局长)

胡从国(规划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规划局,具体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潘文雄任主任、胡从国任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

(二)各成员单位职责

规划局负责农村贫困边缘户房屋危险等级鉴定和编制危房改造方案;负责危房改造申请的备案;负责对农村建房施工队伍和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对农村建筑工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负责不动产权证(宅基地证和房屋产权证)办理、规划报建、保障房租赁。

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安排和拨付补助资金至办事处,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负责资金监管。

审计局负责各项费用、过程支出、期后审计等工作。

三都区办事处负责受理危房改造申请,经调查(含是否唯一住房、面积、产权、经济收入等)后做出审批意见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建立完善申请户档案并妥善管理,做到信息公开公示;负责补助资金管理及支付;负责本辖区内危房改造的管理工作;负责危房改造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工作,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同时配合规划局开展房屋危房等级鉴定等工作。

质监站负责房屋建设的质量安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参与竣工验收,对危房改造过程的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三、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及资金筹措

(一)补助对象

1.危房改造补助对象

我区危房改造补助对象是:三都区内居住在D、C级危房且仅有唯一住房具有开发区农业户籍的贫困边缘户。

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规定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C级)的房屋。所有补助对象须有规划局所聘请的鉴定单位出具的《洋浦地区农村房屋安全性评估表》。

具有下列十种情况之一的农户不得享受农村贫困边缘户危房改造补助:

1.生活在农村,全部家庭成员为原城镇户籍包括农垦城镇户籍家庭。

2.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8000元(家庭刚性支出大等特殊情况由三都区办事处党委研究决定)。

3.已在集镇,或城市买有住房(含自建房)、商铺、地皮等房地产的农户。

4.家庭拥有或使用价值在3万元以上(含3万元),且能正常使用的汽(轿)车、船舶、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

5.家庭成员(含已分户直系亲属)办有(或投资)经营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如饭店、宾馆、超市、农家乐、工厂、药店、诊所等)的农户。

6.家庭成员健康具有劳动能力,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的。

7.家庭成员(含已分户直系亲属)有1人以上(含1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且有正式编制(含离退休千部职工)的农户,或1人以上(含1人)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稳定的农户。

8.全家外出,不常住村里半年以上的农户(不含节假日短期回家)。

9.儿子都有工作有安全住房,只有老人在农村居住危旧房的。

10.已签订拆迁协议或近两年纳入拆迁范围的农户。

(二)补助标准

A类补助标准:适用于属D级危房的农村贫困边缘户,需拆除重建(包括原址重建和异地重建)或加固维修,每户给予建房补助资金3万元。

B类补助标准:适用于属C级危房户的农村贫困边缘户,维修加固,按实际危房面积补助,补助标准为200元/ m2,最高不高于1.8万元。

(三)资金筹措

开发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由洋浦财政全部支出。危房改造工作中所需聘请房屋安全性鉴定单位、房屋面积测量单位、危房改造宣传经费和危房改造标识制作经费等单独列支。

四、资金管理

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由三都区办事处提出申请,财政局直接划拔至三都区办事处。三都区办事处负责资金管理,并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确保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建设房屋及配套设施,不得挪做他用。危房改造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支付建房补贴款(异地重建的须拆除危房)。补助资金拨付至危房改造户账户后,及时将拨付凭证放于档案。

五、合理选择改建方式
原则上,经审核批准的贫困户危房改造只能原房加固或原址重建,因为规划冲突不能原址改造的,可申请异地重建,确需异地新建的须在村庄规划区域内选址,不得侵占农林田地,新房建成后须自行组织拆除原房屋,将土地退回村集体组织。

六、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建设风貌掌控

危房改造要达到基本建设要求,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办事处与村委会要严格控制危房改造的建筑面积:原则上改造后的农房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13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宜超过18平方米(报建面积超过此标准的,应说明建房资金来源、承诺限期内完工)。

根据《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管理办法》规定,农村村民使用宅基地建新房的,应节约集约用地,必须遵循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每户宅基地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75平方米;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宜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应留有适当的院落空间;房屋建设层数不得超过3层或房屋高度不超过12米。改造后的农房应具备厨房、卫生厕所、人畜分离等基本居住卫生条件。

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推广使用《海南国际旅游岛村庄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引》、《海南省农村(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建筑设计方案图集》,规划局要根据当地风俗风貌和民居特点,为改造农户提供4-6套安全、经济、实用、美观、抗风、抗震的免费住宅设计方案供选择。 

七、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11〕115号)和《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建村[2013]104号)。危房改造设计可以选用规划局推荐使用的通用图、有资格的个人或有资质的单位的设计方案,或由承担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设计。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者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

规划局要组织对农村建筑工匠开展技能培训,合格者发放培训合格证书。三都区办事处联合质监站须逐一将危房改造户的施工人员信息登记(见附件5)并归档;应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和检查,填写检查表(见附件4),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检查全覆盖,并归档。

三都区办事处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规定,逐户逐项检查和填写《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表》(见附件6)。严把竣工验收关,需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视为验收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凡验收不合格的须整改合格后方能全额拨付补助款项。危房改造验收后由规划局统一制做、悬挂危房改造标识。

八、积极推进农房报建工作
  危房改造户的新建扩建房屋应当符合村镇规划,房屋改造前须按《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管理办法》向三都区办事处城建安置科申请办理规划报建手续,依法取得规划许可,再向洋浦规划建设土地局申请办理宅基地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竣工并通过验收后,农户须向洋浦规划建设土地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依法取得房屋产权。

对于未取得规划许可的D级危房改造户新建房屋视为违法建筑,不予拨付补助资金。
  九、完善农户档案管理
  办事处要对危房改造建立一户一档的档案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管理,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必须装订成册,应包括:1档案表,2农户申请书,3农户改造申请审批表,4家庭成员有关身份证件(包括户主身份证、家庭户口本等复印件),5贫困等证明材料(复印件),6农户房屋危险性等级鉴定书,7公示,8协议,9入户调查表,10危房改造前、中、后照片,11竣工验收表,12补助资金发放证明,13施工人员信息表,14规划报建证等有关材料。  

十、健全信息报告制度
  办事处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28日前将当月危房改造进度、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措施报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做到动态跟踪,切实加强督促。对于危房改造户名额的增加或取消及时上报至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一、实施步骤及申报审批程序

(一)实施步骤

2019年1月正式启动全区危房改造工作,10月底全部竣工。

1.宣传启动阶段(1月20日前)。开发区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房屋改造的宣传,将政策宣传到每个贫困户,做好动员部署。

2.报审阶段(2月28日前)。村委会受理改造申请、组织核查、公示无异议后报办事处。

3.审批阶段(3月15日前)。办事处组织核实、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进行审批。

4.建设阶段(3月16日至10月底)。危房改造户组织材料、人员和资金,完成施工建设任务。

5.验收阶段(11月)。三都区办事处组织对房屋改造情况检查、验收。

(二)申报审批程序

1.危房改造户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危房改造申请审批表》(附件2),并提供户籍、低收入情况(如低保证等)等证明材料。

2.村委会审核。村委会按照《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危房改造入户调查表》(附件3)开展入户调查,召开会议对各申请对象进行评议,做好民主评议记录,妥善保存评议记录备档,并将评议结果在居委会、村务公开栏给予公开。经评议认为符合补助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上报办事处。对不符合补助条件或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办事处审批。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员按照《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危房改造入户调查表》(附件3)进行核查;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在办事处、村委会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对申请做出审批意见。不符合条件的,在审批材料注明原因并存档,同时函复村委会及申请人。

4.报批材料备案。已审批的危房改造申请材料,办事处要及时报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供各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调取查阅。

5.资格取消工作。对于在改造实施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进行公示取消。

十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要求和其他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纪检、审计、财政、规划等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强扶贫户补助资金兑现情况检查,坚决查处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同时,严格查处出具“假证明”、提供“假信息”的行为。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9)

平地崛起工业城——天门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工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6日 16:25 来源: 热度:73℃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11月1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前左二)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国(前左一),市委常委、天门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方德宏(右一)等的陪同下在亿鑫纺织有限公司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新建的高标准、现代化的佑琪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天瑞电子有限公司车间一角

▲开发区干部深入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了解生产情况,为企业排忧解难。

▲投资1.5亿元的亿鑫纺织有限公司目前已进入试生产,细纱车间工人正在工作。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改革开放春潮滚滚,这里的发展风生水起、气象万千; 这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热土,招商引资高歌猛进,大变革、大挑战、大机遇,千载难逢;这是一个立于市场经济前沿的改革试验地,从平地奇迹般地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个河滩小岸正在惊觉奋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正拍岸而来。

  天门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为候口。古时候,天门县令为了迎接从汉江乘船而来的朝廷官员,就在县河南岸建起了候官口,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后成立了乡,简称“候口”。美丽的县河水流淌不息,滋润着方圆34.76平方千米的土地,孕育着14个村,30000多人口。1995年,天门市委市政府,抓住改革开放契机,在候口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成立了天门经济开发区。

  天门经济开发区这一新生的工业城沐浴着市场经济和思想解放的浩荡东风,成为了驶上经济发展快车道的现代区域经济示范区,成为了实现中部崛起的典型。

  如今,在这片炙手可热的土地上,接踵林立的企业工厂星罗棋布,尽显风光。一条路,就是一批工厂落户的村庄,一家工厂,就是一群勤劳者走向富裕的舞台,不见机车的轰鸣,不见黑烟的嚣张,只见建设工地红红火火,街道车水马龙,公路四通八达,市场人气旺盛,人文绿色环保。“逼”出来的开发区人如果要写一部开发区的成长史,那么开头就是一个类似于“逼上梁山”的故事。

  达到一个效果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区

  “有女不嫁候口郎,日里夜里心惶惶,有朝一日娘家转,刮走几件旧衣裳”。过去的候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守着一亩三分地,只见劳作不见利”,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小农思想”影响,候口人在“棉花收了种小麦,小麦田里播棉种”的轮回中守候着希望。可一旦遭遇到大雨洪涝,天旱干枯,别说富起来,就连一日三餐都难以自保。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的经济仍然落后。候口的地理面积小,“巴掌大的地方,横根棍子就到了头,插根筷子就能探到底”,外地人常常如此评判。由于地盘小,经济落后,候口办事处干部连最起码的开支都应付不了,干部谈起候口,就像谈虎色变一样害怕调到候口工作。久而久之,在干部群众中就念出了“穷不过候口”的顺口溜。

  穷则思变,变则通。思路决定出路,机遇就是财富。1995年,天门市委市政府顺应改革大潮在候口成立了天门经济开发区。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引进大投资商、大项目为突破口,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做到“特区特办,特事特办”,使之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和试验示范作用。

  随着工业项目的增加,往日平静的小村庄沸腾了,开发区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敢闯、敢冒、锐意进取,吃人家吃不了的苦,赚人家赚不了的钱,终于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乡曲迅速地吹响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军的号角,长袖善舞,勇立潮头,显示出了其无可匹敌的英雄气概,迅速成为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弄潮儿。全区78家企业,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缀在一条条宽敞优美现代的公路上,每一家公司工厂都是一个亮点,装点着昔日的接官之道。

  1994年,候口办事处工业总产值2106万元,农业总产值2305万元,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比1.1;上交税金64.3万元,人均纯收入905元。在工业企业中,没有一家民营企业。

  2008年,天门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40000万元,农业总产值7000万元,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8比1;上交国地税金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703元,在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78家,占企业总数的100%。

  短短14年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开发区发展迅猛,建设火爆,用深圳速度,在这块黑土上,让2008年的工业产值比1994年增长了161倍,翻了8番;上交税金增长了124倍,翻了7番,人均收入翻了2番。

  如今的开发区人,步履矫健,脸上写满了自豪。因为他们是经济浪头摆舵的领航人,是时代的缩影和未来的脚印;他们完全有理由自豪,因为他们所代表的30000余昔日的候口人,以英雄般的史诗,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形成一个思路欲致鱼者先通水,水积而鱼聚

  候口人抱怨过:不沿海,不靠江,一条小小的县河水,我们的经济如何腾飞?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无异于缘木求鱼。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招商引资。

  没有项目的开发区不成其为开发区,没有大项目的开发区是徒有虚名的开发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靠的是经济实力。如何吸引客商前来投资?“欲致鱼者先通水,水积而鱼聚”。

  为了搭建更好的投资平台,开发区建设初期,市委书记别必雄只要在天门,每周必到开发区现场办公,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国对开发区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一直亲自督导。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文件、会议纪要的形式相继出台了《天门市重点工业园区投资优惠办法》和《关于重点工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关于农民安置补偿的会议纪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妥善安置侨乡开发区失地农民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既保护了投资商的权益,又保护了农民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促进了开发区经济发展。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开发区在三年的时间内先后投资2.5亿元,高品位建设南洋大道、创业大道、汇侨大道、健康大道、汉北路、西湖路、天岳路、中心路、天门路、大桥路、天横路等“五横七纵”道路及配套设施。园区路网直接与天仙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连接,直通圈内各市,改善了园区交通环境和招商引资环境。

  “企业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引进代表开发区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尽快地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经济发展。”正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开发区把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放在大力引进精品项目和高端产业上,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注重提高企业入驻开发区的“绿色门槛”,要求入园的所有企业,都要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并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中,特别提出要禁止和限制简单加工,“组装型”项目进入开发区。

  对于有了初步合作意向的项目,开发区就会锲而不舍,紧盯不放。比如投资达一亿元的亿鑫纺织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引进,再到投资建设,市委书记别必 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国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天门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方德宏一直挂点负责,亲自督导建设,促使该项目今年10月顺利投产,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创造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奇迹。

  这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开发区共引进企业78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5家),协议投资18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8亿元,已投产企业达到47家,其余在建企业今明两年内可全部建成投产,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执行一种理念你投资,我服务,你赚钱,我发展

  “要想长远发展,和谐是根本”。开发区工委书记方德宏提出:现代招商引资比硬环境,更比软环境,只有坚持软硬环境同时抓,才能确保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开发区强化法律意识,强力推进拆违,树立遵纪守法的民风。对区内少部分群众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未经审批非法占地、抢建房屋的行为,联合市城管局、公安局以及土管、规划等部门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先后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一百多户,成立了开发区规划执法局,建立健全了规划长效管理机制。

  在转变观念上,开发区提出了“无为即过”的机关治理法则。变指令性为指导性,变服从型为服务型,为引进来的企业搞好跟踪服务,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做到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这是开发区干部思想观念转变的前奏。

   “不作为就是过错”已为机关干部普遍接受。人人谋事、个个争先已成氛围。混钟点,碌碌无为者已没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优秀的人才。市委常委、天门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方德宏提出了“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要求,周末时间总是亲自带头深入到企业和拆迁一线调研解决问题。

开发区干部对所有落户企业实行重点挂牌保护、25天安静工作日和进入企业准检制,保护客商的合法权益。2005年4月,市某单位未在25天安静工作日后进入企业收取税费,企业主将情况反映到开发区后,开发区领导及时派人到企业了解情况,并与该单位主要领导联系协调,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针对开发区入驻企业多、建设项目多等特点,开发区干部大力整治建设环境,严厉打击强行施工、强行用工、强卖强买等地霸行为。并结合区内实际,通过制定相关规定,规范建筑市场、劳务市场。派出所还抽调警力专门成立工业园区警务区,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对企业实行24小时服务和治安巡逻安保。并针对工业园区建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多次召开会议宣传、教育,专门组织力量对各种霸势力进行打击,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征地在开发区是比较难做的工作,群众情绪混杂,只有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完成任务。金兴达冲压件厂落户开发区群力村时,群众以地价低、村级遗留债务没有解决等理由,拒绝老板进入,不让工程机械进场施工。开发区一班人想方设法,上门做工作达37人次,最后在一周时间内将该村所有群众的思想工作全部做好。

  除了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开发区也兼顾地方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企业服务区,预留村级发展用地的规划,目前,已规划出一个263亩的企业服务区,8块村级发展预留地。并采用大规模集中建设安置小区,每个小区设计居住规模达到1000户以上,全部单元安置,这样更容易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高城市品位。

  开发区为了解决辖区内群众的后顾之忧,未雨绸缪,高瞻远瞩,今年启动了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已经有一千多名失地农民被纳入社保体系,享受城市社保待遇。

  创新一种模式由一区多园带动集群发展

  开发区以打造武汉城市圈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区内汽车配件、药化、电子、轻纺四大板块进行招商,注重引进与开发区现有产业关联性强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注重引进高新技术,着力改造和提高开发区产业水平,通过招大引强,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区内以东风华泰铝轮毂为依托,从事电镀、抛光、打磨、包装、汽车零部件配套等相关行业的企业达到12家。

  昂首阔步天地宽,展望前景,开发区干部将配合工业园区进行产业协作分工,将开发区建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配套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医药化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组成五大工业版块。

  汽车零配件工业板块,依托东风、神龙汽车工业,着力支持东风华泰(天门)铝轮毂有限公司400万只扩规项目,并以之为龙头,发挥华兴包装有限公司、天成汽车安全带有限公司、瞭远机电有限公司、车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优势,建成面积在2000亩以上,到2011年销售在10亿元以上的汽车机械工业园。

  纺织服装工业板块,以宝隆服装工业园、亿鑫纺织工业园、昌丰纺织工业园、金吉利纺织、佑琪服饰为主体,充分发挥天门棉花和天门轻纺优势,建成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轻纺工业园,整个园区分三期建成,与武汉大纺织公司对接,在2011年年销售额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

  医药化工板块,着力支持省级高科技企业湖北成田制药有限公司占地400亩的扩规项目、湖北益泰有限公司、中佳药业有限公司、天义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改扩建,建成面积在1800亩以上,到2011年年销售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医化工业园。

  电子工业板块,支持省级高科技企业天瑞电子有限公司新上电子项目,继续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姻,开发市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形成电子光谷产业链,建成到2011年年销售达10亿人民币以上的电子工业园。

  商贸物流板块,以杭州华泰商贸城、星星工业园、上海金炎家电商贸城为龙头,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对接,建成天门买全国卖全国的物流中心,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人民币的商贸物流工业板块。

  春潮晚来急,厚土绽奇葩。天门经济开发区正以强劲的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之势,迎接八方客商;正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满载着天门人民繁荣发展的共同愿望,扬帆远行。(本网记者邹凡丽(文)  伍双娥(图))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10)

开发区概况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杭州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杭州开发区以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近五年来,工业经济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2006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13.4亿元,外贸出口71.11亿美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二位。


      

        投资创业环境日臻完善
    杭州开发区秉承“让投资者获利,让创业者成功”理念,致力于营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2004年,开发区被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评为中国75个城市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佳开发区。200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到2006年底,开发区已吸引32个国家和地区的404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列入全球500强的31家跨国公司投资创办了50个项目。
   

 

   科技创新凸显发展优势
    杭州开发区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以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为依托,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大学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和平台,致力于发展软件及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1%。

                       

   人文生态彰显城市品质
    杭州开发区以打造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区内拥有省内规模最大的下沙高教园区,占地10.91平方公里,现有14所大学、16万在校大学生,知识精英的高度集聚,浓郁了文化氛围,提升了城市品位。开发区充分利用钱塘江及生态湿地资源,精心打造了沿江景观大道、生态公园、高教园区景观带等生态工程,建成区内河渠交错、绿树成荫、白鹭翔飞、鸟语花香,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品质。
   

    开发区正在加快由“建区”向“造城”、由依江发展向跨江发展的战略转移,深入实施“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努力打造“下沙创造”和“文化下沙”两张金名片。2007年,开发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制定“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科技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增加副城的核心竞争力,吹响了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号角,下沙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十多年前,下沙是钱塘江走向大海留下的一片滩涂。1993年,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下沙诞生。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旷野滩涂,已被宏伟壮观的楼宇、鳞次栉比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道路、气势恢弘的广场所取代,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和谐宜居的生态家园。
    十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努力打造“下沙创造”和“文化下沙”两张金名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集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区域功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域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下沙已经成为杭州市工业化进程和大都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极。
    当前,我们正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工业化水平大提升,城市化建设大提速,江东开发建设大推进”,着力推进从“建区”向“造城”、从依江发展向跨江发展转变,促进开发区向创新驱动、环境支撑型的战略转型。展望未来,开发区将努力建设成为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科研优势凸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世纪大学科技城;功能配套完善、城市个性鲜明的花园式生态型杭州副城。
    开放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区考察交流,投资兴业,共铸辉煌!

开发区机构职责

开发区机构职责

 

    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杭州经济开发区(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主要职责:
(一)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党工委、管委会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行使以下职责: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代表市委对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实施党的领导和监督。
       2、编制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3、依法制订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各项行政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4、负责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土地规划、征用、划拨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工作,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并实施地政地籍管理。
      5、依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负责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规划实施工作,建设规划项目的审核和规划项目的监督检查,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6、负责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建设工程管理,核发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7、负责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环境保护和监督工作,编制并报批区内环境保护规划,审批区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工程,核发《环保施工许可证》、《环保设施验收合格证》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8、负责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房地产开发和房屋产权、产籍以及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物业的管理,核发房屋权属证书和《商品房预售证》。
      9、负责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0、负责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财政预决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监督,协助税收征管工作。
      11、享有外经和外贸自营权,管理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进出口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负责处理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涉外事务;按有关规定审核、申报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人员出国(境)和对外邀请事项。
      12、负责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招商引资工作,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报批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投资项目,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根据国家授权,负责出口加工区贸易业务管理及企业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审批。
      13、负责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统计、物价、审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城市管理工作。
      14、管理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体育等公共事业。
      15、协调监督有关部门设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的工作。
      16、行使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二)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党工委、管委会受委托在下沙镇区域内依法行使以下职责: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代表市委在区域内实施党的领导和监督。
      2、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下沙镇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负责区域内农业、工业、商贸、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司法行政、民政、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项党政管理工作。
      4、负责区域内的土地规划、征用、划拨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工作。
      5、负责区域内的规划、建设管理,房地产管理,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工作。
      6、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区域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7、规划、审批区域内新办企业和投资项目。
      8、组织实施区域内民政、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各项事业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9、管理区域内的财政、国有资产、审计、物价、统计等工作。
      10、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解放思想 围绕中心 创新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表彰一批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动员和激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创一流业绩,推动开发区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扎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在此,我代表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4000余名共产党员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受到大会隆重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新成绩

一年来,党工委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推进城市化”这条主线,围绕“三大目标”,实施“三大战略”,坚持“两轮驱动”,加快从“建区”到“造城”、从依江发展到跨江发展的“两大转变”,努力打造“下沙创造”和“文化下沙”两张金名片,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工业经济进入发展“平台期”和“调整期”的挑战,审时度势、迎难而上,顺势而动、主动应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和目标,把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作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走出发展平台期的根本途径,实施“三大战略”和共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抓手,确立了开发区发展的新理念,明确了发展的新思路。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开发区的党建工作也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始终围绕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在党工委的领导下,思想上统一,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在团结中进取,在逆境中拼搏,很好体现了先进性、战斗性和号召力、凝聚力。

1、着力加强教育,党员素质不断提高。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动员部署大会为契机,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搞好发动以及党风廉政、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极大推动了全委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新一轮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素质,增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本领,涌现出了一批身边的楷模。如下沙街道党工委书记戚桁华同志,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团结和带领下沙街道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征地拆迁、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力实施“决战江北”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资产经营集团环卫清洁公司经理周春芬同志,在环卫营运成本大幅上升、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领公司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强化内部管理,使环卫清洁公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还有白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李军民同志,工作主动、勇挑重担,积极配合两名主要领导,在都市农业园、景园社区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三名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开发区党员干部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示了开发区共产党员良好的精神面貌。 

2、着力培养能力,干部队伍得到加强。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建了“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两个指挥部,选派一批干部到征地拆迁、江东开发一线工作,通过选拔引进一批,交流轮岗一批,培养锻炼一批,干部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委管干部从2007年的102名增加到2008年的123名,干部力量得到明显加强,干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3、着力强化载体,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通过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党建示范社区创建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等举措,开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显现,涌现了一批模范作用强、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服务对象,不断探索新型社区的建设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开发区的一个窗口,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该社区检查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社区被评为省级、市级党建示范社区;智格社区党总支,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积极贯彻落实开发区、街道的工作部署,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在征地拆迁中打头炮、当排头兵,为下沙街道征地拆迁开了好头,起了好步,社区党总支被评为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沙、中沙、下沙三个社区的整体拆迁工作,按时间节点要求100%签约,靠的就是有一个过硬的党支部,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就是因为有陆建华、李炳川、方张林这样一批优秀的社区书记。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协作、思想统一,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积极宣传“三年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使广大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下沙城市化的重要意义。同样,在今年的抗雪救灾和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也体现了很强的党性观念、大局意识,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下沙街道有一位党员一次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有一些退休老党员家里很困难,也坚持交纳特殊党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也再一次证明,只要开发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统一、目标同向、团结拼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难题,就一定能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夺取“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胜利!

4、着力扩大民主,领导班子更加团结。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务政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和政府工作透明度。凡是重要政策制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等重大事项,坚持按制度提交党工委会议、主任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策。认真做好省市“两会”提案、议案的处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坦诚相待,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使班子增强了活力,激发了潜力,提升了凝聚力。

5、着力贴近基层,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去年以来,党工委通过专题蹲点调研、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意,排民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深化拓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开展了“专题蹲点调研”活动。今年,委管领导干部围绕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保持工业经济“一高一领先”和“破解七难”等工作主线,全面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动员了群众、发动了群众,深入了解了基层情况、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推进了工作、增进了感情。

事实证明,开发区各级党组织是领导我们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各项事业胜利的保证。在开发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危急关心,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党工委向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所面临的新任务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藏独、奥运政治、宗教渗透等不同形式的反华、遏制中国发展的活动愈演愈烈,给我们国家的发展施加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考验。

开发区成立十五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验证和展示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是开发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之一,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提供了经验和信心。但是,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固步自封,而是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开发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一是国际国内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美国次贷危机、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对经济的影响冲击巨大。开发区经济外向度高,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更易受到冲击。二是竞争更趋激烈。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产业定位趋同现象突出,尤其是周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争夺日益激烈,在国家级开发区争先排名竞争中,我们这几年的排名逐年下滑,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三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在“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变中,对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土地资源紧缺、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状况日益明显,主导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五是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任务繁重,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配套还不足以支撑对综合环境有高要求新经济的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创业创新、做强做优、文化文明、民生民主”十六字工作方针,围线“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共同奋斗,上半年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很多工作离“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工业经济逐步回升但离目标仍差距较大。我们通过开展工业企业长效服务,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促成了一大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全区工业经济止跌回升,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98.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强化工业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项目,完成合同外资3.62亿美元,实到外资2.12亿美元,协议内资24.5亿元,实到内资8.41亿元。但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气候影响,加上少数骨干企业持续低迷,工业产值及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与去年相比急剧下降,新建和续建项目的规模总量偏小,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仍显不足。上半年,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2%,要完成年度20%的增长目标困难不小。

2、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我们突出规划主导地位,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修订完善控规、修规、城市设计等多个规划。加大征地拆迁地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0个月以来,已完成下沙街道一半以上社区的整体签约拆迁,累计拆除房屋面积104万平方米,拆迁签约农户1740户,占总目标的45%;拆迁签约企业104家,占总目标的52%,预计年内将完成90%的农户签约拆迁。上半年,完成江北区块征地6697亩,拆除房屋面积40万平方米,重点突破新城中心区范围内上沙、中沙、下沙三个社区的农户拆迁, 923户农户全部拆迁签约,占年度目标的43%;完成企业拆迁签约35家,占年度目标的58%;征地拆迁总投入超过12亿元。松合、东方、头格、新元社区正抓紧进行丈量评估等前期工作。加快城市建设,全区在建项目面积达到562万平方米,地铁一号线下沙段、沿江大道、九桥连接线等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城中心区和北部工业区、大学城北区块主骨架道路加快建设,在建道路32条,总长度50公里;年内还计划开工13条,总长度15公里。加快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北部工业区块供热管网建成投用,220KV月雅变、110KV松合变已建成投运,110KV新港变9月份建成投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文渊路和学源路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和 1号渠、20号渠东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21号渠等8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实施22个楼宇项目及区口广场、音乐喷泉等景观亮灯工程。但是,今年是建设和拆迁任务最重的一年,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达100余个,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喘息的机会。特别是下沙集镇和景园小区的整体拆迁情况复杂,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同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保持资金平衡的压力巨大。

3、江东开发取得突破但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加大江东开发建设力度,江东区块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启动区块控规及专项规划编制进展顺利。江东招商引资取得突破,顺利签约3个项目。安吉10000亩基本农田异地代保已通过湖州市验收并完成省级备案,萧山区行政区划调整2800亩基本农田移位已经到位。完成162户农户拆迁,加快推进23家企业和56家个体工商户拆迁。梅林大道等项目顺利推进,江东五路、西三路近期进场施工。但江东开发建设面临土地瓶颈制约,征地拆迁任务繁重;特别是理顺体制、机制需要与市有关部门、萧山区沟通协调;招引大项目难度大,要确保年内项目落地,2010年实现100亿产出还有相当的难度。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但仍相对滞后。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成日本人学校,引入浙幼师幼儿园,成立杭四中和文海教育集团。成功举办15周年区庆系列纪念宣传活动,启动文化艺术节。开通高教园区示范公交环线,投放了出租车150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狠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认真做好防汛工作。但在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变过程中,社会事业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和生活配套还亟待完善。同时,在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利益格局调整,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维稳工作面临新的压力。

5、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仍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干部,成为我们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组织保障。但全面地看,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新形势面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党员干部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与当前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二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与开发区全面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不适应;三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不振,与快节奏、高标准的工作要求不适应。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酝酿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开发区将以建区十五周年为新的起点,在建设十大新城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建设“强、大、优、美、高”的下沙新城和江东新城中取得新突破。开发区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中的发展目标是:用十五年时间,江北60平方公里建成区建设成为拥有60万人口、城市功能配套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花园式生态型的副城;江东40平方公里规划区全面完成开发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高度集聚的花园式生态型城市组团,从而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成为引领杭州“一城、七中心”建设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是新时期开发区创业创新的攻坚战,是破解瓶颈制约、缩短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期的有效载体,是开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生活品质之区的有力抓手,也是开发区今后十五年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开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三年行动”计划最重要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实践者。当前,开发区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紧密围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深入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为十大新城建设、打造生活品质之区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围绕中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任何政党,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萎缩不前,无视时代潮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就必然要落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用新视角、新思维、新思路、新举措来谋划落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党员干部队伍思想、能力、作风的新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接北京奥运会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推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开发区2008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扎实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

1、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扎实的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广大党员干部是全面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骨干力量,其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党性修养的好坏、廉洁奉公的程度,直接影响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开发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影响到党工委和管委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在新时期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不仅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学习教育工作,更要学会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解放思想、破解难题。

一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开发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锋利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适应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变化的新形势,大力推进思想解放,牢固树立勇于超越部门利益、勇于创优争先、勇于承担责任的新境界、新精神,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依法办事与服务发展很好地统一起来;要把大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思想解放的落脚点,紧密联系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区情,全面把握优势和劣势,努力破解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提速等发展难题,以思想的解放创新理念,以理念的创新指导实践。

二是要狠抓教育。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工程,要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严格执行培训制度,量化培训指标,严肃培训纪律,确保党员干部按时参训,努力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中,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三是要强化责任。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发挥“一把手”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不断促进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提高。要定期联系工作实际,分析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切实使各单位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走上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2、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扎实的组织保障

要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在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开发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要以构建新的组织体系、提升党组织的整合能力作为创新重点,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组织为目标,开展党建工作示范区和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创建评比“两项活动”,形成包括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在内的新的组织体系;要按照“条块结合”的思路,努力探索在新经济、新社会“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新形式,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员的管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要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创新活力。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推进交流等方式,重点在“三年行动计划”一线,选拔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大多数群众公认的优秀的年轻干部,形成“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的创新创业创优工作氛围。要尊重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大胆闯,大胆试,使我们的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三是要深化拓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活动要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蹲点调研等五项活动为抓手,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一要抓树创优服务。要结合“树创”主题实践活动,更加突出机关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二要抓换届优班子。认真做好下沙街道9个社区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调整班子、优化结构。三要抓覆盖优发展。抓好“新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新引进或新建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完善“星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开发区和街道两级社会工作党(工)委,不断提高“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3、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扎实的作风保障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对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切实要求。“三年行动计划”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努力营造说实话、办实事、讲实干、重实效的良好风气,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形成加快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使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三年行动计划”宏伟事业中去。

一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强化使命意识,党员干部要胸怀全局,积极作为,敢于负责,做到敢抓敢管,旗帜鲜明地褒扬先进,做到大事难事勇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做到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不遗余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做到奋发图强,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做到坚韧不拔、勇敢面对挑战,攻坚克难,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精更优更好。

二要进一步强化廉政意识。党员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上做表率,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团结带领群众,为全面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而奋斗。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充分发挥纪律监督机关、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三要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增强执行力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抓落实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目标任务一旦明确,就要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抓而不紧等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融为一体,建立科学、民主、规范、操作性强的考核工作机制和实绩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以实绩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激励机制。

4、紧盯目标、加大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其落脚点就是看能否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坚持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扎实作风和“结果为上”的果断执行力来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实际,找准自己的定位,彰显自己的特色。下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规划为主导,强势推进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两年完成征地拆迁、三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初具新城形象”的目标;深化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政策引导和企业服务,推动存量挖潜和增量提速,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增长20%的目标;优化江东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下半年项目落地的目标;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民生保障,努力保持社会平安稳定,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同志们,在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用智慧、心血和汗水书写了光辉的一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立足新起点,开拓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建设一流开发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为打造国内一流开发区而努力奋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十五年栉风沐雨、艰苦创业,十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走过了1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发区成立十五周年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与全区各界代表共同回顾十五年难忘的发展历程,向各级领导汇报开发区的发展成就,激励全区干部群众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新的起点、以新的高度,谋划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开发区取得新的成就、实现新的跨越。

一、十五年的主要发展成就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科学发展观在杭州的具体实践。开发区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从最初的一片滩涂围垦之地,到初具规模的一座现代化新城;从最初建立的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到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最初的工业园区,到世纪之交建设下沙高教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从最初确定的工业集聚地,到 “三大目标”的定位,以及从“建区”到“造城”,从“依江发展”到“跨江发展”战略转型,走过了孕育、起步、成长和壮大的历程。建区以来,累计贡献地区生产总值1128亿元,年均增长30.33%;工业产值4838亿元,年均增长35.29%;出口创汇228亿美元,财政总收入277亿元,贡献税收186亿元。2007年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位列前十五位,在浙江省开发区综合测评中位列第一位;2004年被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评为中国75个城市开发区“最佳开发区”;在首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称号。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了现代大工业的基础框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38亿元,位居全市县(市)区第2位;全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税收收入41.5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退一优二兴三”的良好态势,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四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62%,成为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三角”之一,被授予“国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园”、“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称号。

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十五年来,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思路,注重招引大项目及世界500强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截止2007年底,累计引进3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467个,合同外资57.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22亿美元;引进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 248个,世界500强中31家跨国公司投资创办了52家企业。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引进项目投资强度达到60万美元/亩,位于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开发区,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和高教园区的科研人才优势,完善科技发展政策体系,搭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加坡杭州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四大创新平台,被授予“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示范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集聚高端人才。至2007年底,全区拥有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研发中心(技术中心)39家,专利771个。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十五年来,我们围绕“建区”及“造城”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方针,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07年底,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6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5.4平方公里,建成道路总长度166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0%。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特别是下沙路、德胜快速路、绕城高速东线的全面建成,以及地铁一号线、江东大桥、沿江大道的开工建设,开发区与主城无缝对接,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实施以道路、河道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优化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商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营造健康生态居住环境,房地产开发快速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年来,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建成中小学11所,在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所。努力打造“文化下沙”金名片,建成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体活动室等一批文体设施,高校文体设施对社会开放,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卫生医疗设施日趋健全,建成综合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推进撤村建居,全区19个社区的服务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失土农民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建立完善校园、企业、社区“三个110”联动机制,全力打造“平安下沙”。大力实施“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15000名企业职工在厂门口上大学;积极打造“国内最清洁开发区”,建立数字城管系统,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十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创新服务机制,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干部,全区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风正。开发区人“敢于拼搏、勇于吃苦、善于团结、精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五种精神得到薪火传承和发扬光大。

回顾开发区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开发区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和建设开发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得益于广大开发区人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我们不会忘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开发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我们不会忘记,余杭、江干、萧山等兄弟城区以及驻区部队、司法农场等周边单位着眼于长远发展,无私支持开发区建设;我们不会忘记,广大下沙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建设,为开发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众多的国内外客商,以其远见卓识来到这片热土投资创业,开创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开发区建设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开发区成立十五周年的今天,我们更加缅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加敬重为开发区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的管委会历任领导和老同志。十五年来,在开发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危急关头,开发区人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使得开发区的宏伟事业始终勇立潮头、破浪前进。刚才,大会隆重表彰的先进企业、先进个人和杰出人才,他们就是开发区人的杰出代表,是开发区“五种精神”的生动诠释和写照。

在纪念开发区成立15周年的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特别不能忘记,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等地遭遇了强烈地震灾害,灾区同胞的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血脉相连、守望相助,正在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在此,让我们对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们表示深切哀悼。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区上下踊跃捐款捐物,为灾区同胞重建家园贡献了一份力量,尤其是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深深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激发起昂扬的斗志、树立起必胜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开发区新一轮建设发展事业,以更大的发展成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十五年来的基本经验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平坦的道路。十五年来,面对各种困难、矛盾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壮大,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深深体会到:

在发展理念上,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的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开发区十五年来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结果。我们建立并始终保持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使开发区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建区初期,我们按照“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方针,以土地批租、引鸟筑巢的形式,迅速实现启动建设。建区中期,我们积极推进东部土地流转,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拓展了发展空间。本世纪初,我们积极探索高教园区与开发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为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拓展招商引资平台,我们建成了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出口加工区,推进了进出口加工贸易发展。近年来,为推进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型,确立了“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面对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期”,我们深入实施“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了开发区的发展壮大。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开发区人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胆识和魄力;体现了开发区人坚决贯彻执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体现了开发区人立足自身实际,把握机遇、克难攻坚、谋求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在发展方式上,必须始终坚持效益为先、集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集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要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既注重量的扩张、更重视质的提升,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我们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树立“零地招商”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我们抢抓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三位一体”的机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了目前的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我们重视整合利用高校各种优势资源,建设高校专业特色园区,激发了区域创新动力和活力。我们大力引进和扶持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促进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在发展途径上,必须始终坚持两轮驱动、协调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又有利于带动工业化。建区初期,我们夯实工业基础,推进科技进步,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区定位为杭州市的副城,实施“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建设地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开发区加快从“建区”到“造城”战略转型创造了条件。我们紧密依托母城、充分融入母城、接受母城的辐射带动,发挥副城优势、完善副城功能,推进副城的加快建设。坚持以推进城市化为龙头,带动了工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

在发展环境上,必须始终坚持营造氛围、和谐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引领“和谐创业”,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坚持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以“洁化、亮化、美化、序化”为目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牢固树立“让投资者获利、让创业者成功”、“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建立现场办公、上门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工作机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创新人才政策,吸引了高端人才集聚,打响了“创业在下沙”品牌。重视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开发区建设,形成了企业、高校、个人的发展与开发区整体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紧密融合的良好局面。

三、科学谋划未来十五年发展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新科技、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面对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瓶颈制约等严峻挑战,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级开发区“七个基地、四个排头兵”的新要求,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和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一城、七中心”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追求卓越、敢争一流,科学谋划未来十五年发展,实现从“建区”到“造城”、从“依江发展”到“跨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未来十五年,是开发区承接更高水平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期。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是:江北60平方公里建成区将建设成为拥有60万人口、城市功能配套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花园式生态型的副城;江东40平方公里规划区全面完成开发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高度集聚的花园式生态型城市组团。届时,江北、江东两个区块预计工业经济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亿元,成为引领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成为引领杭州“一城、七中心”建设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

我们要切实增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机遇意识,切实增强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的率先意识,勇于直面挑战,善于破解难题,精于出奇制胜,引领发展潮流。

1、树立敢争一流理念,提升思想先导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率先发展。我们要以十五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把解放思想作为创造奇迹、实现宏伟事业的根本点。以思想的解放创新理念,以理念的创新指导实践。坚决摒弃那种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保守思想,敢于树立一流发展的目标,把追求卓越品质作为贯穿我们未来发展始终的主线,用一流的标准打造城市魅力、集聚优质资源、增强发展水平,向一流要竞争力,向品质要凝聚力,向高端要生产力,以大投入实现大产出,以大项目打造大品牌,以大环境促进大发展。

2、加快发展高端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立足产业基础,着眼未来发展,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轮驱动、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汽车整车、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服务外包、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努力使江北区块成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承接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使江东区块成为杭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地,形成江北、江东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3、营造和谐创业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环境立区”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建设一流的软硬环境,以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招引世界、中国和民营企业“三个500强企业”。我们要敢于开创先例,努力打造支撑跨越发展的硬件环境,提供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和产业发展的一流平台;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与大气建设多元融合的文化环境,培育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念,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和谐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生态居住环境;坚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与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4、着力建设品质新城,提升辐射带动力。坚持“四高”方针,以规划为主导,引入国际一流规划设计大师,发挥“名画”效应,高起点深化完善发展规划和城市设计。科学经营城市,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基础设施的大投入推动城市大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招引一流的投资商,建设一批一流的公共服务项目。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加强以道路、河道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5、大力集聚高端人才,提升人才支撑力。坚持“尊重、价值、发展”的理念,着力完善最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最富亲和力的创业环境,构筑以高教园区和新加坡杭州科技园为重点的人才平台,打响“东部人才港”品牌,扎根一批素质高的企业精英,引进一批水平高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批大学生创业人才,锻炼一支能力强的干部队伍;着力营造重才的氛围、体现爱才的观念、提供用才的舞台,让一流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创新创业的精神得到弘扬,管理经营的理念得到彰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以追求卓越、敢争一流的理念来描绘开发区美好的前景,更要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扎实作风和“结果为上”的果断执行力来实现宏伟蓝图。当前,开发区正全力推进“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三年行动计划,新城建设、工业经济提速、江东开发建设均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我们要以规划为主导,强势推进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两年完成征地拆迁、三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初具新城形象”的目标;深化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政策引导和企业服务,推动存量挖潜和增量提速,努力实现工业经济“一高一领先”目标;优化江东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2010年工业产出100亿元的目标;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民生保障,为开发区的美好明天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同志们,“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是开发区人矢志不渝践行的庄重承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作风,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共同谱写科学发展、富民兴区的美好篇章,努力把下沙建设成为宜业之区、宜学之园、宜居之城,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开发区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园区

在开发区19号大街571号,一座座看似普通的大楼,却蕴藏着商机无限的网上世界。大半年前,这里还是空置的厂房。如今,这里有叱咤风云的网上卖家,有“双金冠”级的淘宝超级大户,这里正集聚起网上商城、网络营销、广告策划、仓储物流等一条龙电子商务产业链。这里就是下沙电子商务园,它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正瞄着一流电子商务专业园区的目标发展。

 

    结合区域优势

 

    做大网络服务平台

 

    酷行天下、爬爬网、西溪漫步……这些在杭城乃至在全国网络世界中颇具知名度的电子商务商家,都已进驻下沙电子商务园。

 

    走进大楼的一层,可以看到货架上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样品琳琅满目,一旁还架设着摄影器材、反光板等设备,原来这是专门的摄影棚,是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的。网上商城里各式各样的新潮商品,在这里经过包装亮相、模特展示,将以更直观、迅捷的方式,抓住网络买家的心。

 

    走进三楼,偌大的办公空间内坐满了年轻的职员,人人都在电脑前忙碌着。看阵势,实足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现代企业。这与人们心目中的一般网店形象“相去甚远”,不由令记者刮目相看。年轻的三舍贸易有限公司CEO何志勇告记者,企业从去年底正式做电子商务,进驻园区后发展很快,目前有员工116人,计划今年扩大到180人。企业的定位是做化妆品的品牌运营商,为网购女性提供最好的化妆品。在他们的员工结构中,一半是网上营销人员,一半是营销策划、设计人员。

 

    杭州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骨干企业,其专营化妆品的网店已做到了“双金冠”级,员工有近200人。公司负责人说,企业的目标是帮助相关传统行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提供销售、管控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在他们已实施和准备实施的计划中,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都将成为其服务对象。

 

    “酷行天下”是一家新成立的B-C网络公司。公司负责人龚加伟对该行业模式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电子商务能帮助传统企业打开一片新天地,为传统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网络营销平台,是对传统市场营销体体制的一次革命。同时,下沙拥有得天独厚的大学城,不仅拥有人才资源优势,而且大学生也是网购群体中最活跃的消费群,企业落户下沙,将使电子商务行业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尽管下沙电子商务园还没正式开园,但园区规模初具,目前已建成餐厅、公共会议中心、网络技术服务中心、园区展示中心、招商服务中心、公共影像中心、物管中心等配套设施。园区管理机构——杭州财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杨敏经理介绍,园区由开发区经发局、招商局牵头,杭州盛天仓储有限公司共同筹建,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园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为园区的招商提供帮助。

 

    园区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首批入驻电子商务类企业22家,从业人员已有500多人,总注册资本超过2000万元。其中五皇冠级以上企业3家,拥有自主交易平台企业2家,园区企业年销售总额预计将超过2亿元。“专业化、上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将是园区招商和培育的重点。”杨敏说,计划年内入驻率达90%以上。

 

    在采访中,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告诉记者,他们已开展或计划加强与开发区传统企业的合作。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7年的发展,拥有近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明显。而为这些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接,无疑也是下沙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全新渠道。

 

    大力扶持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中国网络购物消费增长强劲,让我们看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前景。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翻番,达到2630亿元,超出预期。预计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面对这块巨型“蛋糕”,正处于战略转型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敏锐地抓住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从政策到举措都加快了行动。今年新出台的《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度)》,更是把电子商务作为扶持的重要内容。

 

    根据该项政策,入区的电子商务企业,在租用区内办公用房进行研发、设计活动,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自主开发相关产业化软件项目,以及租用通讯、宽带方面都将享受专项资金补助。

 

    近日,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盛成皿带领电力、电信、消防、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门到园区调研,表示将在园区建设、政策环境、后勤保障等方面加强协调和服务,大力支持下沙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设发展。

 

    按照下一步建设计划,下沙电子商务园区将在9月底完成整体装修,建成园区物流客户服务中心、咖啡吧、停车场等园区配套设施。再引进两三家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到年底园区场地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一个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园将在下沙快速成长。

下沙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区

无证小餐饮店扎堆,现场环境“脏、乱、差”,食品售伪制劣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隐患,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今年开发区将出重拳整治无证无照小餐饮。近日,开发区召开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会议,立下“军令状”:到2010年底,100%消除无证无照小餐饮,基本形成整洁、有序、规范的餐饮消费市场,全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食品安全的示范区。

    重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

    从前几年的“苏丹红”红心蛋、“三聚氰胺”奶粉,到今年余波未平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市民百姓关注的话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发区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大事来抓。“三小”行业乱象,是滋生食品安全隐患的温床。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是开发区这次整治活动的一个重点。

    据开发区自查初步统计,下沙街道、白杨街道共有小餐饮店、小食品加工店、小副食品店等“三小”行业店家1700多家,无证经营、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等现象较为突出。开发区专门成立了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领导挂帅,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并制定了整治实施意见。开发区将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工作要求,打造一批经营规范、安全卫生的示范和亮点;提升一批符合规范经营要求的经营户,予以办理证照;整治一批超范围经营、违法违规的经营户,责令限期整改;取缔一批无证无照或拒不整改的经营户,予以关停取缔。

    堵疏结合 将开“3+1”夜市

    食品安全整治,一方面要 “堵后门”,另一方面也要“开前门”。在取缔非法经营的同时,也要扶持一批合法、规范经营的市场和经营户。今年,开发区为适应下沙居民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加快夜市建设,规划建设开发区“3+1”夜市。“3”即下沙街道丰乐夜市、白杨街道大学生创意集市和白杨餐饮夜市,“1”即大学生便民服务点。目前丰乐夜市和大学生创意集市正抓紧方案设计和招商,争取6月底之前开张营业。白杨街道餐饮夜市也将加快建设。同时,规范“大学生便民服务点”,积极引导一批小餐饮入市经营。

    早餐摊点也在整顿规范之列。开发区已明确把早餐摊点建设纳入街道管理,将以小区为单位,合理布局一批早餐摊点,实现统一着装、统一配菜和持证上岗,提高经营和管理档次,确保早餐市场的食品安全。从严管理农贸市场,开展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考核评比,按照星级市场要求实施改造提升,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确保市场农产品原料安全、环境整洁、秩序规范。

    分类指导 严防“回潮”

    食品安全整治活动,当前已进入全面排查阶段。开发区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对农贸市场、小餐饮店、小副食品店、早餐摊点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了解掌握基本情况。下一步,将由开发区食安办牵头,对列入整改名单的经营户,组织工商、卫监、环保等部门开展现场办公,督促限期整改。通过分类指导,对一批通过整改基本符合要求的经营户,依法予以办理证照。

    据了解,整改工作分三步走,5月份开展全面整改,通过现场办公规范、提升一批符合基本要求的经营户;6—7月实行全面取缔,通过部门联合执法,督促一批拒不整改的经营户关门停业;8—12月份加强巩固提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整治、规范、取缔后的“回潮”现象,到今年年底,基本实现无证无照、违法违规小餐饮在开发区绝迹。

品质下沙 安居乐业

建成中小学3所、幼儿园2所,引进育才教育集团创办东南中学……过去一年里,开发区将基础教育辐射圈一再延伸扩大,进一步引进杭州“名校”进区办学,初步建立“开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体系,让众多下沙孩子享受了优质教育。

    新设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工建设三甲医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5%……过去一年里,开发区卫生事业基础夯实,各层次卫生资源逐渐完善,让新城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家门口的生活配套和服务。

    接收高校毕业生2000人以上,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楼,新增“蓝领成才”受教育职工4300人……过去一年里,开发区深入实施人才工程,打响东部人才港品牌,推进“文化下沙”建设,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区域文化。

    ……

    “生活在下沙的幸福感,是细腻而温润的,或许是骑行沿江大道时巧遇一群白鹭,或许是经过大学校园时感受到朝气活力,又或许仅仅是参加了社区举办的一场公益活动。”

    扎根下沙两年多,湖南籍青年小郑真切感受着作为新城市民的幸福感。

    开发区创业大军的迅速扩张,给区内基础教育等配套设施提出了高要求。

    然而,让身为学龄儿童父亲的小郑意外的是,初到开发区时听到的“上学难”一词,早已被“好上学”替换,甚至孩子还赶上了“上好学”的好时机。

    去年,开发区安排2亿元资金,以高标准新建、迁建2所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目前,开发区已经实现公办学校新校舍全覆盖,硬件建设水平一流,位于全市、全省前列,有力保障了开发区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

    同时还全面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加大办学体制创新力度,整合利用高校、名校资源和10%留用地资源创办了杭州市东南中学、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星河幼儿园、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正实验幼儿园,开展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

    教师力量也在不断加强。一年里,新配备1名专职幼教干部、3名专职教育干部和2名政府雇员;录用43名中小学教师,新任校级领导干部2名、校长助理1名;新招聘公办编制幼儿教师1名,实现在编公办幼儿园教师零的突破,更有8名中小学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加快了区内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好上学”向“上好学”升级

    求医看病,不用赶往主城区,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治疗。伴随着城市开发步伐加快,开发区“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

    最明显的特征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去年,区内新设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再扩大了社区便利就医的受益人群。各服务站点都配备了责任医师团队,为居民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级规范化中心创建率达100%。另外,下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推行了“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和人事改革,降低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25%。

    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的公共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定了防控预案,确保人员、物资、措施到位,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使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人员密集的高教园区得到有效控制,并开设下沙中心发热门诊、省中医院下沙医院隔离病房、有序地推进区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开发区还委托杭州师范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开展企业健康管理专项课题调研,在杭州首创,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开发区企业特点的“健康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杭州对外宣传健康城市的亮点。启动开发区重点慢性病干预控制行动。全面铺开健康工地创建工作,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40余家建筑工地结成对子。

    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这里有全省最庞大的高校群体,这里充盈着浓厚的学术气氛。然而,这并不是全部,徜徉了千百年的钱塘江水还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海纳百川的独有气度与文化。

    每年元宵节,当返工的创业者踏进开发区时常常会被满街的红色温暖着,去年也不例外。一场以巨型龙凤灯组打头阵的大型元宵灯会展如约上演,新城居民举家出动,工友们结伴而行,连周边及市中心的众多居民也会赶来,同赏杭州市区最大规模的灯会展,共享下沙新城的品质生活。

    四月的下沙更是热闹非凡,“2009杭州生活品质市民体验日”在新建成的围垦文化广场启动,三千余名市民涌向钱塘江畔,共赴一场“发现下沙”之旅。湿地公园、品质楼盘、“下沙制造”优质产品……一天的行程虽然只能走马观花,但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却深深地打动了参观者,赞美之声此起彼伏。

    “世界电子竞技大师赛”、青少年部自行车比赛、青少年部航空模型比赛、中小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一场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逐一落户开发区,让区内的体育爱好者有了近距离接触偶像的机会。新建的6个篮球场、6个乒乓球室和两条健身路径,则在全区掀起了一股全身健身的热潮。

    精心烹制文化“饕餮大餐”

    光有土地不行,光有产业也不够,人才是推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开发区,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学子、创业者都能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体验“东部人才港”广纳群贤的爱才环境。

    来自美国的刘永健博士携项目而来,考察了开发区的创业环境后即签订合作意向书。去年海外留学人才创业项目与技术合作洽谈及海外人才下沙行活动中,开发区收获洽谈项目48个,深度洽谈26个,签订合作意向书15个,不少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地留学的高层次人才有望成为开发区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新生力量。

    去年,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留学人员来开发区创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以及《开发区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促进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业。

    就地取“才”,为十余万高校学子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是开发区人才培养的又一举措。首期安排1000万元大学生创业实训就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就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涌现出索酷科技、爬爬网络、易沙网络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创业项目。

    开发区还建设了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组织或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30次以上,接收高校毕业生2000人以上;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楼;新增“蓝领成才”受教育职工4300人,举行3场全区性职工技能大赛。

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11)

崇阳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汇报

 

崇阳经济开发区建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8家,党员144人。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精神,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自查情况

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把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指导小组的作用,狠抓各企业党建自查工作。主要做到“五抓五落实”。

一是抓法人代表,落实党建组织。开发区机关工委新建非公经济党组织1家——汉口精武鸭业崇阳公司支部。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二是抓机构组织,落实党建联络员。对开发区18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了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有序地开展党建工作。

三是抓阵地建设,落实活动场地。按照党建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要求,各非公企业加强了党的阵地建设,确保党组织的全覆盖,按要求落实群团组织机构。

四是抓队伍建设,落实专班专抓。先后8次召开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专职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实质。建立健全了各项队伍。

五是抓督查指导,落实工作目标。通过定期走访督查、召开会议评查、组建专班评查、开展专项考查等方法,确保各企业党建工作平衡发展。通过开展自查,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自查评分都在98分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主要做到四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今年来,开发区党工委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企业党支部象抓机关党建那样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发区党工委就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做出了决议,成立了崇阳经济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确定了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工作思路。就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设置、管理、活动方式等做出了具体要求。领导小组加强工作调度,定期检查督促,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设施建设到位,夯实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础

开发区党工委注重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着力抓好党组织的组建,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按照“抓组建、抓规范、抓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程序,努力打牢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

一是开展调研,摸清底数。今年以来,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参观、走访了解、听取情况介绍等形式,摸清非公企业底数,广泛了解非公企业的发展情况。采取基层上报,核对注册、深入调查等多种措施,逐一造册登记,做到“单位性质清,员工人数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党组织设置清”,为开展组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坚持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都要建立党的组织,有条件联合建支部的要建联合支部,暂时不够条件的要积极发展党员建支部,努力做到哪里有非公经济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 。坚持把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作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确保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按照“精简、高效、兼职”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了党组织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要求党组织负责人必须是企业经营的明白人、熟悉党务的热心人、员工权益的保护人和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3、目标责任到位,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注重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工作中,我们着力引导党组织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党建优势,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贯彻落实,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和员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我们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了“举红旗、访红区、唱红歌、献红心”的主题活动,通过对企业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引导企业经营者致富不忘国家、不忘党恩,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保守思想,富而思进,二次创业。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参加企业发展。我们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和 “技能竞赛”活动,落实了党员帮扶困难职工的目标和措施。产生了很好效果。如中健公司、稳健公司将党员编入每个班组,带头抓好安全生产,实现了企业增利、员工增效的双赢目标。今年1至11月,就缴纳了税金近500万元。大部分企业为职工落实五项保险,确保广大职工的利益。

三是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当好协调企业和员工关系的“润滑剂”和“粘合剂”,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员工队伍的稳定,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共谋企业发展大计。

4、措施规范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

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坚持“三有”标准,即有机构、有场所、有制度。在硬件建设上,做到有组织机构批准文件、有支部牌子、有支部章子,有党员活动室;在软件建设上,有党员登记表、党员花名册、有党员活动会议记录。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三会一课”制度,在党员活动室上墙公示。昌华公司、精武公司、明春供水公司、大雅水电公司等建立的党员活动室已经成为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示范单位。

虽然崇阳经济开发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县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一种促进企业再发展的“新潜力”来挖掘,一个面向社会的“新窗口”来对待,一种提高企业层次的“新品牌”来创造,一种无形的“新资产”来经营,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力争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商会在明年都建立党组织,实现全覆盖目标。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打造新天府、建设新天城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qingshibaogao/3834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