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

先进集体 时间:2022-06-30

【www.bjjpsf.com--先进集体】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xx市中央小学校创建于1915年9月,是xx市历史最悠久的朝鲜族小学校。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xx市中央小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民族人才,开拓了创新的教育之路,被誉为“教育的沃土,民族的摇篮”。学校现有13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全体师生在弥漫人文、艺术气息的校园中幸福地成长。

  一、积极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要求,按照市民委、市教育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进行了不断地努力。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时,便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抓,教导处与大队部携手,班主任与学科教师携手具体实施、层层落实的一整套有效机制,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具体做法是:

  二、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多年来,xx市中央小学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和归纳,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英雄”、“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唱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写一篇民族团结的作文”、“介绍一处少数民族的风光”。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局开展的“民族活动月”为契机,结合学校身边的事例,分年级、分时间段开展“六个一”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祖国多民族文化有了详尽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意识,激发成长源动力,积聚正能量,并由此做到整合全社会的力量,让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利用学校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如民俗礼仪厅、展板报、蓓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媒介,宣传民族知识,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学生走入社会的桥梁。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如何关注身边不同民族的习俗,是我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从每个学生对一个个民族人物的了解,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开始,民族教育已在学生心中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后是家庭,社区,最后随着学生的成长,它的关注点会移向整个社会。学校还依托校外德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开展“有意义的入队仪式”“铭记历史-参观博物馆”“孝敬老人做一天义工”“明星闪亮30分”等活动,增强了学生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内涵,并真正的领悟到了祖国大家庭的美好,并为孩子种下了肩负未来使命的种子。

  四、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每周一组织升国旗活动,合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基本国情和州情市情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看有意义的影片、讲红色故事、听革命歌曲,特别针对我们xx、xx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爱国热情。我们还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与朝文、数学、汉语学科进行整合,在三、四、五、六年级开展“走进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全校大面积的开展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活动,这大大促进了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进而达到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每逢六一节,学校都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民族团结现场绘画比赛,全校1300多名学生全部参赛,从各学年选拔优秀作品近100多幅。通过活动,大力宣传朝鲜族民俗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扎实开展双语教学,制定了“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双语”教师师资档案,为保证“双语”教师得到有效培训,学校还设置了专项专款,保证在经费方面满足“双语”教师接受各级培训和购买相关学习资料。为推进“双语”学习,学校还定期开展“双语”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双语”教师赛课、“双语”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之间加强了两种语言的交流,增进了了解,彰显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家乡》《中华大家庭》等民族教育教材,专门设立课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学生们将学到的通过画画、板报小制等方式展现出来,无形中让学生得到了熏陶。

  六、积极开展联谊共建活动。与汉族小学建立联谊校,结成“手拉手”共建对子。2009年3月开始,我校就与春光小学、锦城小学、北山小学建立了联谊学校。每学期,我们中央小学和春光小学都要举行民族联谊活动。共享教学资源,互促共赢。通过体育比赛、互赠礼物、与小伙伴互相倾诉、共育生态园、展示民族特色小吃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加深了各族师生之间的情谊,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我们深知,民族团结是祖国安定、促进和谐大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第二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2020年,一场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快速扩散,市华丰家电有限公司党员志愿者张颖同志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了党员本色,为抗疫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已的一份力量。当得知社区防疫工作压力较大,人员不足,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立即投入到五龙街道公园社区社区疫情防控执勤工作中。从2月8日起志愿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岗,履职尽责。
  张颖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劝导居民,连续几天的工作,使她嘴唇干裂,嗓子嘶哑。但她总是说:“我们应该站好自己的岗,担好自己的责!”遇到一些居民拿的东西太多,她会主动上去帮助。对于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她会帮助买菜,劝说居民少出门。当看到有居民口罩带的不合格,总是不忘嘱咐两句。每天值班,她都坚守户外,耐心引导居民,解答问题,并认真检查出入证、查验扫码情况。
  她经常在值勤结束后,主动去查找小区封闭口是否出现漏洞,当发现小区封口处的铁丝网被人为破坏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减少隐患。
  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期的使命与担当,坚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张颖说: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成为一名志愿者,感到无比自豪!

第三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创业中促腾飞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先进集体材料简介

  2014年,生产风电机组36台,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800万元;

  2014年,生产风电机组152台,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3800万元;

  2014年,生产风电机组313台,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利润8400万元。

  这是一串跨越跳动的数字,制造这个奇迹的是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风电)的全体员工。运达风电,成立于2014年12月,由原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风电研究所改制组建而成。一个在2014年初期还侧重于风电机组的开发研制的科研院所,何以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实现了风电设备的产业化、市场化,并以连年翻番的业绩领先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对此,除了得益于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利好政策外,运达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创业,勇于改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运达公司正是依靠不断的创新才创造了连年翻番的经营佳绩,并荣膺“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将创新的思想贯穿到公司的整体管理工作中,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公司在风电产业化过程中高速发展,并跻身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

  一、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满足了市场化的要求,为运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运达的前身是一个科研院所,一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任务,先后完成了18kw、30kw、40kw、120kw、250kw等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这为运达风电的厚积薄发奠定了技术基础。运达成立后,创新团队并不满足于250kw机组在国内的领先地位,2014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750kw机组技术,并针对机组的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主要部件,提出国产化方案并解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使机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这次成功的引进使750kw机组成为运达以后几年的主导产品,机组迅速实现大批量生产,产品供不应求,销售收入连年递增,750kw机组的产业化生产也成为我国风电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4年,公司启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2014年机组下线并网,同年,世界上第一款竹桨叶风机--800kw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北成功发电。该两款机组已进入批量化生产,首批将用于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单晶河200mw国家特许权风电项目。为

  在新一轮的风电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2014年,公司又启动了更大容量风电机组——2.5mw机组的研制。目前,公司又将眼光瞄向了海上风机的研发,并已开展实质性的洽谈与调研,预计近期将正式开展海上风机的研制工作。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不仅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利润达到1亿。

  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运达的技术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在750kw机组技术引进中,创新团队通过进一步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机组的全部技术,能灵活运用核心技术对机组开展改进和优化工作,并能满足不同风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机组运行需要;尽管自主研发的周期很长,但为掌握核心技术,公司在1.5mw机组和2.5mw机组的研发过程中采用的是技术咨询的形式,所有技术、图纸均由研发人员自行完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控制技术、载荷计算、结构强度分析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公司始终站在中国风电技术领域的前沿阵地,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凭借良好的技术优势,公司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科技支撑、863)计划中的风力发电课题,迄今共承担各类攻关项目达17项,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完成风电机组塔架等国家标准的拟订工作。获得各类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已处实审状态专利2项,今年新申请专利4项。

  二、以机制创新推动企业的日常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环境近年,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践看,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自身的素质和机制能否跟上形势的变化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作为一个研究院所改制组建的国有企业,运达风电自成立之日起就意识到,企业必须摒弃旧的管理模式,只有从机制上创新,从根本上转变,才能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经营机制创新。自2014年成立至今,运达风电成功完成了两次增资扩股,特别是2014年6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成功引进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战略投资运达风电,公司注册资本由2500多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企业规模和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经过改制,公司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企业光有注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此,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建立了规范的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公司的日常管理,诸如贷款担保、重大合同签订、重要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均能按程序要求由集体讨论通过,从制度上避免了个人说了算。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了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的独立运作与有效制衡。人才机制创新。企业是一艘船,领导是掌舵人,员工则是划船人。作为一家知识型、科技型企业,

  运达风电的经营班子深谙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公司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推行一套以正向激励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建立起了一套目标明确、有效激励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司还积极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氛围。公司现已建成一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队伍。在人员构成中,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3%,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50.72%,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三、以管理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效益

  管理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法宝。近年来,运达风电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发展。

  公司大力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三个管理体系的宣贯,通过三合一体系的有效运行、审核和管理评审等科学管理工具,促进公司管理创新再上台阶。同时从基础管理、市场开发、项目管理、生产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行对标管理,客观公正与国内一流同业进行对标,寻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探索创新手段,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在日常管理中,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增效新路。公司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财务核算系统,实现了计划管理向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变。通过测定基数、分解指标、加强预算外管理等手段,将可控成本细化到每一个岗位;通过在生产现场实行“5s”管理,抓好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损失,间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程序,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环节,形成堵漏、挖潜、节支环环紧扣、相互促进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

  四、在创新创业中实现社会、公司与员工三赢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人的价值开发和经济技术的创新列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突出以人为本,把人才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追求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同时,始终将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员工的成长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举措,构筑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不断刷新销售业绩和利润水平,使企业循着良性发展的轨迹日益发展壮大。

  几年来的高速发展使公司的经营效益快速提升,也使员工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创业带来的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的节节攀高,员工的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员工工作生活

  环境不断改善,同时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待遇。除了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外,公司还为每位员工缴纳意外伤害保险,为外地员工解决住宿问题,提供每年一次的身体检查,建立起职工帮扶基金等等。除了物质上的政策外,公司还积极采用多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推进民主管理,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尊重和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这些做法,既调动了职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目前,员工队伍越来越稳定,忠诚度也越来越高,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大了。

  作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风电产业在今后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兴企为民,回报社会。”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运达公司在实现自身风电整机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情况下,又把带动浙江省风电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列入了公司重点工作。根据部署,公司与省内众多企业开始合作提供零部件,如机舱罩、主轴、齿轮箱、轴承等,力求用整机的生产带动浙江省风电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实质性的工作已经开展起来,预计实施后,可为浙江省实现总产值过百亿元。

  公司把目前运达定位为二次创业阶段。如何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使自己从强走向更强,从优秀走向卓越,这是公司下一步面临的发展关键。位于河北张北年产6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基地一期已经竣工投产,坐落于钱江开发区年产10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基地即将动工建设,在张北的草原上,在洞头的海岛边,运达人正以顽强的决心,拼搏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团结的作风,创造一个个新的奇迹。

第四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科协和科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科普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我市先后被命名为全省和全国的科普示范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区,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

  1、完善领导机制。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将科普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列入了年度工作目标。市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一把手"抓"一班人"、"主力军"带"服务队"、"主阵地"助"示范点"的科普工作格局。

  2、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科协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科技人才工作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安排布署全市科协工作。市"四大家"领导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2次以上,每人联系一个科普协会、一名市管科技拔尖人才、一个科技项目,确保科普工作顺利推进。

  3、完善>培训机制。每年举办科普讲座,先后邀请到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经济学博士余明阳、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省科协主席樊明武等1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市举办科普讲座,每名领导干部每年参加科普报告会不得少于两次,年终开展述学述评。

  4、完善考评机制。把科协科普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结帐,每年表彰一批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强化措施,创新特色

  1、把握关键抓科普。一是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全面贯彻科技教育大纲,全市建有38所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等各类科普活动,在校学生参与科普活动达到95%以上。二是着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市科协组织专家常年在农村巡回宣讲农技知识,每年开展两次"科技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共有3个农技协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4个项目获省财政资助,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济能人,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三是着力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积极开展城镇人口和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和创业培训,两年培训2.86万人次,城镇各类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率达到85%以上,

  培育了"荆楚家政妹"、"石牌豆腐郎"、"赴日研修生"、"湖北的哥"等四个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四是着力提升公务员科学素质。制定公务员年度科技培训计划,近两年累计培训科局级干部1500余人次、公务员1.2万人次。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整体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

  2、夯实基础抓科普。一是健全科普网络。市科协保持独立建制,17个乡(镇、街办)一律由党委副书记兼任科协主席,545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科普小组,形成了以科协为龙头、市级学会和乡镇科协为枢纽、村(社区)科普小组、农技协及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科普组织网络。二是完善科普设施。采取市场运作模式新建科技馆,建筑面积12650平方米,十月底主体工程竣工;城区建有8个科普画廊,其中承天广场建有30米的大型科普画廊,每个村(社区)都建有科普宣传栏、图书室和活动站;全市建有53个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心、36处市级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8所科普特色学校。三是保障科普经费。将科普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了逐年增长机制。2011年,全市人均科普经费0.39元,今年将达到人均0.5元。同时,重大科普活动实行报批制,专款专用,保障科普工作需求。

  3、全民参与抓科普。一是宣传全覆盖。围绕全市科普工作主题和工作目标,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宣传活动,在**电视台、广播电台、《今日**》、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开办专题专栏,宣传科普知识,展示科普动态。二是活动全覆盖。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广场等建设科普园地,扎实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活动,全市科普活动覆盖率达85%以上。三是示范全覆盖。创建了5个科普示范镇乡、155个示范村、3个示范企业、160个示范基地和38所示范学校;每年培育市级科普示范户150户、科普示范家庭120个。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规范化建设,市食用菌协会被命名为湖北省百强农技协,旧口砂梨产销协会、冷水油茶协会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

  三、突出重点,确保实效

  科普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乘势而上,创新实干,不断探索科普工作新思路,积极研究科普工作新举措,全力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健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坚持和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市科协牵头作用,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积极性,形成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共唱科普大戏的生动局面。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按照市委政府确定的综合开发利用原则,加速推进科技馆建设,力争年内建设面积达到1380平米,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同时,对已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的"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项目和省科协、省财政厅资助过的"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和规范管理。大力实施"金桥工程",在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启动院士工作站建设。

  三是创新科普方式。协调有关部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活动,务实、高效地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

第五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区委宣传部加快推进北京“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使用的工作要求,燕山工委将平台的推广使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

  务,深入动员、层层组织、有效指导,最大力度实现学习平台覆盖到地区“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

  一、提升站位,有序推进

  燕山工委在接到工作通知后,由领导带头第一时间针对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了解,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示精神和重大部署,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燕山地区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学习进步的有效方式。基于以上认识,从一开始,地区上下就把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尽快覆盖,有序推进工作。

  二、摸索经验,全面铺开

  学习平台推进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给定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基于此,燕山工委紧急召开“燕山地区‘学习强国’第一次推进会”,由地区管理员先行摸索架构学习管理组和纳入党员做法,将下属19个党委、总支学习管理员召集在一起,制作PPT进行现场培训,现场进行学习管理组构架搭建,当天即完成燕山工委下属19个学习管理组的搭建工作。在各学习管理员掌握工作做法后,也于2天内相继召开部署会,开展下属党支部的学习管理组搭建工作,由点到线,有线到面,在地区全面铺开学习强国推广工作,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平台推广工作覆盖到基层一线。

  三、分类整合,解决困难

  燕山地区党员基数大,社区党员多,党员较分散而且老龄党员人数众多,这些客观因素都给推广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首先通过组织部掌握地区全部党员情况,制作统计表,将工作任务具体量化,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三步走”工作法开展工作,一是机关党员带头纳入,二是企业党员保证纳入,三是社区党员全力纳入。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带头注册,尤其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让领导重视起来,让党员活动起来,领导干部把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落下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首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形成注册、学习热潮,带动地区整体推进工作大氛围。(市政市容委机关党员王荆生说到:“收到注册通知后就第一时间进行了注册,发现‘学习强国’平台真的很实用、浏览界面也很清晰,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第一时间掌握世情、国情、党情,增进了理论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

  燕山地区共有1300余名非公企业党员,因为企业特殊属性,存在各企业党支部区域分散、外埠党支部点多面广的特点,党员分布在包头、大榭、北海、钦州、西安、太仓、新疆、榆林、云南等地。面对这一现状,工委宣传部对六大非公企业党委学习管理员、主管领导进行重点辅导和谈话,共同摸索经验做法。充分利用“党委群”“共产党员群”“党支部工作群”“学习管理组群”及时传达任务,在各企业范围内总动员,各学习管理员第一时间将工作要求、操作方法等在各级微信群发布,让各级人员及时掌握工作要求、当前形势和工作动态,提高党员的认识,增强工作紧迫感,并根据工作动态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党支部指导帮助,保证了党员的顺利纳入工作。

  燕化正邦公司职工孙玫春说到:“切实感受到公司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的氛围,用实际行动感染单位的所有党员共同完成注册、学习任务,并在公司内形成赶比超的浓厚氛围,每天打开APP浏览新闻、时政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活小习惯。”

  平台推进工作最为困难的就在于地区5300余名社区党员的纳入工作,这一总数占地区全体党员的69%,而且社区党员存在年龄大、居住地分散、流动党员管理难等诸多实际问题。对此,燕山工委特召开“街道工委‘学习强国’推进会”,与四个街道主管领导一起面对面探讨困难应对方法,寻求解决途径。并下沉到各街道、社区进行走访调研,找准问题点。最后,我们采取广泛动员、现场架构、专业指导、私人服务的工作模式,推进工作。以支部为单位摸清党员实际人数及基本情况,对电话沟通后尚未注册的党员,逐一对接,将未注册原因进行登记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发动社区书记、楼门长成立学习帮助小组上门服务,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帮助;针对出差在外的党员,制作发送详细易懂的流程介绍,为学习人员自行操作提供便利;针对操作有困难的群体采取一对一电话指导,耐心讲解;针对老旧社区部分党员家中无网络的情况,及时在社区居委会安装免费无线网络,有效保障工作开展,全力推进社区党员的纳入工作。

  岗山社区党员高学智说到:“在社区的大力推广下,我注册了‘学习强国’,发现里面内容很丰富,还有互动、任务和积分,使用很方便,很切合实际,这些深深吸引我,弥补了我们平时学习资料不全的烦恼,我每天早晨大概用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作为一名中年党员,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不会掉伍,我们岗山社区党支部现在已经形成了党员‘比学赶帮超’氛围,我们都是‘学习强国粉’”。

  四、内外宣联动、推广效果

  为提升学习强国的推广纳入工作效率,采取内外宣联动工作法,在地区提升知晓率,让更多地区党员关注、了解,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节省时间成本。利用“直通燕山”微信平台,在头条推送“学习强国”相关内容,普及平台功能、推广使用方法,发布学习连接分享学习技巧,清晰展示平台内容和注册步骤。各社区在彩色电子屏循环播放“学习强国”推广视频,有效扩大宣传面,提升知名度,在地区掀起“学习强国”注册、使用热潮。

  五、强化考核、确保成效

  注册推广“学习强国”平台只是第一步,如何学好用好这个平台才是关键所在。制作“地区‘学习强国’学习情况统计表”,内含覆盖率、活跃学员数、学员参与度、总积分、人均积分等指标,对地区各党委、总支整体情况每两天进行统计、排名,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范围,进一步提高各党委(总支)、支部的重视程度。鼓励学员在学习平台支部群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晒积分、促学习。以考核促成效,确保地区上下真正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学习强国”是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地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凝聚党员力量、发出正面声音、引领舆论导向提供了有效途径,我们将持之以恒的推进“学习强国”的使用工作,切实提高地区党员干部的业务素养和理论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坚实力量。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shijicailiao/10474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