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四篇】

先进个人 时间:2022-07-31

【www.bjjpsf.com--先进个人】

事迹,读音是shì jì,汉语词语,释义: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shì jì ㄕㄧˋ ㄐㄧˋ 事迹 [deed] 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英雄事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农业战线工作了30年,他坚持深入“三农”第一线调查研究,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痴情三农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是个“痴人”。无论外出开会还是下乡,都带着笔记本,遇到什么农情事情都汇

集下来。遇上什么事情及时解决。一次下乡经过**镇南,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生物黄顶菊,他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查看,仔细观察,确定是黄顶菊后,赶紧到镇政府通报情况,赶紧组织人员铲除,及时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XX余次,手机成了农技110。棉花生长期间,西木左村的干部群众需要棉花管理新技术,群众白天各忙各的,他决定夜晚给群众培训,虽然正值星期天,他还是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那天从晚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听讲的群众达300多人。XX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我市的大部分麦田,不少村的群众打电话询问受灾原因和补救措施,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时提出了补救措施,打印了上万份技术资料,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2012年7月傍晚,一场冰雹袭击了**乡的几个村庄,接到消息后,就和市乡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分析灾情,现场对100多名群众讲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灾后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几年来,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室内培训4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0多村,被称为农情活地图,两次被评为**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市专家服务明星,XX年被全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XX年评为**市科技拨尖人才。

 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一是与种子经营部门共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确定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近年来,先后筛选出了小麦品种良星99,石麦12、14、15,观35,师栾02-1,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中科11,浚单20,棉花品种希普1号,希曾802和杂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种,对提高我市农业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大冯营付家庄和太古庄高赵圈村,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市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工作,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钻心虫,田间放赤眼蜂,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减轻了危害。经**省专家组鉴定,高赵圈村3000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小麦最高单产61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700公斤。根据雨水多的状况,提出提前预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发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发生。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职业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广大公认的“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而对一些许以丰厚报酬的农资销售商的推销请求,他却从不应承。2012年在得朝村培训后,为免受假农药之苦,老百姓请他帮忙选购农药,他爽快答应,在农资市场走了七八家,帮农民买到了称心的农药。

累计推广优质小麦、玉米245万亩,直接增收17亿多元,节支5418万元,XX年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50多万亩,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节支多万元,同时与省内外12家科研单位有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础。

【篇二】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石**,男,1958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舒城县农科所副所长。他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突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团队创造骄人业绩

在工作中,石同志力求上进、刻苦学习,因成绩突出,2005年晋升为高级技师,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带领下,大部分人员也都通过学习相继取得了更高的学历,使整个科研生产团队形成了比学习、创成绩的“赶、帮、超”之风气。如何坚持正确的引导教育,增强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石同志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感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以安全文化为切入点,在单位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了正确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和提高了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树立了安全生产新形象。他带领下的县农科所,先后荣获“全国设施农业装备示范单位”、“安徽省先进集体”、“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国家蔬菜标准园”。他,现在就是这个团队安全生产的掌门人。多年来,虽然经常劳累过度,但能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默默奉献,再苦再累他也觉得心甘情愿,虽然默默无闻,但只要能把对单位的情、对岗位的爱、奉献给所钟爱的事业,只要能使单位安全生产蒸蒸日上,充满活力,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人们常说: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从普通的教师到主持工作的所长,多年来,他用他那充满智慧的头脑、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以及对事业的真诚和执着,一直默默地奉献着,他不仅是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更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忱推动了农科所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严明纪律,创新管理,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石同志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首先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入手,抓好思想建设工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还经常组织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使员工都树立起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具有了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其次,在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工种和岗位的工作特点,组织修定了符合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此外,在抓好基础安全管理的同时,在生产管理上,他每次都提前组织制定生产与检修计划,做好各方面沟通协调工作,合理安排生产,确保检修人员作业安全和设备安全。

 三、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践行安全生产职责

作为一名党员,石同志严于律己,作风严明,可以说是认真工作的标兵、遵章守纪的典范。多年来,他牢记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坚持按章办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身体力行,拼搏奉献、无怨无悔,无论刮风下雨,生产现场总有他的身影;无论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是常事儿。尤其担任现职后,从未休过完整的节假日和双休日。他还积极参与单传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的安全监督,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的原则,对查出的违章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奖罚分明,树立了正气形象,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他处处以大局和集体利益为先,注重细节管理,从自身作起,以诚为本,与人为善,真心实意对待同事,尊重领导。坚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组织和领导忠诚,对同事坦诚相待,共事共心。作为一名基层科研机构管理者,他更深知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企业的要意,他常说:“安全是每一名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单位所追求的最大效益、安全是单位的形象、更是单位未来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坚持下去,做到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员工当成家人,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自己家的事儿,就不会觉得累!”他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大职责。

石同志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立足所在单位,率先垂范、走在前沿。在职责重大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得到了广大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认可。他不愧是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篇三】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是**市**村委会人,现年49岁。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艰苦创业,十年来,他以卧薪尝胆的决心奋斗在荒山野岭上。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如今,**终于奔上了绿色农业的致富之路,为当地农民树立了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好榜样。

向荒山野岭要财富,走绿色农业致富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着自己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到广州等地承建通讯工程和承接建筑工程,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省吃俭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每次回到家乡,看见许多荒山仍未开发利用,而村的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他想:家乡这些荒山也是宝地,何不开发利用,使荒山为社会创造财富?就这样,他毅然决定把多年在外打工赚到的钱带回家乡进行农业开发,于1996年投资150万元承包面积400亩的“三山”(地名)荒山种果。为了把果场办成功,他起早摸黑,以场为家,和员工一起搞规划、打果坎、栽果苗,终于种上了优质的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并实现了喷水、施肥、除虫自动化和落实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在他的辛勤努力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果树长势喜人,连年获得丰产,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苍翠繁茂的果场。1998年以来,他种下的荔枝、龙眼每年都果实累累,取得丰收,年总产值达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成功的喜悦和丰硕的成果没有使**满足,一个想大的、干大的发展蓝图又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他决心要在绿色农业上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四九镇建立一个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1999年,他又在该镇白石村委会承包亩荒山,首期已开发1000亩,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搞规划开发,目前已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办起了白石水果花卉场,现已种上各种优质水果50多种,各种名贵花卉200多种,生势良好。正由于他的辛勤劳动,,果场、苗圃场总产值达120万元,纯利润50万元。目前,果场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及汽车等各种机械8台(套),价值170多万元,两个果场有固定员工45人,水果收获季节另雇请临工30多人,解决了附近村的一些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还为两个村委会上交近8万元的土地承包款,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把取得的成绩只作为起点和加油站,现正计划加大对该场的投入力度,力争在把白石水果花卉场办成一个四时佳果满山香和有游泳场、体育竞技场、酒店等娱乐休闲设施的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场。

言传身教示范,带动全镇绿色农业发展

**常对农民群众说:“一人事业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成功;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四九镇科普协会每逢召开水果生产技术研讨会,他都参加并作水果栽培技术的经验介绍。平时,他稍有时间都主动到镇各个种果专业户上门传经,互相交流,把自己多年的水果栽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还自己掏钱复印资料送给专业户。**的这种无私奉献、一心想着他人的崇高品德,博得了果农的称赞。他从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为了发展全镇的水果生产,他刻苦钻研技术和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到省农科研究所去学习请教果树、花卉的栽培、管理等先进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的带动下,全镇已有15个面积超300亩以上的果场,共7000多亩荒地都种植了水果,同时,外地有7个客商也纷纷到该镇承包土地开办花卉基地,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的有省中科琪琳有限公司,深圳客商开办的东冠花卉场,美国客商投资的美环健芦荟种植场等花卉场共8000多亩。,四九镇种植水果、花卉面积已达16000多亩,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绿色农业已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和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一条重要门路。**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1998年被选为**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又连任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又光荣地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捐款改变家乡面貌

勤劳致富了的**并没有忘记对社会的回报。他常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几年来,他先后热心赞助17万元扩宽白石村道路、下朗道路、古兜道路、五四道路工程,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同时还先后赞助3万元支持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公益事业,还资助一位贫困学生的书杂费,直至该学生初中毕业,这些都体现了**勤劳朴实,积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民新形象。

【篇四】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邓金华同志,是会泽县振兴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同志工作几十年来,他时时刻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事不声张,勤勉工作这些年来,邓金华同志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工人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工人群众的交口称赞。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邓金华同志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并被县建筑业授予“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一、勤奋好学,钻研工作业务

1986年,年轻的邓金华同志参加了工作,成为会泽县振兴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工作中,憨厚、朴实的他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休息进行施工技术研究,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邓金华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不仅很快使成为了单位技术骨干,也极大的降低了单位的施工成本,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他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同志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技术钻研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

随着单位工程量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邓金华同志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各种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特点,其间,有的同志开玩笑的说:“咱就是一个农民工,操那份闲心干啥呀”?每逢这时,他总是淡淡一笑,心里说:“因为我是技术员,就得要钻研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同志终于解决了施工中的许多技术难题,投入工作后,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单位节省设备和材料费用万元以上。

邓金华同志的钻劲不仅表现在技术革新上,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如今,他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工人的简单介绍,就大体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干一行,钻一行。如今,凭着这股钻劲,使他成为技术及管理一身的全能人才。

二、时时刻刻心系公司

邓金华作为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在与广大建筑工人打交道,谁遇到技术问题不管时间早晚,邓金华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建筑施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更是不得闲着,为此,有的朋友也劝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干啥,该歇就歇了!”每逢这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公司的技术员,就得要为公司着想。”

奉献源于责任。多年的建筑施工工作中,总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很少想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哪些是无私奉献的,他心想:只要公司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了,自己也就知足了。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技术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邓金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邓金华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公司和工人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建筑工人的高尚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shijicailiao/10719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