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

读后感 时间:2021-08-23

【www.bjjpsf.com--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先,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替代、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决定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到了近代,科学技术从生产力的非独立因素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其次,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

再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

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

还有,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

在历史的演变中,科学技术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生产到生活,无一不涉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所掀起的巨浪便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甚至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思想武器。近几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掌握,正在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也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战略决策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2)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人才优势将会直接导致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是否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关键字: 邓小平,科学技术, 生产力 ,人才资源,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75年,邓小平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就以马克思“生产力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是很丰富的,其基本观点是否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就不可能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第二,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和教育入手。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 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从当今国际竞争、国力的较量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较量来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及当今国际竞争的作用不容忽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大量的人才,也就是说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掠夺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如现在美国在考虑把外国科技移民的顶限,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19.5万人等。发达国家这种对外掠夺人才、掠夺人才科技资源的做法,造成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从而继续确保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这在一个方面突出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流向将决定一国知识经济的成败,因此,21世纪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没有明显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实践证明的真理。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2.论证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3.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论断,进一步科学的揭示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2.论证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3.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论断,进一步科学的揭示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书报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文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几个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深入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思考;价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观点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从“之一”到“第一”的转变,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第一位的构成要素。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第一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观点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的创新,是符合唯物史观的科学结论。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但是它并没有否定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在邓小平看来,作为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劳动者的体力从古到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已经不再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数量,而主要决定于劳动者的智力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排斥“人的因素第一”。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质就是强调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即“科技人”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有时候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人类社会起到一种巨大的破坏作用。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意味着能量的消耗和技术垃圾的(如核废料),这些对于当代人都绝非福音。对此,我们应该时刻存在警惕之心,防止滥用科技给人类命运带来新的浩劫。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例如:在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等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邢广桥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追问与反思》一文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吗?应用于军事侵略和政治霸权目的的科学技术是不是第一生产力呢?如果不是,那它算作什么,是否可以算作“第一破坏力或第一杀伤力”?如果对此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样以来,科学技术就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破坏力,因此,它就似乎可以完整地概括为:“科学技术是第一作用力或第一影响力。”可以进行这样概括吗?

可见,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问题的理解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只有坚持正确的观点才能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只有转化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时才能称其为“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为新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了明确的实现途径。在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们只有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第一位的作用,才能在工作中牢牢把握“科教兴国”这一战略途径。只有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培养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才能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世界级的先进水平,才能进一步的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实现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的阅读学习,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的领导才能。对于每一个地方、每一方面的工作他都能从具体事情出发来做出决策,并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改进管理方法。他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来领导中国,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几年的发展都验证了邓小平领导的正确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能令我们更进一步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他们的正确性;而且也能让我们学到如何分析处理事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我们在邓小平文选中学到的这些都将给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学习邓小平文选还是相当必要的。在这本书中我学到的收获不仅让我重新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一代伟人邓小平,更加具体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思想,更学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仰。这本书对我有着某种诱惑力,不久以后我相信我会重新捧起这本书, 重新研究邓小平的思想,读过这本书感慨良多,感触颇多,忽然之间感到自己渺小了许多,我会按照它给我指引的方向走下去,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我相信我会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以上是我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粗浅感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的主要领导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心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邢广桥.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追问与反思[J].前沿,2008(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6)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党的十一届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推动起到实际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大的宏观看国家层面,小的微观看社会群体、企业、个人等;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发展的重要性,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美国微软公司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金额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科技之中,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为此,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面对世界新科技发展的大势头,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时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来提高我国的生产力。

如果我们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我们国家将会落后,生产力得不到发展,跟不上世界的步伐。因此我们有义务必须提高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提出的新时代的强国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涂点和规律。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共产党员要更加去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科学技术”?“什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员一定要有先进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在不同的岗位起到模范带头标兵作用。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通过党章的学习,这么样更好更快的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劳动当中去。让科学技术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动力,我想是一个摆在我们党我们国家的一个现阶段还要继续不懈努力攻关的课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项历史赋予中华民族每一位儿女的伟大使命;中华儿女有义务、有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而不断努力向前,而让民族复兴崛起必须要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大脑,用科学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从而让中华民族掌握更强、更新、更先进的劳动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2.论证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3.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论断,进一步科学的揭示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八年级1班 邹德智

指导教师: 李素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具有开拓性的名言出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之口。事实的确如此,科技可以振兴一个国家。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发展经济必须重视科技。也正是因为我国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才使我们逐渐的走出了贫穷落后,走向了现代化,走向了富强走向了复兴。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且不说电视、电脑、手机这一类高科技电子产品,就连我们吃的食品也与科技有关。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大国,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五谷。祖先靠五谷杂粮繁衍生息,日益壮大。到了20世纪,我国已发展成为成为世界超级人口大国。虽说年年也是五谷丰登,但架不住人多,五谷丰登早以满足不了全国人民的需要了。

这时,科学家袁隆平怀着对祖国人民的爱,毅然站了出来。从1964年起,他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将自己置身于一块块试验田里,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终于在1973年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亩产照“五谷丰登”时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之多。缓解了部分地区的饥荒,他培育的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田每年亩产都有新的突破。到了现在,亩产已突破了900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千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

袁隆平说过:“不爱国不能成为科学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可以养活中国。”正是有了他满腔热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他才得以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得以养活全世界数千万新增人口,倘使没有科学技术真不敢想象现在的世界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科技发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它还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随着一声号令,烈焰升腾,大漠震颤,托载着中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的’长征”号火箭宛如一条橙黄色的巨龙笔直向上,直指苍穹!将两名男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和中国第一名女宇航员刘洋顺利送入太空!

18日,“神舟九号”与中国第一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进行了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神九天宫首度牵手,三名宇航员第一次入住天宫“两室一厅”。三名宇航员在充满科技含量的“太空公寓”内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仿佛在地球上一般自在。他们还成功的在天宫内完成了中国的首次太空实验,24日由航天员刘旺首控操纵杆,进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刘旺凭借着娴熟的动作和一颗平常心,及其其他两名宇航员的得力配合,不骄不躁沉稳的完成了任务,使神九天宫再度牵手!

6月29日,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英雄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步入世界航天大国世界之列。中国人又完成了新的突破!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当今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也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而经济的发展靠科技,发展科技终究要靠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我们尤为重要。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担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伟大历史重任的我们青少年怎样做才能得以科技创新呢?

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培养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要见微知著,留意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并对其产生正确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自己刨根问底的欲望,激励自己去解开谜团。英国发明家瓦特童年时就善于观察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正因如此,瓦特后来成为蒸汽机的发明者和创造者。领导了第一次世界科技革命。当然,好奇心也需要正确的把握,不正确的好奇心会给我们的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善于想象,敢于“异想天开”。让自己的思想不受束缚,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大胆的想象.猜测,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三,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敢于逆势而行,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迷信课本。要敢于向自己怀疑的权威定理下“战书”,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并加以改正。为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

最后一点,也是必需的一点,这一点对我们青少年尤为重要。我们要积累知识并勇于实践。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二者是因果关系,倘若我们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储备,以上三点全是惘然。当然也不要一昧的死“啃”书本,做一个满腹经纶的书呆子。还要勇于实践让知识“活”起来,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让它们真正的为我们服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振兴一个国家。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勇于创新,发展科技,让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为我们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9)

浅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柯文平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23期

        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依据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产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35-0016-0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腾飞,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强盛一刻也离不开科学技术,事实充分昭示了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有力杠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背后,其实是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较量。科学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马克思最早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的范畴,他在考察资本主义机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关系,进而得出生产力中包含科学技术的论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10)

总 24 卷


第 7 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Vol 24 No 7


2003 年 7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ul 200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杜玉琼

(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 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这是理论 上的一个重 大飞跃, 是对 马克思主


义生产力理论 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这个论断提示了科学技 术对当 代生产 力发展 和社会经 济发展 的第一 位变革

作用, 更明确地指出了科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的因素,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社会变革


中图分类号: F01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3926 ( 2003) 07 0051


03


1988 年, 邓小平同志总结 了改革开放以来科

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的巨大作用, 科学

地概括了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


定作用越 来越大。近几十年 来自然科学的重 大发

现、技术的重大创造发明, 无不证明着这一事实。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主要靠科学实验, 而不是对生产


移的趋势, 继承和发展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特点在近代电磁感应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进一步提出了


科学技


的发明中就开始得以体现。法拉弟、麦克斯韦电磁


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著名论断。他说:


马克思讲


感应理论研究, 完全不依赖生产经验, 也完全没有


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这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看来

这样说可能不 够, 恐怕是第一生 产力。[ 1] ( P. 274) 此


生产经验。在这一理论被发明之前, 没有电报、电

话、收音机、电视机、雷达, 也没有发电机、电动


后, 他又多次论证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机、变压器, 这一切都是在电磁感应理论被发现后


理论。1992 年春, 邓小平在视察 南方时又重申了


才生产出来的。有了独立的科学实验, 科学研究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观点。他说:


我说科技是


可能走在生产的 前面。在 发现原子 能理论、相对


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 世界科技发展得多快

啊! 高科技领域的一 个突破, 带动一批 产业的发

展。我们自己的这几年, 离开科技能增长得这么快

吗? 要提倡科学, 靠科学才有希望。[ 1] ( P. 377)


论、量子力学时, 世界上并没有原子弹, 更没有原

子能电站; 在发现受激辐射理论和量子力学、微波

波谱学和无线电电子学之前, 世界上也没有激光工

业; 在当代, 对生产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所产生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


影响, 没有一种机器能超过电子计算机。然而, 电


生产力 , 这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是对马克

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这个论断

提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子计算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又是传统技术

高度科学化的产物。在现代, 科学不仅带动了一大

比新兴产业的发展, 而且传统产业的改造也离不开


的第一位变革作用, 更明确地指出了科技是促进生


科学技术。所以邓小平说: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


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的因素,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

强大动力。

一、从科技对生产的关系看

在过去的历史时期, 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对

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对自然的直观, 科学总是随着生

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 在科学与生产的矛盾

运动中, 一般是生产决定科学, 生产的发展水平决

定着科学的发展水平。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

根本上改变了科学与生产的这种关系, 事实上, 生

产对科技的依赖作用越来越小, 而科技对生产的决

收稿日期: 2003 04 18

作者简介: 杜玉琼,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教师。


新的 工 艺, 首 先 在 科 学 实 验 室 里 被 创 造 出

来。[ 2] ( P. 87) 然后推广到社会生产中的。现代科学技

术与生产的关系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充分说明科技

对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二、从科学对技术的影响看

生产力的发展, 是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的过程,

是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创新的过程。过去,

技术的改进、提 高是通过 生产的积 累完成的; 现

代, 技术 的开发、创 新则是依靠科学 推进的。过

去, 科学技术的发现、创造发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52


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第 24 卷


才出 1 件, 现在 1 天就有几十件、成百件发明创造

诞生。据 80 年代统计, 最近 10 年科学技术上的发

现、发明比过去 2000 年的总和还要多。并且还在

加速, 预计未来 10 年又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

每年登记的技术专利数以万计。一门新的学科、一

种新的科学理论被发现之后, 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步

伐就会越来越快。例如, 现代核物理、相对、量子

论科学建立后, 原子能技术、核裂变技术、高强度

耐高温高压抗辐射材料技术、遥感技术、遥控技术

等相关技术就相继被发明和运用了。又如激光理论

产生以后, 就大大推动了激光技术的发展。在生产

方面, 创造了制造光抽运固体激光器技术、液体激

光器技术、染料激光器技术、气体激光器技术、气

动激光器技术、化学激光器技术、半导体激光器技

术等; 在使用方面, 创造了激光武器技术、激光测

量技术、激光导航技术、激光照相技术等。随着时

间的推移, 还会有更多的激光技术被发明、创造出

来。再如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创立, 为遗传工

程技术、基因 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生 物制药技

术、基因食品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技术等等奠定了

基础。在这些新技术基础上, 又产生了许多新兴产

业。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发展的大量事实,

邓小平对科学作出了新的概括, 指出, 现代科学为


产力三个实体要素之中的一种特殊要素。科技上每

一次重大突破 ( 科技革命) , 都直接带来生产力诸

要素的质变。从劳动资料看, 科学通过技术发明的

途径, 物化为劳动资料, 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 使

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例如, 热力学

的突破, 随之出现了蒸汽机、内燃机, 使手工劳动

的生产力转化为机械化的生产力, 电子科学理论的

突破, 随之出现了电动机, 使机械化的生产力转化

为电气化的生产力;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 又出现

了电子计算机等技术, 使生产力发生了飞跃。从劳

动对象看, 科学技术的发展 扩大了劳动对象 的范

围, 使劳动对象 以全新的 面貌投入 生产过程。例

如, 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的利用, 海底资

源、稀有元素的利用等等, 这许多特殊性能的新材

料的发现和利用, 能够提供自然界本来没有各种新

型合成材料作为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中渗透了科学

技术, 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劳动者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促进劳动者从体力型逐步转化为智力型,

而且, 科学技术一旦为劳动者所掌握, 生产力的水

平必然得到提高。总之,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破所引

起的生产力诸要素的质变, 使生产力迅速甚至跳跃

式向前发展。这充分说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自身


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 现代


一系列新兴的工


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 从这方面来说, 也可


业, 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

工业、半导体工业、定航工业、激光工业等, 都是

[ 2] ( P. 87)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

改造上。如传统农业长期落后于工业及其他产业,

但与现代科学结合以后, 面貌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在美国一些地方, 农业不 仅实现了 全面机械

化, 而且实现了电气化、自动化, 大大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特别是应用现代遗传学、基因理论于农作

物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创造出许多高产优质的新品

种。又如 机械工业, 由于 控制论、系统 论、金属

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现代工艺学、磨擦学、

电子学等的运用, 制 成了新型 的设备, 采用了液


以说, 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 科学技术是首要的要

素。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 就会极大地提高人

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科学技术和生产资

料相结合, 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四、从科技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来看

科学技术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社会制度变革了, 生产

关系适合了生产力, 上层建筑适合了经济基础, 这

就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

是历史前 进的有力杠杆, 是 最高意义上的革 命力

量, 如某些重大科技进步, 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标


压、超声、电火花、微波、红外线、激光、腐蚀等


志。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 法


中讲, 17 世纪和 17


多种现代加工技术和工艺, 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不

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的

精密度。可见, 现代科学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是

何等巨大。

三、从科技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影响来看

生产力包括三个实体要素: 以生产工为主的劳

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的要素, 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要素, 而是渗透到生


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 他们怕造

成的工具, 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

况革命化。18 世纪中期以来, 以蒸汽 机的广泛使

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社会后果, 使西

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 转折

点, 即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所以, 马克

思说, 手推磨生产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

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19 世纪 70 年代

开始的电 力应用是第二次技术 革命, 它的社 会后

第 7 期


杜玉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3


果, 使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恩

格斯认为, 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是摇撼旧世界基础

的伟大杠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加剧生产的社

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同时也必然

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造成有利的物质条件和

社会条件。本世纪以来, 以电脑、航天技术、生物

工程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成了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有力武器, 成了建设社

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要充分

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彻底战胜资本主义,

就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就不

得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所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是高瞻远瞩的。

五、从科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影响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的速度越来越快。据有关统计, 一项科学成果从发

明到应 用, 19 世纪, 往往需 要几十年, 而现代只

要几年就可以了。而且在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技术推广的时间也越来越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劳动组合方法从设计到实

际应用的速度, 要比本世纪二三 十年代快一倍以

上, 比本世纪初快三倍以上。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

的生产力和物质产品,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 20 世

纪初, 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 5- 20% 是靠科


本主义国家中,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少, 各国仍以

工农业生产为主。到了 1986 年, 美国的第三产业

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67% , 就业人数在 70%

以上。 ( 2) 工业结构向高级技术化和新兴工业化。

即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工业的比

重不断上升, 传统工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例如, 在

七十年代, 美国经济滞胀的情况下, 美国以信息技

术为主要推动力的航天工业, 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

子设备工业等, 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 7% , 比整个

工业的平均增长率 3% 快一倍以上。近几年来, 美

国发展最快的 10 个工业部门中, 有 9 个是高新技

术工业。( 3) 就业结构趋于服务和高级技术化。脑

力劳动者 的比重不断上升, 体力劳动者的比 重下

降。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软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高的结果。( 4) 企业结构趋

于一定程度的小型化、分散化和经营多样化。经济

结构的这些变化是由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引

起的, 但它又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 当今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 并迅速转化

为实现生产力, 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对当

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科技

水平的高低。科技成为企业的源头活水, 科技进步

成为富国强国之源。在现代社会中, 科技要发展,

要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必 须走科教 兴国之路。因


技进步取得的, 但最 近十多年来, 已有 60- 80%


此, 邓小平指出: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证明, 理论


是靠科技的进步而取得的, 20 世纪八, 九十年代

这个比重又在不断上升。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

用的实践, 也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真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共取得 12 万项重大科

技成果, 创造经济效益约 2800 亿元。我国实施的


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 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

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

速度, 应用于生产, 使社会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面

貌一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

的发展, 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同样数


星火计划


表明, 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和直接产出


量的劳动力, 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 可以生产出比


之比在 1 比 20 以上。在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总值中,

由科技成果而增值所占比重已达 26% 以上, 占农

业产值的比重在 30- 40% , 可见, 推动社会生产


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这样巨大

的发展, 劳动生产力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靠的是

什么, 最 主 要 的 是 靠 科 学 的 力 量, 技 术 的 力


的发展, 光靠劳动力、资金已经远远不够了, 在由


量。[ 2] ( P. 87)他还说:


实现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


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 式转变中更是这

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 科学技术不仅改变着生产力

诸要素之间的技术结合方式, 而且改变着整个社会

的经济结构: ( 1) 产业结构趋于软化。软件信息、


技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技, 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

业、现代 工业、现代 国防。没有科 技的高速 度发

[ 2] ( P. 86)

参考文献:

[ 1] 邓小平文选 [M] ( 第三卷) .


知识和服务方面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

上升, 工农业不断下降。例如, 在二战前, 发达资


[ 2] 邓小平文选 [M] ( 第二卷) .

( 责任编辑


刘俊哲)

感谢您试用AnyBizSoft PDF to Word。

试用版仅能转换5页文档。

要转换全部文档,免费获取注册码请访问

>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xindetihui/4731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