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荷马史诗读后感15篇

读后感 时间:2021-08-23

【www.bjjpsf.com--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15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读后感1000字

《荷马史诗》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荷马史诗》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荷马史诗》读后感1000字【一】《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后感1000字【二】每次看到古西方,尤其是古希腊地图,看到那一群在被汪洋大海围绕的岛屿,那众多岛屿上建立的希腊城邦时,都会在心底涌起一股崇敬之感。总是觉得那里被描写得很美好,即使是厮杀的战场也会让我有几分向往之感,总觉得那里赋予了一些难以言说的神圣使命,让你觉得即便死在了那些刀光剑影之下,也是值得的,也是会被人尊敬的。自然我也必须要承认古希腊文明自有它的狭隘之处,譬如它对奴隶的苛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等等......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荷马史诗》无疑是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发展史上不同城邦为寻求发展壮大发动一场场战争从而产生的悲剧。这一悲剧色彩在特洛伊战争中体现的犹为明显,斯巴达国家的终身帝王制膨胀了阿伽门农对权利的欲望,他妄想征服整个希腊王国,权利使他不顾亲情,甘心用女儿做奠基石的他终于在赢了特洛伊战争凯旋而归的当晚被妻子用浴巾和斧子杀死;阿里基斯为了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毅然决定了参加对特洛伊的征伐之战,最后被人射中了后脚踵而死;帕里斯拐走海伦王后引发了斯巴达与特洛伊之战,懦弱的他最终不仅没有保住自己冲动而来的爱情,在被太阳神赋予力量射死阿里基斯之后,他也被另一个斯巴达将军用毒箭射死;赫克托耳身为特洛伊的大王子,肩负着为整个国家荣誉而战的责任,面对阿里基斯的挑战,明知敌不过却还是要出城迎战,明知结果唯有一死,他却只能安慰妻子,尽力帮她安排好退路,结果也毫无疑问地,他最终死在了阿里基斯的剑下,他的老父亲深夜到敌营乞求带回他的尸体......

特洛伊战争总体上弥漫着一副悲壮的色彩,甚至是可以说是凄美的,为权利抛弃亲情而死的人是可悲的,他同时也为人所不耻;为荣誉而战的人是可怜的,但是你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去同情他;为爱情而死的人是可爱的,但不负责任的爱情又是可憎的;为国家而死的人是可敬的,正如那句,"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或者是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古希腊神话里的很多人物本身就带走悲剧色彩,你无法去说,究竟是他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他,是预言决定了命运,还是命运决定了预言。或许是因为大海过于浩瀚你永远都猜不透、看不清,又或许是你被现实所蒙蔽了眼睛,已经无法去看清。无论是何种原因,命运这枚棋子,无论是在谁的手中,都显得有些举棋不定,这是众生常态。

我们似乎都钟爱悲剧,因为它总能带给我们内心带来悸动,又或许是我们悲悯的天性使然,总会有一些人经由此走进我们的内心,我们无法排斥。《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时代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早已被尊为了"希腊的圣经"。既然已是圣经,便自然能够更为人所接受。

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像我一样总是对那已逝去的古希腊王国有着如此强烈的向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结,那些悲壮的,自由的,甘于付出,敢于冒险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历史若只是有欲望使然或许它永远都无法让人感动,但你若从中窥见了那点点滴滴情感所缀连的小细节,便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腊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悲剧色彩之外,还有它的文明发展,它对英雄有着百分之百的尊重,对文学创作的高度支持。历史的发展需要纪实,但同时也需要想象,每一个时期的人们都需要有神话或者一些信仰来慰藉心灵,古希腊神话做到了前者,《荷马史诗》完成了后者,正是由于二者的碰撞与磨合才让希腊王国对我们有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于空闲时,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于时光的静谧里,于茶香的温润中,细细阅读这本书,让那些战场上的厮杀,家园里的温情在你脑海中慢慢驰骋吧,它总会让你有所收获,也许心灵上的感悟,也许是内心深处的触动。不管怎样,用心去阅读一本书时,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灵是纯净的。

《荷马史诗》读后感1000字【三】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的荷马史诗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标志着希腊文学的辉煌的开端,它如实地反映了远古希腊社会发展的某些形态,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文化。《伊利亚特》所记叙的主要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托耳、奥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门农、墨涅拉俄斯、菲罗克忒忒斯、阿喀琉斯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阿喀琉斯的出身来看,在史诗中,阿喀琉斯是一位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腊英雄一样,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

阿喀琉斯是《伊利亚特》的中心人物之一,希腊联军中最大的英雄。他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杀死过无数敌人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对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同反应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战,比如身着阿喀琉斯的黄金战甲的帕特洛克罗斯出击时,特洛伊人从远处看到他,以为是阿喀琉斯来了,即吓破了胆,阵脚大乱,自相踩踏致死的人无数,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特洛伊人在他们几次进攻中还取得过上风,都攻到希腊的战船上来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腊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腊人的战船可能都会被赫克托耳烧毁了,后来,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腊人又占了上风,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气大伤。其次,阿喀琉斯忠于自己的朋友,当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时,他真心实意地痛惜帕特洛克罗斯的牺牲,决心为他复仇,于是他又重新武装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并将他的尸体捆绑在战车上驱车游行,虽然这是阿喀琉斯凶残的体现,但这也是他忠于朋友的体现。因此,阿喀琉斯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

阿喀琉斯也有他的弱点存在,比如当大统帅阿伽门农侵犯了阿喀琉斯的战利品时,阿喀琉斯公开斥责他的损人利己,并拒绝战斗,他斥责阿伽门农的私心是正确的,但是顽固的罢战是不恰当的做法,他的罢战给希腊联军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他杀死赫克托耳后将他的尸体钉在战车上驱车游行,全然不顾特洛伊城的一片悲哀,手段是何等的残酷,这正符合当时正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的特点;后来他再次进攻特洛伊城,不顾太阳神阿波罗的劝阻,还对阿波罗口出狂言,最终被帕里斯暗箭射死。由以上三例可以看出,阿喀琉斯也是一个残忍、任性和执拗的人。

同时,从一些细节也不难发现,阿喀琉斯也是一个具有善良的同情心,且热爱生活的人。“我宁愿在人间当奴隶,也不愿在阴间当君王”。表明了他热爱人间的生活态度。

总之,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当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是鲜明多面的,他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氏族社会英雄人物的特征。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荷马史诗读后感(2)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首先,谢谢让我重新拾起这本书

在初三时的暑假曾看过一遍,当时第一感到就是无趣,那种诗体式的叙述让我很不适应,很快便读完了,但几乎没什么感到。

只是看了一些离散的希腊神话,印象很含混

对于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虽懂得,但看过后也不明确为什么

当然,以前看完神曲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这次读后感想,总共花了约两星期看完,感想很深,在此列出,由于时间问题,只是从慷慨面稍微收拾了一下,会有些零乱,请体谅。

一,从整体分析

1.叙事方法

古老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略,幼稚的平铺直叙

单从奥德赛来看,古希腊人在讲故事方面丝毫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插叙,倒叙都夹杂其中

奥德修斯刺激,艰苦的逃亡生活并没有简略的从正面描写,而是经他人之口再加上奥德修斯的回想组成。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全诗从两条线出发,奥德修斯的归来和其子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涅洛佩思夫)这两条线同时进行,最终两条线并和,父子相遇,夫妻团聚,合力复仇。

将全文推向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技巧的,可见,当时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已达到很高程度。

全部故事也因此扣人心弦

2

并非简略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全部故事的展开运用了多种伎俩

有时,似乎是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自传,他的一举一动,心理运动都由第一人称写出。

可有时,荷马又跳出来,和奥德修斯对话,或者成为一位吟唱诗人,好似在酒桌前娓娓叙来。

这使全部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整体感到很生动,很有意思

3

这里,我个人比较赞成全诗大部分是由荷马一人完成

因为全诗的整体性保持的很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或碎片

或许其中的一些历险,神明,磨难都取材于当时广为流传的街头故事,寓言或吟唱诗人。

但这些必定是在荷马的收拾(很可能修正了很多以适应奥德修斯的性格特点)下进入《奥德赛》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的关系必定会有所偏差。

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4

关于神

从全部故事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每个人)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已融入生活中,事事都离不开神明,处处都要考虑到神明的意愿。

畏惧侵占神明

而一些极为通俗的日常用语中也穿插着神明,如形容人的英俊,强健,形容环境的俏丽,生活的美好,一切的一切,无论好坏都与神有关,都由神决定。

这种思想或许现代听起来有些愚蠢,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思想是十分有意义的。

它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是有很大的推动的

因为古希腊人当时深信神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并且神明是站在正义一方的

所以古希腊人心中的神就好似一双无形的手,着社会上的恶,推重社会上的善。

这就有如道德规范制约着每个人,这对民风的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有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向希腊人一样成为一种信仰。

他们许多问题都交给了神,上帝去解决

所以他们才是最健康成长的儿童

这点是必须承认的

5

史诗的其他价值

能被称作史诗,当然不是简略的一个历险记就可以的

《奥德赛》另一方面的成绩我认为是历史学的

他在向我们讲述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的同时还细腻地介绍了古希腊国民当时的生活状态,社会形态,民族意识,农业状态,重要食物等许多细节。

而这对于历史学家无疑是可贵的材料

古希腊人似乎更偏向于对实际事物进行思考,摸索

而同时代的中国先哲们则极力去摸索村思想的问题:人生价值,哲学,等。

而在古希腊那些问题都留给神明去了

而且我认为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本国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而现在欧洲人基础都是从小读荷马史诗

(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古典名著太深)

深入分析奥德修斯及其事迹

1

关于奥德修斯的性格

A

英勇,忠义,热爱故乡,待人宽厚

很显然,这些是奥德修斯众所周知的品德,也很明显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赞美的品德。

也正是这些品德造就了“神一样的奥德修斯”

B

狡猾,狂妄

可以看出,整部史诗始终没有对奥德修斯的狡猾做任何评价

但这位欧洲公认的好汉身上的这两种品德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机灵和洒脱。

这和中国的好汉就差的很远了,在中国,奥德修斯或许就会获得如曹操一样的评价:枭雄!中国所赞美的应当是坦诚,宽容。

可奥德修斯满嘴假话(甚至连妻子和女神雅典娜也诱骗)心计如此重的角色在中国事不会很受欢迎的。

但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有很能阐明现代欧洲人的生活,思维习惯,可见奥德修斯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C

情!父子情,夫妻情,主仆情,同胞情

全诗随处可见对情地渲染

刚强英勇的奥德修斯也时常泪流满面,儿子特勒马科斯猖狂地寻父,佩涅洛佩拒绝求婚,日夜哭泣等候着自己巨大的丈夫,仆人们也天天以泪洗面思念他们的主人。

而背叛的仆人最后也只能落得惨逝世

可见那时,情义,贞节,虔诚也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的

2

他的相干事迹

A

逃亡他乡

这是个永恒的全世界的悲哀话题,背井离乡的苦楚古希腊人也深深知晓。

这个主题在各国的的名著中都重复涌现,所以荷马给他这位大好汉安排了20年的漂流(10年战斗)。

正是这种苦楚才更能显示奥德修斯的巨大

战士无法回到故乡,或许这是当时很悲哀的事实

作者以此作为全诗的主线,好汉的故事应运而生

B

关于他的复仇

这点上,我感到还是过于残暴

(毕竟我也确定受到了中国传统教导的影响)我认为全部杀光实属下下策!而让我更不解的是,复仇竟然那么莽撞,毫无计策可言,若不是有神明的护佑,父子必逝世无疑。

不过这更加阐明了荷马整部史诗的意图:复仇这段经过了前面的烘托到了,可结局却极为简略——神的赞助。

这代表了当时古希腊人的思想:神决定一切!!!

三,对于史诗剧情结构的分析

1

前面已经提到了的,故事分两条线进行

2

轻重取舍

这点我感想很深,对于奥德修斯的历险记荷马选择了轻重,而非处处用力。

有些险阻一晃而过,有些则下尽工夫

其实那时的神话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荒谬,幼稚

但这种轻重取舍却平添了不少趣味

而从更大角度看,奥德修斯为重,家庭方面为轻,而在儿子与妻子之间,作者选择了儿子为重,妻子为轻。

可最后(应当说至史至终都在暗示)神最为重要!一切的凡人都是轻!。

3

与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集》比较

之前读过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集》,共100个童话,我感到其中的情节与奥德修斯生平的那些历险故事颇有类似之处。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荷马的巨大就十分明显了

正是他的收拾,修正

将民间的神话,寓言,童话…通过奥德修斯串了起来,并塑造了神明般的奥德修斯这一永恒形象。

而卡尔维诺辛苦编成的集子也只能是本集子,难成气象

而中国方面《封神榜》或许能与之匹敌

四,语言,文字

很遗憾,无法拜读原文,所以韵律方面就无从得知了

但即使是从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来看

有些语言特点还是十分明显的

全诗中话语很明显是一种吟唱的方法,可见当时这是很风行的一种讲故事方法,人们都爱好在酒桌上听吟唱诗人讲述好汉们的故事。

(这在诗中已经涌现)而让我印象深入的是一些固定的用语,如形容凌晨时:“当那初生的有色玫瑰色手指的黎明浮现时”,“当克罗诺斯之子宙斯送来第七天时”这些又都暗示出当时人们的信仰:神的巨大。

还有一段对于人优劣的见解也很有意义:“神明并不把各种美质赐给每个人,或不赐身材,或不赐智慧,或不赐辞令。

从而有的人看起来形容较他人丑陋,但神明却使他言辞精巧,富有力量。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整体故事上并不拖拉,即使到了现代,这部史诗的可读性还是很高的,完整可以当作一部小说来读,没有任何高深的思想,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个历险故事。

对奥德修斯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

整部书酣畅淋漓,感到意犹未尽

这遥远的声响十分震动!

五,自我感想

前面谈的应当都属于这部史诗方面的

下面则说说我自己在读这部书收获了

首先,重读《奥德赛》,对于这种诗化的语言自己懂得方面已没什么问题,并且,我感到这比一般的小说还更有趣。

读起来感到很轻松,没有任何障碍,之前那次的浏览我感到是因为筹备不足,当时对古希腊文化各方面都不懂得,所以看起来很没劲。

这次则读的很开心,应为没有任何的思想累赘,那时的希腊人根本不去想什么生命之类的大问题,逝世是神明决定的(奥德修斯甚至还去了冥界一趟),你只有好好的活着。

那时个体的思维也较为简略,推重美好的生活,奥德修斯一心思乡,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洛涅佩念夫。

如此单纯的冒险记读起来就让人十分放松,大部分的浏览时间都是在睡觉前,细细地读上几十页,跟着奥德修斯冒险,困了,合上书就睡着了,感到很好。

而关于其中的几个人物,我的见解大致是这样的:

奥德修斯,很巨大,历经险阻终返乡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对于他,我是十分赞美的(除了最后残暴的复仇)而诗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在刺瞎伟人的眼睛乘船逃走后,还要狂妄地对着岛上嘲笑伟人(或许他是为毛病被杀而泄愤!),惹恼伟人,一再寻衅伟人,并莽撞地报上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伟人对天祈祷(向自己的父亲海王波赛冬)奥德修斯永不能返乡,并盼望海神处分他!所以之后的灾害可以说是奥德修斯自己惹来的,在此他触犯了神明。

在浏览到这里时我的心都提起来了,真想向他的毛病一样劝他别再寻衅了。

可后来静静的想想,这样的奥德修斯才是奥德修斯!正真的好汉绝不会灰溜溜的逃走,他应当大声的臭骂他的对手,寻衅,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此处荷马对奥德修斯的性格把握的非常棒!而这章节也堪称全诗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部分,也最能像读者展现那“神明一般的奥德修斯”。

特勒马科斯,好汉的儿子,当然也不会差,但是感到各方面都比奥德修斯逊色,只是一个配角,虽然涌现很多次,但作用都不大,对于求婚人只能容忍,等候父亲。

对于他很难评价,虽然涌现次数多,但正面的行动不多

佩洛涅佩,很难讲是绝对虔诚的妻子,虽然爱着奥德修斯,可在家人,求婚人的压力下还是会改嫁,如果奥德修斯晚来几年,估计已改嫁了。

所以我并不批准她是绝对被赞美的角色

她也只能是配角

雅典娜

我个人在这部诗中强烈的感到到:古希腊人极为的爱好雅典娜女神

整部史诗中雅典娜时时刻刻都在

她穿插于两条线之间,时而给特勒马科斯解疑,安抚佩洛涅佩,同时他还赞助奥德修斯重返家园。

最终在她的赞助下复仇成功

而最后又是她来平息恩怨

雅典娜的正面形象十分突出,作为神,开篇就是她的祈求海神才干放过奥德修斯。

所以一切的团聚,归途都应归功于这位女神

她的机灵,仁慈尤为突出

可见她在古希腊人心中无上的地位

而这次重读给我最大的领会就是您上课时曾提到过的要带着问题去读,这次在您向我们介绍了《奥德赛》后我再去读感受就很深,并且对写作背景之类的也有所懂得了。

还有一点我认识到的就是在不同的时代读书是不一样的

我在初中时认为自己那时已完整又能力读懂这些名著了,现在才知道,那时只能做到读懂所有字面意思,对于精力各方面都差的远。

现在这次再读感想就很多,当然我现在也浅的很,或许大学毕业我再读又会是另外的感到,深入工作后感受又会不同,所以我感到我应当还是多看,包含以前看过的都要再看。

其实你开出的那六本必读书我都看过,在看完《奥德赛》后,我感到那些还是需要去重看一遍,之前的只能说是“看”而不是“读”。

而这些感想这些也都要归功于您,,谢谢!

由于有耻于耶鲁教授指出的中国学生通识课论文抄袭严重,所以本篇感想没有参考任何文献,或许由于我的经历,经历有限,其中某些思想您会感到过激或幼稚,但我可以保证:这是我这次重读《奥德赛》的最真实的感想。

荷马史诗的读后感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写和英雄战斗描写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达到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现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

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

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

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

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

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

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装氨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写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达到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只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内容是描写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写。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势雄浑。作为叙事诗,它的辞采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语言描写富于表情化,贴合人物的性格及场景设置,而且不乏幽默感。从这些语言对话中,读者不难推测出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尔与艾阿斯决斗前所说的话:

“艾阿斯,宙斯的后代,

特拉蒙国王的儿子,士兵的将领,

你切莫把我当成不谙战事的孩子或妇人。

我是一个精通战事懂得如何杀戮的人……”

用连续几个称呼来叫对方,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从的一种礼仪,又恰如其分地驳斥了对手的挑衅,给对手以一种只可意会的讽刺挖苦;而后面的话语则以一种近乎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赫克托尔内心的自信和与对手决一死战的决心。诸如这样恰当的语言描写在全诗中比比皆是,因为《荷马史诗》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而这,也正是本诗的特长之一。第二,动作描写具体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来描写动作是本诗的一大亮点。比如雅典娜帮助奥德修斯等人追杀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摇起埃吉斯,凡人的灾星,

把求婚者吓得昏头转向、四窜奔逃,

像那春暖日长季节的牧牛,被纠缠不休

的牛虻追赶叮咬,发疯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秃鹫,从大山扑下,

平原上的小鸟惊叫逃窜,在云层下面,

却不能抵挡鹰鸷的猛扑,悲惨死去,无可抵御。

奥德修斯等人正是这样,横扫宫殿,追杀求婚者。

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头纷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单调的杀戮过程描绘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动物格斗,表现英雄的勇猛及对手的惨败,又不自觉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真可谓一石二鸟。另外,正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有机结合,才使《荷马史诗》的故事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写得气势宏伟。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数《伊利亚特》第二卷中对希腊联军和特洛亚联军的各自布阵及其成员来源的描述。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支军队所来自的城邦介绍清楚,把那里的人的首领及其宗族历数一遍,而且还详细描述他们的战斗力(不无夸张之处)。作为一首诗,这的确显得罗嗦、冗长而且拖沓,但是作为文学史学作品,这些描述却显示了战争双方的雄厚的实力,增强了战斗场面的气势,正是这些描绘,使《荷马史诗》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宏大,气势无比雄浑。

最后,《荷马史诗》的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读后让人拍案叫绝。《荷马史诗》是文人根据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虽然特洛亚战争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便必有其虚构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虚构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传说流传下来,而且不必说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本已虚构,况且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写作队伍完成的(根据对两部分的详细比较)。但是即便如此,《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亚战争”仍然是一个结构紧凑合理的、人物事件并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诸神的一场争吵引发了人间战争的祸端,随后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战争开始并且变得旷日持久,而后希腊联军内部引起矛盾,使战争局面不可捉摸,再后来联军消除矛盾,重归于好,团结一致,最终攻陷特洛亚城,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又以一个希腊将领回家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希腊联军的下场,而这些事件都是由无所不能的诸神所预先设计好的。如让阿基硫斯预言阿伽门农“会为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后来阿伽门农果然死于非命;又如赫克托尔得到神谕,预言阿基硫斯会被阿波罗杀死,后来亦得到实现。这些故事既宣扬了命定论的观点,又讴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畏命运、不怕牺牲、与悲惨命运作斗争的精神,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说文辞的华美是诗歌的固有特征的话,那么如此严谨的故事情节却超越了它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史诗中的典范,给后世的史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模式。

读诗,要用心投入,置身诗意之内;读史,要能从书中出来,借古喻今。而读《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则须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而说到对《荷马史诗》的整体印象,我总结了一下,表达为八个字:瑰丽奇伟,悲壮雄浑。

荷马史诗读后感(3)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空间相册名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重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到达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写景文章

  荷马史诗读后感(2):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爱《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喀琉斯应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重遗产。这两篇故事相传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古希腊民族历史。阿喀琉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又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在读《荷马史诗》时,我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味道,里面有着艰难、悲哀、痛苦,也有着一丝快乐和期望。书中情节生动,引人人胜。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追求道德,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是奥德修斯不怕困难,用他非凡的智慧和意志战胜各种磨难的精神,告诉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要有毅力,不能畏缩不前。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我们要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同时也给更多热爱文学的小读者们带来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

  荷马史诗读后感(3):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述,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能够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

  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从写神的争斗开始,写的是神的欲望和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与东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截然不一样。之后,史诗从神正式写到人的欲望和贪婪。人对情欲、对权力、对荣誉的贪婪。然而,男生和女生的欲望和贪婪却有不一样,也许男生的欲望要纯粹得多能够为了女生,放下王位;为了权力放下女生;也能够为了荣誉放下一切。而女生们似乎是情欲的贪婪者,但事实上,她们什么都不想放下。她们不会和流亡的王子浪迹天涯,即使他风姿依旧;更不会与战败的国王床第之欢,即使他腰缠万贯。

  从这个角度上讲,女生比起男生来,似乎更加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男生们的英雄,正因女生而死;女生们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生杀死。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杀的,死在自己的欲望和贪婪之中。

  史诗第二部《奥德赛》,也描述了人类相同的贪婪。但这部后期作品,谢天谢地,也展现了人类完美的品质女生对感情的忠贞,男生对家庭的依恋和职责。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战的智者。也许,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完美的品质才能帮忙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欲望和贪婪只会毁掉自己。正如赫克托尔所说:幸福的日子其实很简单,辛勤的劳动;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马史诗》,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荷马史诗读后感(4):

  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荷马史诗的资料来源于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由荷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诗形式,在公元前6世纪被正式写成文学。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后便成了这天我们所见到的样貌。

  荷马史诗的资料十分丰富,它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向占据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就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楷模。2000多年来,西方人一向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巨大的。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水性杨花的海伦,钟情痴心的卡吕普索。当然,最让读者难以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气方刚,单纯执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耳是一个具有浓厚杯具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俄底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在描述这些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写俄底修斯假扮成乞丐回家,众人都认不出他,只有一只老狗摇尾欢迎他,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令人拍案叫绝。史诗结构精美,剪裁巧妙,布局完整。两部史诗的时刻跨度都长达10年,但诗人只截取了几十天发生的事,而又重点写了某几天,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主要人物,一个中心。这种以点带面的结构,使得史诗繁而不乱。史诗的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神奇、悠远的古希腊时代。朴实、流畅的语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原始时代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个性是那些新鲜、奇特而又不失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总之,荷马史诗以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气势雄伟的高昂基调,单纯质朴的艺

  术风格,在欧洲文学史上竖起了第一座光辉灿烂的纪念碑。

  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杯具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到了20世纪,人们痛感现代礼貌的堕落,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悠远纯真的神话时代,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奥德修记》的故事。而今,特洛亚的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阿波罗计划这些史诗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在艺术上到达了几乎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时,史诗具备某种超越个别文化,超越个别时代地域的普遍好处,使任何读者都更容易产生共鸣,发生兴趣,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永远让人迷醉。

  荷马史诗读后感(5):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好处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资料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齐,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构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修改和审定,这便是我们这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带给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礼貌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生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明白。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述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透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到达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明白、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生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刻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述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刻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述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超多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到达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后感(4)

荷马史诗读后感XX字欣赏


  《荷马史诗》一书由荷马所著,是作者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对于大家对古希腊进行考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荷马史诗读后感XX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今天的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是爱琴海文明。一说起希腊文化,我们总会想到美轮美奂的希腊神话。可是,希腊神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往回追溯,追溯至爱琴海文明。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史诗。当然,大部分已经流失了。不过,两部非常重要的史诗流传了下来,一部是赫西俄德的《神谱》,一部是荷马的《荷马史诗》。至于说荷马是一个盲人,或者荷马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甚至亦或没有其人,这已经不重要了。
  《神谱》简单来说,就是讲了神的谱系。最先有了大地之神盖亚,创造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又和母亲大地之神盖亚结为连理,创造和平之神克洛诺斯以及一系列泰坦诸神。而和平之神克洛诺斯又和自己的姐姐瑞亚相结合,生下了一些列神,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雷电之神宙斯了。而后来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希腊神话—奥林匹斯诸神了,这些神都是宙斯的孩子,包括阿波罗、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这批神就已经和我们人类非常相似了,神人同形同性,和人有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宙斯和诸神到处沾花染草,和凡人生下的孩子就叫英雄,hero,血液里流着一半神的血。用丹纳的话来概括希腊诸神以及英雄,就是“在天上颂之为神明,在地上颂之为楷模”。
  我们在《神谱》中尤其要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在背后笼罩。我们来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先是乌拉诺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儿子夺权,但是最后还是不能避免;接着是克洛诺斯避免儿子夺权,但是最后还是狡猾的宙斯骗过了;接着是宙斯为了避免被夺权,审问普罗米修斯,据说普罗米修斯最后还是泄露了这个秘密,把提修斯嫁给凡人。我们中国人常说“有个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但是我们看到希腊诸神之王往往摆脱不了这个被推翻的结局,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命运”。而命运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按照吴国盛的说法,也是成就了西方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后话了。
  《荷马史诗》分为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主要讲了特洛伊战争的十年中的最后一年的一个小故事。《伊利亚特》开宗明义,阿克琉斯的愤怒。特洛伊战争足足打了九年了,而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在这个当头,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克琉斯的战利品—女人。阿克琉斯一怒之下就退出了战场,于是,特洛伊的赫克托耳就占据了上风。在这时,阿克琉斯的一个朋友就穿上阿克琉斯的铠甲代替阿克琉斯出战,最后被赫克托耳杀死了。这一下,阿克琉斯愤怒了,再次回到了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故事到此结束。《伊利亚特》对整个过程的描述,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
  但是,我要在这里特别夸赞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耳。其实《伊利亚特》更像是一部《特洛伊记》,是为特洛伊而写,为海伦而写,为赫克托耳而写,为特洛伊的英雄而写。赫克托耳是特洛伊联军一位非常睿智的领袖,不但英勇杀敌,而且很有人性,更是敬重神灵。他不同于阿克琉斯,阿克琉斯会耍小脾气,会让母亲去向父亲乞求更多的神佑,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是报复,但是赫克托耳不会。赫克托耳对特洛伊始终如一,对妻子、海伦、父亲、弟弟、战友始终如一,不曾抛弃过,责任在他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面对着希腊联军,面对着战场颓势,也不曾动摇过。借用谌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赫克托耳是一位非常具有德性的英雄,于公于私于神,都是如此。
  《奥德赛》讲述的是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胜利后的返乡历程。这个返乡过程是非常动魄惊心的,有兴趣不妨可以去看这部电影《奥德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么两个想法,一个是关于探查,一个是关于家乡。我们看到,奥德修斯在返乡历程中,自己犯了错误,也因为同伴的犯错而跟着出了差错。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这么一种游戏规则,第一要公平,第二要针对所有人,第三,要共同遵守,很有些今日宪政的味道。我们注意到,奥德修斯以及妻子、父亲、儿子、仆人都有详细的探查的举动,求证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到底是不是事实。这里反映出人类认知的跨越,由以前的神秘主义到求证到罗格斯的阶段。关于家乡,奥德修斯的家乡能回去的了吗?哪怕就是回去了是他要找的家乡吗?事实上,奥德修斯回去了以后,很快又出去了。因为这里不是他要找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流浪。我们就很奇怪了,回了家乡,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不很好吗?希腊人不是这么想的。希腊人倒是希望英雄能够,像中国人说的一样,四海为家,去过一种不断探求的生活,尤其是英雄,不像中国这边的一些故事,王子和公主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少是希腊英雄大多数不是这么想的,而是想去追求命运,哪怕是必死的结局,也在所不惜。
  读过这部史诗,发现里面有好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从宪政的角度可以,比如说权力制衡,宙斯尽管力量无穷,但是仍然受到制约,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中宪政原理的凸显,这些我们学到了多少?从德性的角度可以,我们如何像赫克托耳一样,靠着自己的德性,在双方看来都是英雄,而不是如我们身边一般陷入无谓的立场之争。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那些描述真的是太美妙了,把一个人描述栩栩如生,如此真实,而不是像我们的描述充满了那种革命味道。从人性的角度讲,海伦的美丽,在双方看来,没有别的,就高贵的美丽,不会有“祸国殃民”的道德审判,对照妲己,两个几乎同时代的美女的命运真是天壤之别。从命运的角度可以,那所有的英雄都诠释了命运,就是积极进取的生活,向命运不低头,勇敢的面对命运,把命运抓回到自己的手中。从亲情的角度可以,从友谊的角度可以,从爱情的角度可以……这些以及那些都需要我们通过阅读《荷马史诗》中来获得。
  阅读《荷马史诗》,就仿佛跟着英雄们进行一场旅程,尽管险象环生,终于波澜不惊。可是,英雄之后,留给我们的话题和思考,我们又该如何考量,期待我们的回应。         

荷马史诗读后感(5)

荷马史诗读后感20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一):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欢《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基疏斯应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终,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所以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阿基疏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有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荷马史诗》叙事生动明确,语言流畅。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

  荷马史诗读后感(二):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资料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齐,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构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修改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日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供给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荷马史诗读后感(6)

荷马史诗读后感2篇

  请为我述说,缪斯啊,那位机敏的英雄,在摧毁特洛亚的神圣城堡后又到处飘泊,见识过不少种族的城邦和他们的思想;他在广阔的大海上身受无数的苦难,为保全自己的性命,使同伴们返家园。但他费尽了辛劳,终未能救得同伴,只因为他们亵渎神明,为自己招灾祸:一群愚蠢人,拿高照的赫利奥斯的牛群饱餐,神明剥夺了他们归返的时光。女神,宙斯的女儿,请随意为我们述说。  诸神归还奥德修斯的和平与家庭的同时,我也被故事所动容。古老的希腊在冥冥的记忆中淡淡地,像画卷一般一点一点完整地摊开。这样才算有了结果。我在某个早晨开始阅览,也在某个早晨感悟至深——第一次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重重地握手。  我不是一个善于评书的人,毕竟古典大成,我只闻其貌,未得其详。甚至也是囫囵吞枣地观书。当人类的足迹遍布,信息交织在泛滥的电子之中的时候,抽身其中,静心阅读。“大地上呼吸和行动的所有生灵之中, 没有哪一种比大地抚育的人类更可怜。”阿基琉斯如是说。辍笔已久,但不变的是书香。  当那初生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呈现,奥德修斯告诉世人,神明安排了一切多舛的命运。富者有百牲祭予天神,穷苦者只能用儿女来献祭。最乏的是奥德修斯那种大白天下:主宰命运的气概!他告诉独眼巨人,他眼睛的缺失是宙斯的魔咒,并非命运的安排。他渎神,却不是抱怨。因此,众神的愤怒与欺骗不会磨灭英雄的信仰,相反,这恰恰是考验。  事实上,我也曾怀疑过,这一切是否是众神所指。命运之石就如同奥德修斯,不断在困境中求生。如果我放下手中的笔会怎样?它也许会落下。但我未曾落下,我如何知晓?是因为这世界的规律吗?可是这并不代表固有的规律啊!放手,这支笔会掉,可是放不放手却是由我决定的。也许,自己的决定才是最难倒众神的吧。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奥德修斯作为国王,深爱着他的子民。而我,虽然没有尊耀的身份,却要在生活中热爱每一个人——我又想起了这位作者,荷马。他是盲人,却认识玫瑰。他似乎没有看过这个世界,却又有史诗中字里行间的坎坷艰险,就像不会发光的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你见过这样可以流着泪去阅读的史诗吗?  你见过这样可以融入你梦境中的史诗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
  

荷马史诗读后感(7)

篇一:西方史学史 读《荷马史诗》有感

读《荷马史诗》有感

弗兰西斯·培根在其《论求知》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弗兰西斯·培根将“读史”置于众多求知方法之前,可见“史”的重要所在。“读史”必要研究史学,而世界各国史学之演进,最早还是要追溯神话与史诗。在文字创造以前,人们大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法,保存先民对自然与社会最初的活动记录,文字产生以后,口耳相传的神话与史诗,逐被文人删改纳入诗歌戏曲,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荷马史诗》正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同意史学史是由神话与史诗而开始的观点,神话与史诗反映了每一个民族在步入文明时代之前的一面镜子,不仅西方国家,中国也是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神话与史诗反映了人类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等原始先民的最初意识形态。史诗并不一定是历史,但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以前,古希腊人把史诗当做历史来看待,著名的《荷马史诗》就被古希腊人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学习启蒙的教材。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创作,荷马,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但对荷马其人在18世纪以前,学者们都认为历史上确有此人,18世纪以后西方学者有人质疑荷马的真实存在,并构成了西方学术史上的“荷马问题”。但如今学术界认为确实有荷马其人,荷马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古老神话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整理定型后记载下来,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史诗,用荷马本人得其《荷马史诗》名,编成后的史诗还在不断地进行增删补充。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荷马史诗》才能得以形成正式文字,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的。《荷马史诗》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主题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争端。《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十年未果,而勇将阿基里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乃与阿伽门农复合出战,并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英勇作战,赫克托尔战死,特洛伊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王子葬礼,但特洛伊城仍严防死守,希腊联军无法攻克,最终想出以“木马”献于特洛伊人,即木马大战的方法攻陷特洛伊城。特洛伊人好大喜功,减轻防御措施,相互庆祝,最终导致希腊联军攻陷特洛伊城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活动。至此《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本篇至此结束。

在《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阅读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伊利亚特》,《伊利亚特》中包含了我最喜欢的众多故事,如帕里斯与“金苹果”的故事。特洛伊最小的王子帕里斯从小被父母遗弃,最后堕落成牧羊人,一天赫尔墨斯让帕里斯做评判,将写有“送给最美丽的”字样的金苹果送给谁。各女神纷纷向他贿赂。赫拉允诺他给他无上的权利,并保佑他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雅典娜愿意赐给他智慧和力量,鼓励他有勇气去冒险,闯出一条英雄般辉煌的路。阿佛洛狄忒答应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她,并自愿做他的妻子。帕里斯被阿佛洛狄忒的美丽迷惑,他觉得权利和统治他继承王位就可以得到,英雄的道路他能靠自己去闯,但美女却不一定了,于是帕里斯就将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赫拉和雅典娜恼怒地转身离开,发誓要向所有的特洛伊人报复,并让他们毁灭,尤其是赫拉,她从此成为了特洛伊的仇人。而当帕里斯造访希腊时,古希腊第一美人海伦在顷刻间就爱上了这位特洛伊王子,这正是许多年前爱神阿佛洛狄忒向他许诺的誓言,但当帕里斯将这位世上最美丽的女子带回特洛伊时,他带回的不仅是美丽,更是战争。海伦的丈夫,也就是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俄斯听到被劫走的消息后,怒不可歇,他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哥哥阿伽门农,他们两人都为海伦被劫走感到痛苦与屈辱,兄弟两人奔走与希腊各地,鼓动所有的王子都参加讨伐特洛伊的战争,然后雅典娜亲自示范,教斯巴达人用木马计对付特洛伊,而赫拉则动用特权,派人偷袭了战神,以阻止阿佛洛狄忒引诱战神自出马参与作战,赫拉又拉拢丈夫宙斯威胁众神,不准帮特洛伊人,特洛伊战败,帕里斯被杀,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只因那个给阿佛洛狄忒的金苹果。

由此可以看出荷马所著的《荷马史诗》带来年浓厚的神话色彩,同时在《荷马史诗》中的神都具有人的一些特性,贪图虚荣,好争好妒,神也同人一般拥有自身的缺陷,神只不过比一般的普通人拥有了一些更多的能力,技能,神也同人一样的自私自利。这一点众神之道庙斯体现得淋漓尽致,庙斯的蛮横,对妻子,儿女毫无亲情可言。对妻子赫拉更是怒极而骂,毫无丈夫对妻子应有的关爱,对子女更是铁石心肠,毫无父爱,一幅出庄严不可侵犯状。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宙斯尽然与自己的姐姐成婚,这种为东方人看来的大忌,在古希腊那个时代却并不以为忌。在西方的神话与史诗中,神的长像与人一样,他们与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与人一样具有美丽的一样也同人类一样,拥有丑陋的一面,西方世界的神并不完美,他们的神更具人性化,全面化,而在东方的神话中,神是万能的,是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之上的,他们拥有我们所无法拥有的神力,承担着我们所希望自己能拥有的一却,美丽,长生不老,腾云驾雾等,我们的神是完善的,无私的。

读了《荷马史诗》将西方的神话与东方的神话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东西文明的差异性,西方文明的人性化与宽容性是东方文明中很难体现的,对方的伦理道德,完美主义也是其独到的体现。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他们之间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就是双方在史学史基础上都是发源于神话与传说,这是社会逐步发展的规律所制的。文字创造前,祭神巫祝、行吟歌手,世代口耳相传,文字产生之后,为了记录和研究前人的事迹而记录成册,成为神话和史诗。《荷马史诗》在西方,乃至世界社会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愧为“希腊的圣经”,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

我认为《荷马史诗》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它创造了英雄史观。 《荷马史诗》创造了众多的英雄,描写英雄必然描写战争,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英姿的天地,英雄们把血腥的战争当作展现其英雄品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荷马史诗》通过对英雄战争的描写也被人们赋予了“英雄史诗”的美誉。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通过《荷马史诗》向我们展示的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在《荷马史诗》中对英雄的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篇二:《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篇三:荷马史诗的读后感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读后感

伟大的荷马,伟大的史诗,就这样来到了我们身边。背着七弦竖琴的荷马,双目失明的荷马,四处漂泊的荷马,亦说亦唱的荷马。特洛伊古城曾经的悲壮、帕特洛克的生死度外、赫克托父亲的眼泪、阿喀琉斯致命的脚跟、胜利之后的杀戮掠夺......一部《伊里亚特》让她动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能因一己私欲伤及无辜。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但是,史诗中的英雄主要是为了掠夺和加强个人的权势而战斗的。史诗中的英雄观念也和氏族中的等级观念相适应。这些英雄已和英雄传说中的英雄不同,后者多是群众的理想和经验的化身,前者则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骄横的贵族,仗势欺压本部落的平民。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等人就是这种英雄的代表。《伊利昂纪》所描写的战争就是一次在神话的动人外衣掩盖下的掠夺。当时,由于氏放部落内部发生了分化,贵族和平民对战争的态度已有所不同。在氏族内部分化的情况下,他们是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英雄。平民的代表忒耳西忒斯则被丑化为懦夫而受呵责。事实上,他敢于面斥联军统帅和氏族首领,号召希腊士兵不再为首领卖命,并毅然返回家园,他应是平民中的英雄。在这种条件下,史诗对战争和贵族的歌颂也是从贵族的利益出发的。在特洛伊方面,氏族平民由于城邦面临毁灭而同仇敌忾地支持贵族,但他们也只是作为陪衬英雄的背景而出现的。

《伊利昂纪》描写的战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全书以英雄的业绩为中心,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人物的情绪都很激烈,全诗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息。史诗中的性格描写很出色。英雄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阿喀琉斯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在战争开始前就垂涎特洛伊的财富。他在史诗里拒绝参战,就是因为他个人在物质利益和权势上受到了双重损害,以和最高统帅决裂作为反击。他暴躁如雷,凶猛可畏,是氏族首领中蛮勇的典型。

赫克托耳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首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国的责任。他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史诗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很丰满,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都写得活泼生动。他们的性格常通过戏剧方式在对话和行为中表现出来,但一般是固定静止的,缺少变化。《伊利昂纪》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生产贸易和体育竞技等活动。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段,是描写铁匠神赫淮斯托斯为阿喀琉斯锻造甲胄,心里充满劳动的喜悦。他刻在盾牌上的图画,反映了日常生产劳动的情景。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又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思想,充满乐观精神。在后世作家的描述中,希腊神话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等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它对于后代作家也有重要的影响。

荷马史诗读后感(8)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荷马史诗读后感(9)

[读后感]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重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人类礼貌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到达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

  荷马史诗读后感: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爱《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喀琉斯应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重遗产。这两篇故事相传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古希腊民族历史。阿喀琉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又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在读《荷马史诗》时,我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味道,里面有着艰难、悲哀、痛苦,也有着一丝快乐和期望。书中情节生动,引人人胜。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追求道德,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是奥德修斯不怕困难,用他非凡的智慧和意志战胜各种磨难的精神,告诉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要有毅力,不能畏缩不前。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我们要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同时也给更多热爱文学的小读者们带来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述,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能够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

  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从写神的争斗开始,写的是神的欲望和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与东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截然不一样。之后,史诗从神正式写到人的欲望和贪婪。人对情欲、对权力、对荣誉的贪婪。然而,男生和女生的欲望和贪婪却有不一样,也许男生的欲望要纯粹得多——能够为了女生,放下王位;为了权力放下女生;也能够为了荣誉放下一切。而女生们似乎是情欲的贪婪者,但事实上,她们什么都不想放下。她们不会和流亡的王子浪迹天涯,即使他风姿依旧;更不会与战败的国王床第之欢,即使他腰缠万贯。

  从这个角度上讲,女生比起男生来,似乎更加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男生们的英雄,正因女生而死;女生们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生杀死。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杀的,死在自己的欲望和贪婪之中。

  史诗第二部《奥德赛》,也描述了人类相同的贪婪。但这部后期作品,谢天谢地,也展现了人类完美的品质——女生对感情的忠贞,男生对家庭的依恋和职责。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战的智者。也许,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完美的品质才能帮忙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欲望和贪婪只会毁掉自己。正如赫克托尔所说:“幸福的日子其实很简单,辛勤的劳动;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马史诗》,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荷马史诗读后感:

  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荷马史诗的资料于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由荷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诗形式,在公元前6世纪被正式写成文学。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后便成了这天我们所见到的样貌。

  荷马史诗的资料十分丰富,它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向占据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就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楷模。2000多年来,西方人一向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巨大的。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水性杨花的海伦,钟情痴心的卡吕普索。当然,最让读者难以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气方刚,单纯执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耳是一个具有浓厚杯具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俄底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在描述这些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写俄底修斯假扮成乞丐回家,众人都认不出他,只有一只老狗摇尾欢迎他,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令人拍案叫绝。史诗结构精美,剪裁巧妙,布局完整。两部史诗的时刻跨度都长达10年,但诗人只截取了几十天发生的事,而又重点写了某几天,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主要人物,一个中心。这种以点带面的结构,使得史诗繁而不乱。史诗的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神奇、悠远的古希腊时代。朴实、流畅的语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原始时代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个性是那些新鲜、奇特而又不失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总之,荷马史诗以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气势雄伟的高昂基调,单纯质朴的艺

  术风格,在欧洲文学史上竖起了第一座光辉灿烂的纪念碑。

  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杯具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到了20世纪,人们痛感现代礼貌的堕落,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悠远纯真的神话时代,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奥德修记》的故事。而今,“特洛亚的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阿波罗计划”这些史诗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在艺术上到达了几乎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时,史诗具备某种超越个别文化,超越个别时代地域的普遍好处,使任何读者都更容易产生共鸣,发生兴趣,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永远让人迷醉。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好处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资料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齐,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构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修改和审定,这便是我们这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带给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礼貌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生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明白。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述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透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到达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明白、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生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刻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述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刻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述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超多“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到达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后感(10)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英雄的还乡!
  大三还是大二的时候修《西方文学史》,老师让我们读《伊利亚特》,期末考。当时好友说“看来老师比起来bg还是更喜欢搅基。”看完《奥德赛》发现果然如此。
  因为《伊利亚特》是期末必考,所以乖乖读,《奥德赛》就放在一边,但在书店看到时就一起买了,这次宅家,看到书架里的这本书,读完,发现五六年时间就这么过去,真是好残忍。不过时间没有白费,老师当时说这两本就是越读越能觉出来好。确实是这样,我当时在《伊利亚特》里被一堆人名地名以及考试的焦虑折磨得不轻,这次无负担下读,才发现不花哨的真诚字句,有时光味道的经典字句,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一开始还是先介绍一下情节吧。
  开篇是“我”以第三人称讲述奥德修斯的故事。他的足迹依次如下:
  一,奥德修斯来到女神吕索普的洞穴,成为俘虏
  二,在女神伊诺、雅典娜的守护下渡海来到费埃克斯人的王国。在这里,他听到歌人唱歌时泪流满面,报上家门,用倒叙的方式讲述自己回归的历程:
  1.在伊利昂。2.在伊斯马罗斯大战。3.遇到洛托法戈伊人的国王,在这里战士们因为忘忧花(洛托斯花)意志被消磨。4.在库克洛普斯。和波塞冬之子巨人作战,非常精彩,被囚山洞中,假装是山羊才得以逃脱,谎称自己是“无人”的智慧,巨人之前听到的"诅咒,巨人请求父亲波塞冬惩罚奥德修斯。似乎在《一千零一夜》里《辛巴达航海记》里看到过类似的故事。5.在艾奥利埃岛得到风袋,因为内讧越飘越远。6.在拉摩斯遇到巨灵族。7.在海岛艾艾埃,女神基尔特把人变成猪。与唐小说《板桥三娘子》有异曲同工之妙。8.到冥王处见特瑞西阿斯,听到自己的语言,在冥府的各种经历也很有趣。西西弗斯的故事在这里出现。9.回到海岛艾艾埃,女神基尔特指引奥德修斯接下来如何走,如应对塞壬,突然觉得媚娃和塞壬这个形象很像。10.继续闯关,遇到塞壬,斯库拉。11.在太阳神的岛屿,同伴违背神谕杀牛,被报复。所有同伴都死了。12.来到女神吕索普的岛屿奥古吉埃岛。到这里故事形成了圆环。
  三,奥德修斯被费尔克斯人送回故土。至此离乡20年终回返。
  1.奥德修斯在牧猪奴那里讲述编造的故事。2.奥德修斯和儿子相认,谋划报复求婚人。3.和妻子佩内洛普对话。4.老女奴帮洗脚,伤疤引起野猪往事。5.在宴会上奥德修斯射箭穿过斧孔,战胜了所有求婚人。并和儿子以及牧猪奴等一起杀死了求婚人,惩戒不忠的女奴。6.夫妻相认(卧室里的床居然不是没有故事的普通家具),总结冒险之旅,并讲述之后自己的结局。7.奥德修斯和他爸相认。求婚人的魂灵和阿伽门农等的魂灵相遇。8.在雅典娜等神灵的护佑下,求婚者的家属和奥德修斯和平修好。
  除了结构清晰之外,语言也非常美丽。歌人有他固有的词库,所以有些词会重复,比如:
  有翼飞翔的话语,酒色的大海,白臂的海伦,美发的女神(不是发廊小妹的美发,是形容词),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
  奥德修斯一家人相互相认也真是蛮有趣的,果然二十年能让人变得不被家人认识(7年是做吕索普的男宠emmm)。当然他们可能也是在互相考验。
  小小的玄机总是在你没有料到时出现,比如伤疤和卧室里的床都有故事。
  此外,题目奥德赛似乎是“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的意思。
  结局好像是没讲完一样,虽然我们都知道了奥德修斯的结局。用经典的英雄故事的结局,英雄的婚礼,英雄的加冕,英雄的葬礼来看,这本的结尾似乎都不是,又似乎都是,嗯,这个还乡故事也是很神奇了。
  总之,读完这本书也算了了一桩心愿。要不趁热打铁读一下《尤利西斯》?据说跟这本书关系颇深。就先写到这里吧。作者:shitou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荷马史诗读后感(11)

荷马史诗读后感四篇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写,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可以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下面是收集的荷马史诗读后感四篇,欢迎阅读参考!

最近在图书馆借了《荷马史诗》,读了这本书之后,发觉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欧洲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据说他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他背着古代的希腊七弦竖琴,四处漂泊,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深得人们的推崇。古希腊流传最久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他的作品,因此,历史上称为“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叙事史诗,是欧洲的“文学圣经”,是属于英雄的叙事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宙斯爱上了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但是他从预言中得知,他与忒提斯生的儿子会比他更强大。为了保住权力,宙斯放弃了忒提斯,并把她嫁给了凡音的一个英雄。奥林匹斯众神都去参加忒提斯的婚礼,只有纷争女神没有受到邀请。为了报复,纷争女神在婚宴中扔下一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自己应该得到金苹果。宙斯将裁判权交给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三位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纷纷向帕里斯许愿。美神阿芙罗狄忒许诺道:如果我得到了金苹果,我将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送给你做妻子。于是,帕里斯最后决定将金苹果送给美神阿芙罗狄忒。得到了金苹果的美神,也如约帮助帕里斯拐走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于是希腊人推选阿伽门农作为联军统帅,前往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最后,希腊人用著名的木马计战胜了特洛伊人,毁灭、洗劫了繁华的特洛伊。

《奥德赛》叙述在攻陷特洛伊之后奥德赛归国途中的十年漂泊。而且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故事。奥德赛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才得以重返故乡。史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始写他第十年漂流到斯赫里岛上,受到当地国王的款待。他向国王讲述了自己海上漂流的经历:他在海上遇上了风暴,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吞食了他的伙伴,神女喀尔刻又把他的其他同伴用巫术变成了猪。他游历了冥土,见到了许多熟人的亡魂,躲过了用歌声惑人的塞壬妖岛,逃过女妖斯库拉和藏在漩涡下的女妖卡律布狄斯,他在船只被宙斯击沉后流落到一个海岛上,被女神卡吕普索挽留,七年后才离开。之后他来到了斯赫里岛。国王听完他的遭遇后,派船送他回家。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帕雷马科正在四处寻找他的踪迹。伊大卡的贵族以为奥德赛已经死去,也正纷纷追求他的妻子皮涅罗普,逼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终于回到家中,与其子杀尽那些卑鄙的恶人和小人,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①广泛而丰富的反映了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因素与神话因素相结合,具有认识意义。

②歌颂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歌颂了古希腊人民英雄,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

③表现了古希腊人民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和智慧,勇于进取的乐观思想,同时也带有明显的贵族观点。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①情节集中完整,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结构巧妙严谨,布局详略得体,跌宕有致,戏剧性强。

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史诗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条件下,用夸张的手法通过人们的言行描写之,或让人物自己粉墨登场去表现,总之人物被放到矛盾冲突中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个性解明,性格具有多方面性。此外,史诗还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去塑造表现人物。

③叙述明朗、质朴,诗句优美、生动,语言简洁、形象。《荷马史诗》是用古希腊方言写成的。

《荷马史诗》作为人类童年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直到今天都仍然给我们以艺术享受。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欢《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基疏斯面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阿基疏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有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荷马史诗》叙事生动明确,语言流畅。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

中国的春秋战国与西方的古希腊处于同一时期。有人称那是人类精神史上的黄金时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孔子,墨子,老庄等等一系列的天才在一个时代相继出现,成为人类思想的先驱。同样在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诞生了东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巨著荷马史诗与《诗经》,这两部记录了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对战争的不同理解。

在《伊利亚特》中作者是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战争的:“双方的战士们呐喊着如洪水般在殷红色的战场上搏杀,盾牌的肚脐撞在了一起,长矛像一条饿急了的巨蛇一样颤抖在武士的手中,等待着吃上人肉。很多人忙着剥下死者的铠甲,流出的肚肠也被匆匆经过的人群踩踏。一个牧羊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欣赏着这场战争,就像看他的山羊角逐一样。望着山间的瀑布如同伤口处的鲜血般飞流而下。”不计其数的暴力细节描写使整部书都充斥着这样对肌肉与武力的极端崇拜。以致于伟大的英雄有力量与权利去伤害众神,让阿瑞斯痛苦地吼叫着离开战场,让阿芙洛迪忒哭着奔向母亲的怀抱。

而在《诗经》中对于战争的描写则都是十分含蓄的。一般来说,作战的细节都会略去不提而浓墨重彩地铺陈王师军容的华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并且有十分强烈的反战情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也直接影响到后来文人在战争题材选取时更多地突出征夫恨,闺妇怨这样的主题。如“嫁女于征夫,不如弃路旁。”“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春花落兮春日晖,秋风起兮秋叶飞。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这种对战争的厌恶使我们对战争英雄的看法与西方截然不同,否则吕布就已经站在阿喀琉斯的高度上了。而假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卫青说的话,霍去病可能就黯淡在历史的星空中了。因为中国对军人的要求是宽和仁厚,而不是西方的唯勇至上。

另外,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荷马对双方的英雄都给予了同等的肯定,而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则必须首先确定正邪立场才能开始战斗。

这一切的原因或许都可以归结中西的民族性格上。欧洲是个相对贫瘠拥挤的地方,无法承受大量外来人口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演变为对外侵略的动力。因此,希腊人财富的不是土地,而是掠夺。强大的掠夺并奴役弱小的一方。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只有奴隶主与奴隶两种人,自由的对立面就是被压迫。一次次异族的入侵,一次次血腥的战争,一次次残酷的压迫,导致了希腊人尚武与追求自由的性格,告诉他们只有武力才能带来财富,自由与尊严。(因此某位西方哲人曾说:“自由,民主,博爱是人类在一次次压迫与反压迫之后衍生出的对自我权利的追求)就这一点而言,希腊与特洛伊同时具备了强大与追求自由这两大英雄标准,于是才有了荷马对交战双方的双重肯定。

但战争对中国人来说就不是这样的了。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过上小康生活。战争则只能带来对原有劳动成果的破坏。汉人的财富源于土地而非战争。

而且,中国的征服者对百姓采取的都是相对平和的抚慰政策,不会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统治者是谁并不重要,只要不破坏劳动成果便是好皇帝。所以,在中国绝大部分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反侵略一方。

民族生活环境的差别决定了民族性格的差别,民族性格的差别造成了文学作品的差别。没有绝对的是与非,两本书都是民族原始性格的一面镜子,反射着两个民族古老智慧的火花。

一位教授说:“追溯西方经济思想,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他的代表作是《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是西方最早的经济思想应该是出自荷马史诗。”所以我怀着追寻人类之和最原始经济思想的目的,拜读了荷马史诗,本以为荷马史诗就是一本诗集呢,可是找到它是才知道,原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叙事诗,据传是由盲人荷马根据人们的口头传说,润色而成。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不足,所以关于诗人本身我们所知甚少,但要在世界文学史中提起《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巨著,却几乎是无人不晓。它们不仅生动地对我们描绘了当时氏族社会最繁荣时期的情况,而且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部书都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特洛伊战争,不过不是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而是以战争为背景,各取其中一小部分来叙述。

《伊利亚特》描述的是战争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国王斯巴达的妻子海伦,引起双方酣战10年。天上诸神各助一方,或从旁观看。一直到第十年的时候,因为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的首领阿基里斯为争夺战俘发生争执,于是阿基里斯一怒之下拒绝出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里斯的愤怒”——并请求天上的神惩罚阿基门农。护佑阿基里斯的神让希腊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而让特洛伊军队连连获胜。看到这种情况,阿基里斯的密友帕特洛克斯力劝阿基里斯出战,但结果不遂人意。于是他便穿上阿基里斯的盔甲亲自上阵,企图借助阿基里斯的威名吓退特洛伊人,结果却被特洛伊著名战将赫克托尔识破。赫克托尔立即将帕特克罗斯杀死。阿基里斯闻讯悲痛万分,下定决心要重返战场,为好友报仇。英勇的阿基里斯在战场上杀死了赫克托尔,并把他的尸体绑在战车后面绕城而行,惨败的特洛伊城哭声震天。赫克托尔的老父前来哀求,要赎回儿子的尸体,阿基里斯不准。但在神的帮助下,阿基里斯还是终于醒悟,把尸体归还给了老人。

《伊利亚特》的故事写到这里为止。以后的故事在另一部史诗《奥德赛》中得以描述。按照神意的安排,阿基里斯亦战死,再后来,阿凯亚人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洗劫了这座昔日富裕繁华的城池。阿凯亚的战士们班师回朝,回到自己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奥德赛》就以这种返乡行成为背景,描写了希腊联军将领,伊达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海上因得罪了神,而经历了种种风险和磨难,后又得到神助,最后终于靠着非凡的才华与英勇,平安返家,与妻儿团聚过上了美满生活。

是最早反应古希腊奴隶主阶级经济思想意识的著作,古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属于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占有制转化时所出现的初期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从《史诗》中可以看出,古希腊人认为财富就是土地、牲畜、谷物等等具体的使用物品,这是从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角度得出的财富概念。从《史记》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奴隶主还不鄙视体力劳动,甚至以自己有高超的生产技能而骄傲。这是因为当时还处在家长奴隶制阶段,奴隶的数量还不多,劳动生产率又很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没分离,剩余产品还不足以使奴隶主摆脱体力劳动。但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已经开始,《史记》中就曾提到对奴隶必须勤加督促,还经常使用“高贵的主人”和“卑贱的奴隶”这样的词句。

古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占有制转化的完成是以梭伦改革为标志的。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94年由雅典执政官梭伦所发动的一次经济和政治的改革。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消除了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残余,在政治方面原则上废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这次改革调整了自由民内部各阶层的经济政治关系,确立和巩固了奴隶制国家,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基础。

此后,雅典出现了一些奴隶主思想家,其中,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经济学说方面的代表。

荷马史诗读后感(12)

荷马史诗读后感想作文

  【篇一:《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史诗的内容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XX。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篇二:荷马史诗读后感】
  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荷马史诗的内容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由荷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诗形式,在公元前6世纪被正式写成文学。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后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据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就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楷模。XX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巨大的。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水性杨花的海伦,钟情痴心的卡吕普索。当然,最让读者难以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气方刚,单纯执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耳是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俄底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在描写这些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写俄底修斯假扮成乞丐回家,众人都认不出他,只有一只老狗摇尾欢迎他,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令人拍案叫绝。史诗结构精美,剪裁巧妙,布局完整。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诗人只截取了几十天发生的事,而又重点写了某几天,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主要人物,一个中心。这种以点带面的结构,使得史诗繁而不乱。史诗的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神奇、悠远的古希腊时代。朴实、流畅的语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原始时代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特别是那些新鲜、奇特而又不失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总之,荷马史诗以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气势雄伟的高昂基调,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欧洲文学史上竖起了第一座光辉灿烂的纪念碑。
  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到了20世纪,人们痛感现代文明的堕落,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悠远纯真的神话时代,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奥德修记》的故事。而今,“特洛亚的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阿波罗计划”这些史诗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在艺术上达到了几乎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时,史诗具备某种超越个别文化,超越个别时代地域的普遍意义,使任何读者都更容易产生共鸣,发生兴趣,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永远让人迷醉。
  【篇三:荷马史诗读后感作文】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
  【篇四: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写,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可以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
  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从写神的争斗开始,写的是神的欲望和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与东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截然不同。之后,史诗从神正式写到人的欲望和贪婪。人对情欲、对权力、对荣誉的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贪婪却有不同,也许男人的欲望要纯粹得多——可以为了女人,放弃王位;为了权力放弃女人;也可以为了荣誉放弃一切。而女人们似乎是情欲的贪婪者,但事实上,她们什么都不想放弃。她们不会和流亡的王子浪迹天涯,即使他风姿依旧;更不会与战败的国王床第之欢,即使他腰缠万贯。
  从这个角度上讲,女人比起男人来,似乎更加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男人们的英雄,因为女人而死;女人们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杀死。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杀的,死在自己的欲望和贪婪之中。
  史诗第二部《奥德赛》,也描写了人类相同的贪婪。但这部后期作品,谢天谢地,也展现了人类美好的品质——女人对爱情的忠贞,男人对家庭的依恋和责任。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战的智者。也许,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美好的品质才能帮助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欲望和贪婪只会毁掉自己。正如赫克托尔所说:“幸福的日子其实很简单,辛勤的劳动;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马史诗》,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荷马史诗读后感(13)

荷马史诗读后感

  导语:《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爱《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喀琉斯应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重遗产。这两篇故事相传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古希腊民族历史。阿喀琉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又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在读《荷马史诗》时,我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味道,里面有着艰难、悲哀、痛苦,也有着一丝快乐和期望。书中情节生动,引人人胜。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追求道德,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是奥德修斯不怕困难,用他非凡的智慧和意志战胜各种磨难的精神,告诉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要有毅力,不能畏缩不前。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我们要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同时也给更多热爱文学的小读者们带来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
  请为我述说,缪斯啊,那位机敏的英雄,在摧毁特洛亚的神圣城堡后又到处飘泊,见识过不少种族的城邦和他们的思想;他在广阔的大海上身受无数的苦难,为保全自己的性命,使同伴们返家园。但他费尽了辛劳,终未能救得同伴,只因为他们亵渎神明,为自己招灾祸:一群愚蠢人,拿高照的赫利奥斯的牛群饱餐,神明剥夺了他们归返的时光。女神,宙斯的女儿,请随意为我们述说。
  诸神归还奥德修斯的和平与家庭的同时,我也被故事所动容。古老的希腊在冥冥的记忆中淡淡地,像画卷一般一点一点完整地摊开。这样才算有了结果。我在某个早晨开始阅览,也在某个早晨感悟至深——第一次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重重地握手。
  我不是一个善于评书的人,毕竟古典大成,我只闻其貌,未得其详。甚至也是囫囵吞枣地观书。当人类的足迹遍布,信息交织在泛滥的电子之中的时候,抽身其中,静心阅读。“大地上呼吸和行动的所有生灵之中, 没有哪一种比大地抚育的人类更可怜。”阿基琉斯如是说。辍笔已久,但不变的是书香。
  当那初生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呈现,奥德修斯告诉世人,神明安排了一切多舛的命运。富者有百牲祭予天神,穷苦者只能用儿女来献祭。最乏的是奥德修斯那种大白天下:主宰命运的气概!他告诉独眼巨人,他眼睛的缺失是宙斯的魔咒,并非命运的安排。他渎神,却不是抱怨。因此,众神的愤怒与欺骗不会磨灭英雄的信仰,相反,这恰恰是考验。
  事实上,我也曾怀疑过,这一切是否是众神所指。命运之石就如同奥德修斯,不断在困境中求生。如果我放下手中的笔会怎样?它也许会落下。但我未曾落下,我如何知晓?是因为这世界的规律吗?可是这并不代表固有的规律啊!放手,这支笔会掉,可是放不放手却是由我决定的。也许,自己的决定才是最难倒众神的吧。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奥德修斯作为国王,深爱着他的子民。而我,虽然没有尊耀的身份,却要在生活中热爱每一个人——我又想起了这位作者,荷马。他是盲人,却认识玫瑰。他似乎没有看过这个世界,却又有史诗中字里行间的坎坷艰险,就像不会发光的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你见过这样可以流着泪去阅读的史诗吗?
  你见过这样可以融入你梦境中的史诗吗?
  (之)讲的是希腊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后希腊的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终于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为啥希腊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为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腊的王后海伦抢走了。特洛伊战争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热闹啊!
  我喜欢奥德修斯,因为他聪明机智,英俊潇洒,特别英勇,而且他射箭技术特别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头。
  下面我再讲讲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特别坚固,打起仗来特别厉害,最后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脚踝,然后就一命呜呼了。阿克琉斯的妈妈是河神,阿克琉斯刚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脚踝,放在神水里浸泡,这样身体就刀枪不入,但是,脚踝这个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里浸泡,结果就成了他的弱点。(妈妈,你咋不把我也在神水里泡一泡啊,这样我就超级厉害了,就可以刀枪不入了啊!)
  下面我再说说赫克托耳,我最喜欢他了。他英勇无比,但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杀死了,还抢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非常恼恨,发誓要报仇。盔甲有一道裂缝,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阿克琉斯一个人知道,他就拔出利剑,?唰?的一声刺中了赫克托耳盔甲的裂缝,结果,鲜红的血流了出来,就这样,阿克琉斯把赫克托耳杀害了。但是,我还是佩服赫克托耳,因为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分为两个部分和,考虑到叙事的繁杂,没有引导他从宏观叙事开始,而是选择了他喜欢的几个人物入手,描述一二。
  其实,也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本书,现在再阅,算是我们母子共乐了吧,喜欢的朋友不妨一读。
  
  

荷马史诗读后感(14)

《荷马史诗》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

【第1篇】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写和英雄战斗描写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达到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现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

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

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

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

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

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

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写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达到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只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内容是描写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写。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势雄浑。作为叙事诗,它的辞采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语言描写富于表情化,贴合人物的性格及场景设置,而且不乏幽默感。从这些语言对话中,读者不难推测出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尔与艾阿斯决斗前所说的话:

“艾阿斯,宙斯的后代,

特拉蒙国王的儿子,士兵的将领,

你切莫把我当成不谙战事的孩子或妇人。

我是一个精通战事懂得如何杀戮的人……”

用连续几个称呼来叫对方,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从的一种礼仪,又恰如其分地驳斥了对手的挑衅,给对手以一种只可意会的讽刺挖苦;而后面的话语则以一种近乎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赫克托尔内心的自信和与对手决一死战的决心。诸如这样恰当的语言描写在全诗中比比皆是,因为《荷马史诗》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而这,也正是本诗的特长之一。第二,动作描写具体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来描写动作是本诗的一大亮点。比如雅典娜帮助奥德修斯等人追杀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摇起埃吉斯,凡人的灾星,

把求婚者吓得昏头转向、四窜奔逃,

像那春暖日长季节的牧牛,被纠缠不休

的牛虻追赶叮咬,发疯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秃鹫,从大山扑下,

平原上的小鸟惊叫逃窜,在云层下面,

却不能抵挡鹰鸷的猛扑,悲惨死去,无可抵御。

奥德修斯等人正是这样,横扫宫殿,追杀求婚者。

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头纷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单调的杀戮过程描绘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动物格斗,表现英雄的勇猛及对手的惨败,又不自觉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真可谓一石二鸟。另外,正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有机结合,才使《荷马史诗》的故事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写得气势宏伟。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数《伊利亚特》第二卷中对希腊联军和特洛亚联军的各自布阵及其成员来源的描述。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支军队所来自的城邦介绍清楚,把那里的人的首领及其宗族历数一遍,而且还详细描述他们的战斗力(不无夸张之处)。作为一首诗,这的确显得罗嗦、冗长而且拖沓,但是作为文学史学作品,这些描述却显示了战争双方的雄厚的实力,增强了战斗场面的气势,正是这些描绘,使《荷马史诗》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宏大,气势无比雄浑。

最后,《荷马史诗》的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读后让人拍案叫绝。《荷马史诗》是文人根据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虽然特洛亚战争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便必有其虚构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虚构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传说流传下来,而且不必说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本已虚构,况且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写作队伍完成的(根据对两部分的详细比较)。但是即便如此,《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亚战争”仍然是一个结构紧凑合理的、人物事件并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诸神的一场争吵引发了人间战争的祸端,随后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战争开始并且变得旷日持久,而后希腊联军内部引起矛盾,使战争局面不可捉摸,再后来联军消除矛盾,重归于好,团结一致,最终攻陷特洛亚城,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又以一个希腊将领回家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希腊联军的下场,而这些事件都是由无所不能的诸神所预先设计好的。如让阿基硫斯预言阿伽门农“会为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后来阿伽门农果然死于非命;又如赫克托尔得到神谕,预言阿基硫斯会被阿波罗杀死,后来亦得到实现。这些故事既宣扬了命定论的观点,又讴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畏命运、不怕牺牲、与悲惨命运作斗争的精神,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说文辞的华美是诗歌的固有特征的话,那么如此严谨的故事情节却超越了它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史诗中的典范,给后世的史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模式。

读诗,要用心投入,置身诗意之内;读史,要能从书中出来,借古喻今。而读《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则须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而说到对《荷马史诗》的整体印象,我总结了一下,表达为八个字:瑰丽奇伟,悲壮雄浑。



【第2篇】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写和英雄战斗描写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达到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现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

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

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

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

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

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

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写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达到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只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内容是描写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写。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势雄浑。作为叙事诗,它的辞采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语言描写富于表情化,贴合人物的性格及场景设置,而且不乏幽默感。从这些语言对话中,读者不难推测出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尔与艾阿斯决斗前所说的话:

“艾阿斯,宙斯的后代,

特拉蒙国王的儿子,士兵的将领,

你切莫把我当成不谙战事的孩子或妇人。

我是一个精通战事懂得如何杀戮的人……”

用连续几个称呼来叫对方,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从的一种礼仪,又恰如其分地驳斥了对手的挑衅,给对手以一种只可意会的讽刺挖苦;而后面的话语则以一种近乎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赫克托尔内心的自信和与对手决一死战的决心。诸如这样恰当的语言描写在全诗中比比皆是,因为《荷马史诗》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而这,也正是本诗的特长之一。第二,动作描写具体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来描写动作是本诗的一大亮点。比如雅典娜帮助奥德修斯等人追杀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摇起埃吉斯,凡人的灾星,

把求婚者吓得昏头转向、四窜奔逃,

像那春暖日长季节的牧牛,被纠缠不休

的牛虻追赶叮咬,发疯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秃鹫,从大山扑下,

平原上的小鸟惊叫逃窜,在云层下面,

却不能抵挡鹰鸷的猛扑,悲惨死去,无可抵御。

奥德修斯等人正是这样,横扫宫殿,追杀求婚者。

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头纷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单调的杀戮过程描绘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动物格斗,表现英雄的勇猛及对手的惨败,又不自觉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真可谓一石二鸟。另外,正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有机结合,才使《荷马史诗》的故事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写得气势宏伟。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数《伊利亚特》第二卷中对希腊联军和特洛亚联军的各自布阵及其成员来源的描述。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支军队所来自的城邦介绍清楚,把那里的人的首领及其宗族历数一遍,而且还详细描述他们的战斗力(不无夸张之处)。作为一首诗,这的确显得罗嗦、冗长而且拖沓,但是作为文学史学作品,这些描述却显示了战争双方的雄厚的实力,增强了战斗场面的气势,正是这些描绘,使《荷马史诗》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宏大,气势无比雄浑。

最后,《荷马史诗》的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读后让人拍案叫绝。《荷马史诗》是文人根据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虽然特洛亚战争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便必有其虚构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虚构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传说流传下来,而且不必说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本已虚构,况且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写作队伍完成的(根据对两部分的详细比较)。但是即便如此,《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亚战争”仍然是一个结构紧凑合理的、人物事件并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诸神的一场争吵引发了人间战争的祸端,随后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战争开始并且变得旷日持久,而后希腊联军内部引起矛盾,使战争局面不可捉摸,再后来联军消除矛盾,重归于好,团结一致,最终攻陷特洛亚城,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又以一个希腊将领回家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希腊联军的下场,而这些事件都是由无所不能的诸神所预先设计好的。如让阿基硫斯预言阿伽门农“会为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后来阿伽门农果然死于非命;又如赫克托尔得到神谕,预言阿基硫斯会被阿波罗杀死,后来亦得到实现。这些故事既宣扬了命定论的观点,又讴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畏命运、不怕牺牲、与悲惨命运作斗争的精神,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说文辞的华美是诗歌的固有特征的话,那么如此严谨的故事情节却超越了它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史诗中的典范,给后世的史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模式。

读诗,要用心投入,置身诗意之内;读史,要能从书中出来,借古喻今。而读《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则须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而说到对《荷马史诗》的整体印象,我总结了一下,表达为八个字:瑰丽奇伟,悲壮雄浑。


《荷马史诗》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 ) 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 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 10 年,但前者只描写了 4 天的战斗、 21 天的埋葬仪式和 26 天的空闲时间共计 51 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 41 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 , 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后感(15)

《荷马史诗》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

【第1篇】

  世界名着之所以是世界名着,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着,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写和英雄战斗描写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达到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现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

  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

  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

  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

  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

  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

  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写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达到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只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内容是描写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写。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势雄浑。作为叙事诗,它的辞采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语言描写富于表情化,贴合人物的性格及场景设置,而且不乏幽默感。从这些语言对话中,读者不难推测出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尔与艾阿斯决斗前所说的话:

  “艾阿斯,宙斯的后代,

  特拉蒙国王的儿子,士兵的将领,

  你切莫把我当成不谙战事的孩子或妇人。

  我是一个精通战事懂得如何杀戮的人……”

  用连续几个称呼来叫对方,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从的一种礼仪,又恰如其分地驳斥了对手的挑衅,给对手以一种只可意会的讽刺挖苦;而后面的话语则以一种近乎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赫克托尔内心的自信和与对手决一死战的决心。诸如这样恰当的语言描写在全诗中比比皆是,因为《荷马史诗》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而这,也正是本诗的特长之一。第二,动作描写具体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来描写动作是本诗的一大亮点。比如雅典娜帮助奥德修斯等人追杀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摇起埃吉斯,凡人的灾星,

  把求婚者吓得昏头转向、四窜奔逃,

  像那春暖日长季节的牧牛,被纠缠不休

  的牛虻追赶叮咬,发疯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秃鹫,从大山扑下,

  平原上的小鸟惊叫逃窜,在云层下面,

  却不能抵挡鹰鸷的猛扑,悲惨死去,无可抵御。

  奥德修斯等人正是这样,横扫宫殿,追杀求婚者。

  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头纷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单调的杀戮过程描绘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动物格斗,表现英雄的勇猛及对手的惨败,又不自觉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真可谓一石二鸟。另外,正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有机结合,才使《荷马史诗》的故事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写得气势宏伟。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数《伊利亚特》第二卷中对希腊联军和特洛亚联军的各自布阵及其成员来源的描述。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支军队所来自的城邦介绍清楚,把那里的人的首领及其宗族历数一遍,而且还详细描述他们的战斗力(不无夸张之处)。作为一首诗,这的确显得罗嗦、冗长而且拖沓,但是作为文学史学作品,这些描述却显示了战争双方的雄厚的实力,增强了战斗场面的气势,正是这些描绘,使《荷马史诗》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宏大,气势无比雄浑。

  最后,《荷马史诗》的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读后让人拍案叫绝。《荷马史诗》是文人根据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虽然特洛亚战争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便必有其虚构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虚构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传说流传下来,而且不必说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本已虚构,况且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写作队伍完成的(根据对两部分的详细比较)。但是即便如此,《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亚战争”仍然是一个结构紧凑合理的、人物事件并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诸神的一场争吵引发了人间战争的祸端,随后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战争开始并且变得旷日持久,而后希腊联军内部引起矛盾,使战争局面不可捉摸,再后来联军消除矛盾,重归于好,团结一致,最终攻陷特洛亚城,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又以一个希腊将领回家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希腊联军的下场,而这些事件都是由无所不能的诸神所预先设计好的。如让阿基硫斯预言阿伽门农“会为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后来阿伽门农果然死于非命;又如赫克托尔得到神谕,预言阿基硫斯会被阿波罗杀死,后来亦得到实现。这些故事既宣扬了命定论的观点,又讴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畏命运、不怕牺牲、与悲惨命运作斗争的精神,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说文辞的华美是诗歌的固有特征的话,那么如此严谨的故事情节却超越了它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史诗中的典范,给后世的史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模式。

  读诗,要用心投入,置身诗意之内;读史,要能从书中出来,借古喻今。而读《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则须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而说到对《荷马史诗》的整体印象,我总结了一下,表达为八个字:瑰丽奇伟,悲壮雄浑。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xindetihui/4741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