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关于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六篇】

热门推荐 时间:2022-04-30

【www.bjjpsf.com--热门推荐】

寒露是24个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篇1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节气适合的运动

  寒露时节到来之际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慢跑。寒露时节,运动养生要特别注意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要顺应人体内阴阳调和之气。而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出汗量大增,最后伤耗阳气,导致体内阴阳之气无法平衡。另外一方面,在寒露时节应该适当地增加运动量,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抵御严寒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时节,“动静相宜”的运动方式也就成为了运动养生的一个主要特点。慢跑大概是最符合这个特点的运动。通过慢跑可以增强人体机体的能量消耗,促进身体进行新陈代谢。而在慢跑过程中,人体会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心肺功能,使人精力充沛,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寒露的气候特征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寒露节气的早晨,可以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晶莹的露珠,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露水已经是非常寒冷的了。也许有身在南方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南方的早晨没有露水,这个原因很简单,二十四节气出自黄河流域,这个时候,江南以南的地区温度还偏高。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不能露脚,要注意足部保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顺应秋季收养阴精的原则,早起则能舒展阳气,以达阴阳平衡。

   建议:大家日常要注意保暖,早晚要穿上保暖性好的鞋袜,睡前还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热水泡脚可以使血管扩张,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腿部酸楚,有助于睡眠。

  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专家表示,此时寒气逼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特别是脚的保暖。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

   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

   温馨提示: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好好吃饭多喝水哦。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篇2

  小雪的由来

  小雪,泛指下得不大的雪;气象学上指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第二十节气,在11月22日或23日,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北方地区气温继续下降

  小雪时节,东亚地区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此时,在我国的西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有雪出现,华北地区将有降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从立冬开始就已进入到冬季,到了小雪节气,冷空气的直接表现就是使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当云层内及云下气层的气温都在0℃以下时,降水形式才由雨变成雪。所以,小雪时节的气温更低。

  冬季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立冬时节就已进入冬季,到了小雪节气,冬天的脚步开始真正踏入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江南比江北雨量还是偏多。虽说这一地区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连绵阴雨,阳光照射少,这样的天气让人感到湿冷,这种感觉比北方干冷地区有供暖条件的人们要难受得多。

  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初冬景象同样明显。华南地区,因北面有秦岭、大巴山为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削弱了寒潮的影响,有时还会出现“冬暖”现象。全年降雪日数多在五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在隆冬时节,也难有漫天雪花飞舞的迷人景色。此外,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饮食养生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篇3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登高习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饮食习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篇4

  小雪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开始跌到零点,华北地区,开始降雪;东北地区初现冻土现象,应了“小雪地封严”的场景。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雪。

  小雪节气后,除了岭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其他城市都开始进入冬季,出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初冬景象。

  饮食适当吃点阳性、“黑色”食物驱寒

  冬天很多人畏寒,于是会通过吃羊肉来驱寒。专家表示,怕冷是一种阳虚体质,也有可能是因为内火不能疏散到体表,两者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保持体内的阳气充足,让身体变暖。但对于内火旺盛而不能散发的人,则要减少摄入热性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一些白萝卜、香菇等凉性食物,促进血液循环,让体内火气能传送至体表,这样也就不再畏冷了。

  但总体来说,冬天阴郁寒冷,适宜多吃一些补肾又温补的食材。营养师建议说,除了核桃、牛羊肉等之外,一些黑色食物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大豆等,这几样都是能够迅速帮助恢复身体热量的食物。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篇5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气候特征

  1、气温降得快更干燥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据了解,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气频繁南下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频率和强度都会加大,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见的事。

  4、天气降水稀少、雷暴几乎消失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意味着一年中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寒露节气2021年天气特点篇6

  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冷空气频繁南下,降雨稀少

  入小雪节气由于夜间的时间越来越长,而白天的时间则越来越短,地表所辐射出去的热量比吸收进来的热量大,加上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气温急剧下降,除华南地区之外,祖国各地纷纷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广西最早入冬的地方是桂林的东北部以及三江、乐业、南丹、金秀等地在11月下旬就率先入冬。小雪节气除了天气变得寒冷以外,另一个特征是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易产生雾和霾天气。最后一个热证就是桂北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霜冻天气。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雨雪纷飞,寒潮至

  小雪节气,雨雪纷飞。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21日20时至22日20时,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和西部、北京、天津大部等地有大雪或暴雪,当地民众应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而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和海南等地,也有小雨光顾。

  值得留意的还有,23日至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出现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华南大部等地最低气温将先后下降6~10℃,请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节气特点

  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立冬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都进入了冬季,到了小雪节气,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虽说全国降水随着冬季的到来,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江南比江北雨量还是偏多,即便这一地区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时的阴雨天气,给人们的感受已经不是深秋凉意,而是湿冷了,这种感觉比北方干冷地区有供暖条件的人们要难受得多。

  气温继续走低

  在立冬节气,我国的西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有雪,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冷空气的直接表现就是使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我们都知道只有在云层内及云下气层的气温都在0℃以下时,降水形式才由雨变成雪。所以,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是不争的事实。

  小雪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小雪的寓意是什么意思: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小雪节气降水依然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冬小麦的需要。晨雾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寒潮减弱,致使华南“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news/10271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