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关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十四篇】

热门推荐 时间:2022-05-01

【www.bjjpsf.com--热门推荐】

在没有睡眠和食物的情况下学习,为成功创造机会挑战每一分钟,创造梦想的实现考试快到了,学习放松了,时间安排井然有序。祝你考试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文章14篇 ,欢迎品鉴!

【篇1】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中华民族历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篇2】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新时代的内涵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所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和前赴后继的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从实践主题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新中国诞生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标志着中国在100年内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从人民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从民族性来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从世界性来看,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祈和平、求发展的梦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时代的中国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人类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关注和借鉴。

【篇3】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弘、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宣告了我们党正在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源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源自于已经具有的坚实物质基础、强大理论支撑和科学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在现实基础上,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科学判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新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新的战略安排,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崭新前景。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八个明确”到“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必将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引领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主义500年,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经过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历次大会的主题。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行动指南。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开始,唱衰中国的舆论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事实胜于雄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彰显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对世界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西方社会乱象丛生,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西方模式,有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的成为受西方国家支配的“外围国家”,有的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中国则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全面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发展之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方案。

【篇4】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宣告了我们党正在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源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源自于已经具有的坚实物质基础、强大理论支撑和科学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在现实基础上,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科学判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新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新的战略安排,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崭新前景。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八个明确”到“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必将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引领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主义500年,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经过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历次大会的主题。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行动指南。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开始,唱衰中国的舆论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事实胜于雄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彰显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对世界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西方社会乱象丛生,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西方模式,有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的成为受西方国家支配的“外围国家”,有的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中国则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全面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发展之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方案。

【篇5】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实现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面辩证地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求和深远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深刻认识新时代中肩负起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回眸2017,党的十九大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一个“新”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着手解决新矛盾,人民充满新期待。

  新时代,使我们想起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的庄严宣告,近代以来历经磨难受尽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时代,使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带来“春天的故事”,我们开始改革开放搞活,大踏步富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面貌焕然一新,充满勃勃生机。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凤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时代。那么,凭什么说今天又进入新时代?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就不难作如是观。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连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上,也破天荒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

  可是,正因为越来越近,再进一步发展,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历史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功亏一篑、积重难返的教训不少。百年之前美国和阿根廷的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现在的发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世界银行警告:“在过去50年中,许多国家从一贫如洗的收入水平升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在欧洲以外,只有少数国家从低收入水平跃升到了高收入国家。世界上最失落的地区当属拉丁美洲,它的很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停止了增长。”此所谓“拉美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一句话,步子容易迈错,机遇容易丢失!

  还有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即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中国要跨过“拉美陷阱”,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前面还不知道什么人要挖什么坑……要完成惊险一跳,彻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算不算进入了又一番不进则退、不兴即亡、凤凰涅槃、幡然出新的新时代?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三个角度作了权威的阐述:

  从中华民族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社会主义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从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准确把握新世态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进入新时代,世界也现新世态。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的国家为了“重新强大”,刚签完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就翻脸否认;一些西方国家对“全球化”也要对着干……

  正当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之际,中国经济却一直稳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仇恨。而且,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生态危机频频出现。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态势的一个基本图景。

  但是,当今世界却在呈现出新态势、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他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新态势,不可不察。“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审时度势,何去何从?中国在力推“一带一路”,促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天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不仅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信心保障。因为这一开放途径和倡议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要避免重蹈近代西方列强开放的老路,破解“国强必霸”“赢者通吃”的逻辑,走出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必有一争、甚至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愿同各国人民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因为,中国的文化基因,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以和为贵,求同存异,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

  在不断解决新矛盾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种种深刻变化,首当其冲的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为科学判断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新部署、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约着千头万绪矛盾的展开,牵扯着方方面面社会的变迁,引领着13亿人生活的改变。1956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那时,我们也曾拼命干,但一穷二白挥之难去,物资常短缺,到处供不应求、捉襟见肘。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在,大家普遍感到生活好了,情况变了,要求高了,不满多了。归根结底是社会主要矛盾变了,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了。

  新矛盾,显出新问题。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总体实现小康,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突出的问题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拉大;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比较明显,社会上存在不少困难群众,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这些,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矛盾,提出新要求。我们的发展,要从“发展就是硬道理”,转到强调“科学发展”,再到提出明确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推动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新矛盾,需要新动力。我国经济在前三个十年即1979~2008年,连续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在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前20个国家和经济体中遥遥领先。在第四个十年即2009~2018年,仍然以年均7%~8%的速度增长。当此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之际,中国经济却一直稳步增长。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首破80万亿元大关。那么,再往下走,第五个十年还能持续增长吗?一个体量巨大的经济体的这种不间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还没有过先例。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中国能够保持和延续这个奇迹。在下一个十年中,中国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做到?顶层设计很清楚,就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如何落实?就是进一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在40年成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爆发活力,又能活而不乱;继续注入动力,又能持续不断;继续深化改革,又能发展不停。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一系列深刻变化接踵而至。新矛盾显出新问题,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新要求需要新动力,新动力来自改革迈出新步伐。面对新矛盾,解决新问题,适应新要求,寻找新动力,迈出新步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展开新战略、实施新部署、落实新举措。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到底来自共和国伟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个人、每份力都不可或缺。2017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出了“携手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动员令。“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有中国改革发展的浩荡东风,有全国各族人民扬帆划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一定能够抵达光辉的彼岸!

【篇6】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政治核心作用到大国领袖世界担当,无不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强大人格力量和强大真理力量。本文试用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

  一

  主心骨,作为中国民间俗语,多次被习近平同志提及。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使用这一用语,是在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出现“主心骨”,并重申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所谓主心骨,既是指中国共产党,也是指党的领导。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维护主心骨,壮大主心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首先,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联合的活动,都需要组织。而没有权威就无法组织起来。恩格斯曾经说过:“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邓小平也指出,“不能否定权威”“没有权威不行啊”“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党中央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必须拥有权威。这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党中央要真正拥有权威,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充分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们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思想。他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的,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那么,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就把党的领导原则、职能和作用予以明确,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再次,必须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政本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领导力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四力”。“四力”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四力”当中,政治领导力最重要,具有“引擎”作用,抓好政治领导力,能够达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要求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

  “同心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热词,最早出现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同心圆问题,而且首次对此做了解释。他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如何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条基线”。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球许多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显示,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200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有7亿多网民,必须把群众路线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互联网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只有“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才能汇聚正能量,凝聚大力量,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此,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释疑解惑,并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再次,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要掌握这个方式。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所谓“大”,就是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统一战线既要巩固基本力量,又要团结新生力量,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加强联系沟通,引导他们发挥正能量。面对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已被纳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人群。这是因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会大大有助于网络社会的进步和团结。而对于如何与他们联谊交友,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更直接给出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三

  “向心力”是物理学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引入我国社会学领域,与“凝聚力”并列使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向心力”引入国内社会政治领域,而且用于外交领域和国际场合。2015年7月9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增强金砖国家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担当,深入开展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就必须在继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国际向心力。

  首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被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首次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新境界,彰显了大国与大党领袖的大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其次,寻求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始终强调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向心,不仅取决于国家硬实力,而且取决于国家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二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三要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够顶得住、打得赢,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篇7】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进程,进而确立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也是对推动历史进步的自信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概括,也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重要主线。有了新时代这个政治论断,由此而来有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有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有了新时代分“两个1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有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等等。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举措,都建立在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时代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这是我们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判断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把握矛盾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观点。经过长期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越发凸显,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变”与“不变”相联系的动态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呈现出来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新状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清醒、足够的战略定力。既然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没有改变,我们就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阐述: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归结起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人民开拓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未来,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天地。处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新时代,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贡献。

【篇8】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种科学的理论,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蓬勃生机;一种伟大的思想,唯有做到引领时代,才能显示磅礴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准确理解其理论特色,又要科学把握其实践意义。唯有如此,才能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共识、集中智慧。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90多年来,不论国内挑战如何严峻,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适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保持科学社会主义之树常绿常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和理论的重大开拓、对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独特魅力,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特色。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脉络,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篇章。比如,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进一步明晰了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各种发展问题,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诸多新论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我国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的实践导向,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进行战略谋划,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谋篇布局,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和发展实践问题,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在对历史经验和实践成果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事业发展。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规律,制定科学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于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要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按照已经绘就的美好蓝图和确定的宏伟目标,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攻坚克难、持续奋斗,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应对新时代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提供了科学方法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人类社会思想成果的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中进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和精华,又根据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发展形势,不断深化完善和开拓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每个时代都面临和其他时代截然不同的新问题新矛盾,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呼唤新思想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要求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定的理论自觉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事关民族复兴和实现伟大梦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现了时代的新气象,顺应了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进程中,直面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不懈探索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路径。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实现的历史性变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热切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也是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只有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断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顺利完成我们党担负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着眼新目标,为解决新矛盾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理念和措施,凸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追求。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维护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应对全球挑战、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全新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为人类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注人类前途与未来,注重从全球视野审视世界和中国,蕴含开放的品格,展现互惠的胸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期望通过出台改革措施,维护国家安定,保持自身独立,加快经济发展,我国的成功经验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全新借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新理念新措施,这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治理方案,巧妙地把东方经验、中国智慧和人类理想融为一体,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各国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国当下发展实践和理论开拓深刻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能够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且能够为世界各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新启示、提供新方案、创造新经验,从而为应对全球挑战、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全新选择。

【篇9】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深刻理解时代的意义。

  时代是思想的母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于新时代,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这种思想深入回答时代的问题,不断引领时代前进。

  深入回答时代的问题。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倾听时代声音,响应时代呼吁,始终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深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根据新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战线、外交、党建设等各方面的分析和政策指导。这种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的新,新在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目标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在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裕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设了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发挥了强大的活力,在世界上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吹响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伟大进军的号角,照亮了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凝聚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统一伟大的斗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造性的历史成果,发生深层次、根本的历史变革。人们目睹的不是西方主张的历史结束社会主义失败,而是历史结束论的结束、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科学社会主义充满活力。

  深刻理解理论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以新的视野深化对三条规则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扩大、升华。例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深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位全面,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建议中国特色大海外交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化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祖先,讲了很多新话,我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的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的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这种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立足于新时代思考和掌握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理论上扩大新视野,做出新概括。这种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写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篇章,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取得主导,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取得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旅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成为全党全国各民族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深刻理解实践的意义。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成就,发生历史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厚的历史眼光、宽阔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追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重大课题。例如,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创造性地全面严格控制党,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对于发展方式粗放、供应体系质量不高等问题,创造性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正确的扶贫,使脱贫攻势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难题,完成了许多过去想要做却没有做的大事,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成就,发生了历史变革。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想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引导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实际完成梦想,实际完成才能兴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坚持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鼓励所有中华儿童不断奋进,聚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魄力。

  深刻理解世界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推进构建新的国际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国际关系,致力于走出对话不对抗、不结婚的国家和国家的新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人,反对干涉其他国内政策,反对强弱,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更有效地与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它坚持国家与国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倡导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聚集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的最大公约数量,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共建一带一带是我国参与世界开放合作,改善世界经济管理体系,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繁荣,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国方案。世界的长期发展不能建立在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尊严、发展成果和安全保障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篇10】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要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是历史新变革。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就是相对于过去,“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而推动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集中体现在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

  二是历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三个意味着”可以理解为中国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是历史新使命。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蕴含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蕴含着历史使命。因此,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宏伟目标,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经验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四个伟大”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四是时代新思想。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源于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具有问题意识,逻辑严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要言之,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和时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坚实基础和立论根据。

  五是谋划新征程。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以新的历史方位实事求是地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起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定了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来。从2035年到2050年,应动员和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难题,全力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难题。

【篇11】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要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是历史新变革。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就是相对于过去,“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而推动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集中体现在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

  二是历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三个意味着”可以理解为中国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是历史新使命。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蕴含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蕴含着历史使命。因此,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宏伟目标,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经验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四个伟大”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四是时代新思想。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源于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具有问题意识,逻辑严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要言之,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和时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坚实基础和立论根据。

  五是谋划新征程。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以新的历史方位实事求是地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起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定了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来。从2035年到2050年,应动员和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难题,全力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难题。

【篇12】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次代表大会,是一个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盛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一个具有4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我由衷地为这次会议的巨大成功喝彩叫好,双手点赞。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点新要求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个判断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贯穿报告全篇、具有统领性作用的理论创新亮点,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根据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初步学习,围绕“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命题,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以来,我们这个国家饱经外敌入侵和国内动乱,四分五裂,多灾多难,落后挨打,国运频危。新中国成立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经过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过去长期努力的基础上,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对于中国的发展变化,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的成功,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回击了资本主义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质疑与诽谤,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成为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系统完整、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是十九大的标志性成果、历史性贡献,是十九大诸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第三,我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要求。1956年,党的八大正式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到了1962年,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又把国内主要矛盾修改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和斗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作了规范性的定位,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说明,走了20年弯路、付出巨大代价以后,又回到了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表述上来。此后30多年,一直沿用了这个提法。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个新的深刻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发展。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作这样重要的修改,是有充分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的。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极大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需要日趋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保持了连续性又有重大变化,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既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也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同时,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定位,也集中体现了我党想问题办事情“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第四,我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动力。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提出到建党100周年,即2021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即2049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两个100年中间的30年,也作了新的战略规划,描绘了新的路线图,制定了新的时间表。按前后两个15年分别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与上世纪80年代初设想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这反映了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期。十九大报告还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部署,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举措,这些新的战略目标和部署,标志着我们国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现在,历史方位已经确定,前进道路已经开通,战略任务已经指明,接下来是如何去干去实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慢慢腾腾不行,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更不行,必须有一种群雄逐鹿、舍我其谁的气概,有一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闯劲。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奋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同志、全国人民,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十九大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艰巨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一定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物质得到充分涌流,成为名副其实的锦绣中华;人民生活一定犹如吃着甘蔗上高楼---步步高,节节甜,进入真正的小康社会。

【篇13】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引领时代、催人奋进,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回答了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中华民族、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篇章,树起历史丰碑。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十九大报告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将我们党对自身、对时代、对世界的认识提升到全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历史性飞跃。

  一、认识是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无不以认识和认识论上的重大突破为重要前提

  认识是连接实践与思想的桥梁,承接实践,启迪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认识史。人们认识上的每一次飞跃,都开启了思想上的巨大进步,进而都巨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今天,人们高度重视思想理论的价值,这是对的。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本身不会自动形成认识,更不可能形成理性的认识,只有人们能动的认识才是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在认识—理论—政策—执行这一逻辑链条中,认识是起点。人类迄今的思想文明成果都是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结晶,物质文明成就也都是正确的思维认识付诸实践行动的结果。要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就必须在认识和认识方法创新上下功夫。想不到自然做不到,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实践。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增强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宽度、深度、高度以及前沿程度等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内涵、本质、过程、方法、规律的方法论学说,指导人们开展思维认识活动,将认识转化为思想理论,进而再转化为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发展。认识论的水准是思想深度、行动力度、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认识的深刻与高远、认识的成功与飞跃,体现的就是其背后科学的认识方法。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先进的认识和认识论,是对思想理论创新的正确牵引和关键启迪,是改革创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根本支撑,不可或缺,意义重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唯心主义、经验主义、机械唯物论的超越,形成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思想逻辑、严谨思维体系、精密思维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辟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次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都实现了其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每一次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无不以认识和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为重要前提。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治国理念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典范,十九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适时而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准确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使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的认识达到新境界。关于时代以及时代主题、特征、性质等的认识与判断,是对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认识能力、研判能力和战略远见的根本检验和重要判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在对所处时代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上的重大飞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后,在报告中提出的第一个历史性重要论断。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意义非凡的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个“意味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性重要论断的提出,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刻洞察和认识:

  一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壮阔历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40年发展历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近70年发展历程、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100年发展历程、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乃至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深刻洞察和认识。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大跨度的认识过程,使认识建立在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基础上。

  二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党的面貌、国家面貌、人民面貌、军队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极不平凡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以及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的深刻洞察与分析,使认识建立在坚实而最有说服力的现实基础上。

  三是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历史任务的深刻洞察与明确,使认识体现在宏大、务实、科学的目标蓝图中。

  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极其关键的存在。没有远见卓识,不可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准确标定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深邃历史眼光,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在全球视野、历史纵深、战略远见三个维度上使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航程提供了精准航标、正确航向。

  2.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刻揭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使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新境界。人们对一个时代提出的认识、作出的研判,是由这个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决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变发展的揭示,则是最复杂深刻的认识思维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又一次历史性深刻揭示,振聋发聩,振奋人心,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国情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此,就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主要社会矛盾两个方面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大背景下,“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这代表着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宜再用“落后”来概括。但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矛盾与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问题内化为矛盾,矛盾外显为问题。对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科学区分、深入分析、精准把握、有效解决,形成正视问题存在、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的认识方法,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习近平“问题导向”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和矛盾学说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成果,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宝库。

  3.坚持从历史认识未来的方法论,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任务认识的新飞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什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干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理想追求就是我们的“初心”,要干什么就是我们的“使命”。在报告开头,习近平总书记就郑重地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这一梦想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而,习近平用三个“深刻认识到”揭示了我们党在历史使命上的坚定清醒和认识上的高度自觉: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斗前进的强大动力。”

  这三个“深刻认识到”,深化了对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所走过历史进程、所积累历史经验的认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这三个“深刻认识到”,深化了对我们党成立以来近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我们党的全部奋斗,都是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以贯之;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一切坚苦卓绝的斗争,都统一在为历史使命而奋斗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

  这三个“深刻认识到”,深化了对“四个伟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是对党在新时代目标任务的深刻认识。

  这三个“深刻认识到”,深化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历史时期的认识。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两个“奋斗15年”的深远战略安排。崇高使命决定了使命担当者的艰巨历程,勇往直前的担当者决定了使命的光明前景。关于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对我们党自身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重要发展。

  4.坚持实践认识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认识上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明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用“十四条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八个明确”的基本问题和“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各项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化了。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归纳提炼形成,是我们党认识的最高境界。在对所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历史使命、内外环境深刻认识和把握研判的基础上,确立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是我们党对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知与行等认识上的最为凝练的思想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和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具感召力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5.从全球视野认识世界和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识,使我们党对人类制度形态、发展形态、文明形态,对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作为党的领袖、大国领袖,不仅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情、国情,而且必须对周边、区域、国际、乃至全球局势深刻认识、科学分析、通盘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因此我们倡议和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胸怀全人类,为“全人类而工作”。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重要思想将对中国共产党奋斗使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历史意义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关于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深刻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深刻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些重要论述,将对人类制度形态、发展形态、文明形态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如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统领,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尤其是以加强自身全面开放为引领和推动,努力实现“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观点论断和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国际关系、国际秩序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具有高度系统性、完整性、继承性、创新性的思想体系,其认识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具有高度系统性、完整性、继承性、创新性,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无疑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成就。

  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认识上的重大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取得重大飞跃的根本体现。作为我们党的政治报告、战略纲领,认识与认识论并不是十九大报告要展开论述、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但上述对时代历史方位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对历史使命的认识,对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与习近平总书记此前系列重要讲话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矛盾和问题的形态、内涵、原因,对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手段、方式方法,对认识的目的、对象、结果等的论述,对有关认识在规律和方法论层面的全面把握、深刻揭示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方法论。

  这一认识方法论,紧扣“党和人民”这两个最大实践主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愿牢记在心里,回答了“为什么人而认识”的问题,实现对实践主体的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管党治党强党的责任担在肩上,建设一个强大的党,回答了“谁来认识、怎样认识”的问题,实现对引领者自身的深刻认识。

  这一认识方法论,充分体现了认识主体和方法论创立者的崇高理想信念、强大意志品质、坚定责任担当、无畏斗争精神。认识本质、把握规律绝非易事,认识主体必须积累丰富经验,始终不忘初心,不断砥砺前行。正如总书记本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是对认识规律最根本的揭示,体现了崇高的认识品格,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

  这一认识方法论,彰显鲜明的“问题导向”思想,在深刻揭示抽象矛盾的同时,直面外化的问题,对问题的内涵、性质、种类、原因等深刻把握,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创新发展,在实践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问题导向”方法,即“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机制—解决问题长效机制”这样一个创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认识主体更加贴近认识对象,使认识目标目的更加具体明确,从而实现了对认识方法的重大突破。

  这一认识方法论,系统总结历史、精准判断当下、深邃洞察未来,实现了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精准判断,对时代精神的感召引领,对全球性问题的阐释回答,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法论指引。

  这一认识方法论,既志存高远又实事求是,既科学深刻又平实生动,以认识上的高度自觉、坚定自信,把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使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飞跃,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踏上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开出新气象,取得新成就。

【篇14】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弘、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宣告了我们党正在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源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源自于已经具有的坚实物质基础、强大理论支撑和科学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在现实基础上,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科学判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新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新的战略安排,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崭新前景。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八个明确”到“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必将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引领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主义500年,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经过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历次大会的主题。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行动指南。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开始,唱衰中国的舆论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事实胜于雄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彰显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对世界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西方社会乱象丛生,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西方模式,有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的成为受西方国家支配的“外围国家”,有的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中国则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全面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发展之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方案。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news/10293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