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5篇

热门推荐 时间:2021-08-10

【www.bjjpsf.com--热门推荐】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5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53—1970年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70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继续杂交水稻研究,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农业部技术顾问,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发展项目首席顾问,中国科协常委,湖南省科协副主席。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命”。


二、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

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当时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国际性禁区。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袁隆平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指责和压力,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他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第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1970年其助手李必湖在南岛寻找普通野生稻过程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野败”),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技术关键。1972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实现了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强优势杂交水稻。1974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水稻产技术。1976年稻开始在全国稻区推广,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有效新途径。这项研究成果,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0%,而产量占总产的60%,为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跃上新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后,袁隆平开始思索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潜力的途径。1986年,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这一设想,1987年,袁隆平率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以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为基础,简化种子生产程序、降低成本,自由配组,大大提高选育出优良组合的机率,还可避免细胞质不育产生的遗传负效应。结合广亲和基因克隆籼粳亚种的遗传不亲和性,能够利用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袁隆平与他的合作者在研究中解决了如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策略、临界温度指标、核心种子生产程序、亚种间组合选配等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到2000年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稻近5000 万亩,共增产稻谷25亿公斤以上。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

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尖锐命题。袁隆平认为我国的作物育种研究可以为解决中国将来的粮食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就要大力研究培育比优良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的超级杂交水稻,为保障新世纪粮食安全发挥重大作用。从1997 年开始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超级杂交稻。他制定的超级杂交稻目标是每公倾日产100 公斤、米质达到农业部颁布的二级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具有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150 公斤左右的潜力。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与超级杂交稻株形模式,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他人单纯的形态改良和形态模式设计中库大源不足的缺点,有效增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高度抗倒伏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目前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年已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指标,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两次专文报道了袁隆平与超级杂交稻,并称如果最终获得成功,那将是水稻育种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为了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多次赴菲律宾、美国、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埃及、马亚西亚、委内瑞拉等国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同时,主持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主持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这些国家培训杂交水稻技术骨干。现在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很快,已应用于生产。袁隆平期望通过生物技术的利用追求杂交水稻的更高境界,与很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如美国得克萨斯水稻技术公司、康奈尔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农业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等建立了合作研究。在与康奈尔大学合作研究中,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结合田间试验,从野生稻中发现两个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试验中每个位点具有比现有杂交稻良种“威优64”增产18%的效应。与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实施中国超级杂交稻基因组计划,获取高产超级杂交水稻的基本遗传信息,开发丰产、优质、抗病、耐逆、育性、成熟期有关的资源和功能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阐明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目前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精细图均已完成,成果得到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的报道。此外还在进行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高赖氨酸含量稻米、耐低温、抗早衰、抗病虫、抗除草剂等杂交稻的研究。

三、贡献及主要论著

袁隆平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解情况500多万的吃饭问题。1991年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颁发的至今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他被国际水稻所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多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1993年获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1996年获日本“日经亚洲大奖,”1997年获世界“先驱科学家奖”,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袁隆平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认为,袁隆平一量解决了远缘杂交水稻优势的利用,就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袁隆平的论文和著作也多次获奖。其中《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被学术界公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重大突破。他的著作《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3年获国家图书一等奖,该书还被列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十大著作”之一。

其主要论著有:

袁隆平,1996.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科学通报,17(4):185—188

袁隆平,1997. 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与理论* 中国农业科学,(1):27—31

袁隆平,1985. 杂交水稻简明教程(中英对照)*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1987.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杂交水稻,(1):1—3

袁隆平,陈洪新主编,1988.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1992. 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 杂交水稻,(1):1—4

袁隆平,符习勤,1995.Technology of hybrid rice production. Rome .FAO

袁隆平,1997.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杂交水稻,(6):1—6

Li J M, Yuan L p, 1999,Hybird rice: genetics, breeding and seed production. Plant Breeding Reviews,17:17—158

Xiao J, Grandillo. S Ahn S N, McCouch S R, Tankslev S D, Li J, Yuan L,1996, Genes from wild rice improve yield, Nature, 384:223—224

四、小结

袁隆平先生生活清平,淡泊名利,虽然他平均每年手里多的时候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在他69岁的时候,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一点,早上七点半起床,做一会儿运动,吃过早饭就进入实验室,中午稍稍躺一会儿,上午、下午各去一趟田里,晚饭后到海里游一会儿泳,然后与大家一起看新闻联播。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中心给他买了一台彩电,他把彩电放在会议室,与大家蹲在凳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看完新闻后,继续工作。 他肠胃不好,有过敏性肠炎,自己做饭炒菜,清茶淡饭,饭前爱吃一点花生米,从不用筷子,手拈了往嘴里送。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随和得就像个小孩,走到哪里,哪里就热闹。一些沟沟坎坎,年轻人也过不去,他却身轻如燕,一跃而过。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因此,不论是从他的为人,还是工作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都是一位真正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科学院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他那种坚持,不怕吃苦的态度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这个功力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像袁老一样学会安静下来,并且长时间坚持自己的研究不受外界的名利和各种诱惑。从袁隆平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成功,杂交水稻的发明不是偶然的更不是靠运气,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有了目标就得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能坐以待之。还有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深厚的爱国之情和爱民之情,要是他不关系国家不关心人民的话他就不会研究出来杂交水稻,他要只是看中名利的话或许研究出来的是其他的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所以,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是我们每个学者每个知识分子都必须要学会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和社会合作,和他人建立合作、联系,才能研究出有价值对人有所帮助西,的东而我认为这样的研究才能称的上是正真的好研究,因为它能造福人类,为人所用。

五、参考文献

[1] 李新奇.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植物学通报,2003,20,(2):254-256

[2]诺亚.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

[3]新浪爱问

数学史作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姓名:孔艳赟

学号:11440855

班级:研八班

课序号:数学史(2)

任课老师:张文博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模板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他选择了农校

  1930年9月1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初秋,在北平协和医院的产房里,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了。为了纪念次子降生于北平,袁兴烈先生按照袁氏家族“隆”字的排辈,为其取名隆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袁隆平少年时代兴趣广泛,喜欢音乐,爱好体育,尤其酷爱游泳。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当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时,他回答得很干脆:“我惟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于是,他决定到重庆相辉学院去学农,开明的父亲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毕业后,袁隆平提着简单的行李,奔向了安江农校。袁隆平是那里惟一来自大城市的教师。早在重庆读书期间,袁隆平便接触到了当时欧美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尔和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道它对良种繁殖发挥了重大作用。

  坐落在湘西深山地带的安江农校,渐渐地将袁隆平熏陶出了一种庄稼味。他赤脚在稻田里插秧、薅草,以自己的肢体与土地交流,用自己的肢体揣度水田的深浅和红土壤的松粘。袁隆平逐渐认识到,在这个地球上,玉米种植面积数第一,水稻种植面积数第二。可以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人和水稻是须臾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稻米养育了人类。就是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验的科研课题,试验场地就设在学校分给他的半亩自留地上。

  从此。袁隆平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1960年春天,袁隆平在他那半亩试验田里,把稻种播下去,他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成长,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眼前为之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那样生动、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它是拥挤的生命中的一位巍然挺立的俊美少年!他发现了它,如同发现了一座金矿,真是快活极了!

  想不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影响了袁隆平的一生。

  他将这“鹤立鸡群”的稻株结出的170粒稻种精心收集起来,次年,播种在瓦罐的培养土里,栽插在窗前的试验田里。然而,其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那株原本优势很明显的种苗,其后代的性状竟然发生了分离,居然没有一株赶上其前代。袁隆平凝视着变异的稻株,突然眼前一亮,灵感顿时涌上心头:那“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品种间的杂交优势现象,很可能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水稻杂交有优势,这是袁隆平从实践中得到的一个突破性的结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论!

  就是这一株偶尔被发现的天然杂交稻,带给袁隆平灵感,带给他机遇,他的成功之路从这里开始。由此,袁隆平萌发了利用这种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设想。

  不久,袁隆平设计的一整套培育人工杂交稻的方案诞生了。水稻不会说话,或者说人们听不懂水稻的语言,但是,水稻与袁隆平却可以无声地交流。每当微风拂过,所有的水稻便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在田间沙沙作响,他以为那正是天地宇宙中最和谐的交响乐曲。

  伉俪偕行

  袁隆平说,他生平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与他偕行,带给他慰藉和激励,使他可以从世俗的黑暗中穿越过去,从而达到成功和幸福的终点。

  她叫邓哲,是袁隆平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妻子,也是他事业最坚强的后盾。

  每当袁隆平大汗淋漓,湿着身子从稻田回来,邓哲早已替他烧热了一壶水,倒进木盆里,要他洗个温水澡。他感到,不管全身多么累,搞科学实验搞得多么艰难,在妻子的温情里,一切都冰消雪融了!

  邓哲与袁隆平珠联璧合。婚后不久,邓哲便于袁隆平一起探讨关于水稻杂交优势的途径。

  从1964年的六七月间到1965年的六七月间,袁隆平与爱妻邓哲在安江农校四周的稻田里寻觅,大海捞针,先后共看勘查了14万余株正在扬花的稻穗,总共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他们采取了第一代雄性不育植株的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袁隆平将上述观点整理成第一篇论文,题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于1966年2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讯》上发表了。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内容新颖,见解独特。这篇论文的发表,对于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经磨难

  正当袁隆平全身心地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时,“文革”开始了,他也曾遭受诬陷,奇怪的是,造反派和工作组迟迟没有把他揪进“牛棚”。可以说,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是袁隆平生平遇上的第一位伯乐,赵石英以国家科委的名义所发出的那封责成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的公函,当说是对袁隆平具有决定意义的宝贵函件。

  1967年初,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课题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他们时常派人来帮助袁隆平解决一些实际难题。

  袁隆平与他的助手们从1968开始,利用海南岛冬春季节有利的气候条件,每年到三亚南红农场进行杂交稻的育种和制种,以加快世代繁殖效应。

  居住在海南那一望无垠的荒野里,天气炎热,夜晚成群结队的蚊虫,咬得他浑身青肿。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他有时竟要用盖稻秧的薄膜把全身裹严;可是透不过气,闷如蒸笼,一夜之间就会捂出一身热疮。

  在海南岛南繁的岁月,是袁隆平最为自由自在的岁月。袁隆平每年在海南生活4个月,又都在冬季,这样算来,他在海南过了将近20个除夕之夜。

  寻找“野败”

  就在1970年11月3日的上午,袁隆平的两位助手冯克珊与李必湖一同来到一座铁路大桥旁的一块沼泽地,李必湖突然眼睛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长得很异常的野生稻。它分蘖成三个稻穗,只见这三个正在扬花的稻穗,花药细瘦,呈火箭形,色泽浅黄,不开裂散粉,当李必湖断定这是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后,二人怀着欣喜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将这株比金子更贵重的野生雄性不育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用衣服包住,带到试验田里,同广矮3484栽植在一起。同时,李必湖给正在北京作理论探讨的袁老师发出去了一封报喜的电报。袁隆平当即为这棵野生不育株命名为“野败”,其含义就是野生的雄性败育稻。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打开了突破口,这株“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是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杂交水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机。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决定组织全国性的协作攻关。袁隆平慷慨地把辛勤培育了近一年的“野败”材料———已表现出非常优越的雄性不育保持功能的杂交F1,分送给我国有关单位,大家广泛协作,共同进行实验研究。

  为了尽快开拓一条杂交水稻的高产之路,1973年初春季节,袁隆平亲自在海南岛南红基地配置了10公斤杂交水稻种。回长沙后,分给他的助手们试种。

  科学的春天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3月,袁隆平怀着兴奋的心情步入全国科学大会的会堂。在这次大会上,袁隆平真正读懂了“知识分子”的意义,读懂了“科学家”的含义,读懂了人生的价值。他想,人生犹如一本书,他参加的这次科学大会则是他生命中最壮美的一页。

  由于袁隆平科学成果的广泛传播,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杂交制种技术已从科技人员的手里转移到了寻常百姓家,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自1976年至1988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省有位农民说:“我们解决吃饭问题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生产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在国外,人们则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

  不久,袁隆平正式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亲自找到他谈话,说:“组织上考虑到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考虑到你对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贡献,经研究,想让你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袁隆平不假思索地回答组织部的这位领导:“我这个人不适宜当官,在我看来,当官有很大的局限性。别的不说,在搞科研攻关这一点上,它就没有我现在自由、自在、自如、自得。倘若当上官,整天文山会海,哪里还有搞科研的自由。”

  自1979年以来,按照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安排,袁隆平不断出访世界各国,帮助不同肤色的民族培育水稻。他多次赴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指导当地科学技术人员培育杂交水稻;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登台讲学,传授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家。

  1982年的初秋季节,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稻界的又一次盛会在这里举行。会议开始后,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将袁隆平引向主席台。不久,投影机在字幕上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头像下方,显示出一行特大号的黑体英文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报告大厅里立刻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一次,袁隆平身着中山装,在旧金山唐人街与当地《华侨日报》一记者相遇。开头,记者认为他是来美国学习先进技术的,当得知袁隆平是来美国传授杂交稻制种技术时,记者大为惊讶,立即跟踪采访,并邀请袁隆平到旧金山华侨商会座谈。

  隆平高科出世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是一位具有平民意识的科学家,他以全部的心血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实践。但他并不鄙视金钱,他想拥有一笔财富,但他绝不以拥有财富为目的,只不过是希望经济搭台,科研唱戏。

点击浏览该文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月日,北大百年讲堂发布中国心灵富豪榜,袁隆平名列榜首。
  主办方给他的评语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
  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人物小传袁隆平,年出生于北京,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和栽培,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由于对杂交水稻事业的贡献,他先后获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国内大奖和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大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精华素材杂交水稻之父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曾这样评价袁隆平。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
  年袁隆平配制种子成功,年大面积制种成功。
  当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杂交水稻。
  年定点示范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
  亿亩,占水稻面积的。
  %,而总产量占。
  %。
  十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
  亿亩,累计增产稻谷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誉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现在,已有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上世纪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疯狂点击: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
  只有不畏艰险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袁隆平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积极、伟大的贡献。
  在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成就背后,体现的是一位科学家不断求索、知难而进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
  稻穗下乘凉的梦想袁隆平不是那种只有大而无当的理想的人。
  他的理想渗透到他做人的每个方面,那就是他广博的同情心。
  所有认识袁隆平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他真心实意地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一次,他的助手在他出差期间做了个小手术,袁隆平回来后知道了,就在她的办公桌上压了元钱,并留下纸条叮嘱她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所有跟随袁隆平一起出差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定会得到袁隆平在当地买的各种小礼物,这些礼物虽然不值什么钱,却能带来温暖。
  袁隆平还是一个没有架子、没有等级观念的人,他喜欢和所有人开玩笑,喜欢和他遇到的勤杂工、农民、退休老头老太太们闲聊,听他们亲切地称呼自己老袁。
  袁隆平不会忘记每一个帮助过杂交水稻事业的人。
  他常常向人们提起赵石英、陈洪新等人。
  赵石英作为原国家科委九局局长,陈洪新作为原湖南省农业厅厅长,都为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隆平后来多次去看望这些人,并把他们的贡献记在心里,挂在嘴边。
  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这个梦后来广为流传:在杂交水稻研究的紧张时刻,袁隆平带着满腹思绪进入梦乡,结果在梦中他惊喜地发现,他种的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疯狂点击:做事先做人,只有志存高远、心怀善念、大爱无疆的人才能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
  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袁隆平在荣誉面前不贪功,他谦虚、礼让的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袁隆平稻穗下乘凉的梦想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美丽画卷,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家造福天下苍生的伟大愿望。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4)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重点难点:

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材助读

1、文体知识

通讯是一种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及新经验的新闻体裁。

通讯具有真实性、新闻性、完整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它的时效性不及消息,但是,它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对报道的事实做全方位、多侧面报道。在表达方式上,除叙述外,还可采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方式。

通讯按内容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和工作通讯。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2、简单的略读技巧

1)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句,就是那些体现文章故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句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找出“50年代末”、“ 从1964年起” 、“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迅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

2)跳读法,即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篇文章后,视情况需要,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三)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和教材助读预习课文。

二、展示自读效果

1、读准带下划线的字音

籼( )稻   黔( )阳   衣钵( )  

矢( )志不移  兵不解( )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 光: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3、“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1974年冬,仅湖南便组织了一万多人横渡琼州海峡”中的“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5、这篇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袁隆平。

三、展示探究成果

1、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

2、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3、在人物通讯中,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四、反馈

1、袁隆平“听了向福财的话”,为何心情很沉重?

2、请你化用中小学生都熟悉的两句诗,补充某餐馆门口贴的对联,使对联完整。

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五、学习反思: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5)

杂交水稻之父——xx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低年级版)》2006年第16期

袁(yuán)隆(lóng)平年少时特别爱提问题,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他的学习成绩(jì)一直都很好,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

12岁那年,袁隆平进入中学。中学的课程多了,有很多公式需要掌握。很多同学对数理化的定理公式(shì),多采(cǎi)取死记硬(yìng)背的方法。袁隆平可不一样,他对这些抽象的公式很感(gǎn)兴趣。他不背书本,而是总要想办法知道究竟(jiūjìng)。

这种要寻根究底的习惯提高了袁隆平的抽象思维(wéi)能力,使他的求知欲(yù)更强烈(qiángliè),也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了一个问题,袁隆平会请教很多人,如果还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àn),他就去查阅相关的书籍(jí)、资料(zīliào)来寻找答案。

中学时代,一次偶(ǒu)然的机会,袁隆平去参观了园艺场。从此,他对生机盎(àng)然的花、草、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热衷(zhōng)于对春花秋实等自然规律(guīlǜ)的探索。

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当父亲问他的志向时,他回答得很干脆(cuì):“我唯(wéi)一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于是,他报考了重庆相辉(huī)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一生的奉献,一生的奋斗,造就了永世的辉煌。袁隆平在不断探索中培(péi)育出了高品质(zhì)的杂(zá)交水稻,为中国及世界打造了一个神话,被公认为是“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导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物形象)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
  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志不移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熟悉人物,能写出袁隆平简介,师指正。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熟悉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人物。(简单提示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附后)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面对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神秘,也可能会认为他天生是一个天才,那么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袁隆平的访谈录,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袁隆平。请大家阅读时摘下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文字,并请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课件展示访谈录,附后)
  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提示:“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不迷信权威)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爱好广泛)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
  知识拓展: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有关的名人名言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1、他的这些精神品质,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所体现,请大家再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概括)
  提示:作者在这儿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他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在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三)在人物通讯中,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明确: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全文小结归纳
  五、写作练习:
  请大家将本则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四百字左右。
  提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举例说明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
  概念:人物简介是我国各个行业在简单介绍先进集体中的每个先进人物,或英雄、模范人物时,所使用的文体样式。
  写作格式:
  (1)标题
  介绍单个人的标题,可用《***简介》;介绍集体的标题,可在人物简介前边加上单位名称,如《中国女排运动员简介》。
  (2)正文
  正文的内容有:被介绍的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突出贡献、获得的荣誉称号等。写作时要把上述材料按先后次序写进简介中去。在介绍完人物的情况之后,必要的可以写一半句歌颂、赞扬的话。对其贡献作出评价,以表明作者的态度。
  写作要求:
  写作以前,要对被介绍的人物的一般情况有所了解,而且所用材料要真实可靠。
  例文:
  中国女排教练简介
  袁伟民江苏人,今年42岁,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是中国男排的优秀二传手。1976年他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根据现代排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运动员特点,他把欧美式的高举强攻和亚洲式的快速多变结合起来,经过努力,使这支队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打法,终于登上了世界排坛的高峰。本届世界杯赛他获得了“最佳教练员奖”。
  邓若曾四川人,今年45岁,过去也是中国男排的一名优秀运动员。现在是中国女排的副教练。虽然他开始打球的历史比袁伟民早,但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配合袁伟民搞好训练工作。他对运动员既严格又亲切,常常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她们不忘重任在肩,自觉磨练意志和提高球艺。
  附:袁隆平访谈录
  “我的体验就是八个字”
  记者:回首过往,在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前,长达数十年的艰难岁月里,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有没有所谓成功的“捷径”或者“秘诀”?
  袁隆平:什么秘诀、信条,我倒是很少去琢磨这一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没有那么多的传奇。不过令我感受最深的一些体验肯定还是有的,大概就是这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记者:什么促使您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了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
  袁隆平: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安江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试验,每年都到田间去选种,就是从植株中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1960年,我在田里偶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粒多,结实饱满。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精心培育,希望有个好收获,不料大失所望。长出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让人心灰意冷。那天,我坐在田埂上仔细搜索所学过的科学知识,反复寻思失败的原因。后来分析推断,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才会出现分离。但如果按照那株“天然杂交稻”来折算,粮食亩产可以达到1000多斤——这在60年代初期可是了不起的奇迹啊!我灵感突发地大胆设想:既然水稻有杂种优势,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选定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
  记者: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困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袁隆平:如果没有困难,那就不叫做科学研究了。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我那个年代的情况比较特殊。那时有“左”的路线的干扰,有天灾,有同行的嫉妒,但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传统遗传理论的巨大阻力。当时的权威学者和权威学说认定:搞杂交水稻研究不可能有前途,这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有三件事对我的鼓舞特别大:一是杂种第一代有杂种优势的现象;二是1960年发现的“天然杂交稻”也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三是糯稻田中的“公禾”就是天然的籼粳杂种,也显露出明显的杂种优势。这些都是自然界反复出现的铁般事实啊!为什么有些人却偏偏要盲从“权威”,对此视而不见呢?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去检验,去创新。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现在还不明白负负为什么会得正”
  记者:您在求学时代默默无闻,学业成绩也并不十分突出,30岁过后大器晚成,现在更是成为了世界级知名科学家。那么您如何看待自己并不显赫的青年时代?
  袁隆平:学生阶段,我确实是成绩平平,不追求考高分。青年时代积累知识,打好基础,以后的人生将会受益无穷。但我认为终身学习、积累知识是一辈子的大事情,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够太性急。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凭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武汉博学中学(武汉第四中学前身)读书时,我对英语、体育很感兴趣,这两门功课成绩也就比较突出。我小时候最喜欢游泳,在湖北省运动会上还代表母校获得过两块游泳银牌呢。这些为我后来从事科研打下了良好的体魄和语言的基础。但那时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差,经常请教同桌的林华宝同学(现在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时的数学底子没打好,现在后悔莫及啊!说实话,我现在还搞不清楚负负为什么会得正。去年在北京,我还特意向数学家吴文俊先生请教了这个问题呢!(笑)
  记者:凭兴趣学习的习惯是否一直延续到了您的大学时代,甚至是踏上工作岗位以后?
  袁隆平:读大学时,记得学校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爱好:自由;特长:散漫。我最怕别人给我念紧箍咒。解放初期学苏联,学校里实行五分制。说实话当时我不太喜爱功课,奉行的准则是“三分好三分妙,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学习重天分,每个平凡的人其实都有他的天分,天分所在也就是自己最好的发展方向。打个比方,我从小喜欢学语言,也有一些语言天赋。抗日战争期间随父母四处迁徙,不费大力气就学会了很多种方言,如重庆话、南京话、武汉话、长沙话等等。对不同语种的外语也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比如俄语里的卷舌音“Р”我就发得很准确。还有,在菲律宾、日本等国家的同行英语发音时有很大差别,我能很快适应这些差异,和他们进行交流。语言的天赋,对我从事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
  195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开始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教然后知不足”,感觉到以前学得不扎实。教学相长,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还依据传统理论经常进行无性杂交、营养培养等方面的试验。尽管大多以失败告终,但为以后从事科研作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
  记者:您追求的理想是什么?这些年来您又是如何部署和实践自己的梦想的?
  袁隆平:几十年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我曾多次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一个仲夏的傍晚,我习惯性地来到试验稻田边散步,发现田里的稻子长得比高粱还高,谷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因为天气炎热,我和助手们还躺在稻穗下乘凉呢!
  1964年选定杂交水稻作为研究课题,在攻关的前十年,我朝思暮想着杂交稻研究成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配套成功,我又朝思暮想着进一步挖掘杂交稻的增产潜力。三系杂交稻获得成功后,我又朝思暮想着杂交水稻今后的发展方向,才有了后来的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样一种宏观战略构想的酝酿、形成,都是立足于实际,几十年来反复实践的结果。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的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记者:实践已经证明,您的这些设想相继都成为了现实。美梦成真之后,您对杂交水稻事业和您自己下一步的人生有何规划?
  袁隆平: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已经把杂交水稻深深栽植进了我的人生。尽管三系两系都取得了成功,已广泛运用于生产,但要由两系到一系,路还有很远,难度还很大。需要运用高科技成果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协作攻关。从全球的角度考虑,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粮食紧缺仍然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只要是人,两餐不吃饭,英雄也会变狗熊!就目前而言,在我有生之年,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搞成功,2005年前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超高产第二期目标;二是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个人的得失荣辱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些年来,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已经太多了。我今年才73岁,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奉献给中国的农民同胞。当然,要探索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奥秘,需要大批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集体。在科研上,我向来鼓励年轻人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曾经模仿南宋诗人林升的绝句作了一首打油诗,用来勉励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年轻人,也把它送给《中国青年》的所有朋友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7)

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重点)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难点)

4.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学习指导】

朗读法、研讨法。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c1d87a5de5c90dc5b71a2260886d460a.png

1.人物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2.文体知识:所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写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

3a57cf454f2394903fd0fd966c485ef0.png

3.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籼型(xiān)   笼罩(zhào)   雄蕊(ruǐ)   繁殖(fán zhí)

搅拌(jiǎo) 秧苗(yāng) 劫后余生(jié) 兵不解甲(xiè)

大相径庭(jìng) 矢志不移(shǐ) 坛坛钵钵(bō)

4.重点词语解释。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矢,发誓。

f0e517ccf9eb75fdaa51cd1a03dcd36a.png

5.袁隆平为什么要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

身为教农作物栽培学的袁隆平,看见农民向福财为了换水稻良种来回走了四十公里,他心里难受,觉得是自己的失职。

6.在研究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

①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其进行异花授粉十分不易。

解决方法:研究出“三系”培育法。

②文化大革命袁隆平培育出来的秧苗被破坏了。

解决方法:抢救仅存的几棵秧苗。

7.袁隆平做出了哪些惊人的成绩?

培育出水稻品种五百多个;1976年~1989年杂交水稻种植增到两亿亩;十三年杂交水稻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一十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198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在巴黎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颁发给了袁隆平……

合作探究 生成新知

dcb679d738456514e0b0e63b69618735.png

8.快速阅读课文,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9.本文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

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10.文章在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多处运用了数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等,运用一系列精确的数字准确地表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总结写作手法: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2)生动的细节描写

(3)用数字说话

8ad0710528d7ca5b73600414188660f7.png

11.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袁隆平具有怎样的品质呢?

袁隆平具有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不畏任何困难,具有矢志不移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2.读了本文之后,小明打算给袁隆平先生发一条短信,表达心中的敬意与感谢,请你帮他拟写一条。

尊敬的袁隆平先生,您是中国人理想中的科学家,您是真正会种地的大师,更是人们心中的“菩萨”。感谢您多年来为农民所做的贡献,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到了: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贾婧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财富版》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总页数】4页(18-21)

【关键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杂种优势利用;基金会;技术中心

【作者】贾婧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S5-24

【相关文献】

1.袁隆平:我的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J], 陈昌文

2.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 [J], 魏塬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史继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孙敏

5.袁隆平:从“调皮的小马驹”到“杂交水稻之父” [J], 彭雨桐(改编); 冯戈(画)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9)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读课文,感知学习。

  (一)、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1、边读边勾画陌生或新鲜的词语,补充到课后字词积累中。

  2、将自己积累的词语在小组间交流。

  3、指名读字词积累中的词语,纠正读音,板书易读错的重点词语。齐读。

  4、指名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二)、浏览课文,划分层次。

  1、标注自然段。(提示学生省略号也算一段。)

  2、根据人物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3、指名回答。有不同意见组织学生分析。

  (三)、再读课文,突破重点。

  1、课文第二部分选取了那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用不超过五个字概括。

  2、找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做批注,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所起的作用。

  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4、代表发言。教师或学生评价。

  二、教师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袁隆平的四个典型事例呈现其研究杂交水稻的艰难的历程。其中又穿插了精彩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增强了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49年,就在中国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和国成立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却幸灾乐祸地预言“中国共产党是无力解决5亿人吃饭问题的,同历史中国政府一样,共产党必将垮台。”

1953年的夏天,刚刚结束大专学习的袁隆平来到安江农校任教,当他亲自感受到缺粮少食给人们带来的饥饿痛苦,听到帝国主义妄图以粮食问题来扼杀新中国政权时,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的责任之心,使他立志要专心农业研究,让中国人民摆脱饥饿的威胁,使中国不受帝国主义威胁。

袁隆平在通过充分认证后认为:杂交水稻是解决粮食高产问题的关键。于是,他开始夜以继日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了寻找到合适的育种水稻,袁隆平跑遍了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的山山水水;为了试验出更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遍又一遍试验。1974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终于试验成功,当年亩产达到了1000公斤,中国人终于昐来了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曙光。

袁隆平视科学为生命,他总结了自己的成功: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对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隆平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袁隆平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操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袁隆平用敢于创新、顽强拼博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世界、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学目标:

1、区别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

1、区别通讯与消息的异同,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

2、抒情和议论在文章中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袁隆平是一位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他掀起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校老师,到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这场艰难曲折、高度复杂的科学实践中脱颖而出。这篇通讯报道了袁隆平的成长以及取得成功的概况。

谁愿意介绍一下袁隆平的一些情况?

谁能说一说通讯与消息的区别?(课文71页)

二、检查预习:

1、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籼xiān 钵bō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籼稻:水稻的一种。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钵:一种敞口器皿,形状象盆而较小,多为陶制。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鉴于:考虑到。

3、用上面词语说一两句话。

三、深入理解:

1、朗读课文。

2、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②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③用课文中的数字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④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3、本文选取了哪些事件?展现了他的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4、好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试找出文中一两处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看一看是怎样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的。

5、试分析本文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探究其作用。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学完这篇通讯,我们深深地被袁隆平的事迹所感动。袁隆平不愧为“当代神农氏”,他掀起的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校教师,取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这场艰难曲折、高度复杂的科学实践中脱颖而出。我们要认真体会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杨善清;;

【期刊名称】《老友》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在袁隆平院士的家里,墙上有一首自题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看过这诗的人觉得文字通俗,含意深长。举世闻名的袁隆平,祖籍江西省德安县,1930年9月1日生于

【总页数】4页(P.4-7)

【关键词】杂交水稻;袁隆平;超级杂交稻;湖南省;世界粮食;院士;农民;科学家;农科院;江西

【作者】杨善清;;

【作者单位】新华社;记者;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高度关注水稻生产机械化 [J], 宋其福; 易帅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张龙

3.只要有好政策,中国就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专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J],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谭良懿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3)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佚名

【期刊名称】《《人生十六七》》

【年(卷),期】2019(000)002

【摘要】1960年罕见的天灾,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杂交水稻之父; 雄性不育株; 杂交稻; 一系法; 三系法; 雄性不育系; 两系法; 繁殖制种; 高产育种; 核质杂种; 三系配套

【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98

【相关文献】

1.袁隆平和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守望世界的"饭碗"——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 [J], 黄朝武

2.袁隆平:我的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J], 陈昌文

3."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家袁隆平 [J],

4.守望世界的“饭碗”——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 [J], 黄朝武

5.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 [J], 魏塬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4)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佚名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2006年4月25日,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总页数】1页(7)

【关键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科学界

【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327.122

【相关文献】

1.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 [J], 魏塬

2.袁隆平:我的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J], 陈昌文

3.一位科学家的人生境界——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陈春江; 李晓珍

4.“他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记“杂交水稻之父”、美旧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J], 王学信

5.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通过科技进步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mdashmdash袁隆平教材原文(1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3. 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方法。

4. 理解课文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

 谭士珍,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3. 题目解说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 主题分析:

本文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5. 结构分析

本文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分三部分。

6. 写法分析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用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7.通讯的特点及其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它是一种以写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的新闻体裁。它和消息的不同点是:

(1)它在报道的时间上可以比消息稍从容,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但也仍要求及时、迅速,可以在真实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使其更典型、更系统、更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2)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不仅要写事,还往往要写人;不仅要用叙述的方式,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news/4429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