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关于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五篇】

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02

【www.bjjpsf.com--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座谈会讲话内容,充分认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和价值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地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国家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地位极其重要。

  (二)充分认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对中小学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反映在学生的理想信念上,反映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反映在学生的道德判断上,反映在学生的审美认识上,反映在学生理性思维上,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其它学科不可替代。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

  为了切实落实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课程地位和价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主渠道作用,配齐师资,开足课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实施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使广大中小学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一)强化育人功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避免单纯的知识教育,强化育人功能,将育人功能寓于知识建构之中,寓于正确选材之中,寓于情境案例中,寓于故事情节中,寓于评价点评中,寓于正确观点结论中,寓于信仰信念的形成之中,引导广大中小学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强化文化功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坚持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强化文化功能。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思政课中,将时政要闻和地方特色教材融入到思政课中,丰富思政课的内容,提升其感染力。

  (三)强化实践功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强化实践功能。将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恰当运用信息手段,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于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鲜活力。

  三、切实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质,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按照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培训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德才兼备的政治教师队伍,切实承担起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具备育人能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学科教师,更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导师。为此,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既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又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既要具备科学严谨的教学能力,又要具备有声有色的育人能力,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放在重要地位,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来。

  (二)具备学习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强化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备课质量,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落实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能力,更要学习政治理论,从学习中汲取和丰富自身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课校本教研制度,定期研究思想政治课,观摩思想政治课,宣传和推广思想政治示范课。

  (三)具备指导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既要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又要具备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实现人生成长的净化与升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引领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与德育、美育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2篇: 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第3篇: 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

  一、道德与法治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政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干渠道。我校充分认识到这一门课程的重大意义,平时在道德与法治课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节数。配齐国家教材。每位老师都配备教参书。

  2、在现有师资情况下,为一二年级配备了专职教师,三至六年级由班级语文老师带课。学校设有一名总备课组长,专门负责道德与法治课。总备课组长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及时对接,有任务有安排及时传达落实,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及时上传图片、文字资料和美篇等反馈工作开展情况。本学期开学前的教材培训和国旗盛典交流两项活动还得到了局里王琨老师的表扬。

  3、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除了认真上好书本中的知识,还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让书本中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了延伸,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所衔接。这种做法符合这门课课标中的要求,让道德与法治课更生活化。

  4、品德课堂与主题队会、观影课程、民族团结课程进行整合,建立了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学校每周一早上第

  一节课为全校主题队会课,大队部会按主题进行安排,或融入一些即时性的事件引导学生讨论,深华情感和认识。我校的民族团结课程中,以《石榴籽》课程为代表,将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知道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电影课上,组织全校学生收看《少年毛泽东》《钱学森》等电影,品德课堂上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存在问题通过努力,尽管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但对照新时期从严治党要求,仍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个别党员理论学习的紧迫感还不够强,主动挤时间学习的意识不够;学习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对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缺乏深钻细研,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还有差距。

  2、思想认识不够深入。对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不深,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中心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3、融合促进不够深入。尽管今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提升了教学工作,但是在常态落实和效果提升上还有差距。

  4、形式上有待于创新。党员活动教育及学习教育的形式过于保守,缺少创新,如何能调动体体党员教师积极参与

  的热情,让党建和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好的联接点,这一方面还没有太大的突破。

  5、党员活动缺少经费支持。

  6、学校仍需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在纳入二十一小教育集团后,各项制度还有待于修改和完善。有新增的内容,也有修订和补充的内容。

  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7、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完善纵观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资源紧缺,不能够给每个年级配备专任教师,影响本门课程的更好开展。

  8、教育理念较为传统我们的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培训较少,教学时完全依据自身过去的教学经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匮乏,影响教学效果。

  9、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一般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很少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学生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产生体验和影响。本地的科技馆、博物馆等等场馆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

  三、对策建议1、认真落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上级部署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党员教师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2、继续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通过形势教育、党员活动日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切实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党员担当精神和执行能力。

  3、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发展。通过查阅现存制度,走访听取意见与建议,问卷调查,完善以下制度:教学常规制度;作业评改制度;评优评先量化与定性制度;职称申报量化标准;教学事故(教育)责任追究制度等。

  4、加大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理论学习,多外出参加听课,学校在听课评课中多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的安排,给予老师们分享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及时总结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第4篇: 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

12月12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德育与心理健康论坛上,《2020中小学德育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研发现,中小学兼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占到40%。其中,小学兼职比例高达80.59%,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师专业化亟待提升。

据悉,该《报告》调研确定了八类对象:小学5年级、初中2年级、高中2年级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样本学生所在学校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非德育课学科教师,所在学校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地市、县(市区)教育局长。调研涵盖31个省市,其中东部11个省、中部8个省、西部12个省。样本上包括100位市教育局和县区教育局的局长,东中西部校长共473位,班主任10873位,德育干部1307位,学生147882位,学生家长130992位。

《报告》显示,从农村到省会城市,德育队伍普遍面临时间紧、人手不足以及德育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中地级市德育队伍时间紧人手不足的问题占比超过70%;县城在德育科研能力不足问题上名列前茅,达到50.84%;与此同时,乡镇或农村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德育干部队伍不稳定的比例均达到或超过25%。

班主任队伍在职业认同感上相对乐观,《报告》显示,“班主任每天做的工作让我感到愉快的比例”,很符合的占29.69%,基本符合的占44.62%。

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调研结论,调研报告牵头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评价为喜忧参半。《报告》显示,小学和初中的思政课专职老师占60%,兼职是40%。其中,小学思政课兼职老师占80.59%。“这告诉我们这支队伍的专职化和专业化需要研究。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德育工作、思政工作,在现在的教育格局下的重要性和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

张志勇认为,在推动德育队伍做好德育工作方面,需要几个制度建设。首先是,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负责若干学生的心理问题、家庭状况的了解、生活浮躁、生活帮扶、日常交流等等,调查显示,东部省份67.15%已经在推行这个制度。

在学科育人上,各个学科教师在教学与德育融合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调查显示比较好和很好的比例占到80%以上。

在德育奖励上,对校长调研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学校有德育工作校级奖励,但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比为19.45%。

家委会制度上,调查显示,家校合作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有效的推动方法,占比达到41.93%。目前来看,家校协同上,学校对家长进行了各方面的培训,其中内容最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调查还显示,现在没有参加学校社团和学校没有社团的选项是22%,至少有一个社团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实践育人上,学生每天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时间,从来不做的占8.67%,10分钟以内的家务劳动时间占30.99%。

《报告》认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德育队伍稳定性和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加强。全员育人理念尚待提高,全员育人机制有待加强。大部分非思政课教师虽然认同学科育人理念,但很难做到的仍占有一定比例。此外,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有待进一步健全,对学生评价唯成绩的倾向仍然突出。

第5篇: 小学思政课摸底调研报告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为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对XX县小学思品教学现状作以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全县思品学科的教师队伍现状,各校思品课的开课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以及学生的品德状况,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各校对思品课的开设情况很有必要,以便对今后的思品课的开设提供一定的数据。是每位教师上好每一节思品课,使我们的思品课教学更快地与明年的课改接轨,使我们的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进而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座谈的形式。调查的对象是全县13个中心校及个别村小的校长以及它们所在校的学生(每校抽7-8名学生,合计155人)。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调查之前与各校不打任何招呼,即到即谈即记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思品专业教师匮乏,没有专任教师

  自20XX年开始,XX县对于师范类毕业的学生没有正式分配过,截止到今年年底,对于小学教师通过招聘考试录用了一部分,但是数量太少,

  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所需。这就使得各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首先考虑语、数、外,对象思品一类的科目只是在课表上进行安排,未能安排专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

  截止目前,全县各所小学没有一名专职的思品课教师,除几所较大的学校由领导兼任思品课,或有思品课任课教师但同时还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外,其他学校均由班主任兼思品课的教学,这是由各校的生源及教师的编制决定的。班主任既要上好语文、数学,又要上思品、社会,甚至还要上体育、音乐、美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一个班主任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而其主要精力又要放在“主科”——语文、数学上,其他学科的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2、教学积极性偏低,教学思路陈旧

  正是没有专任教师的缘故,兼任教师并不热衷于思品课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看重的是小学生语、数、外的成绩。所以科任教师也是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读完了事。这一点从每年报评县优秀课的名单中即可看出。教师们宁肯都挤在语文、数学这个相对狭窄的桥上,也不愿意参加思品科的优秀课评选。有的教师受教材的制约,仍抱着陈旧的教学思路不放,仍然按着旧的、固定的模式去上思品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单调、呆板,效果不佳。

  3、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但不注重教学实效

  尽管各级领导事务繁忙,尽管班主任“一专多能”,但基本上都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同学生的座谈中得知,有时为了给语文、数学腾时间,竟然一节课上几节课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说,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注重教学效果。临近期末再抽时间搞突击撵课。总而言之,不论教学效果如何,这些个别教师也能按教材要求完成授课任务。

  4、学生品德状况良好,但不容乐观。

  到各校勿需座谈,我便能感受得到:各校学生都非常文明有礼,尊敬师长,见到客人都能主动问好,并且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爱清洁、讲卫生。通过与校长座谈,了解到各校均没有品德劣迹生,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能落到实处。但是,一出校门,学生的脏话连篇,路队乱糟糟的,成群结队,基站接到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过往车辆的鸣号冲耳不闻。还有一种现象是代课教师布臵的任务还能完成,不带课的教师一叫,就跑了,根本不理,还有有不少同学自理、自立能力差,自己能做的事不能自己做,全部由家长包办代替,还有的同学爱花零钱,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建议与措施

  1、加大监管力度,不欠一节思品课。

  鉴于前些年教师不重视思品课教学的现象,XX县教研室近两年加大了对思品课教学的质量检测力度,这就为鞭策教师上好思品课从制度上形成了强有力地保证。再者为保证学校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畅通无阻,各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使每所学校、每名教师都重视思品课教学,不拖、不拉、不欠一节思品课,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搞好培训工作,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了防止教师们“穿新鞋,走老路”,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搞好培训工作,为新课程培养合格的教师。

  首先,对教师培养与培训目标进行调整。近年来,每逢出外培训学习,不是语文,便是数学和英语,很少有思品教师出外培训的机会,因此要改变培训理念,改变以往普遍存在的或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或以具体方法、技能传授为主的培训目标,要致力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实际教育行为、能力的综合提高,帮助教师理解、内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所提倡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师实际教育行为的切实转变。

  其次,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不仅适当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更要充分运用亲身实践、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等方式,保障每一位任思品课的教师都能接受适当的、有效的、持续的培训,使其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权威的教授地位,以教材为载体,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3、“全民”齐抓共管,提高品德修养。

  思品课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服务。除思品课外,各学科教师都应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把品德教育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品德教师一个人的身上。同时,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使每所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是品德教育者,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利用班、队会,晨会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德育,学校无闲人,人人能育人,真正做到全民齐抓共管,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4、家、校共同努力,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未入学前的时间都和家长在一起,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将产生直接地、深远地影响,可谓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学校应经常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以便使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这样,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学生养成勤劳节俭、自立自强,按时完成各种任务等好习惯。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qingshibaogao/10719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