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通用13篇)

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23

【www.bjjpsf.com--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篇1】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农村的“面子”就是中国的“里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一、乡村基础现状
  1、农业产业竞争弱。县内蔬菜及其他农产品拥有一些品牌,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申报注册步伐慢。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有名无牌,有的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
  2、主体作用发挥差。由于多数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3、农村环境污染重。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等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乱排乱倒现象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危害人居生存环境。
  4、三大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迟缓,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5、乡村文化项目贫乏。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打架斗殴、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乡村文化项目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
  6、基础设施欠账多。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发达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实用人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二、实施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资农村。其次,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各乡镇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最后,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国家现在对医保这块投入越来越大,可报销比例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有缴纳医保的费用,认为那是花“冤枉钱”。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我们要贴心,细心、耐心地讲解医保的作用,让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医保,不至于“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实施乡村振兴,厚植乡村文化底蕴。一是实施文明培育工程,促进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县直单位、乡镇政府、各村委会组织开展活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教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文艺晚会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二是将文化元素注入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闽南戏曲、芗剧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镇村建设中,在基层镇村举办戏剧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发展文化的产业化,提升文化底蕴,让乡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风易俗。
  四、实施乡村振兴,转变乡村农业发展导向。最大化利用资源,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面对农村“地多劳动力流失”的情况,可以形成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农村闲置土地,一方面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应成立种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决劳动力外出流失的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扩大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进资源,形成“乡镇企业+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立足本村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产品质量,多元化思考提升产品附加值。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契合点,打造属于本村的特色经济产品。加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积极了解并顺应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发展中,打破产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开展电商服务,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
  五、实施乡村振兴,构建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着实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确扶贫思路。乡镇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长和村两委干部开展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核对贫困户家庭生活情况,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着力落实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贫困户住房问题。镇、村两级通力协作,全力摸排易地搬迁对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督促贫困户加快确定建房地址、抓紧动工、加快建设进度,早日住上新房。着实做好产业扶贫项目,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围绕乡镇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支柱产业,以发展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办理小额贷款等帮扶模式将“结对”贫困户推上了快速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六、实施乡村振兴,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管理,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乡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切实把加强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组织部、农业局应联合举办乡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大力度高频次培育乡村实用人才,设置创业富民、新型农业经营、大学生村官能力建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主题培训班。培训对象的遴选要具针对性,一是重点面向贫困地区,二是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其他成员、大学生村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等。各地高校要负责培养一批内心真正为民生为国家做贡献、做牺牲的毕业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把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的人选拔进来,在农村这片热土上,留下踏踏实实在基层服务的干事人,留下兢兢业业的逐梦者。
  七、实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没有完好生态环境的乡村是病态的,不完整的,乡村振兴,应该绿色先行,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开展乡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顺管理机制,制定农村环境管理和督查、环卫设施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乡村污水治理,各乡镇主动履职、敢于负责、镇村联动、合力攻坚,乡镇政府要主动牵头,自觉履行属地管理责任,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凝聚工作合力,严格执法,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各乡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乱搭乱建、乱推乱放、乱写乱画,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开展乡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各乡镇要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的打击力度,切实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坚决将整治落实到位,对违法行为决不能姑息,切实做到禁养区内养殖场所一律取缔;可养区内无证养殖的坚决予以打击,正在办理手续的,一律停办。要狠下决心重拳出击,合力抓好畜禽退养整治工作,做到零复养、零延伸。开展乡村矿山及废弃矿渣整治,持续加大矿山整治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矿山修复、狠抓专项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振兴关乎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篇2】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五个具体路径,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年初以来,县委农工部带着“如何建设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实现乡村五个振兴”重大课题,进行了广泛学习和深入思考,结合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35.3亿斤;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7元,同比增长9%。

  (一)在推进产业发展、提升农牧业效益方面。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共建设节水灌溉农田11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50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大场730个;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86.5%。二是质量兴农兴牧战略破题起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玉米种植面积302万亩,绿色水稻65万亩、杂粮杂豆80万亩、特色作物60万亩。2017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47.6万头只,优质牲畜改良率达90%。三是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成功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国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两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带动农牧户3.2万户。

  (二)在抓好生态建设、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方面。一是自然生态逐步修复。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1.28万亩,落实重点公益林和天保区补偿面积141.78万亩,完成“三北四期”工程年度造林30多万亩。二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以“五清、五有、五化”为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农户“门前四包”制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全县农村牧区共有卫生厕所3.98万座,普及率达到55%。

  (三)在培育乡风文明、繁荣农村牧区文化方面。一是基层文化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全县乡级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已实现全覆盖,80%的嘎查村建设了标准的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或农牧民健身广场。二是农民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今年扎县委、政府大力开展“用文化力量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主题活动”,各地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社会新风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开展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去年以来各地共悬挂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标语2000余块,手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109390米。

  (四)在加强社会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方面。一是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员“创业带富”行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农村党建工程。目前,嘎查村集体经济均达到3万元以上;248个“创业带富”党员带动贫困户1781户;196个嘎查村活动场所均达到规范化标准。二是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新建改建了699个民间警务室,连续三届、12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同时2017年被授予“长安杯”称号,是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县。三是打造“三农”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培训农牧民达15万人,大多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目前,共有248位乡村人才在水稻种植、黑木耳种植、育肥牛养殖、农家乐等产业项目上,带领1781户农牧民踏上了致富征程。

  (五)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方面。一是精准扶持贫困群众增收。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亿元,投放贷款2亿元,全力实施“菜单式”精准到户产业扶贫和资金收益扶贫,2017年全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34万人。二是全面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完善财政补贴措施,投入1800万元扶持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开发农村公益岗位解决1077贫困人口增收问题。2017年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惠牧资金12.5亿元,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100元。三是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成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6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该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回避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将给乡村振兴带来较大阻力和困难。

  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设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较低。设施农业基本都集中在东南乡镇,其中高效节水农田仅50万亩,不足全县耕地面积的15%,其他大部分农田抗灾能力不强。比如:以玉米为例,东南乡镇的好力保镇基础设施完善,玉米亩产可达1200斤,并且实现“旱涝保收”,而北部乡镇玉米亩产在700斤左右,还要“靠天吃饭”,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全县畜牧业标准化、设施化棚圈建设滞后,导致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北部苏木镇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经营的现状。

  二是农牧业产业不大不强。我县耕地、水源、劳力等资源相对丰富,但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种养业规模小而散,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成长也慢、创新能力较差,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造成了农牧业资源投入“多”与产出效益“少”的矛盾。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未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大多数嘎查村生活垃圾就近在路边、田边、河边倾倒,乡镇所在地的垃圾处理都是就地简易填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粪污治理成为环境整治难题。农村牧区卫生厕所建设严重滞后,实际覆盖率不足50%,无害化厕所基本空白,较大影响着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是农民群众文明意识不强。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措施不实、工作不细,造成乡村传统不良习惯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村民的文明意识相对缺乏,封建迷信、信谣传谣、聚众赌博等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年青人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有的负债娶妻后不孝敬老人甚至嫌弃父母,造成很多老人“因婚”致贫,比如: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年过七旬的赵守业,给3个儿子娶了“媳妇”,盖了大瓦房,自己却住着危土房,后由国家救济才住上了40平米的新房。日前“老伴”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只有2个女儿在床前照顾,儿子儿媳不闻不问,类似问题在农村比较常见,已然形成了一股不文明风气,因此,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五是乡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基层农技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不足,现有农村实用人才852人,其中种养技术类人才810人,占95.1%,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缺乏引领新技术的“尖兵”团队。一方面,缺乏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返乡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薪酬待遇低、没有晋升渠道、缺少创业平台,导致不能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六是农牧民稳定增收渠道不宽。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双重制约,农牧业内部增收动力不足、空间有限,要实现“土里刨金”难度很大,比如:自治区固定观察点胡尔勒镇沙巴尔吐嘎查共有3786人口、耕地2.1万亩,有家畜1.9万头只,通过对其中20户进行常年观察,该嘎查农牧民产业收入来源只有三项即种地、养畜、务工,比例为4:5:1,多年基本保持不变,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同时,该县现有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企业规模效益不显明,对农村经济拉动能力有限,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新乡村。面临党中央、国务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能沿袭传统,要敢突破,要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升。乡村振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的新蓝图,是走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生态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特色减贫的新道路,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业农村“放管服”等改革的新政策,对于进一步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在方法步骤上要有新思路。要正确处理好规划、主体和时间的关系,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按照中央、自治区和盟委的统一部署,实施“三步走”战略,具备战略定力,具有历史耐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搞形式主义。

  第三,在资金投入上要有新举措。“钱从哪里来”这个最现实的问题解决不好,乡村振兴这一美好的蓝图就无法绘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在整合财政资金、创新农村金融、吸纳工商资本、汇集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使广大农村牧区成为吸引“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策洼地。

  第四,在实践探索上要有新机制。要持续深化农村牧区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牧民对承包土地草场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持续推进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使农民收益。

  第五,在推动落实上要有新合力。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运动,充分运用各类新兴媒体,及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丰富宣传载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四、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发挥优势,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实施。具体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做好文章,寻求突破。

  (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结合扎县实际,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到2020年打造出“粮、肉、糖”三大支柱产业。围绕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利用项目,建设国家“商品粮”输出基地,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年输出商品粮200万吨;建设畜产品储备供应基地,生猪饲养量达200万头、肉羊存栏300万只、肉牛存栏50万头,实现年产肉类产品15万吨;建设中国北方“糖都”,发展甜叶菊种植10万亩、甜菜50万亩,实现年产甜菊糖2500吨、甜菜糖30万吨。二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双稳双增双扩”工程。种植业推进“稳粮增经扩饲草”,稳定玉米种植面积,2018年水稻种植达到80万亩,其中旱作水稻10万亩,扩大甜菜、甜叶菊种植面积,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中草药、青贮玉米及饲料;畜牧业推进“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牲畜比重,发展安格斯牛1万头,到2020年牧业年度家畜存栏稳定在300万头只。三要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实施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快甜叶菊、黑木耳、山产品、优质肉蛋奶类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认养农牧业、“互联网+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要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巩固、壮大、提升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创业和创新,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二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政府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三要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把本土人才培养纳入培训计划当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适时举办技能大赛,培育根雕、剪纸、编织等高技能人才。注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指导作用,培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

  (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一要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牧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二要树立朴实的价值观。引导嘎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乡村风尚。三要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好“用文化力量激发群众脱贫动力主题活动”、“送欢乐下基层”、全民阅读等公益性文化活动,鼓励农牧民群众围绕“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等主题,自编自演歌曲、舞蹈、小戏等节目,展现新时代农民摆脱贫困、奔向幸福生活的良好风貌。

  (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立足恢复、建设、保护和利益驱动生态,积极创新产权模式、造林方式,大力发展碳汇经济,不断发挥和拓展生态效益。到2020年,实施造林6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二要因地制宜搞好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实现农村牧区无害化厕所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建设森林村镇、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0万千瓦、水电装机10万千瓦,推进秸秆资源转化,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高效环保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发展,确保扎赉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家的味道。

  (五)坚持党建统领发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是关键。一要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富民党建”,以抓党建促振兴。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统筹谋划农村牧区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发挥乡镇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牧区实现有效覆盖。二要培养过硬的党员队伍。从严加强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持续抓好嘎查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注重在优秀青年农牧民中发展党员,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切实用好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机制,做实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要建设更强的嘎查村两委班子。今年要全面完成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认真落实扶持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十条措施,确保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稳定在80%以上。实行嘎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嘎查村级权力规范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篇3】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统揽“三农”工作的系统工程,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都很迫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发后,县委、县政府积极作为,迅速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的意见》,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推进落实措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已开始显现。

  通过平时走访、相关会议了解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和投入成为关键要素,成为基层干部和群众最为关注关心的重点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头由谁来带、事由谁来干、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本着为县委、县政府有效破解这些问题提供决策参考的目的,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迎丰镇、池河镇、后柳镇、饶峰镇,通过座谈走访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部分乡贤能人、镇村干部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及原因

  以下这些问题一定是当今整个农业农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县也不例外。

  (一)思想认识不清晰。调研中发现,一些部门、镇村干部面对众多且相互交叉的工作任务感到迷茫,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等内在联系认识不清,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哪里抓起,由此工作思路不清,行动观望,尤其对推进乡村振兴脑子里无思路、工作上无计划、行动上无措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系统思维和统筹安排。究其原因还是对党的十九大、中央〔2018〕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不够。 

  (二)人才缺乏较严重。调研中普遍反映,人才缺失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因素。而当今农村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较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村(居)的“两委班子”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严重不足,不少的村就连一个像样的支书或村主任都难选出,勉强选出的也只是个“菩萨”,缺乏管理能力和发展思路,能够承接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尽管全县不断开展各类人才培训,但稍有点头脑和能力的大多数外流,扎根本村的屈指可数。目前,农村技术支持上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有限。乡村人才提升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农业农村少有的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职称晋升和扎根基层的积极性。受政策限制,公职人员回乡兼职任职、带资带头、技术承包难。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农业效益低、成本高、风险大,由此导致乡村吸引力不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入镇或外出务工,乡村人才外流不可避免。有的村庄只剩老人、孩子和妇女,成为“空壳村、老龄村”。与此同时,人才培育、引进、引回等方面缺乏系统配套政策支持,乡村大学生不愿回乡,城里干部、各类专技人才不愿到乡村工作,整个乡村人才呈单向性外流,少有向内进入者。因此,目前乡村人才队伍很难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虽切实可行,但因时间过短、流动性大,加之非本地本土人才,留不住心、扎不下根,致使乡村人才仍处于少且不稳定、有但低效的状况。农村人才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且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难以实现系统性、实用性、复合型的培训。

  (三)投入保障很有限。乡村要振兴,投入要保证。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投资很有限,涉农资金投入各自为阵、支离破碎且稳定增长机制尚不健全,支农投入不足。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门槛多,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没有渠道,缺乏后续流动资金,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时间不超过2年,期限偏短,满足不了农户发展产业项目的需求。农民自身实力不强。工商资本下乡因农业产业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还要承担用地难、用工难、流转难的制约,缺乏吸引力,积极性不高,担心顾虑多不想进、不愿进、不敢进。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尚未形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不够深入,激活工商资本下乡的投资环境、激励政策不够优化和完善,农村缺少建立林、地承包经营权评估及抵押贷款机制和平台,农村资源转化为资本虽有试点,但基本上没有推开。

  二、对策与建议

  (一)强力实施人才振兴,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人就是决定因素”,乡村振兴也是如此。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没有一支各具特长和能力的人才队伍,那规划只能是写在纸上、战略也只能是喊在口上。而面对农业农村目前缺管理、缺技术、缺理念、缺智力、缺实力的人才状况,怎么破解?县委、县政府对此虽明确了“以育才、引才、用才、励才、留才为着力点,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的“人才保障工程”,但需要从实际出发,细化实化。乡村振兴,农村最需要的是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管理型人才,即肩负乡村治理职能的管理型人才。二是专业型人才,即从事教育、卫生、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三是经营型人才,即从事开发、建设、经营等方面的人才。怎样才能建设起这样一支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呢?

  首先,要留住人才。虽说农村当前人才奇缺,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乡村也还多少有一些如乡贤能人、返乡工人、退伍军人、毕业学生等,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留下来,利用好当地这些乡贤能人参与协助村务管理、社会治理及产业发展等工作。

  其二,要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进,二是引回。先说引进。因为地理条件、工作环境、待遇差异等原因,想要引进高端人才进入乡村,短期内难以实现,只能通过优化营商和政策环境,通过引进工商资本业主进入乡村时,乡村所需的第三类即经营型人才是完全可以引进的。再说引回。现在乡村之所以缺人才,是因为大量的人才外出和流出去了。这些外出和流出的大都是乡村振兴所需的上述三种类型的人才,各有特长。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影响,“外面的世界也不精彩”,已有个别人才开始回流,这是好现象、好机遇。建议县上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激励政策,积极引导他们怀抱理想,带着经验、智慧、资金、信息、市场、技术回乡创业。

  其三,要培育人才。乡村人才培育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培育本土、“草根人才”,因为他们才是永不走的人才,这样才能确保人才队伍的长期性、稳定性、实用性。一要通过实践锻炼育才。对留住、引进、引回的人才采取因人而宜,具有乡村管理潜力的人,通过逐步培养锻炼进入村级干部班子,使其成为乡村发展领路人;具有开发经营能力和实力的人,帮其选定发展项目,制定扶持政策,促其发展壮大,使其成为乡村发展带头人。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锻炼;建立城镇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才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变农村人力资源单向外流为双向流动。二要通过专业培训育才。依托县委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教中心等教育平台,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群体,采取统一计划、分类培训的办法,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系统培训。县域教育培训机构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乡村发展需要灵活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其四,要用好人才。近年来,我县政策性退休和退居二线的本乡本土干部职工中年富力强、身体健壮、还有干事创业激情和能力的同志不少,他们的“乡情”和“乡愁”尚存,有不少人都还有回报家乡的愿望,除了用好用活留住的、引进的和培育的人才外,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因为他们回乡回村,可以兼职任职从事乡村管理治理、可以带资带头从事开发经营、可以技术承包指导村域发展。继续大力实施我县创新探索且已取得显著成效的“能人兴村”战略,不断壮大现有能人队伍、发挥能人引领作用。

  其五,要激励人才。制定详尽的鼓励激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措施,发挥县、镇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鼓励公职人员回乡到村兼职、任职、志愿服务、带资带头和技术承包等,提升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允许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农村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职称晋升向基层一线专技人员倾斜,优先保障他们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让他们在乡村发挥特长、创新创业、大显身手。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破解投入瓶颈制约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那么“真金白银”从何处来?按照“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格局,建议从以下四个渠道破解瓶颈。

  第一,政府投资。一是财政预算。公共财政坚持每年预算一定量的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公共文化、公用设施、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和具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产业的奖补。二是归并整合。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解决“三农”资金因各管一摊、撒胡椒面而形成“九龙治水”问题,集中资金办大事。三是发行债券。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项目融资及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用于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建议县上抓住机遇,探索突破。

  第二,政策筹资。首先要做足土地利用文章。一是通过改田造地、占补平衡,利用增减挂钩指标跨县域调剂增加收益;二是超前规划好建设用地指标,放手用活农村宅基地政策,减轻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成本。其次要做足农村改革文章。盘活农村具体资产,大力推进农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解决资源闲置和“手捧金碗无饭吃”问题。

  第三,金融贷资。国家层面已明确了相关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的职能职责,并将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县级层面要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明确相关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的目标任务,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具体考核评估办法,确保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做到真服务、硬支持。

  第四,社会入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金融资金撬动引领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的是要有效地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一要积极引导本地民间资本参与。中央已明确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已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因此,要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舍得投入、放心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闲散资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休闲旅游,使其就地就近增收致富。二要积极引导异地工商资本进入。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工商资本下乡,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不失为“引鸡生蛋”的好路径。对此,要真正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深入研究解决工商资本因机制梗阻、农民保守而进不去,因担心政策调整、农民不讲道理而不敢进、因市场不旺不活不稳定担心失败而不愿进等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极具吸引力的鼓励激励政策,打通梗阻环节,鼓励异地工商资本进入乡村采取租赁入股合资、独资开发经营等形式,利用土地、民房、农场、田园等资源发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篇4】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我街道组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小组,对中央和省、市以及我县实施战略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结合街道实际进行了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渤海路街道办事处,因办事处驻地位于渤海路而得名,该街道位于庆云县城区,是庆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与庆云镇相邻,东与常家镇相邻,西与东辛店镇相临,南与尚堂镇隔马颊河相望。205国道、315省道、246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庆云县通往各乡镇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德州市主要的物流集散地。渤海路街道负责辖区农业农村和城市社区工作,辖51个村和10个城区居委会,总人口7.7万余人。行政区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
  调研发现,我街道在乡村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大致包括:
  一是村级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落后村与先进村的差距呈拉大趋势。从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情况看,整体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是绝大部分增幅还是来自于发展较快的先进村。个别薄弱村畏难发愁、等靠盼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一个像样的致富门路和项目。
  二是农村经济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等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受历史、宗族、人际关系、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缺乏等各种因素影响,情况错综复杂,整体推进有难度,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是村庄面貌改善不彻底,村庄特色不明显。局限于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还只是浮于表面,许多村集体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善村庄面貌,迫切需要上级加大对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资金倾斜,整合各方资源,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常态化运行。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居住、采暖、交通、教育、医疗、购物、金融服务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品供给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和各种资产性收入提升,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任何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不应是单一的物质生活发展,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提升和人本身素质的提升,长期以来,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城镇居民,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农民培训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三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机制,增强党建的主体责任,对村级小微权力腐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严厉惩治,让农民感受到公平公开,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渤海街道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聚焦聚力、精准施策,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保整治等工作,筑牢生态基础,拓宽发展空间,为群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街道。

【篇5】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到早谋划,早见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今日的寻乌乡村,处处呈现“产业旺、村庄美、农民富、治理好”的美好景象。
  二、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进产业兴旺
  坚持“柑橘为主、多元发展”思路不动摇,按“八条件十不准”要求,科学、有序引导柑橘产业恢复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建设32个标准化生态果园,其中市级标准化生态果园15个,县级标准化生态果园17个,恢复种植面积3万亩,确保柑橘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内。以大棚蔬菜产业为抓手,积极动员有劳力、有积极性的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七统一分”发展模式,以建设主推大棚蔬菜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目前,全县大棚蔬菜总面积达8500亩。建立了3个供深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百香果、甜柿、猕猴桃、蓝莓、红薯、龙脑樟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达13万亩。立足产业优势大力引进科技示范型、农产品加工型、三产融合型、观光体验型等现代农业项目。
  (二)着力攻坚生态宜居
  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三清两改一管护”要求,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每年投入资金7000万元。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了农村垃圾、河道垃圾日产日清。切实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确保每户农户至少建有一个室内水冲厕,实现农户改厕全覆盖。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和各项专项治理,强化河道、水库、沟渠等水域保洁,采用综合措施,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2018年,**区“河长制”工作获全省第二名。持续推进“五净一规范”,积极开展清洁家庭创评活动,结合“赣南新妇女”运动,将整洁干净的村庄环境延伸到户。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七改三网”建设,围绕“十线一区”,重点推进68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建设。大力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进一步强化农村建房管控,持续推进“两违”整治,严格控制农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
  (三)大力培育乡风文明
  建好管好用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确保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建设“文明之家”,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积极组织“三类”活动。以“学习强国”全国服务平台落户寻乌为契机,大力开展典型创评活动。深入开展“六星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星级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惠民政策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度、满意度,激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巨大热情;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百村百节”“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五项”整治。大力实施不孝老爱亲风、乱埋乱葬风、赌博风、铺张浪费风、迷信风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四)持续抓实乡村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党建+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全面推广应用廖建强工作室矛盾调解“八步法”和“联村共治、法润乡风”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开展无上访、无诉讼、无案件“三无”村创建活动。在各村(居)建立完善了具有寻乌特色的“一站二堂四会”。**区坚持“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五)努力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和宣传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做大做强以柑橘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财产性收入。创新“三资”管理经营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平均达22.6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5%。全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7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9元,增长12.5%。
  三、经验做法
  (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富有区域特色的农村经济结构初步建立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在“柑橘黄龙病”出现后,地方政府在积极防疫的基础上,引导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当地群众积极探索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百香果、火龙果、猕猴桃、葡萄、葛粉、花卉苗木、蜂蜜等特色产业。目前,**区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 个、田园综合体1 个;发展柑橘面积24.36万亩、百香果4万多亩、红薯3.2万亩、猕猴桃2.5万亩、甜柿0.65万亩、大棚蔬菜0.52万亩(2019年计划发展3000亩,现已完成土地流转3000亩、平整1200亩、主体搭建完成480亩及部分基地杆线迁移工作)、哈蜜瓜200亩、龙脑樟1.6万亩;养殖业主要有全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场、三黄鸡养殖及水产养殖等;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龙脑樟精深加工业。(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在政府奖补政策引导下,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并通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夯实要素入股、安排就业和技术培训,构牢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之网,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我区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达300多家,注册资金近1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整治农村环境为抓手,生态宜居村落初步呈现
  我区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和贫困村建设整村推进,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网、农村电网、农村通信网改造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乱搭乱建环境整治为重点内容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有力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1)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村庄外接公路建设、村内主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硬化率达100%;改水率达到95%,改厕率达到98.97%;加强村庄规划执行、村民建房质量和建筑风貌管控,空心房和危旧房屋均已拆除到位,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推介房型新建房屋;水塘、沟渠均已整治到位;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我区行政村公路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公路,打通农村入户“最后一公里”。(3)农村公共服务不足有所缓解。我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为标准,不断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乡风文明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乡村治理初见成效
  我区大力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客家优秀传统美德,破除陈规陋习,摒弃封建迷信,引导村民树立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崇尚科学、讲究卫生、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等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近年来,农村和谐稳定,村民对基层组织干部的满意度逐年上升。(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引进社会力量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我区100%行政村实施了派出第一书记制度,30%的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得到加强,组织机构比较健全。(2)农村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由综治办、司法、公安、法学会等部门联合组建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建立,农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偷盗案件大幅度减少。(3)农村自治能力得到加强。除村委员干部选举产生外,我区还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参与农村管理,由热心村里公益事业、德高望重、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积极参与本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农村村民用于请客送礼费用占生活支出比例从原来的1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5%左右,极大减轻农民负担。
  (四)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小康生活初步实现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我区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绩显著,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农村农民可支配收入超万元。(1)农村居民收入远超国定贫困线。在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社保扶贫、科技扶贫、住房保障扶贫等一系列精准扶贫工程后,我区农村居民总体水平大幅上升,农户家庭的存款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提高。(2)农村家庭收入来源相对稳定。我区结合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我区脐橙、百香果、猕猴桃、油茶树等高收益产业和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宽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产业转型带动有待提升。除柑橘产业外,其它一些新兴的农业产业,如猕猴桃、蔬菜、百香果等,目前还处于探索转型期,总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配套跟不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不够明显现,示范带动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农业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继续依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基层农技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
  (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村点规划设计定位与乡村特色结合不紧密,对乡村特色、历史文脉、生态资源挖掘不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政府主导”轻“农民主体”的现象。农村门前屋后清扫不到位、垃圾不入桶、垃圾乱倒等现象仍有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易反弹。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意见建议
  工作打算
  (一)加快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
  1、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确保人才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鼓励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
  2、强化投入保障,确保资金需求。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巩固“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成果,积极扩大信贷规模,抓好风险防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一要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二要保证各级财政资金足额配套。三要引进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根据中央、省、市部署,按照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时间节点,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着力补齐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快实现我区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所有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村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三)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落实;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办法,促进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成“鲜活的资产”。
  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单位、部门多,工作面广,为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实效,尽快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组织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强化人员配置,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办公所需经费,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二)建议省市尽快下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细化实施内容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
  (三)建议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体系。细化实化一批具体的优惠政策和项目,给予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篇6】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xx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镇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结合xx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省xx西部、xx中上游,与国家级风景区xx毗邻,全镇总面积xx平方公里,河流xx条,建成区面积7.28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共78个村(居),户籍人口12.5万人,常住人口18万人。现有基层党组织xx个、党员xx人。xx拥有中国皮都、中国鞋料加工生产基地、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等称号,围绕一张皮做好做活文章,以制革、皮件加工、宠物用品为中心的各项产业兴旺发达,共有企业xx多家,其中规上企业50家。里革、皮带、宠物用品(狗咬胶)出口产量分别达到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是平阳县经济副中心,北港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同时,我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省卫生镇、省文明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爱心城镇和省文化强镇,是省百强镇、省区域中心镇、省级抗台先进单位等。

  二、剖析调研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驻村蹲点、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xx镇以皮件、宠物用品为代表的的企业吸收了全镇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在村务农,另一部分在外务工或经商。有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镇上下正在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普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三)各村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旧存在。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体经济不强。另一方面是不同领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悬殊,伴随有一定的社会矛盾隐患。同时,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部分村党员党性觉悟不高,党性意识不强,参与村级发展事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党的宗旨观念不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三、针对性“做手术”

  (一)针对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第一,退居乡里的贤能之士,或社会各领域有贡献有影响的、能服务乡梓的人士,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非凡业绩,且有一定影响,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精英名流,都将成为招募对象,成为培育的“乡贤”;第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风尚。要想增强全镇声望,个人的学识修养、社会文化影响力虽然重要,但有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人文氛围等才是吸引“乡贤”的硬条件;第三,不问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正能量方面引导示范一方,就能成为“乡贤”。第四,在吸引人才方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遵守一个“贤”字,有以德为先,以德为上,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勇气和精神。这些人都尽可能地吸引到镇里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引领更好的时代风尚。

  (二)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按照“两个提高,两个延伸”(提高文明素质,提高镇村环境管理水平;环境建设向美丽乡村延伸,向庭院农户延伸)的要求,开展了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观。

  (三)针对各村发展不平衡。第一,全镇上下一定要营造一种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一些地形比较崎岖,发展空间较小的村落,村两委班子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能促进本村经济集体发展的项目,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努力提升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水平。第二,对于有企业的村落,要在解决本村实际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计划地吸收其他村的劳动力。第三,要让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多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日有所依,掌握就业发展的技术。

  (四)针对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现象。要继续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全镇党员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全镇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凝聚力。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局限于就三农问题去解决三农问题,而是将三农问题上升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是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使以往的政策措施相互协同。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认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大范围改革,大踏步迈进,朝着新型特色小镇的目标发展,全面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这个战略目标!

【篇7】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xx乡目前有农家书屋9个,文化综合服务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宗教祠堂6个。宣传工作队伍主要以村“两委”干部担任,主要宣讲十九大及上级文件精神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xx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抓紧抓好。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乡9名党支部书记接受述职评议。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促进党委班子成员的学习提升不断完善,每两个星期一次开展学习。

  二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引导。xx乡完成了9个村“农家书屋”的建设,近三年来电影进村68场次,各类宣讲等形式多样等文体活动,指导xx乡创建自娱自乐队伍,从而将群众的根基就可以牢牢掌握在手里。同时通过9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的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牢牢把握农村舆论导向。

  三是抓好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始终坚持做好本单位网上舆论管理,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做到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健全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网络热点和舆论方向,及时做好微信公众号以及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介入,防患未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乡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自身建设薄弱。负责意识形态工作起重要作用的村干部队伍,村干部偏老龄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政策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给群众传播政策理论。宣传人员培训不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是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活动经费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在参加文艺活动等方面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强化学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合理分配时间登陆“学习强国”app学习,并用新思想指导意识形态各项工作;

  二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智慧党建app、xx桔都app等新媒体正面引导舆论,占领舆论阵地,切实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不断的加大宣传队伍建设,确保在意识形态工作引导下xx乡各项工作走在前面。

【篇8】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xx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镇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结合xx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省xx西部、xx中上游,与国家级风景区xx毗邻,全镇总面积xx平方公里,河流xx条,建成区面积7.28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共78个村(居),户籍人口12.5万人,常住人口18万人。现有基层党组织xx个、党员xx人。xx拥有中国皮都、中国鞋料加工生产基地、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等称号,围绕一张皮做好做活文章,以制革、皮件加工、宠物用品为中心的各项产业兴旺发达,共有企业xx多家,其中规上企业50家。里革、皮带、宠物用品(狗咬胶)出口产量分别达到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是平阳县经济副中心,北港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同时,我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省卫生镇、省文明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爱心城镇和省文化强镇,是省百强镇、省区域中心镇、省级抗台先进单位等。

  二、剖析调研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驻村蹲点、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xx镇以皮件、宠物用品为代表的的企业吸收了全镇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在村务农,另一部分在外务工或经商。有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镇上下正在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普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三)各村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旧存在。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体经济不强。另一方面是不同领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悬殊,伴随有一定的社会矛盾隐患。同时,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部分村党员党性觉悟不高,党性意识不强,参与村级发展事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党的宗旨观念不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三、针对性“做手术”

  (一)针对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第一,退居乡里的贤能之士,或社会各领域有贡献有影响的、能服务乡梓的人士,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非凡业绩,且有一定影响,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精英名流,都将成为招募对象,成为培育的“乡贤”;第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风尚。要想增强全镇声望,个人的学识修养、社会文化影响力虽然重要,但有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人文氛围等才是吸引“乡贤”的硬条件;第三,不问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正能量方面引导示范一方,就能成为“乡贤”。第四,在吸引人才方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遵守一个“贤”字,有以德为先,以德为上,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勇气和精神。这些人都尽可能地吸引到镇里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引领更好的时代风尚。

  (二)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按照“两个提高,两个延伸”(提高文明素质,提高镇村环境管理水平;环境建设向美丽乡村延伸,向庭院农户延伸)的要求,开展了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观。

  (三)针对各村发展不平衡。第一,全镇上下一定要营造一种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一些地形比较崎岖,发展空间较小的村落,村两委班子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能促进本村经济集体发展的项目,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努力提升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水平。第二,对于有企业的村落,要在解决本村实际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计划地吸收其他村的劳动力。第三,要让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多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日有所依,掌握就业发展的技术。

  (四)针对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现象。要继续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全镇党员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全镇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凝聚力。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局限于就三农问题去解决三农问题,而是将三农问题上升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是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使以往的政策措施相互协同。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认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大范围改革,大踏步迈进,朝着新型特色小镇的目标发展,全面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这个战略目标!

【篇9】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某镇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某镇位于__县东北部,因驻__村而得名。耕地面积5.8万亩,区域内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积温高,水质好,属哈密瓜的生产区。同时某镇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有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形成__县东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北部杂果区、中部冬枣葡萄区、南部哈密瓜生产区的产业格局。目前,冬枣、苹果、哈密瓜和畜牧业已成为某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某镇财政所立足镇域实际,以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产业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夯实镇财政实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资金保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优先保障民生等涉农项目资金。严格项目管理,依托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反映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和结构、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风效能,继续加强财政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扎实开展了服务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面貌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有益探索。

  二、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问题

  当前,某镇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建设现代农业,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优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规模式经营和集约式经营等方式,提升农村“三资”整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某镇村民合作的愿望比较强、需求也较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扶贫产业园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经营,变亏损为盈利,迅速拉动对贫困户的帮扶能力,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能力,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短板,亟须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习总书记来陕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某镇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尽管县财政在“三农”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镇党委政府用于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农村财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态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的治理。

  3.乡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

  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党支部垫资;为村民解决用水不足、贫困户房屋修缮、异地搬迁户复绿等问题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虽然每户有一定数量补贴,但资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明显不足。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虽然县局已经在扶持持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向不明、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缺乏具体的思路、措施、办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少,绝大多数村所属的林地、荒地、机动地等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导致发展集体经济既无土地可用,又无资金来源。有的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输血”、不想“造血”。

  三、乡村振兴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一是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基层财政所服务功能。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好职能,重在精准定位。__财政所找准自身位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群众是服务窗口,对镇党委政府是帮手,对上级财政部门是桥梁和纽带。群众是民意的来源,通过设立为首问责任岗,来办事的群众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台凳上查询补贴信息,吧台上摆着群众意见本,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将要求填写在上面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

  进行评价。同时财政所的进门口还设立了群众意见箱,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将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归纳,组织干部学习,及时整改;将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反馈给镇政府,并给出所内意见,做好帮手;将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提炼,呈报上级财政部门,当好桥梁。通过精准定位,为助推“振兴乡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镇域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某镇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着力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和创建,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互促共赢,实现农民受益。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不断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满足农村居民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期盼。三是以创新理念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充分抓住5G时代农村电商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小镇,解决平台不强的问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镇的“内核”。聚力规划引领建设精品小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做到“一镇一风格”。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镇力争将不良降到最低,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改厕、环村林带、河湖池管护、污水治理、铁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__。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某镇2017年建成全县首个村级文化大院,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设置文化墙、印象宣传册等全面展示__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和农村新貌,让文化回归乡村。今年,某镇依托党建、文化,进一步打造多样式文化大院,继续构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让文化回归人心。

  四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村集体经发展新模式。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切实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是实施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县委、县政府“1+”思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产业兴村经济行动的具体实践。不断加强政策理论、财政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夯实日常财务管理基础。同时,__财政所作为镇域财务管理主体,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做到主动监管、热情服务,合力促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县农投公司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做强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日常财务、账务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管理机制、简化业务

  流程、明晰工作内容,__财政所作为服务镇村、加强基层财政资金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积极主动承担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账务日常管理,并将其纳入村级财务监管范畴,切实发挥好就近就地监管作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力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们将继续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特、把产业做大、把机制做活、把环境做优,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鼓励和引导全镇人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为实现创建全县园林示范镇,打造美丽平安新__的乡村振兴愿景贡献基层财政力量。

【篇10】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XX、XX、XX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XX市、XX市、XX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XX省、XX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XX人大网、中国XX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

  XX市XX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XX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溧阳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18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

  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

  XX市XX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篇11】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XX管分局:
  根据《XX的通知》(银保监办发XX号)文件精神,为扎实有效做好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上级监管部门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有关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和战略部署,现将我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
  (一)乡村振兴服务情况
  自开业以来,我行坚持扎根县域,坚守“支农支小”、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专注“三农”,做小做散,做精做优,多渠道、多方位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当地县域乡村经济发展。截止X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户数X户,较年初增加X户,小微企业当年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下降X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当地贷款余额X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X%,无跨经营区域办理授信及发放贷款的情况,当地贷款户数X户,户均X万元。
  (二)完善治理机制,各级各司其职
  1、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作用始终贯穿于经营环节全过程,积极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党的核心作用。2020年我行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乡村振兴工作,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上级监管部门对我行的工作要求,我行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站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保障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
  组 长:X
  副组长:X
  成 员: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部,主要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与协调,落实上级监管部门下发政策,组织相关条线人员培训,落实行内领导班子的工作计划,收集、整理乡村振兴文字材料等工作。
  X年初我行已制定信贷投放计划,信贷资源配置侧重“三农”领域,计划发放各项贷款X万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X%,涉农贷款占比X%,普惠型涉农贷款占比X%。并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至个人,按季考核,择优奖励。同时主动承担贷款客户在办理贷款时,产生的不动产登记费及抵押评估费,不收取除贷款利息以外的任何手续费,减少客户融资成本,让利客户。
  二、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供给
  积极响应X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大会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构建完善支农支小金融需求的特色经营模式,改进创新贷款产品与抵押方式,为“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X年为X推出X贷款,目前已授信X万元。X年计划推出农具抵押贷款,推广“厂商银”、“商农银”合作模式,大力支持县域“三农”及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强化支农支小战略定力,向乡镇延伸服务触角。
  三、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
  X年我行共开展银企对接会X次,覆盖企业家数X家,对接会主要为企业介绍我行信贷产品及为企业宣传讲解“延期还本付息”相关政策,在抖音、微博等短视频平台上传相关视频,累计点击量达1700余次。X年我行与中国农业银行X支行合作设立助农取款点,截止目前共在X市各乡镇设立了X个助农取款点。
  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由于目前X市相关职能部门暂未普及林权、土地经营权等相关权证抵押登记业务,我行目前仅有传统的抵押贷款,较难开展其他权证抵押登记业务,目前只能通过发放保证担保或者信用类贷款为相关种植户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力度有限。
  五、脱贫攻坚成果
  我行挂点X村委扶贫,计划帮助X村委X户家庭脱贫。认真实施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进行指导和督促,对定点扶贫的村委,由行领导带队组成驻村工作队,每天保证一名扶贫干部留村进行帮扶工作,派出的干部工作认真、情况清楚,工作得力,同时配合村委打击乡村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活动。
  驻村工作组统筹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在不断完善村级党建工作格局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时踉进新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靠体制和机制创新激励,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健全完善村委会各项规章制度,让干部干得舒畅、有奔头,努力把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行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动员有能力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定点扶贫工作中来,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一是落实包村帮户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曾多次亲临帮扶村,走访X余次,慰问贫困群众和贫困党员家庭X户,送去价值X元的米油肉等生活用品。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扶贫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单位有能力有爱心的职工加入到帮扶行列中来,开展“老同志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为X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使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同时也有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截止目前南兴村委X户家庭已全部脱贫。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X年将继续坚守村镇银行定位,扎根县域,服务当地“三农”及小微企业。积极运用央行再贷款及其货币政策工具,X年拟申请央行再贷款X元,用于支持雷州地区“三农”及小微企业,进一步助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
  (二)树立合规、审慎、稳健的经营意识,始终坚持“小额、分散”的风险防控理念。加强涉农贷款的内控合规管理,盯紧关键岗位、人员和业务环节,将相关风控要求形成“硬约束”。
  X年我行将继续坚守村行定位,秉承“X”理念,始终面向“三农”、服务“X”宗旨,以打造“X”为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XX银行
  X年X月X日

【篇12】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行有机衔接,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祥地,是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重庆市北部新区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贵州的10个贫困县之一,是贵州省13个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之一,同时也是贵州取消GDP考核的10个贫困县之一。赫章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总人口8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87万人,占93.56%。现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8个、贫困村287个、农村贫困人口13.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92%。

  二、20XX年发展目标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07亿元、8796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2%;

  减少贫困人口3.99万人,72个贫困村(居)按省定标准出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70人,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1070人,引导115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完成1860公里农村“组组通”公路、84公里农村公路,危房改造完成4683户,完成行政村公共卫生间和户用厕所改造年度计划;

  调减低效传统玉米种植16.7万亩;

  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7.5%、91%、90.55%;

  每千人床位不低于4张、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25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100%;

  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完成4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4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876元/年以上,儿童之家覆盖50%的村(居);

  森林覆盖率达54.84%。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今年以来,我深入到27个乡镇(街道)75个村(居)进行走访调研,参加县级领导带队集体调研活动8次,发现全县总体贫困程度较深,农业产业结构参差不齐,农村安全饮水严重不足,道路、院坝硬化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村寨基层组织弱化,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在总体贫困程度方面。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0.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37%,高出全省贫困发生率5.62个百分点。目前还有极贫乡镇6个,深度贫困乡镇1个(省级极贫乡镇河镇乡),贫困人口7059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87%,市级极贫乡镇5个(分别为结构乡、安乐溪乡、德卓乡、双坪乡、铁匠乡),贫困人口20866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0.32%,有深度贫困村113个(含已出列的13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5153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0.15%。总体来看,全县贫富差距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比如松林坡乡箐营村总人口1483人,其中贫困人口1035人,贫困发生率为69.76%;

  水塘堡乡彬木箐村总人口702人,其中贫困人口469人,贫困发生率为66.81%;

  铁匠乡处卓村总人口1209人,贫困人口630人,贫困发生率为52.11%。

  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如达依乡、罗州镇、雉街乡、威奢乡、妈姑镇、哲庄镇、德卓镇等绝大多数乡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农业产业供水资源缺乏,难以推广现代高效农业和规模化产业。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传统农业的影响,扶贫产业链延伸不够,虽然农产品产量较大,但由于农产品加工滞后,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季节性滞销,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总体缺口资金较大,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6月,我县将全面解决59.67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全覆盖的目标;

  但我县农村水利历史欠账多,发展基础差,缺口资金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10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缺口资金2.2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缺口资金7.5亿元,恒大帮扶援建产业供水设施建设项目缺口资金0.25亿元。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全县部分乡镇农村安全饮水还不能完全保障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双河街道大桥村、妈姑镇的马鞍山村、财神镇的营山村和双龙村、雉街乡的雉街村和大凉山村、双坪乡的红卫村、铁匠乡的共同村等,这些村寨若按国家标准实现贫困脱贫退出,还达不到指标要求。

  在道路、院坝硬化等方面。由于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按照“五个不能纳入实施”的原则,受“一组一路”和30户以下自然村寨暂不修建等条件制约,很多乡镇深度贫困村极难达到出列标准。目前需求串户路和院坝硬化最严重的乡镇有:双坪乡需求串户路246户,院坝硬化194户;

  可乐乡需求串户路350户,院坝硬化376户;

  德卓镇需求串户路268户,院坝硬化179户;

  松林坡乡需求串户路284户,院坝硬化205户。按照省决战办“不得对项目、建设规模和融资资金进行随意调整”的要求,原项目延伸或缩短里程未予调整。一是我县尚未覆盖的30户以下边远贫困自然村寨约800公里通组路无资金来源;

  二是串户路和院坝硬化缺口资金1.3755亿元,其中串户路硬化2355公里,缺口资金1.1775亿元;

  院坝硬化36万平方米。

  在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领域中,表现为贫困农户劳动致富的意愿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如铁匠乡河山村、妈姑镇平原村等民族聚居村寨,面对帮扶干部定期上门走访、政策宣讲等行为,有不搭理、不配合等行为,有装穷装病,躺坐等吃政策饭的类型。部分“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尝到政策甜头后,行为也越学越精,以装病、装穷的方式主动向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开口索要项目、资金、低保、兜底名额等现象。

  四、亮点工作今年“春风行动”以来,通过实践“五步工作法”,切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年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聚焦“八要素”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玉米调减16.69万亩,实现核桃补植补造10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10万亩、牧草10万亩、蔬菜16.36万亩、经果林12.22万亩,有效突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5个10万亩”工程。

  二是全力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20XX项目共451个800公里,累计完成路基792公里、路面729公里、投资29931万元,形象进度93.5%;

  20XX项目共805个1405公里,累计完成路基1327公里、路面840公里、投资39451万元,形象进度70.17%。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序推进。20XX年第一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270户5916人陆续喜迁新居;

  20XX年实施的3782户19182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8户17688人),规划建设安置点2个,新建安置住房4377套。目前已开工1383套,占建房任务的31.60%。

  四是教育精准扶贫惠及民生。发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5208.52万元,资助学生71828人,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5所,完成春季中职招生2012人,对227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开展辍学学生家访、劝返13718人次,劝返覆盖率100%,已劝返辍学学生共319人。

  五是医疗健康保障落到实处。补偿贫困人口普通门诊77592人次,费用418.69万元,补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325万元;

  补偿贫困人口住院11470人次,费用4325.80万元,补偿城乡居民医保3458.63万元。

  六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加强。解决4683户库存危房户,目前已启动危改3165户、竣工1151户,“三改”竣工1151户。

  七是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跟踪到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6821个,安置贫困户1341人,落实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850人,开展技能培训5103人,实现就业3490人,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培训7767户38012人,新增就业3803人,发放创业贷款100万元,各类补贴35万元,开展招聘会27场,入户走访企业30家、贫困户610户,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输送就为岗位20000余个。

  八是大扶贫宣传格局初步形成。制定下发了《赫章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成效宣传实施方案》,向贵州《微扶贫》《多彩贵州网》《毕节日报》《毕节微扶贫》《赫章日报》等媒体申请发表经验典型文章36篇,被采用26篇,采用率为72.2%。

  九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得到有效治理。2014—20XX年,我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584亿元,省级资金4612.47万元,市级资金3502.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422.3万元。实施项目1222个,竣工项目1154个,项目竣工率为94%,使用资金5.77亿元,资金使用率82%。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和压实部门帮扶工作责任;

  补齐农业产业结构参差不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给不足、补齐项目资金报账率滞后、农村基层组织弱化等“四块短板”,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的结合。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农产富县、文旅兴县“五大战略”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一棵树、一根葱、一只鸡、一个蛋、一头猪”五大产业向纵深发展,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20年按国家标准“减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强化漏评错评、错退治理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剔除不合条件的人口,及时纳入符合条件但遗漏在外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确保应扶尽扶。抓紧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通过端口对接、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银行、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对接,逐步形成指标统一、项目规范的贫困监测体系,为脱贫攻坚决策和工作指导等提供可靠手段和支撑。

  (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攻坚战。全面深入实施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对照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让所有参与产业革命的农户都能增收脱贫致富。按照“五线一重点”规划布局,实施“六个十万亩工程”,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以市场为导向,打好点面兼顾、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组合拳”,大力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发展核桃等经果林、养牛、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生态家禽、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到2020年累计带动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实现增收脱贫。

  (三)织牢易地扶贫搬迁保障网。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结合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严格建设标准,加快推广落实“五个三”经验,对搬迁安置群众后续发展进行跟踪调查,有针对性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计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20XX年带动脱贫退出3.68万人以上。

  (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硬仗。坚持把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作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六大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全面突破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着力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学子安心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继续全面深化“政策叠加、三管齐下、全面覆盖”医疗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少生病,从根本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合作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在90%以上。严格按照“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精准脱贫和新一轮“六个小康”行动计划要求,着力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三改”工作。

  (五)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光荣、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孝亲敬老等传统美德,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双手光荣脱贫、勤劳致富、服务社会。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宣传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述脱贫攻坚好故事、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奏响脱贫攻坚主旋律,逐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引领群众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的振兴道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篇13】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收获不少,其中我认为以下四点在完成调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但经过这次的调查工作后,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进步。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沟通能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

  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实践活动没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几次的尝试后就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了。如师兄师姐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气,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织。我们想要完成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还需要许多其他的知识。因为一份社会实践调查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完成一份有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强化了我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也发现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qingshibaogao/7341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