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7篇

党课发言讲稿 时间:2021-06-24

【www.bjjpsf.com--党课发言讲稿】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7篇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

改革开放之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一、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主旨演讲,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他说: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第一,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天道酬勤,春华秋实。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来看一些数据。2017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相当于12.2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2017年GDP为19.3万亿美元)的差距在快速缩小。6.9%的GDP增速,虽然低于1978-2008年增速换挡前高增长时期的年均9.8%,但仍远超美国的2.3%。2017年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如果以美元计价,达到了8813美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9%、40.5%、51.6%。全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32.1%、9.1%。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2)

改革开放史党课

改革开放史党课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改革开放史党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xxx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xxx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3)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讲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满40年,步入不惑之年。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中, * * 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我们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变化中的伟大祖国和可爱的家乡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历史;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 * 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 * 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 * 成立 *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6年底,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539.4亿美元,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2%;人均GDP仅165.4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国家总的外汇储备只有1255亿美元,比海地、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摩洛哥等发展中的极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少;当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4.3亿美元,仅仅只有美国同年货物贸易总量的5%多一点;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也就只有150美元左右和60美元左右。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2.6%,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8年12月, * 第十一届 * 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 * 开始设计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同时,中国基层的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也开始了符合现实的种种实践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方案正式公布并得以实施,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到了2018年又是标志性的一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xx年的82.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 * * 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在竞相加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 * 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 * 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木垒与祖国一同成长、改变,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曾今制约木垒发展的劣势正逐渐变成促进木垒后发赶超的“助推器”。

木垒作为全国三个 * 自治县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通过打造“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姑娘追、阿肯阿依特斯、赛马、刺绣等独具特色民族风情的草原文化,7个传统村落原始耕作与乡村生活的农耕文化(国家级中国传统古村落共有15个,其中木垒一个县就独占7个。而木垒月亮地村被评为最美乡村十佳的第一名,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 * 拔廊房建筑风格的汉民居,既有历史文化沉淀,又有古民居建筑特色,更有纯朴的民风民俗传承保留),这里有着中国鹰嘴豆之乡、中国有机羊生产基地、中国长眉驼之乡、中国 * 族刺绣之乡等美誉。这里文化璀璨,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重要交汇处。由本土作家撰写、反映木垒县晚清民国故事的小说《木垒河》《西部边魂》倍受读者青睐,木垒书院、艺术家村落代表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何处解乡愁,木垒菜籽沟”享誉天山南北。这里风景独特,有被誉为地球第一响的鸣沙山国家沙漠公园,有大地调色板之称的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世界最古老的6500万年原始胡杨林闻名遐迩,还有坎儿井(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人工工程之一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在木垒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木垒77条坎儿井仍有17条可用,且已开发可参观为最长)、最美云端草原马圈湾马圈湾、水磨沟、石仁子等景点。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

这里区位优势明显,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278公里,木鄯公路、奇木高速、S303线从县内通过,G7京新高速即将贯通,正成为环东天山千里旅游黄金线和北疆地区通往内地的重要节点。在充分认识自身环境、文化、区位优势后,近几年木垒的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xx年,木垒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8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0元,增加810元。2018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更进一步的是,木垒县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变“落后”劣势为后发赶超“优势”,在有机农产品、清洁能源、全域旅游等领域走在全州前列。木垒县获国家认证有机农产品17个,有机畜产品11个,共28个有机认证产品,总数第一,有机产品示范县在走前列;鹰嘴豆是具有三大功能的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木垒是中国鹰嘴豆的故乡,鹰嘴豆产销量占全国83%;这里风光电资源优势明显,正在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突出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目标,积极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

改革开放40年,木垒的百姓也充分享受了发展带来的“红利”:曾经的闭塞山城农牧民借助牧民定居、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一个个好政策,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和蒙昧,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小康;曾经被其他县市调侃的“一个馕饼可滚遍”的县城,如今正与阿吾勒风情小镇一起,构成迎接八方来客的的精品“客厅”。

二、不变中的坚持与忠诚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之所以取得诸多成就,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正是由于带领人民的共产党人在天翻地覆的变革洪流中不变的坚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搞三权分立,而是搞三位一体,即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 * 、 *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 非常注重学习、非常重视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尤其是优秀思想并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以武装自己、指导实际, * 新时代 * * 思想就是 * 在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我相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将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 坚持 *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 * * 现代化道路。

* * 指出,改革开放是 * 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 * * 的 * 。回顾风雨兼程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中国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 * 的看法和态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 * * 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 * 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 * 的基本方略。今天,站在 * 新征程上,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坚定行动,是对 * 最好纪念。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从短缺走向充裕,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终点。

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在中国,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说法,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中国人坚信,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工作得以落实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往往会从组织上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一直把社会管理组织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村庄和城市的街道。为了防止和反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力量,中国各地都组织了强有力的公安、武警队伍,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和现实鲜明地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内容仅供参考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4)

改革开放,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和赵紫阳四个人的作为,因为改革开放的成败是同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关键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为总设计师而胡耀邦为总工程师。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改革开放自然有过一些错误,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是国家进步的最好的道路。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和推行的错误方针“两个凡是”强调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不渝地遵循”。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党所犯的错误,包括“文革”这样严重的错误都无法纠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仍将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两个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复职务的邓小平就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而在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坚决平反冤假错案。这就在实际中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以领袖的决策和指示为真理标准的僵化思维模式,明确了领袖的决策和指示也必须与实践相符合并接受实践检验,如果与实践不符也需要纠正。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丝毫没有贬损领袖的决策和指示的重要性。在我国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证明,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领袖的决策和指示有重要指导作用。在这场讨论中,给我的启示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必须统一。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必然会涉及到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怎样做到既坚决批判“两个凡是”,又对毛泽东同志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是这场讨论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既对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进行严肃批评,又要防止以偏概全,否定他革命的光辉一生,否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整体仍是科学理论体系。回顾历史,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也是今天我们把各项事业向前推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皇甫平事件。在1991年春天,从官方媒体中传出一个新的声音——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与众不同的声音。这声音是以评论的方式连篇累牍抛出来的。2月15日,也即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在喜气洋洋地过春节,第一篇就出来了。文章不长,却让人觉得处处大有深意。你这里刚刚若有所思,它却断了档,等你就要把它忘了,它又出来了。就这样,后面三篇文章用了65天才全部刊登出来,作者都是一个名字:皇甫平。其中文章的话处处充满了暗示:不要理会北京的那些意识形态纠纷,赶快干自己的。而一篇文章中的话“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把一这场风波的“导火索”给点燃了。导火索”那一边连着北京。《当代思潮》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向上海方向发出第一轮反击。在4月20日这一期上,它发表文章质问“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而随后《真理的追求》也开始攻击,把皇甫平说成是逃亡海外的政治流亡者的同路人。随后,邓小平南行上海,本来并无特别意义,只是一个完全个人的习惯,他喜欢在上海过春节。但邓小平显然对改革开放的局面不能满意,身在上海,觉得有必要重新做点什么,所以也就有了南行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总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力为标准理论。

在这次风波中北京的矛头不仅仅是冲着“皇甫平”的,而实际上在批邓,这次‘批邓’不是出现在毛泽东的晚年,而是出现在改革十二年之后。不过在邓小平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中国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和平演变”,而是经济搞不上去;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不是资本主义,而是自己的事情办不好。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想到这些问题,邓就觉得再也不能沉默。所以才会有邓小平一系列的动作,邓小平为了改革开放可算是鞠躬尽瘁呀。

关于改革开放,这也只是冰山的一脚。而通过课程,以及写这篇文章查找的资料,我了解了相当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以前总以为改革开放就是邓小平一手操作的,而且过程也没那么曲折。现在才了解改革开放的艰辛的历史,了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当凶猛,自然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些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能体会到,中国基本上已经达到温饱的状况,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但经济是发展上去了,总感觉代价太大,单位能耗居世界前列,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难以估量。而且更可怕的是贪污、腐败愈演愈烈,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5)

改革开放征文:2010改革开放演讲稿

改革开放征文:2010改革开放演说稿当您在工作之余,闲瑕之时,与朋友、家人一起徜徉在我们漂亮的都市,畅游在一座座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花园里,您一定会醉心于周围如诗如画的美景吧?您看,文明小区、广场雕塑、音乐喷泉、奇特般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四通八达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楼群、入夜的霓虹,亮出了这座现代化新城的丰姿;萋萋芳草、锦簇花团、翱翔白鸽则向人们展示着这座滨江小城的青春与活力。凌空跨彩虹,广厦千万间,
改革开放征文:2010改革开放演说稿
当您在工作之余,闲瑕之时,与朋友、家人一起徜徉在我们漂亮的都市,畅游在一座座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花园里,您一定会醉心于周围如诗如画的美景吧?您看,文明小区、广场雕塑、音乐喷泉、奇特般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四通八达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楼群、入夜的霓虹,亮出了这座现代化新城的丰姿;萋萋芳草、锦簇花团、翱翔白鸽则向人们展示着这座滨江小城的青春与活力。凌空跨彩虹,广厦千万间,楼宇展新姿,绿色满新城,老街弹新韵,江畔景致新
日新月异的*,正一步步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设施配套、治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滨江旅游都市目标迈进。几年来,县城区建成面积从3.5平方公里扩展到7.67平方公里,田坝新街、坝尾槽迎宾大道、高滩新区重庆路一条条大道展新姿;高滩新区、盐丰小区一幢幢拆迁安置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福园、紫荆豪园、金沙时代一具个商住小区星罗棋布拔地而起;高滩新区、坝尾槽新区一片片新区开辟热火朝天。
作为一名一般的都市建设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备感欣慰和自豪。正如我们的健康是由救死扶伤、医德高尚的白衣天使来守护;正如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由英勇无畏的人民警察来捍卫;朋友们,您周围如诗如画的都市风景,正是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都市建设和治理者,用他们的双手制造出来的。他们中别仅有建造工程师、工程设计人员、技术治理人员,更有许多奋战在园林、环卫第一线的工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具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集体,为都市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正是他们,发挥先锋榜样作用,把自己的理想、青春、汗水都奉
献给了都市建设事业。

5月5日,成都康骨医院,党组书记、局长*在病床上向全社会作出掷地有声的服务答应。超负荷的运转使他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只能一只撑着腰弯腰行走,可他别顾疼痛,工地上、会议室、办公室、拆迁现场,到处基本上他忙碌的身影。办公楼里,每天第一具到的是他,最后一具下班的依然他。大夫建议必须做手术了,但是,病床上,他内心想的依然工作。快速出院后,5.12地震爆发,他别顾大夫的嘱咐,腰上还缠着一圈圈绷带,他就带领我们深入灾区查看灾情,带头捐款,抗震救灾。
在我们都市建设的大军中,像*如此的都市建设者又何止一具?正是无数个吴德权似的建设者,为和谐美好新*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党员干部杜民四,忘记有多少个今夜无眠通宵达旦?对*的都市建设,他大概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可曾经,他却没有精力爱护好自己的妻子,让妻子一具人风里来雨里去操持家里家外,最终导致意外灾祸落临。但是,他无怨无悔,在都市建设这条雄关漫道上,他走过了多少风霜雨雪还是初衷别改,痴情别移。副局长何湘钟,都市建设差不多融入了他的血液,他说一天别上工地内心就空降降的,我们都忘记他在工地上度过了多少个新春佳节?曹大尧,那个坚毅的汉子,多少次别被群众理解,遭到打骂围攻,人说男儿有泪别轻弹。可暗中里,他也曾流下委屈的泪水,但翌日,你会看到,他仍然镇定自若地浮现在拆迁现场,耐心面对群众,宛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郑朝芳,那个新来的纪检干部,上班第一天,高滩苏州路拆迁现场,啪的一声,一妇女一口痰正面吐在她脸上,她转过身,从包里掏出一张纸,擦洁净,做拆迁户思想工作。高滩新区开辟建设常务副指挥长*,那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你可曾看到他花白的头发?朋友,那别是岁月的痕迹,那分明是点点心血的凝聚。
说别完的故事,道别完的精彩。我们的建设队伍,算是这般满腔热忱、任劳任怨,我们的共产党员,算是如此默默无闻、执着追求。现在的*,高楼大厦多了,道路宽阔了,环境整洁了,都市愈加和谐漂亮。可敬可爱的都市建设者正一如继往的奉献着、坚持着,精心呵护着我们的都市。烈日下,我们的共产党员种下绿树、植下绿草,也种下了万里长江第一港的文明和风尚;风雨中,我们的共产党员清理明沟、疏通暗渠,编织着水清岸绿的梦想;黑夜里,我们的共产党员还坚守在供水泵房里,听着马达的轰鸣声,也宛然听到了清甜的自
来水在千家万户流动;工地上,我们的共产党员正挥汗如雨,构筑心目中最漂亮的都市蓝图。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6)

简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

文学院 2013213618 吕锡玥

摘要:30年前,美国《时代周刊》在介绍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时,不无疑惑地写道:“让全 球1/4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
  30年后的2008年8月,《时代周刊》一篇有关中国报道的结尾,似乎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答:“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
  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瞬之间,但某些时候,那短短一瞬却会在历史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仿佛上百年的苦难、期待、希望、奋斗就为了那一刻的飞扬。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1978~2008年,改革开放所创造的辉煌和奇迹都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独特的一页。而这一页最华美的段落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本文最主要讨论从1978年到1992年邓小平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变革。

关键词:邓小平 改革开放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文:2007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建。30年前,这里曾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在1977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日本共同社描述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10年间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猛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

经过十年“文革”折磨后,人们满心希望开始美好的新生活,经济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主题。但如何为经济建设扫清障碍,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一次大讨论,邓小平于同年11月随即发表主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往前看”的讲话,这不仅为全力开展经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人民一直恪守的准则。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和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经济改革拉开了大幕。

1979年,中国农民以其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1979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了手印。所谓大包干就是将土地包产到户、包产到组,这是对人民公社的一种突破,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不出一年的时间,粮食增长率就达到13.6%。这让一向注重实践的邓小平感到欣喜,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肯定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一剂强心针。1984年10月1日,在庆祝建国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联产承包好”的五辆彩车特别醒目,这就是中国亿万农民心声的生动写照。这一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宣布: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那么,因为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出来,农业的生产快速地发展,那么一方面给我们城市改革提供物质基础,二方面又让我们对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有更大的信心。所以,我可以讲农村改革应该讲起来就是我们这30年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起点。”

就在农村经济改革蓬勃开展的同时,城市里也涌出新的气象。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这是《春天里的故事》里的一段歌词,形象生动的写出经济特区建立后为中国带来的新变化,但在当时并不是一片的赞誉之声。“文革时期”无数青年人走进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当年的知青又回到城市,这对城市就业提出严峻的考验。为解决就业问题,1981年,中央作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明确指出:城镇青年就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后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就在这一年,全国个体户达到261万户,从业人员320万。这是对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次深刻的突破。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人们认为个体经济过于繁荣就会变成资本主义,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做出回答,既保护了当时的个体经济经营者也推动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对于经济特区的争论还在继续。对于经济特区,当时有个极端言论“除了红旗,都是资本主义的了。”为此邓小平专门去了深圳。怎么看待“深圳问题”,邓小平一路上都在默默地观察和思考,几天后80岁的邓小平登上了珠海罗三妹山的山顶,当有人建议原路返回时他却意味深长地说,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世事如登山,不走回头路,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为特区建设留下这样一段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中国领导人对坚持改革开放的郑重表态。历史证明,党作出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的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时期都起到了探索和示范作用,为中国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丧失活力,经营困难。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写到,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这封“松绑”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大量的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首都钢铁公司等一批最早开始承包制试点的国有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到1986年国有企业改革又迈出实质性一步,这年的8月3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公有企业破产倒闭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就在当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企业破产法(草案)》。 企业有了自主权,增强了活力,也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国有企业改革也为今后的改革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35个金秋,刚刚进行了五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变化和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人用这样的方式向改革的倡导者致敬。

邓小平在国庆庆典上说:“今天全国人民无不感到兴奋和自豪,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

在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中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国庆盛典结束二十天后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决定。

在十二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这个理论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联系起来。这为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扫除了许多障碍,同时也为后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从理论上作了重要的准备。邓小平对这次大会作出这样的评价,大会说了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思想的突围带来了实践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闸门逐步打开,一个个围绕着市场而生,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诞生了,继四个经济特区后,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开放,开放的逐步扩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新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到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的观念,对成功的渴望正汇聚成一股创业的热潮。柳传志等人就成了这一时期的弄潮儿。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也被提上日程,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入。1987年,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概括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还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十年的改革为中国经济插上了翅膀,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险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中国经济的走向提出考验。这是在邓小平掌舵之下的中国经济该何去何从?

面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坚定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在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认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果敢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对于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邓小平提出不要搞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发展才是硬道理。发表这些意见时,88岁的邓小平再次来到中国的南方,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断不仅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为接下来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在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标志。

八旬老人在掌舵中国十几年后渐渐退居幕后,但他已经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果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那么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中国经济在党的第三代、第四代到现在第五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一直高速发展。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千变万化,但中国经济一直以巨人的形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本文主要参考央视纪录片《复兴之路》 《伟大的历程》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7)

改革开放史感想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史感想“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催生、激活、做强更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河北的聚集无障碍。”这是我省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共识。面对“调整转变、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三重艰巨任务,我们唯有继续深化改革,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催生、激活、做强更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河北的聚集无障碍,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根本保障和内在动力。

  深化改革是建设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害时期,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未来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诸多制约。

  ――实现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支撑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产业大都属资源依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类产业,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超重”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刚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很强的惯性,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任务艰巨。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由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滞后,要素市场化进程缓慢,我省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并没有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解决;生产关系变革滞后生产力发展进程,各种社会矛盾并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而然地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严重,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投资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我省无一城市入围投资环境金银牌城市;在XX年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我省虽然有10个设区市入围,但只有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排在前50位,分别为第22位、35位和50位。投资环境诸要素中,行政治理体制问题仍然是我省投资环境的“软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效率亟待提高。

  ――推进全面开放任重而道远。“环京津、环渤海”的独特地理条件,赋予了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真正发挥“两环”区位优势,不仅仅是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与京津、国际对接,要害是机制和制度等软环境的接轨:从微观企业制度到宏观经济治理制度,从微观企业生产运行机制到宏观经济治理调节机制„„要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乃至融入国际生产体系,推进全面对外对内开放,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任务还很重。

  改革开放史感想身为“90后”的我,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我父辈们的“艰难困苦”,而是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和平、幸福。一年又一年,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在26年的岁月里,我能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带给我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鲜活的变化,一次偶然与父母的闲聊中唤醒了我童年时的记忆……

  黑白电视——彩色液晶电视

  最初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里的电视是黑白的老款式,在屏幕的右上角有个圆盘,转动它就可以换台,能换的台也是屈指可数的,信号不好的时候还得上下调试天线。到了97年那会我搬了新家,家里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邻居家的小伙伴们都会到我家来玩,我们一起看着《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西游记》《海尔兄弟》《阿凡提》……现在,我们家家户户装的都是大屏幕的彩色液晶电视,不仅在家能看在线电影,还能在家K歌。

  白布鞋——时尚的运动鞋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特别流行穿白色的布鞋,每人脚上都穿着一双白布鞋,白布鞋要是黑了,也不用洗,只要用橡皮檫去擦擦或者白粉笔涂涂就可以。现在的鞋子花样繁多,五彩缤纷,帆布鞋、运动鞋……不等到鞋子穿旧或者穿破,自己就会时不时的犒劳一下自己,买上一双时尚的运动鞋穿。

  “大屁股电脑”——平板电脑

  小学的时候我们有一门学科叫微机课,我第一次看见的电脑是那种俗称“大屁股电脑”。里面的游戏除了纸牌、扫雷就是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或许是因为太笨了吧,到现在这几个游戏都没有玩的很溜。那时候拼音什么的都得靠边站,五笔才是打字的王道。一上微机课就会听到有“王旁青头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的朗朗五笔口诀。小时不好好背,现在也就记住这2句,却不知五笔输入法比拼音输入法打字更快。现在的我们都是用的是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轻便美观、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查看新闻资讯、接收Emile,处理工作的事情。

  跳房子——电子游戏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过跳跳鼠,攒过游戏积分卡,玩过跳房子,看过安徒生童话、百科全书和三毛流浪记。总是在放学做完作业后看动画城紧接着再看四十分钟的大风车。以前的上海美术制片厂拍出的动画到现在拿出来,部部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现在小孩子的童年,每天都是抱着一个手机或者电脑,不停的玩电子游戏,或者看一些益智类的儿童节目。

  大哥大——智能手机

  记得小时候,爸爸买了他的第一部手机——大哥大,现在想想那个黑色的打砖块是真的不方便,衣服兜里都装不下。至此之后,家里的通讯设备就开始更新换代了。BB机、家里的座机、小灵通、诺基亚西门子手机······直板到翻盖再到滑盖。记得考上大学那一年,爸妈作为奖励给我买了一部触屏的手机,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紧接着我有了QQ、微信、微博,开始随时随地的给好朋友留言、回复好朋友的留言。要是饿了就点美团外卖,购物只需网购,出行提前预约,一部手机就能让衣食住行无忧。

  绿皮火车——复兴号

  记得小学的时候,与父母一起乘着绿皮火车去杭州游玩。当时坐着一节车厢的公交车去火车站买票,那时的公交没有空调,只要1块钱。那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那时绿皮火车车速很慢,座位也很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喜悦。而如今,乘坐高铁已变得很平常了。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短短一分钟,我们就可以实现网络购票。搭乘带空调的公交车直达高铁站,乘坐高铁到杭州2小时就能到了,车速很快,座位舒适,内心分外骄傲!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作为一个90后,我和改革开放一起茁壮成长,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要成为参与者、推动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相信,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息,作为青年人,我们不仅收获着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紧跟时代脚步。我们要时刻感念前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把握历史和时代提供的难得际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拼搏奋斗中谱写青春华章!

  改革开放史感想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这40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第一,在这40年中,整个人类的历史正在发生着十分显著的变化。《未来简史》的作者这样描述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取得的成就“我们靠创造出越来越好的工具与昔日诸神竞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能创造出超人类,不止在工具上远胜过昔日诸神,就连身体和智力也不落后于神”。我们可以观察到曾经在20世纪困扰着全人类的三大问题 饥

  荒、瘟疫和战争 已经基本解决,人类目前的中心议题已经转为挑战死亡和享有幸福等更为侧重于人类基本生存问题以上的内容。

  第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了新的篇章。正如____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

  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依靠其进步不断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文化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8)

改革开放史党课

改革开放史党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19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9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9)

改革开放30年

经典热词回放

✧ 经济类

三农"问题Issues of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

A short term for the issues related with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

Formally raised by researchers on rural issues in the late 1980s, the issues were regarded as of high importance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两限房 House of "Two Limits"

The houses with lower prices and limited areas

In May 2006, the State Council required local governments to boost the supply of houses at low and middle prices to ensure the families of modest income could afford them.

农村税费改革 Rural Tax and Fee Reform

A reform in rural areas to eas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farmers

In 2000, a pilot program was started in Anhui province under which the agricultural tax rate was cut, other agriculture-related taxes and fees were either written off or merged. It was soon extended to other regions and the agricultural tax was totally done away with in 2006 throughout the country, marking the completion of this reform.

"三沿"地区开放 Opening-up of seashore, river shore and border areas

A policy to open the areas along the coast, along the major inland rivers and those on the country"s borderline to foreign investors, stimula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ir geographic advantages

农村土地承包制 Rural Land Contract System

A fundamental economic system in rural areas guaranteeing farmers" rights to land owned by the collectives and the State by signing long-term contracts

抓大放小 Restructuring Major Enterprises and Relaxing Control over Small Ones

A strategy for reformi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ressing that the major enterprises in key sectors should be supported to gain further development while the smaller ones should compete in the market

经济适用房 Economical Housing

Housing sold at low prices to low-income earners to get them affordable shelters

Starting in 1998,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cided to offer favorable policies to housing developers so that they could build apartments of specified sizes and prices.

三资企业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 term for three kinds of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or ventures in China

It includes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cooperative businesses, and exclusive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铁饭碗 Iron Rice Bowl

A guaranteed job many Chinese people dreamed of getting during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菜篮子工程Non-Staple Food Project

A project initiative to ensure the supply of vegetables, diary, pork and poultry products other than grains

In 1988,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tarted this project against a background that the country could not produce enough non-grain food with rich diversity.

西部大开发Western Development

A drive launch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00 t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which are relatively less developed than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又好又快发展Sound and Fast Development

A goal set for China"s economic progress that underscores both quality and speed

Officials attending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in 2005 made "fast and sound" development one of the country"s goals. In 2007, president Hu Jintao said the economy must advance in a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manner by putting "sound" before "fast".

小康社会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 bluepr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eaturing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in the economy, democra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culture, and people"s lives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

A model for economic growth which aims 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社会主义新农村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The concept first appeared in early 2005 in a major policy paper on rural development

The CPC proposed a blueprint for the country"s 11th Five-Year Plan (2006-10). It portrays the "new countryside" as featuring "advanced production, a well-to-do life, civilized folkways, a neat look,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新型工业化道路 New Path of Industrialization

A strategy for industrialization emphasizing reliance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mproved efficiency in resource and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南水北调工程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 major project to channel wat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to the north through three canals

The project, considered by the authorities since the 1950s, was formally launched in 2002. With an estimated investment of 486 billion yuan, the three canals will be capable of transferring 44.8 billion cu m of water by 2050.

分税制 Tax Sharing System

A policy arrangement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on collecting and spending of different taxes

China started a reform in 1994 to introduce this system and established State taxation administrations as well as local taxation administrations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三来一补企业 Enterprises of Three Import and Compensation Trade

A shorthand for enterprises that process imported raw materials, manufacture products according to imported samples, assemble imported parts and those that repay loans for imported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ies with products

利改税 Tax for Profits

A reform measure requir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to pay taxes instead of submitting their profits to the administration

The State Council introduced this reform in 1983 by levying a 55 percent income tax on medium and large SOEs rather than taking their profits. Other measures soon followed, creating a complete tax scheme to encourage competition.

兴边富民行动 Program to Revitalize Border Areas and Enrich Residents" Lives

A State campaign to boos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s along the land borderline

In 1998,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started the program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ethnic people who comprise 48 percent of the 21 million residents in 135 counties along the borderline.

绿色信贷 Green Credit

A policy to encourage the businesses to observ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leverage of bank credits

The policy requires the commercial banks, when reviewing the application for bank credits,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applying businesses have followed the environmental rules.

廉租房 Low-rent Housing

State-owned houses are rented out at modest prices to low-income families who do not have proper housing in the cities.

In 1998,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quired all cities to offer low-rent housing to families with the lowest income before the end of 2006 and the deadline was later changed to the end of 200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system allows farming households to manag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 their own initiatives while the farmland remains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Started in Xiaogang village in Anhui province in the late 1970s, the system enables farmers to use land through long-term contracts and keep the produce after paying taxes.

假日经济 Holiday Economy

A popular term to describe the huge public spending during holidays which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upgrade

In 1999, the State Council decided to extend the public holidays for May Day, National Day and Spring Festival to one week. The holidays becam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travel, shop and generally enjoy themselves.

财产性收入 Property Income

Earnings from bank deposits, securities, houses and other personal or family properties

In his report to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2007,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tres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conditions should be created to enable citizens to earn income from their property. Hu"s remarks sent the message that China woul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apital market, enabling investors to share the economic boom.

“三步走”战略 Three-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A plan for boosting the economy by hitting three major targets over three different time spans

Originally flo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1987, the first step was to double the GDP of 1980 by 1990 and to ensure that most of the population had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 The second step was to double the annual GDP of 1990 by 2000 and ensure that most people were living prosperous lives. The third step is to quadruple the GDP of 2000 by 2020, ensure that most people are living well-off lives and have a fully operational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金税工程 Golden Tax Proj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orm computer network across the country through which taxation authorities at all levels can better serve taxpayers

Started in 1994, the project aims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and efficiency of tax collection and supervision.

✧ 时政类

一国两制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 idea formally put forward by Deng Xiaoping in the early 1980s to reunify the country

Deng suggested that there should only be one China, but the regions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once reunified with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could retain their origi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s while other parts keep pursuing socialism.

三通Three Direct Links

Shorthand for direct links in post, transportation and trade betwee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In the early 1980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ppealed to the Taiwan authorities for opening "three links". The latter has consistently refused, but had to make concessions in the face of growing cross-Straits exchanges.

和谐社会A Harmonious society

A blueprin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featuring decent 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 tolerant society and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human society and nature

The concept was first floated in 2004 and then amplified in October 2006, when the Party set specific goal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by 2020.

大部制 Super-Ministry System

A very recent idea to restructure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 so that ministries, commissions and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Council with similar or overlapping functions can be merged into super-ministries

三个代表 Three Represents

Former CPC General Secretary Jiang Zemin, who was credited with its creation, literally admonished his comrades to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most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most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科学发展观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 concept initiated by the 16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n 2003

It stresses a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is people-orientated.

双拥 Double Support

Shorthand for the administrative effort to enhance ties between the army and civilian communities

In essence, the expression means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mon people should support the army and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the families of service people, particularly those killed while on the job, while soldiers should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nd love the people.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Campaign to Educate Party Members to Preserve Their Vanguard Nature

A campaign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educate its members to stick firmly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and serve the people so as to keep the Party"s vigor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country.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 set of norms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nations first raised by China

Put forward by Premier Zhou Enlai in 1953 during negoti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 five principles were originally meant to maintain friendly ties. Under the principles, both sides agreed to respect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 of each other, not to invade the soil of each other, do not interfer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the ties should be equally based,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for the two countries to coexist peacefully.

社会主义荣辱观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An idea put forward to instill a value of moral standards among the public, especially youngsters, in lin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modern virtues

The concept underscores the value of patriotism, consciousness of serving the people, belief in science, hard work, solidarity, honesty, observation of the law and plain living. It condemns the opposite of these virtues as disgraces.

"三讲" 教育  "Three Emphasis" Education

A campaign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o remind Party official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study,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be honest and upright

党务公开 Open Management of Party Affair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branch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t all levels to improve transparency

爱国统一战线 Patriotic United Front

A political union of all socialist laborers, patriots supporting socialism and patriots supporting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南巡讲话 South Tour Speeches

A series of speeches delivered by the late leader Deng Xiaoping, the chief architec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during his inspection tour of southern Wuchang, Shenzhen, Zhuhai, and Shanghai in early 1992

实事求是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A term stresses that facts or practices are the single standard by which to judge whether a theory is valid

It is one of the core idea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bou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与时俱进 Keep Up With the Times

An expression that has become popular in official documents and speeches, accentuating the need on the par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o keep pace with the rapid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society

信访 Letters and Visits

A special term referring to actions of citizens or institutions to give information, make comments or suggestions and lodge complaints to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receiving them through various forms

星火计划 Spark Program

A State effort to popularize modern technologies in the rural areas to stimulate rural development and raise the farmers" income

以人为本 Put People First

An idea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stresses that boost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purpose of the Party as well as the State

两岸直航包机 Direct Chartered Fligh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Flights between designated airport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during major Chinese festivals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System of Community Level Self-Governance

A grassroots democratic system in which rural and urban citizens manage the public affairs in their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ies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A basic political system in China under whic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 the party in power, consults all non-Communist partie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non-party personages to rea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before taking major decisions

依法治国 Rule of Law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governance that stresses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be administ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民主集中制 Democratic Centralism

A principle of organization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 well as in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ife, stressing both democracy and centralism

政企分开 Separate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 effort to draw a clear line between the roles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of the businesses

农转非 Change From Rural Residents to Urban Residents

A change in the residential status of people under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863计划 863 Program

A government program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figure "863"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it was created in the third month of 1986

✧ 社会类

蛤蟆镜 goggles

太阳镜的一种,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后,由于其夸张的造型而被戏称为“蛤蟆镜”。蛤蟆镜等装扮动摇了中国人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成了年轻人流行文化里最初的冒险,“引领时代新潮流”。

交谊舞 ballroom dancing

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男女青年自发聚集跳交谊舞的现象。

喇叭裤 bell-bottomed pants; flare trousers

因裤形似喇叭而得名。它的特点是:低腰短裆,紧裹臀部;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装束。

大哥大 GSM mobile telephone

“大哥大”源于粤港人称呼帮会头目之谐语,后成为手提电话的俗称。“大哥大”只流行于手提电话初面世那几年,之后改称“手机”。

BP机(寻呼机) Beep Pager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已离不开它。

万元户 ten- thousand-yuan household

指家庭存款在10000元以上的,称之为万元户。这个词是在70年代末产生的,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个相当了不得的。万元户年代的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米价0.14元,肉价0.95元)可以想到1万元是个什么概念。不过现在代好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这个词已经成了历史概念。

五好家庭 Five Virtues Family (outstanding in such five aspects as law-abiding, diligent study, family planning, domestic harmony, and industrious and thrifty management of the household)

从1985年开始,全国各地大兴“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当时的“五好家庭”的标准是:政治思想好、生产工作好;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好;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

呼拉圈 hula hoop

呼啦圈又称健身圈,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项运动。由于其轻便美观,练习活动占地不大,很快成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当时全国各地兴起了一阵“呼拉圈”潮,纷纷举办呼拉圈比赛。

彩电 colored television set

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彩电已是家家户户都能有的电器,买个什么样的彩电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倒爷 profiteer; wheeler-dealer

流行于改革开放初期,指的是那些倒买倒卖的人。

面的 taxi

出租车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进入百姓生活。生活在北京的人,一提起“面的”,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感觉。出门招手,面的就到,街上随处可见的,被市民戏称为“黄虫”的面的,开启了北京出租车的历史。面的客货两用,十分方便,深受百姓亲睐。

下海 go into business

随着改革开放,一个抽象的词语表达了一段除旧立新且举世瞩目的历程,用了三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人不满于现状,转而经商,称之为:下海。人们对商人从事的行业有“商场”、“商海”之称,故而下海这个说法沿用至今。

下岗 get laid off

下岗,职工下岗的简称,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

下岗再就业 re-employment of laid-off workers

黄金周 golden week

“黄金周”指我国的春节、劳动节(现已取消)和国庆三个节日的每个节日的连续七天休假。

农民工 migrant worker

中国大陆特有词汇,指身为中国大陆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

房奴 mortgage slave (Mortgage slave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ose people whose mortgage payment is more than half of their monthly salary.)

“房奴”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

钉子户 “dingzihu”; nail house (a person or household who refuses to move and bargains for unreasonably high compensation when the land is requisitioned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

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

黄牛党 ticket scalper

“黄牛党”就是俗称的“票贩子”。“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近年来上海方言还称“打桩模子”,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把这类人称之为“票虫儿”。

传销 pyramid selling

有实际产品,人员发展上线、下线、金字塔式的销售模式。

走后门 pull the string

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叫“走后门”。

潜规则 hidden rule

“潜规则”指的是行业内心知肚明却又从不愿被捅破的一种“规则”;尤指娱乐圈。

“超女”super girl (Super Girl Contest)

中国湖南卫视从2004年起主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此项赛事接受任何喜欢唱歌的女性个人或组合的报名。其颠覆传统的一些规则,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是现今中国大陆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

“粉丝”fans

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

按揭 mortgage

指以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或有价证券、契约等作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并依合同分期付清本息,贷款还清后银行归还抵押物。

双休日 two-day weekend

通常指周六和周日放假休息的时间,包括大人工作休息以及小孩学习休息。 1994年3月5日,是我国新工时制实行的第一个休息日,人们感到了一个不小的“解放”。

炒鱿鱼 get fired

“炒鱿鱼”这个词,是形容工作被辞退、解雇、甚至开除。在旧社会,被解雇的人一听到老板的通知,便只好卷起铺盖走人。后来人们从“炒鱿鱼”这道菜中发现,在烹炒鱿鱼时,每块鱼片都由平直的形状,慢慢卷起来成为圆筒状,这和卷起的铺盖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过程也很相像。人们由此产生了联想,就用“炒鱿鱼”代替“卷铺盖”,也就是表示被解雇和开除的意思。

博客 blog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

炒股 to speculate in the stock market

炒股就是买卖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

✧ 文化类

选秀  talent show /talent-search show

(NBA的选秀叫做draft,但和这种真人秀reality TV show 显然不是一回事)选秀之举早已有之,比如各种文娱大赛、NBA选秀等等,但现在这个词多指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红楼梦、春姑娘等各种电视真人秀比赛。选秀不在结果,而在运作过程中的商业价值。

高考 college (or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高考改变了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命运,1978年恢复高考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轨道。当高考竞争愈来愈激烈时,就出现了高考移民(当然这也和户籍制度有关系)。

高考移民 NCEE migrant

  The term "NCEE migrant" refers to students who covertly leave their hometowns and immigrate to other places a few days before the NCEE in order to get bonus points or be in a les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hen found out, they are penalized for undermining the fairness of the NCEE.

“高考移民”是指基于获取加分和规避竞争等目的,高考前从就学地点迁往其它地点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这些人因破坏高考的公平性,成绩往往不被认可。

驴友 Donkey Friends

当人们有了闲钱,就会开始对广袤自然的探索之心。该词其实是“旅友”,就是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据说起源于新浪论坛,因“驴”和“旅”谐音,故而把音念转。驴友们通常自己组织、集体行动(也有喜欢单独行动的)、自负责任。

人肉搜索 Cyber Manhunt

和网络搜索相对的词语,即指网民们发挥自身力量以及周围群众力量,根据网络上发帖人提供的信息,人搜人、人找人,最终将某一人或某几人从茫茫人海中揪出水面。堪称21世纪嘴彪悍的搜索引擎。

“四有” 新人 New Generation with "Four Qualifications"

所有刚上学的人都要接受的教育;做个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由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提出,乃教育准则之一。但似乎今天在教育在朝着“有分数、有特长(琴棋书画等)”两有新人发展。

装修 decoration

以前,限于条件,所谓的装修,都是简单,甚至说是简陋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也就是扫扫石灰水或者用白纸糊糊墙。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就进入了生活。

保安,保镖 security staff, security guard, body guard

名片 business card

发廊 hair salon

发廊的一个特点是小,不像理发店那样一大排高大古老的理发椅,一般就是三两个人的小门面。发廊的另一个特点是营业时间长,由于产权是明晰的,所以积极性大大提高,晚上营业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发廊的第三个特点是服务的多样化。理发店的服务相对简单,只是理发电发刮胡子。发廊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按摩服务。发廊的第四个特点是广,这也很方便人民群众。

跳槽 job-hopping

跳槽,就是指调换工作。跳槽者 job-hopper。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是不能够随便跳槽的,单位把人死死地束缚着,不少人甚至一辈子都在一个厂子里干到退休。你想要跳槽换个单位,难度可高了,两个单位和两地人事局之间,要跑好多次才能办妥手续。

红包 convert payment; (neutral)red paper containing money as a gift, (derogative) bribe, kickback

红包,大概是来源于广东。广东人在喜庆的日子里都喜欢送红包,以示吉祥。例如某人喜结良缘,那么贺客就会给主人送上一个红包。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一些港商在事情办妥后,都喜欢给办事的人送上个小小的红包,聊表感激之情。

八卦 gossip

八卦,亦称“经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今天,八卦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在娱乐圈中,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是某个明星的隐私等新闻。而刊登这样的消息的报刊杂志就叫做“八卦报纸”或者“八卦杂志”。

婚纱照 wedding photo

80年代起,婚妙照就开始流行了,其特点是:婚纱、彩妆、大幅彩照。当然另外还有一个特点:高价。婚纱照以其浪漫、美丽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为新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一些从前没有照婚纱相的,也纷纷补照。婚纱照的兴起,使当初走向衰落的照相店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走穴 "(actors, singers, etc.) perform for outside salary income without approval by the unit they belong to "

一些晚会的组织者,不可能把整个的文艺单位拉过来搞台晚会,所以就打起了一些演员,特别是名角的主意,唱两首歌多少钱,一拍即合。那时节,名角们可忙了,赶完一个场马上又赶下一个场。这就是走穴了,又叫赚外快,广东人管这个叫“炒更”。

VCD

是video compact disk 缩写,泛指一种影碟机。

VCD作为一种新兴的家电,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突然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当消费者还没有看清楚的时候,又突然间消失了。VCD的现象,应该作为一个麻雀,解剖一下,从一个小麻雀看看中国工业的过去未来,应该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晒工资 wages online exposure

“晒工资”并非将工资拿到太阳底下去晒,而是将工资条拿到网上去曝光。基于这一意蕴,该词可译为"wages online exposure"。

民意调查显示,47.5%的人上网看过工资条,37.7%的人愿意本着“匿名填写,保证真实”的原则,将自己的工资条在网上公开。相关人士分析,“晒工资”表达了人们呼唤收入分配透明的社会心态,但是,此类事件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负效应,如导致部分人心理失衡或无意间泄露商业秘密等。

非典型肺炎、非典、沙士 SARS

非典是2003年年始于广州的一种极其厉害的传染病,造成多人死亡。

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缩写,而SARS则是英文“非典型肺炎”的缩写,而“沙士”则是SARS的英文音译。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0)

唱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协奏曲谱写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篇章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此文只供参考,写作请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本文并不针对某个人(单位),祝您工作愉快!一是主要精力要放在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上,二是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总结,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剩下的,不用过于浮躁,交给时间就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不能强迫自己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不能被强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自己的结。放松你的思想,满足于现状。不要控制你的情绪。去吧,依靠你的梦想。成功取决于奋斗。成长取决于经验。幸福取决于开放。幸福取决于满足。很容易被人看不起。如果你看起来有点肤浅,你可以放心。往下看,你会很高兴的。敞开心扉,敞开心扉。只有看透了,我们才能成熟。这很容易理解。

为了成功,你需要给生活足够的速度。这是胜利者的态度,也是胜利者的态度。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必须能够忍受别人的嘲笑和独自工作的孤独。有了信念和追求,人就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适应一切环境。美属于自信,平静属于准备,奇迹属于坚持。

真正的努力,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积累;是“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自律;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执着。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1)

改革开放主题学校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

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xxxxxx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xxx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xxxxxx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xxxxxx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xxxxxx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2)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

谱写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

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xx总书记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xx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xx总书记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xx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xx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xx总书记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xx总书记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3)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

唱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协奏曲

谱写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篇章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4)

2021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精品推荐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总书记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总书记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总书记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总书记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5)

改革开放史专题党课讲稿优秀范文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下面是一篇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欢迎阅读!

党课讲稿:唱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协奏曲谱写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6)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党课讲稿 [以新作为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党课]》

摘要: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需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976年底,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539.4亿美元(现价美元),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2%;人均gdp仅165.4美元(也是现价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国家总的外汇储备只有12.55亿美元,比海地、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摩洛哥等发展中的极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少;当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4.3亿美元,仅仅只有美国同年货物贸易总量的5%多一点;那时完全没有外商直接投资(fdi),更没有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odi);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也就只有150美元左右和60美元左右。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2.6%,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正常的政治体制与制度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领导人开始设计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同时,中国基层的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也开始了符合现实的种种实践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方案正式公布并得以实施,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到了2018年又是标志性的一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我们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下一步如何改革开放?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弹指一挥间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回顾风雨兼程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中国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比1949年低18斤,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低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同步追求分好的问题,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水平。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在竞相加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大大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经过40年的努力,到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1.2万亿美元(现价美元),紧随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从1976年的2.2%上升到了14.8%;人均gdp也已经到达了8123.18美元(现价美元),从40年前排在(世界)第120多位提升到了第60多位。货物贸易总额达3.6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3.01万亿美元,也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也是世界第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1337亿美元(实际使用),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从无到有,快速增加到了1831亿美元,仅仅少于美国(299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德勤公布的《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已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精炼铜等220种产品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而且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额等指标都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表明中国也正在向高技术制造第一大国加速前进。中国总体上也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2016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8.6%;同时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城镇化率已达57.4%。中国在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如何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通过和平方式和自身的变革做到这些的呢?促使中国快速发展究竟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与参考的呢?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所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要就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富裕,另一部分人贫困;尽管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政府把扶贫工作一直看得很重,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40年间成功地使7亿人走出了绝对贫困境地。目前正在花大力气努力解决最后约4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目标是要在2020年前使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走出绝对贫困,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国家。

耸立在深圳深南大道路北荔枝公园东南出口的邓小平巨幅画像,成为海内外游客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

除了消除贫困外,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近年来每年都为城市居民新增就业岗位1300万个左右,城市登记失业率一直都稳定在4%这样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二是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0年前的文盲率还高于30%,现在已经少于3%了,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总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已达到25%左右,40年前这一比重就只有不到0.5%;三是社会保障有了很大改善,全国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了85%,基本医疗保险(3项)参保人数占到总人口的95%以上;四是城乡收入差距一度比较高,尤其是在2000-2010年间比较高,但2011年开始逐年减少,基尼系数也从2008年开始逐年减少了,但目前仍然处于0.45以上的高位上。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中国还表现出另外一些特点,譬如说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对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比较强的调控力、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等等。

中国发展道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其中国特色上,其中比较重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搞三权分立,而是搞三位一体,即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二是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因素发挥了重要影响,譬如说中国儒家学说的一些基本思想对于中国目前如何协调和平衡德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正式制度和道德规范往往同时在起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所做出的道路选择与制度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完善,由于相对比较好地发挥与协调了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譬如说在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定阶段,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办一些重要的事情,包括进行一些重大工程建设,这样的体制和制度就会体现出它所特有的优势出来。当然,如何更好地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功能,中国在许多方面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2008年8月8日,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从改革一开始,中国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搞商品经济,后来又意识到要搞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中国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但同时也没有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而是让新、旧两种体制和制度共存,并使这两方面尽可能发挥相互补充的作用,即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逐渐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这样既推进了改革,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因此目前中国提的口号是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使是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来衡量,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也是不断提高的。目前在中国,人们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只要坚持这一点,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会越做越好。

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大的浪潮出现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直到2012年左右。中国在这段时期主要完成了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实现了中国的贸易与投资规则与世界的对接,主要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规则的对接,使世界可以更好地接纳中国;二是更好地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在价值链上的对接,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离不开中国。经过这10多年从这两个方面的对接,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结果是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很大提升。作为重要的结果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结果,中国的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的gdp总量。

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三次浪潮就是从2013年开始的主动开放期,尽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只有4年时间,但开局良好,效果很不错。这一次的开放,中国希望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某些实用技术和某些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世界的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在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了九十年代的前期,中国普遍地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海外投资者正好也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加上外资进入后,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于是中国各地都出现了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中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都很快,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一批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了,制造业在中国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说由于起初对环保要求不高,导致许多地方的环境恶化严重;由于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土地给外商,导致土地过多地为工业所用,农业用地减少太多;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引进外商、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腐败情况。中国目前在这些方面,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纠正仅仅抓经济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偏向。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稳定中国的政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他民主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这就决定了政治局面的基本稳定。其次,中国的党组织分布很广,从中央到地方,从南到北,党的组织在每一个地方都建立起来了,并都按照统一的要求严格执行同一化的政策,因此对社会的管理十分有效。再次,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近百年的治理国家的经验,掌握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法。最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和其他有些时期也曾犯过一些错误,但这个党基本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勇于自我改正错误,因此仍然还是受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的,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二是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在中国,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说法,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中国人坚信,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工作得以落实,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往往会从组织上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一直把社会管理组织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村庄和城市的街道。为了防止和反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力量,中国各地都组织了强有力的公安、武警队伍,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

三是有充足的财政资源来保障维护稳定工作的可持续进行。这就是一个财力保障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稳定的,譬如说中国人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不主张冲突;又譬如说,中国信奉“中庸”“知足者常乐”,凡事不走极端。这都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以五年规划为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制定了13个五年发展规划。每个五年发展规划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指出五年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以及主要的政策与措施,以确保所提出的任务都能按期完成,所确定的目标都能按期实现。

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使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明白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蓝图,也明白困难与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因此就有利于全国上下凝聚共同的力量,形成合力,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正是伴随着这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逐步地解决了许多问题,一步一步地取得了许多成就,最终迎来了目前比较良好的发展形势和局面。

最后,我需要特别地说明两点:一是当我们总结和反思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时,有一点我们是时刻都不应该忘记的,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勤奋与辛劳。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来谈中国的成功经验,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谨以此作为此文的结尾,以表示我本人对勤劳的中国人民也包括对我勤劳的前辈们的致敬。二是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学习、非常重视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尤其是优秀思想并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以武装自己、指导实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我相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将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这也是不少人在交谈中关心的问题。坚持深化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就是中国的明确答复。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困难,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坚持开放经济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之路。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尽快落实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二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主动扩大进口,今年11月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四大开放举措彰显中国主动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既为中国打开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又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推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务实高效举措,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中国榜样”。面对保护主义“逆流”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习近平主席在宣布上述四项新的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还特别强调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这些举措都是中国的自主决定,不受第三方因素影响,中国将尽快使它们“落地开花”,惠及各方。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然而,在当今世界上,确有一些人固守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普遍认为这样的举动最终会给国际社会制造混乱,其后果将会危害别人也不利于自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需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需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需要取长补短、和而不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这就是把握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提出,首先就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积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的延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通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通衢。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深情回顾了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对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作出了最权威的阐释,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中国更加需要世界,世界也更加需要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并多次被写进联合国重要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高度评价中国的倡议和对世界发展进步的贡献,认为“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

新时代的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事情,需要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推动发展进步。

同志们,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17)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义

自己整理的改革开放史党课讲义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唱响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协奏曲

谱写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篇章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座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给大家上改革开放史的党课,我感到很荣幸。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这期间,我们涉过无数浅滩,啃过无数硬骨头,都闪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时代的特殊意义。借此教学机会,恳请这一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党的改革开放历史进行重新探索、重新研究、重新解读。然后,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如果有错,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成果

改革开放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3%,这些人可以说是绝对贫困。此外,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阶段,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其困难的形势下,中国领导人和人民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1978年,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于是,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即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跟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历尽艰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此前提下,根据国情的新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改变了世界古代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国经济通过创新、创造和创业的联动模式实现了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的推动下,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格式的领先国家。随着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从电击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我们党充分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大蛋糕,合理布局,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说,人民生活水平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矛盾的层次,解决了基本的社会矛盾。

科技日新月异。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建设,优化整体结构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大增强。中国文化在多彩的世界文化舞台上传递着美好的声音,绽放着绚丽的色彩。

——民生改革大踏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的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去40年的民生改革实现了改革开放成果的人民共享,提升了人民幸福指数。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成为世界发展圈之一。必须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种伟大的觉醒,催生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在没有完成的时候才能进行。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总的来说,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将主要谈谈改革开放成功的四个原因。

(一)正确选择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有中国特色。

第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强起来,但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国家大力扶贫,制定了相关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其目的是通过精确的扶贫措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40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增加新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积极成果。

第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发展国有企业、政府管理经济活动中,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同样是民主政治模式,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照搬三权分立,而是创造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一直坚持宏观调控,但也给了市场经济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做大事,全力以赴

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方向的坚持。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见证和决策。自1978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努力振兴商品经济。然后,在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当然,中国并没有完全否定计划体制和制度。政府一方面推动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旧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并存,进一步发挥一体化经济模式的互补作用。这样,通过渐进式改革的实施,改革得到了推进,计划与市场在动态过程中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的稳定秩序。

目前,中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整体经济自由度的逐步提高,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在同步推进。而且中国人对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异议。

(三)发展经济的重点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实现国家工作重心的大转移。这就明确了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此外,所有其他任务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

面对全国普遍的资金短缺,中国积极研究海外投资形势,积极寻求投资机会。通过大量引进外资,我国地方税收大幅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特别是沿海城市,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档次也相应提高。在全国各地掀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热潮后,各地区经济增长异常明显,GDP增速很少低于10%。即使在广大的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很快。随后,中国制造业在城乡迅速发展。

(四)全球一体化开放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方面,中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开放进程。

第一个一体化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广东、福建、上海等中国沿海地区发展最快,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条件。随着大量工业开发区的建立,许多村庄迅速成为全球制造基地。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东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顶峰,基本上确认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个整合阶段是将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联系起来。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完成了在世界贸易圈的接受和安置过程。中国通过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触和整合,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认可。这对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极为有利。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实现了价值链上的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国制造业的真正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GDP总量也超过日本。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

在第三个整合阶段,我们将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21年开始,中国将利用资本、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优势,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推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经济、人文社会全球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过程开始的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充满波折。当这里的许多人听到课程的进展时,他们不禁想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一定不能关上,要越开越大。

首先,中国应该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中国不再是近代史上被诺诺统治的东亚病夫,而是成为了世界上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骄傲和自豪,但也要有相应的信心和行动。中国应进一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增加和扩大进口渠道和方式。中国要以实际行动开辟新的、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以高度的民族自信心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

第二,中国应该通过新一轮的开放为全球节约树立中国的榜样。面对世界保护主义的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坚持。对此,中国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实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时,我们要坚持早不宜迟、早不宜迟的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一切扩大开放的措施都是中国自主决定的,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必须尽快使开放政策开花结果,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树立好榜样。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坚持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国际零和思维战略的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做出了这样一个战略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开得更大。这不仅是中国自我发展的声音,也是对全球经济威胁因素的呼喊和警告。对于一些把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甚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应该敢于直言,呼吁世界其他国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尽一切可能消除对抗和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应采取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就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人民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的方案;我们的人民必须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和创新的时代潮流;我们的人民必须加强改革开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共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隔山修路,遇水搭桥,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进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振兴中华

同志们,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开始。我们发扬过去,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我们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参与全球治理,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同促进世界大家庭的发展和进步,共同谱写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zhutijiaoyu/3312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