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欲望教师随笔7篇

热门推荐 时间:2021-08-22

【www.bjjpsf.com--热门推荐】

欲望教师随笔7篇

欲望教师随笔(1)

家访随笔

化马湾乡土山河小学 胡庆文

2月2日,为了更多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对班中的部分同学进行了家访。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又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同学生家长的接触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除了学习方面的其他一些情况,知道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在我所走访的学生中,刘锌桐是一个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中看上去胆小如鼠,但课上总开小差,成绩很差,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成绩非常不理想。该学生家离学校很近,父母很溺爱孩子,200米的距离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从小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有时连回家作业不完成就会让他睡觉,这让我明白了他上课总开小差的原因,觉得读书读不读无所谓,而我从他妈妈的话中又听出其实爸爸妈妈是想让他好好读书的,了解到这点后,我跟他妈妈说了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并告诉她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现在如果仍然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并与她分析了利害关系,看得出妈妈有点被我说动了,然后我又让她想办法去说服其父亲以及其他亲人一味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临走,他妈妈一个劲儿地说谢谢,我告诉他在新的学习中,希望看到一个改变中的刘锌桐。

随后我跟张焕杭校长又来到了南韩村李廷浩同学家中,李廷浩是我班非常调皮的一名学生,思想品德很差。来到他家时只有他姐姐陪他在家,通过他姐姐的了解,该生自放假以来没有做过作业,经常约合几名同学到村中树林小河中玩耍,对其这种危险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并嘱咐他姐姐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弟弟,以免危险发生。该生父母均在化马湾乡打工,每天都能回到家陪自己的孩子,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的法律意识淡薄。该生在校经常欺负弱小学生,曾经有一次敲诈勒索钱财的行为,这些都与其姐姐一一讲述。随后我又与其父母通电话交流,嘱咐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希望该生在新学期里会在品德上有大的变化,变成一名懂事的好学生。

此次家访,我颇有感触,清官难断的家务,其实是被阻隔的两颗真心,缺乏的是沟通。老师的家访正是疏通交通搭建心桥,让两颗心能静静地彼此倾听。三四年级的学生叛逆无比,交流教育的难题困扰着诸多家长,所以,适时的老师家访更应为教育所必须。因此面对特殊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善待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的教育要采用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早了解。从接手班级教学工作开始,就应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学生要摸底和了解。他们有意或不经意表现、流露出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和身心特征。只有及时了解,我们才能在教育中有的放矢,教育和保护学生,并为后期的针对性的教育打下基础。

二、多关注。对于特殊学生,我要求自己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身心健康、言行举止、学习情况、生活状态时刻关注,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以便“号脉问诊,有效干预、疏通心脉”。同时也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其他科任老师,形成共同教育。

三、勤沟通。很多学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身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譬如:比较自闭,寡言少语,少有朋友,比较逆反,特别是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学生尤为明显。因此要做好两个沟通,一是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和家长的表现以及家长的想法等等,并介绍孩子在校的情况和优点及问题;二是和学生的沟通,在谈心式的交谈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困惑、家长的关怀和家长的期望等。通过上述的沟通,达到一个目的,疏通学生和家长的隔阂和障碍,打开学生的心门,搭建起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心桥,构建比较和谐的亲子关系。

四、用真心。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起到效果,它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我们教师只有真心对待他们,甚至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他们关怀,有时还要兼顾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保护他们的隐私,才能真正地和他们交朋友,让老师成为他们可信赖的人。

五、善引导。教育是要讲究方法的,虽然不同的学生可能方法不同。因此我们要多学习教育和心理学理论,多接触教育案例,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用心去引导才会有效果。

家访确实让我收获很多,我会坚持并深入下去,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的跟踪家访。爱无声,我会用着无声的语言去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永远关爱学生,为学校和家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搭建起一座心桥。

    2018.2

欲望教师随笔(2)

教师教学随笔_教师数学随笔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应该说,这节课汤老师给了学生们较为充分的讨论时间,而没有丝毫作秀的成分,其大胆尝试的勇气可嘉;而且,在“烙饼问题”的讨论学习当中,欣喜地看到课堂上有多个小组出现了“学生互教”的现象,这个生—生互动交流的场面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在其他老师(包括我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不多见的。
  总的说来,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且完整,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度较高(发言很积极而且发言的同学较多),预设任务基本完成,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坐在后面,看着很有些“热闹的课堂”,听着汤老师一直讲着的“循循善诱”的话,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欲望教师随笔(3)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后的反思

过去我在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 在让学生自学探索的时侯,怕时间不够用,所以只让学生自学几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就让学生停下,我便迫不及待得讲了起来,使学生的自学、探索流于形式。这样确实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细想,那样就会抹煞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只会成为计算的机器。

对于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探究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自学、探索,(老师提示)通过画图,假设、推理等方法可以探究出多种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展示探索过程,即使展示出来说不清楚,我也决不能代替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去尽量说清楚,从中体会探究数学的乐趣,增强成功的自豪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节课虽然费了好长时间,学生说的也不怎么利索,课堂也有点乱,但我感觉学生动脑了、动手了、说话了,我想,就这样坚持下去,定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2.9

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

许丽娟

四则混合运算是这一册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同级运算和不同级的,还有有关括号的运算,学生在做同级运算的上 比较容易掌握,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就可以,在有括号的时候也知道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但是在不同级的运算时就存在问题了,学生只是口头上能说出不同级的时候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可是在动手做的时候就把这个原则忘得一干二净,他想怎么算就怎么算,要不干脆也是从左往右的计算,导致错误比较多。

我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运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每讲一个例题总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同桌说出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分析,思路清晰了,然后在写出综合算式,就能保证不出错了,尤其是像“420除以32与81的和,商是多少?”就应该写成420/(32+81),而不是420/32+81,让学生明白了解题思路他就知道该怎样写算式了,干什么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做题的时候总是心到,但笔不到,容易反错,所以我也一再强调学生要认真读题,看看文字题最终求的是什么,那么你最后一步就应该算什么。

这就是我教学这个单元的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在教学中尝试的解决,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寻找更好的方法落实教学任务,真正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自主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进步和提高。

2012.10

《圆》教学反思

许丽娟

1、 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出圆,再凭借实物画圆,当让学生画好圆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观察、思考 等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我们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能不能将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 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分成的分数不可能很多,操作上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教师就利用教具,不断的把圆细分, 这样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效果更直观。

学完这单元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我感觉我的学生也不笨,他们也能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通过圆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把自主探索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动手操作,这样效果更好。

2012.11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许丽娟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注重了从生活中引入,利用画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当有的同学还是不太清楚时,再用折纸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引导、指导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导改变了学生了学习方式----记忆法则、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主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去,让学生自认为是小小发明家、小小科学家。让他们有了自尊、有了自信、有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就来劲了。比如教学分数乘整数例题,首先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来说明分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再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理解算理以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当然一开始学生不会顺畅,我采用一步一步引导的方法,那个地方有坎,我就会做指导,当学生答出一点或有进步时我会及时表扬,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兴趣高涨。

从这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只要不怕烦,一步一步陪着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做好引导,学生一定会学到知识的,会有进步的!

2012.12

《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有感

许丽娟

2006年,根据太谷县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淀程度,通过对课改先进模式的内化,兼收并蓄,提炼了符合太谷县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教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六个词是六种思想,它导引四种课型新学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如何上。细细品味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自学检测不同于一般的学习以后的小结检测。上课时,应首先以四人小组检查小组内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抽检小组,并以小组评价计分。初中,小学课内完成后,有四人合作交流,组长分配交流任务,学生说简单题,大组长说难题,小组长说中等题,人人展示,人人过关,在展示检查的同时,以小组提炼出共同的疑难,

合作和交流时人的一种需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合作与交流学习方式的一笔财富,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子啊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组织和引导者。

在展示点拨过程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倾听者,倾听学生展示过程;其次,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师生课堂活动;最后教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学生展示难点知识。

要建设创新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是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能力是重点,课堂是主阵地,25字教学模式是山西省太谷县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对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具体阐述,我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努力向一名专家型研究者教师的方向。

2013.3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许丽娟

这一单元的简便运算是这一册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从而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也降低了错误率。

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引发学生认识冲突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积极讨论,勇于交流,学生通过猜想、实践验证、归纳、分析等各种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就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通过学生学习五大运算定律,运用一些性质、定律进行简算开始学习,学生很感兴趣,因为把复杂的计算摆脱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但是当简算的方法多样时,把一些定律混淆了,尤其是当运用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更是折腾半天又回到原来的算式,因此我总结学生的易错点,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先观察、分析,然后找出简算的特征,同桌互说方法,这样他们自己总结出规律就加深了理解。

2013.4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许丽娟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注重了从生活中引入,利用画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当有的同学还是不太清楚时,再用折纸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引导、指导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导改变了学生了学习方式----记忆法则、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主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去,让学生自认为是小小发明家、小小科学家······让他们有了自尊、有了自信、有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就来劲了。比如教学分数乘整数例题,首先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来说明分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再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理解算理以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当然一开始学生不会顺畅,我采用一步一步引导的方法,那个地方有坎,我就会做指导,当学生答出一点或有进步时我会及时表扬,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兴趣高涨。

从这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只要不怕烦,一步一步陪着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做好引导,学生一定会学到知识的,会有进步的!

2013.6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许丽娟

看过《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的同志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这句话是对完美执行力的最好的解析。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有谁能够忘记这个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的保尔.克察金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谁不会记得为了自己的祖国甘愿抛弃一切甚至牺牲生命而投身革命的英雄的保尔们!他们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革命事业,他们用热情和忠诚诠释了生命,他们的名字将永驻史册! 战争使他们成为英雄,然而,正是因为他们将生命于不顾,全身心的投入革命战场,才铸就了他们英雄的本色,才使得他们的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跨越了国界、跨越了种族、跨越了时代,成为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永恒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有一个可以与保尔齐名的普通的士兵,他的名字叫做雷锋,当人们不断地把眼光投到远离国土的异国他乡去寻找所谓新的思想理念的时候,美国军人却把雷锋当作崇拜的偶像.他的那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成为和平年代美国官兵的至理名言。

雷锋,这个中国军队一名普通的战士,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更谈不上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是每天重复地发挥着一颗螺丝钉的精神,放在哪里就在哪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军人的影子,对待同志他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他象夏天般的火热,他用生命解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绚丽的人生乐章!

2013.9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许丽娟

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不仅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还为中学数学的反比例函数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历来都是难教、难学的一部分内容。怎样化解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呢?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好了情境。在教学中,我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例3,因而取得满意的效果:学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认识了反比例的含义。我考虑到做一做和例3相仿,采取请学生当“老师”的方式,进一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因而对做一做的学习探索取得更深一层的效果。然后通过例3、做一做的比较,归纳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再和正比例的意义作比较,猜想出反比例的意义。最后经过读书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的能力。

2013.10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许丽娟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这节课的教学分为了两个层次。一、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其中侧面积的教学是一个思路转化的过程,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把侧面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观察、思考,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学生都会计算。因此学生在理解了表面积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地计算出了圆柱的表面积.二、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练习中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测量并计算,达到学以致用,练习设计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提升。总之,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灵活使用了教材,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将表面积的计算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认识、理解和掌握,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效果良好。

2013.11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

许丽娟

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关键是在于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探究精神,锻炼了思维能力。当教师以为可以总结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却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抓住这个意外生成的资源,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了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从而达成共识,这样真正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学习有了信心,有了责任感。课堂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

2013.12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许丽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在教法上能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014.3

《比例的性质》教学反思

许丽娟

一、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先教学比例的意义,再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根据这个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先让学生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包括获得了哪些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如何去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另外,还要记录好自己有哪些疑问等等。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为什么要两内项乘两外项乘,为什么不相除,或相加、减呢?通过学生的这些表现,我感受到让学生去经历问题产生的过程,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地去研究一个问题这方面还是有欠缺,还需要加强训练。针对这一感觉,我及时给学生补充讲解道:这一规律的得出,是经过多次科学研究得出的,同学们说通过一个事例就能轻易下结论吗?学生说不应该这样,那应该怎么样呢?我肯定了学生的这些说法之后,我又继续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接着我又给学生总结:要研究一个结论,经过一个举例——观察——得出初步结论——验证的一个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一条路走不通,就变换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知识结论,更要学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2014.5

分数的基本性质

许丽娟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的又一重要学习内容,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一开始以故事引入,学生都很有求知欲,很想继续探索下去。接着又利用学生的合作实操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引导,使得教学流程顺利而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类推分数的基本性质。因为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在内容和语言叙述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教学时,利用这一内在联系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效果很好。

三、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而不是填鸭式地讲解,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注重联系旧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四、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本课由于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学生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比较仓促,以后的教学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凑

2014.6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许丽娟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课程特点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我就让学生的经过旧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出结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出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体现算法的多样性,从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发现中总结最合理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小这种距离;合作交流就是一种好的补救方法。展示点评,即教师要集中共性问题,予以精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所谓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好练习题。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014..9

位置与方向

许丽娟

上周结束了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这星期我对所带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小测试,从答题情况来看效果还可以。心情很不错,静下心来仔细回顾本单元的教学,成功的原因有几个:一、这单元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二、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认真进行了教学设计。三、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位置与方向》分四部分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这小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某一物体找出它的准确位置。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一知识点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由于内容简单,我采用先自学再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效果很明显。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这一小节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内容讲解,我采用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重点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画图的三个步骤。3、位置的相对性,主要是让学生找出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难点是学生找准物体的观察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主要借助实物和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观测点怎样观察两物体之间的方向和位置。4、实际应用,我先让学生根据前面所掌握的知识自己描述所给物体的方位,然后尝试绘图,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这样既掌握了知识了,又增进了学生的感情。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认真总结2014.10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呀,春秋置换,日月交替,这从指尖悄然划过的时光,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刻停留,仿佛眨眼的功夫,半生已过。

  人活在世上,就像暂时寄宿于尘世,当生命的列车驶到终点,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微笑也罢,苦笑也罢,都不得不向生命挥手作别。

  我们无法挽住时光的脚步,无法改变人生的宿命。但我们可以拿起生活的画笔,把自己的人生涂抹成色彩靓丽的颜色。

  生命如此短暂,岂容随意挥霍!只有在该辛勤耕耘的时候播洒汗水,一程风雨后,人生的筐篓里才能装满硕果。

  就算是烟花划过天空,也要留下短暂的绚烂。只有让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丰盈充实,才不枉来尘世走一遭。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一趟人生旅程,总该留下点儿什么!

  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也是行色匆匆的奔波。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

  前行的路上,有风也有雨。有时候,风雨扑面而来,打在脸上,很疼,可是,我们不能向生活低头认输,咬牙抹去脸上的雨水,还有泪水,甩开脚步,接着向前。

  我们需要呈现最好的自己给世界,需要许诺最好的生活给家人。所以,生活再累,不能后退。即使生活赐予我们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皱一皱眉头,也要饮下。

  人生是一场跋涉,也是一场选择。我们能抵达哪里,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在于我们的选择。

  如果我们选择面朝大海,朝着阳光的方向挥手微笑,我们的世界必会收获一片春暖花开。如果我们选择小桥流水,在不动声色的日子里种篱修菊,我们的世界必会收获一隅静谧恬淡。

  选择临风起舞,我们就是岁月的勇者;选择临阵脱逃,我们就是生活的懦夫。

  没有淌不过去的河,就看我们如何摆渡。没有爬不过去的山,就看我们何时启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我们打开朝着晨光的那扇窗,迎阳光进来,在每一个日出东海的日子,无论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还是宠辱不惊中年时,都活出自己的明媚和精彩。

  时间会带来惊喜,只要我们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记以梦为马,岁月一定会对我们和颜悦色,前方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生忽如寄,生活多苦辛。

  短暂的生命旅程,

  别辜负时光,别辜负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自律、阳光、勤奋,

  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活成一束光,


欲望教师随笔(4)

欲望——高一议论性随笔散文

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是你通向成功必经的门坎;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是你成熟起来的标志;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是你修身养性必要的过程。

欲望,万物皆有。然而,观遍世间万物,人类的欲望最多。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欲望: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有希望造福苍生的人,也有想要统治世界的人。这怎样才能让人选择趋向好的,对的,造福苍生的欲望呢?那么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吧!

古人便有“一物克一物”的说法,“相生相克”的道家哲学经过了几千百年的飞逝依然正确如故,这是真理了啊!人类既然有那么多、那么重的欲望,那么人类就一定有其他生物所不可同日而语的东西,来使我们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欲望而不至于毁灭。这是必然的啊!那就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吧!

“一阴一阳,相生相立”,阴一盛,阳就会衰;阳一盛,阴就会衰。欲望和理性也是同一道理啊!欲望过盛,则理性见衰,人的理性衰退,则人的行为越接近动物,这样做就会不懂得保护自己而损身啊!这就好比鸟儿非进鸟笼里吃食;老鼠跑进老鼠夹里偷食啊!圣人就是会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使自己不易受到伤害,所以他们的寿就长,懂得的道理就多啊!

“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两面,而我们处理事情就是要做到阴阳协调,才会把事情完成好。”这就是老子那朴素的辩证法。理性与欲望缘何不是如此呢?若把阳比作理性,阴比作欲望,那我们也就是要做到理性和欲望的和谐发展啊!既不能模仿“竹林七贤”的放荡,亦不可学庄周的“逍遥游”。人的天性就有本能欲望,我们切不可逆其天性而为之啊!

欲望却是无罪,关键还在于你的理性究竟有多大的控制力度。若你不去修为你的理性,那么欲望就成了恶魔,它将吞噬你直至消灭,兴许你还未曾发觉,却早已坠入恶魔之腹了,悔之晚已!若你经常的锻炼自己的理性,那么你对自己的欲望就控制得越好,而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你又会成熟一分,你的修养就会越来越高。此时,欲望便似一向导,他将引导你参悟世间万物之本啊!

“对自身有利的趋之,对自身不利的避之”。圣人就是如此规矩的。我们学习圣人,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吧!!

欲望教师随笔(5)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今天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位置上,发现文浩小朋友还没坐下。我就叫了一声:“文浩!”“哎!”“你在干什么呀?”“没干什么!”“来了!”大家看着他慢腾腾地走过来,他走路时,脚是直直的,两腿分开,走得很慢,我忙问:“你脚怎么了?”“没什么!”“那你为什么这样走啊?”他低下了头,不做声。这时,雪飞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小便洒在裤子上了,他的裤子湿湿的。”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时文浩的头低地更低了,脸也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笑着对文浩说:“你刚才是不是洗手把裤子弄湿了?”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摸着他的头又说:“以后洗手一定要小心,别把裤子弄湿了,好吗?”他笑着对我说:“知道了!”就高兴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泼的,没有一点污点,我用巧妙的谎言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老师虽然撒了谎,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丽的。在平时老师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语言来调节孩子的心情,来掩盖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样你会觉得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可爱,你会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收获。

教师:魏兰香

2013年3月14日

抓脸

   中班的孩子,什么事情都随自己的心愿,一不随心,伸手去抓。以往他们在家中已经习惯各种图书、玩具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与他们争抢。而今到了幼儿园则不同,所有的玩具、图书都要一起玩,一起看。因此产生了争执,容易发生抓脸行为。为了避免或减少同样的事情发生。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首先让孩子懂得玩具是大家的,可以轮着玩或换着玩,让孩子懂得谦让的含义。其次,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小小手” 。让孩子们说说手的用处,根据幼儿的回答,我从正面去引导他们:“我们的小手真能 干,它是一个小小魔术师,可以变各种小动物,我们的小手还会做许多事比如帮老师摆椅子,收玩具。”老师虽然这么说,但是远远还是由于晓彤和他抢玩具,把晓彤的脸给抓伤了,留下一道血痕。事后,我对远远说:“你看,晓彤的脸好看吗?”“不好看”“让别人给你把脸抓破,你愿意吗?”“不愿意。”“以后还抓别人的脸吗?”“不抓了。” 

通过这次对远远乃至全班的教育,这几天抓脸现象明显减少。同时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经常检查孩子的指甲及时修剪。

教师:魏兰香

2013年3月29日

被抓伤的反思

我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天又来了一名新的小朋友,象以前一样我给他做好了登记,知道了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李军。他妈妈领他走进活动室,可李军不肯让妈妈走,一定要让他妈妈在幼儿园陪他,我让他妈妈陪他玩玩具,趁他玩得入了迷,我朝他妈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赶快走。

李军玩了一会儿,发现妈妈不在了,起身就往外跑,我怕他跑丢,连忙把他抱起来,抱着他往活动室里走,可他怎么也不想进入活动室,使劲想摆脱我的怀抱,这时,李军突然用力在我的脸上狠狠的抓了一把,我疼的眼里流出了泪,,他松开了手。只见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每个指甲印里都往外渗血,钻心的疼,可他还……我们都感觉这孩子家庭教育也许有点不妥,决定与家长沟通一下。

放学时,我与李军的妈妈交谈,他妈妈告诉我,原来他一直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事事顺着他,养成了孩子自私、好攻击的心理。我开始反省自己,李军第一天到园,我应该事先和家长沟通一下,了解孩子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要让孩子先熟悉老师和新的环境,让孩子了解老师是爱他的,而不应用强制的态度把他留下,也许就不会发生被抓事件了。

教师:魏兰香

2013年4月12日

把快乐还给孩子

王家琪昨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后跟被自行车夹到里。她妈妈再三叮嘱近段时间不要让他参加户外活动,为此,我对他格外照顾。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照例带领孩子们到室外做体育游戏,陈梓萌跑过来说;“老师,王家琪也来了。”我未加思索地对他说:“家琪,你脚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园边上看小朋友做游戏吧。”听了我的话,刚才还兴高采烈的他忽然脸色阴沉了下来,慢吞吞地转过身子,往花园那边走去……

王家琪的瞬间变化让我猛然醒悟;离开集体,他并不快乐!我迅速改变了想法:“家琪,回来!老师还要请你帮忙。今天的游戏请你当红绿灯,好吗?”我说。王家琪爽快地答应了。“红绿灯”是这个游戏运动量最小的一个角色,王家琪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乐。我决定,次后无论做什么游戏,都要跟王家琪安排一个合适的游戏角色,即使没有合适的,也要为他创造一个合适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在不经意剥夺孩子的快乐。如果我今天忽略了王家琪的变化,就不可能了解王家琪的感受,王家琪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集体游戏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变化,深刻体会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还他们快乐!

教师:魏兰香

2013年4月26日

一副画

今天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问候中迎来了我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们。随着问候声,雷婷钧来到我身边,给我两张折叠的纸,“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房子,送给你和崔老师,每人一只。”我打开一看,是一只用铅笔描了一下的小房子,没有涂任何颜色。我知道她是因为前一天王剑涛画了两张画送给我了,所以她也要送张画给我。为了给她面子,我收下了并谢谢她,可她并不就此罢休,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喜欢吗?”“喜欢啊”,“那我明天再给你画。”天哪,她还真以为她是个名画家了。可我想了一下,还是说:“好的,不过要是能涂上点颜色就会更漂亮,老师会更喜欢的。”“恩,我会的!”她一蹦一跳地去自己喜欢的区域里玩了,留下我在那里为难:怎么处理这画呢?扔了?不行!这会伤了她的心;贴出来?又没有任何颜色和美观可言。我想,还是把她叫来,说:“要不你现在把这小房子涂上颜色吧?”她爽快地答应了,拿着画走了。事实上她画的画实在不咋样,我说喜欢是违心的话,但我想,孩子的付出孩子的爱应该得到肯定得到保护!孩子的心很脆弱,如果她的付出一直被泼冷水或视若无睹的话,深深地把自己包起来,会觉得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比较安全;但如果他要什么都能给他,他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怎么样也填不满。

我们作为教师,就算不喜欢也会装出喜欢的表情,只为了不给孩子的爱一个冰冻!我把她的画贴在我的办公桌上了。

教师:魏兰香

2013年5月14日

对孩子多一些鼓励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奕奕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而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怎么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奕奕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记得奕奕刚来园时,整整哭了两周,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积极勇敢的表现,如今,他已经顺利的升入一年级了,我们都为他高兴!

教师:魏兰香

2013年5月30日

快乐还给她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孩子却不快乐。为什么呢?

其实,是能力弱的孩子不快乐。

奕奕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奕奕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来表演,没想到奕奕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马上说:“奕奕不会,他肯定不会表演。” 看到这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奕奕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他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根据能力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能力弱的孩子,会遭到排斥,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能达到和同伴相同的水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幼儿都和真真做朋友,都和他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他。现在,奕奕已经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和其他幼儿一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教师:魏兰香

2013年6月14日

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教师:魏兰香

2013年6月28日

午睡的困惑

在很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其实,幼儿在幼儿园入睡困难除了他们睡眠时间、睡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外,还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的错误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学经验: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是用双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就拿陈佳珍小朋友来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总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会哭闹着要妈妈,我也从她家长口中知道平时午睡,她妈妈都会抱着她,陪在她身边,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只有妈妈陪着她,她才会午睡的习惯。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主动的与她沟通,每当午睡的时候我会陪在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而她就喜欢来抱着我,这时候我也会很配合的去抱着她,这样慢慢的她开始越睡越安稳也愿意睡觉了,对我也越发的亲近了。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过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个个都可以美美的睡上一个好的午觉。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更加确信只要用真心去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孩子。

教师:魏兰香

2013年9月13日

厕所的诱惑

“老师,我去厕所。”“老师,我大便。”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如此的声音,一开始我也没在意,可是每天都是这样,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新来的唐淑娴。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其除了去厕所就是去厕所,呆在厕所不肯出来,不是大便就是小便,出来之后也不愿意回活动室,家长反映她在原来幼儿园老师反映很好,没有这些现象,而且也很聪明……

经过多方分析,一是由于改变了环境,她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二是情绪紧张,不能很好合群,孤独;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老师对其不够亲近。针对这些原因,和家长共同制订了一些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淑娴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是不愿进活动室,但在老师的热情招呼下,还是能和其余幼儿一起活动。看到她的进步,我们都感到很高兴。我想,教师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幼儿,你就会得到快乐……

教师:魏兰香

2013年9月30日

赏识每个孩子

克浩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他懂事,认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由于不小心把胳膊弄断了上学期一直没来上学,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想他。

克浩很老实,也很少说话,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有时老师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为他的听话,老师让他当了小班长,没想到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克浩小朋友当班长,替老师管着小朋友”,让孩子高兴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还高兴的给姥姥奶奶打电话说自己当班长了,妈妈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孩子这么高兴,妈妈真的很欣慰。看的出来,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赏识,即使是一名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学送孩子,克浩的妈妈拉着我的手说:“克浩说老师用的抹布很小,擦桌子时很费力,很费时,我给老师带去一块,所以非得从家里带块抹布来,今早上看你忙着接孩子,也没来得及和您说声,他说他把抹布放到桌子洞里了,没好意思跟你说。”我听了真的很感动:多细心,多纯真的孩子啊。

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千万别吝啬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努力让我们身边的小天使们都快乐成长。

教师:魏兰香

2013年10月14日

优良品德要从小养成

今天早上崔峻豪的妈妈给我打电话,我好奇地问了问原因,结果,昨天下午音乐课上,崔峻豪偷偷地拿了老师的磁带,回到家便拿出磁带,叫我给他放,开始还在说是老师给的,在我的再三逼问下,才说是自己偷偷拿的老师的,我很生气,对峻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今天早上特地给我打电话向老师道歉。我很赞同崔峻豪妈妈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这也许并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家长却发现了事情里面的品德行为因素;有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这不算什么,说说孩子就算了,根本不会把这个事情搞得多严肃,搞得多郑重其事。但是崔峻豪妈妈却觉得很严重,她对这件事情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从根源遏制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行为应该从小培养,有错必究,有错必改。小树也有长歪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不但把不良品的扼杀在了萌芽时期,也给孩子上了一堂亲身经历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教师:魏兰香

2013年10月31日

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常常把孩子应该做的事代替来做了。

一天,午睡起床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懒洋洋的正等着老师为他们穿衣穿鞋,我立刻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穿衣穿鞋的能力,那么我就组织幼儿来一次穿衣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顺序,接下来比赛就开始了。

只见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兴地跳起来,又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卢静怡小朋友,只见她带着哭腔着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说:“老师,卢静怡不会穿鞋,她哭了。”我说:“没事,静怡,很棒,一定能穿上的”。她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小朋友们也在喊:“静怡加油,静怡加油、、、、、、”她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地把衣和鞋穿上了,大家为她欢呼,为她鼓掌。

通过这次的穿衣穿鞋比赛训练,给以我启发,以后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多进行一点自理能力的活动比赛,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魏兰香

2013年11月15日

懂事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很懂事的小男孩,名叫王志浩,平时爱学习,懂礼貌不说,还是个非常细心善于观察的孩子。

刚刚开学,我们老师和孩子都比较上火,所以嗓子总是不好,尤其是我,嗓子一直好不了,整天含着“金嗓子”,这几天还咳嗽起来,吃了很多药还是不好,说话一多就咳嗽不停了。这不,今天上音乐课,要带孩子们唱,话说多了,咳嗽就止不住了,喝了口水,最后还咳嗽吐了,所有的孩子都看着我,有的小声的在嘀咕,“老师怎么了?还有的孩子劝其他小朋友不要说话了,老师都吐了,老师生病了.......”咳嗽了一会儿,喝了口水,我才缓过气来,这时候,王志浩说了句话把我逗笑了,“老师,你昨天就咳嗽吐了,今天怎么还咳嗽吐了啊,你怎么也不去看看病啊?真是的,怎么这么大人了,还总是生病啊,好几天了都好不了?”

孩子的一句话,说的我是又感动又欣慰,作为老师,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同已经很不容易,还能得到孩子的关心,真的很让我欣慰。浩浩,老师谢谢你的关心!你真是个善解人意、懂事的好孩子!

教师:魏兰香

2013年11月29日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心里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欣欣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

教师:魏兰香

2013年12月13日

梳头发

刘平是我们班的“小公主”,不仅长得干净漂亮,而且聪明懂事,深得老师们的喜爱,特别是有一头洋娃娃的头发,每当看到她的头发乱了我就给她梳梳,并给她扎好看的小辫,她似乎也很清楚这是老师对他的偏爱,总是跟我形影不离。

这天早上,我看到宁宁的头发乱蓬蓬的,梳也没梳,我叫过她来问:“你为什么不梳头发?”宁宁说:“老师我是故意不梳的,让你给我梳,你为什么每次只给刘平梳小辫,我也要,”一时间我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恍然大悟,无意中我犯了一个错误,梳头事虽小,但在孩子们心中却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觉这样对谁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几次上课宁宁在扯自己的头发,我还批评他,他却无动于衷,如果这是我主动给她梳梳头发,就能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于给孩子造成心灵的阴影,我们的宗旨是让鲜花和小草都受到阳光的温暖,我们做到了吗?

教师:魏兰香

2013年12月30日

睿睿不再含手指了

“老师,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没办法。”今天早上入园时,睿睿妈妈愁眉苦脸的对我说。睿睿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入园时还不到两岁半,虽然在班里比较乖巧,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但是他有一个含手指的坏习惯很让人头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还是照含不误。睿睿入园快两个月了,含手指的习惯再不改掉,对他以后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一定要帮睿睿改掉这个坏习惯。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睿睿不含手指呢?真巧,今天下午有一节《认识小手》活动,我给每个孩子的手指上画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让他们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咬或者含他们,这样手指娃娃会不舒服的。接着,我又启发孩子们说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当然睿睿也很积极回答。借此机会我接着问:“手指娃娃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脏吗?现在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指甲里藏了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我告诉大家这些细菌如果吃到嘴里,就会生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给手指娃娃洗澡,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从此以后,我细心的观察着睿睿的一些变化,并及时的鼓励他,一周下来,睿睿含手指的习惯慢慢改掉了。

教师:魏兰香

2014年3月14日

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外地转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集体中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用爱的眼光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她,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老师,琪琪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轻松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自己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集体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

教师:魏兰香

2014年3月28日

特殊孩子特殊照顾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还有的跳绳……象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活跃在院子里。可伟伟小朋友却不同别的小伙伴,因为他身患残疾,不仅一只眼睛看不见,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在入园前的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别的孩子的同时,还要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带着他,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往外挣脱,并不时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一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对这种特别的呵护方法起了疑问,我一边说:“伟伟,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边轻轻地放开他的小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象伟伟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残疾,是只“受伤的小鸟”。但他却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去游戏、去想象、去创造、去飞翔。如果老师一刻也不离他左右,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从这一点虽然充分说明了老师从身体这方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忽略了他的个性发展,虽然他的身体患有残疾,而他的大脑发育却很正常,识字、数数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别的小朋友去游戏、去玩耍,让他例外,这样做是否会伤了他的自尊,心灵也能受到伤害。他会不满意老师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照顾。 因此,伟伟终于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也要去玩”。老师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不管哪些活动,哪些游戏,都应该让他去参加,让他加入到这个集体队伍中来。只是在活动时,老师随时倍加照顾,这样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还让别的孩子,知道并学会照顾关心有残疾的小伙伴,知道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出一种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氛围。

教师:魏兰香

2014年4月14日

因玩沙包引起的

户外活动时,有的幼儿在玩球,有的幼儿在玩沙包,有几个调皮的幼儿经常把别人的沙包,扔到树上或墙上,而孩子们也因此会招来一顿批评。

偶有一天,事情有了转机,就在乱扔沙包的时候,一个‘‘沙包’嗖地一下飞上了树,下不来了,这时孩子们安静下来,愣愣地看树上的沙包,无可奈何,然后扭头望着我。我没有作任何反应,没看见似的,几分钟以后,沙包的主人一点点地向我靠进,老师我的...而我没有帮助他的意思,我们就这样相持了几分钟。

从那以后,沙包乱飞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偶有得意忘形者,拿着纸飞机,沙包扔也被别的小朋友制止,没想到什么也不说,却比什么都管用。

教师:魏兰香

2014年4月29日

巧妙的调动孩子得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练习双手交替拍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进行,边拍边数数,按二八拍进行,活动刚开始没拍几个,浩亮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我没……”。在孩子们啪啪地拍球声中我没有听清楚,走进他问:“你的球没气了?”他很认真地说:“不是,我没劲了”,看上去红彤彤的小脸蛋不像是生病。我灵机一动鼓励他说:“劲是练出来的,你看老师和别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劲,”这时浩亮小朋友也接着一、二、三、四……的拍起来,我问:“有劲了吗?”他神气的张开五个手指说:“我有这些劲了!”,“奥,那么多劲了,劲是不是越练越多啊?”他高兴地说:“是”。接下来的时间他一可也没停,双手拍得那么欢。

这件事使我感触到,每项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来自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只要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有使不完得劲。

教师:魏兰香

2014年5月14日

适当延续教育过程,能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兴趣

夏天雨过天晴后出现的美丽的彩虹往往会成为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形状,再引导观察彩虹的颜色,教给幼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名称。还可以巧妙地引导幼儿讨论彩虹形成和消失的原因等。对这种随机教育,幼儿很感兴趣,参加的积极性也高。教师可在彩虹消失后延续教育过程,如带领幼儿面向太阳用口喷水,观察出现的小小彩虹,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再如,当孩子们一时对某一小动物如七星瓢虫等产生兴趣,自发地围在一起议论不停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对一些知识性的问题暂不告诉正确答案,而是让幼儿把小动物带回自然角,继续观察,老师可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发动幼儿回家问家长,使幼儿掌握的知识更规范、正确、丰富。

教师:魏兰香

2014年5月29日

别插嘴,耐心听别人讲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今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起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通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师:魏兰香

2014年6月13日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范晨阳,刘文睿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范晨阳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教师:魏兰香

2014年6月30日

良好的生活规律

今年我带的是小二班,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规培养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维只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生活的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我觉得只有提供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有兴趣。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赖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老师不必吝啬自己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因此,老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待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教师:魏兰香

2014年9月12日

从小养成会分享

九月的来临,让我们共同迎接了34名幼儿的到来,在我们班,幼儿的平均年龄都在3岁左右,而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刚来的前两个星期,宝宝们都以挥泪来告别父母,而于心不忍的家长也留恋往返的站在门口、窗边,久久的注视。

在我们班也发生了一些“咬人、打人”的小事件,原因在于什么?就在于玩玩具和看图书,自己先拿到玩具就是不肯给别人玩,对方当然也不甘示弱便动手去抢,这样意外就发生了。幼儿在家所有的玩具、食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会跟你争、跟你抢,可是到了幼儿园呢?玩具是有限的,图书是少量的,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这就需要大家把教玩具轮流操作、轮流玩。这里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分享。

分享,并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大家吃这么简单,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经验、快乐的心情,一起与小朋友们在一起分享。带来了自己喜欢的零食,我们一起品尝;拿到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玩,体验有趣;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儿歌,大声的朗诵,让所有小朋友一起感受。让孩子从小懂得与别人分享,不因为抢占而伤害别人。同时也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教师:魏兰香

2014年9月26日

稳定情绪,树常规

看着已经入园一个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见全神贯注的在听明老师讲故事,现在小二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习惯的重要性。

他们刚来那会儿,对一切都很陌生。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不熟悉,每天嘴里念着要妈妈,眼泪在脸上挂着。我们班的君雅小朋友,刚来的前两天只有她一个女孩子,她妈妈说女孩子是娇气一些,她每天基本上都把嗓子哭哑,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现在从门口走再也听不到前段时间的哭喊声了,让我感觉到突然他们都长大了,可是时间来过了一个月,一个月的适应期他们都习惯了。

如果孩子做事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会缺乏独立性,进而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都纷纷告诉老师:“他不喜欢吃饭!”“他不吃饭吃零食,他要人喂。”可是在幼儿园,我们让幼儿自己吃,学会自己吃饭了,我们只在旁边帮助他们,我们班的“蹦蹦”到吃饭的时候喜欢下位乱蹦,后来一到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老师陪着他吃,坐在他旁边,他就习惯了自己坐在位子上吃,教他们脱鞋子、等技能,暂时不会可以慢慢练。

天天学,天天练,老师必须有耐心,孩子也要有耐心。

教师:魏兰香

2014年10月13日

生气的小水杯

在我们小二班的教室里,每次吃点心或是喝水时都会听见“嘭嘭”的敲击声,无论你是大声提醒还是轻声教育,孩子们亦然是我行我素。

一天下午吃包子,我请孩子们在杯架上一个一个拿回自己的小水杯,先拿到杯子的孩子又开始拿杯子敲击桌子,一不小心,达达把杯子敲到手上了,他哇哇大哭起来,我灵机一动,安慰一番达达后,就趁机说:“哎呀,小水杯生气了!”孩子们诧异的望着我,“你们平时老是敲小水杯,现在把它敲疼了,它就发火了。”我神情严肃的说,“以后还敲不敲小水杯了?”我问达达,小朋友也看着达达,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现在孩子们吃点心或是喝水时,小朋友们很少用小杯敲击桌子了。偶尔有用轻声提示一下,他们也就停止了,我既欣慰又深深感悟到:托班的孩子对很多日常现象喜欢拟人化,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会言语,我想,只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引导。顺应他们的特点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教师:魏兰香

2014年10月30日

欲望教师随笔(6)

拉康:人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

作者:张一兵原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拉康哲学中的伪欲望理论。作者首先探讨了拉康的需要-需求-欲望的分层理论,突出解析了以无为对象的不可能的欲望。其次,论文分析了拉康提出的大写他者的欲望逻辑是阉割式的不可能,这却是欲望最真的内驱力。人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因此,个人主体之“要”永远是伪“我要”。

我们知道,本能之欲望在弗洛伊德的学理逻辑中,是本我的本质。相对于文化之我和社会之我,欲望之我是居有本真性的。固然这种欲望会受得阻碍和曲解,但它总会千方百计地设法得到满足。可是,拉康不仅消解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还进而提出,那个作为无意识基础的本能原欲在人的存在层面并不具有合法性。在拉康的哲学视域中,人的欲望总是虚假的,你以为是自己的需要,而其实从来都是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是一种无意识的“伪我要”。依拉康的观点,个人主体的欲望从镜像异化以后就不再是主体本己的东西,特别是在进入象征域之后,在能指链的座架之下,我的欲望永远是他者的欲望之欲望。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他就是要让人们揭开意识(文化)的帘子,以发现背后隐匿着的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可是拉康的回答也干脆:“以为欲望的问题不过是个揭开恐惧的面纱的问题的人,就将他指导的人们都蒙在这层裹尸布中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那裹尸布中并没有任何东西。呵呵,说得多阴毒。可是,拉康还关心人的欲望,“你到底要什么?”是他心目中的精神分析学所真正想弄清楚的最终问题。

1、本真的需要与异化的要求

我们已经知道,弗洛伊德区分了现实的对象性需要和心理性的愿望(欲望)。但拉康进一步说,欲望(désir)不是希望或愿望(wunsch/wish),弗洛伊德试图在梦中发现欲望,但“梦不是欲望”。拉康总在与弗洛伊德作对。在拉康看来,愿望是人有意识追寻的东西,而欲望则是无意识发生的。请一定注意,这里的无意识要解读为“他者的话语”。愿望是有可能通过幻想得到满足的,可欲望却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在拉康这里,被指认为欲望的东西不再是现实中的真实需要,甚至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心理性的愿望,而是一种在语言的象征域中,伪主体对本体论意义上的缺失之物永不可能实现的欲求。为什么?我们来看拉康的解释。

拉康否定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一切感性的生物主义需要-欲望观,也不赞同皮亚杰一类建构主义的经验需要论。他自己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需要-要求-欲望的三元逻辑。拉康承认,人的需要可能源发于生物性的匮乏,它总是以具体的缺失对象为欲求指向,一旦获得对象,需要则得到满足。所以说,在需要中的“我要”作为无言的物性的具象,其出现和满足都会是即逝的。未出生的个体的生理需要最早期是在母体中自然满足的。然而,一旦他(她)出世,即有一种本体论上的决定性的失去。这是达利那种存在的全有的原初天堂的沦丧。对人来说,离开母体即意味着一切不安定的开始。孩子体内的所有需要不再有自然的脐带传送,它被割断了。从此,无能的幼儿必须在这基始性的失去中呼喊着“要”才能得到“我要”。开始,孩子以哭声告示自己的具体需要(吃喝与排泄),可是,很快哭声就带有了对关爱的企盼(如对消失的妈妈的呼唤)并日益复杂起来。在这里,“我要”将由某种意象所结构化,卷入想象关系。他要求被妈妈这另一个(other)所关爱,他总试图要求回到那失却的原初。拉康是想说明,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存在着一个从需要到要求(demande)的转变。我发现,要求是拉康用来表征从具象的需要到非具象的欲望的一个中间环节。

在这种要求性的“我要”中,孩子总是对着妈妈要这要那,它可能是一个玩具,也可能是一个食物,可是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求妈妈的爱。相对于具体的对象,这要求又将是一个无,因为它的对象一个不在场的在场。

要求本身涉及到的是它所要满足的以外的别的事。它要求的是一个在场和一个不在场的东西。母亲的原初关系表现的就是这一点,母亲孕育着那个大写的他者,这个大他者是要置于他能满足的需要之内的。她是将他作为有“特权”来满足这些需要而构成的,也就是说有不让这些需要拥有唯一可以满足它们的东西的能力。这个大他者的特权这样就给出了他所没有的禀赋的根本形式,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爱。

这个爱将是一个自指认关系,孩子在其中试图看到自己的对象性存在,他在被爱。这不是一种需要的对象,而是无条件的一个不实在。问题在拉康这里总是被无限地复杂化。现在,母亲成了大他者的孕育者。为什么?大他者不是与象征性的语言相关吗?不是主体间的言说才出现大他者吗?是的。拉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解说他的欲望之发生的。

拉康指出,从需要到要求的这个转变是伴随着个体获得语言而发生的。我们已经获知,在拉康那里,语言实为导致事物和主体存在死亡的杀伤性武器。逐步地,语言开始取代了那种孩子恋母式的声讯寻唤关系。可是,语言由于自身的象征性,是在“他者的位置上产生出来的”,所以,大写的他者(能指链)必然要夺去真实的需要对象。因此,拉康直接指认说:所谓要求就是用语言这个骗人的东西表达出来的需要,拉康称它为“能指的狭谷”。需要由自然性的表征呈现出来,它是人对物的关系;而要求出现在语言中,这时说出来的“我要”成为一种主体间关系。拉康那里,主体间即意味着他者。更重要的是,要求不再直接指向对象,而中转于一个他者(开始是妈妈)。这样,要求总是有两个指向,一是需要的对象,二是向其发出要求的他者。在要求中,对象的作用一再被弱化,它不过是接近他者的手段。孩子要妈妈抱,抱不是目的,他是想亲近和占有妈妈,他的“我要”将成为一种无尽的不可能实现的“缠”。

拉康认为,言说已经意味着对象的消失(象征性语言即存在之死),在此,个体的具体需要已经为要求所顶替。

主体在获得语言之后,便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改变他在能指中被异化了的需要,并使需要背叛它的真实性。于是,真正的匮乏、需要和本能对象就永远地丧失了,被投入到茫茫的无意识之中。

按拉康这里的分析逻辑,要求已经是需要的异化。因为在要求中,原来的需要对象都已经在语言的中介下“永远的丧失了”,要求中的“我要”就异化为伪我要。这是“我要”堕落的第一步。拉康的这种对需要和要求的定位其实是一种发生学的逻辑。他将真实的对象性需要限定在娘胎中的孩子与母体的自然连接,随着孩子的出生,真实的对象性需要就不复存在,在世中的孩子与母亲的要求关系一开始就具有了欺骗的意味。于是,拉康想说,真实对象对于人来说,从本体论上就是一种不可能性。

2、追逐无的欲望

拉康认为,在镜像阶段的后期,当自我主体面对人形意象时,他已经在通过认同他人的意象来重塑自己的内在要求。所以拉康说,“产生那个被称之为自我的那个情感组织的活力和形式就是个人自定于一个将自己异化的形象的情欲关系”。这里的问题实质是,这里出现了个人主体、他人和对象的“竞争”三元组,新情况是,“他对他人的欲望的对象发出欲望来”。

欲望产生于要求之外,因为当要求将主体的生活联结到它的条件上时,它精简了需要;欲望又是植入在要求之中的,因为在场与不在场的无条件的要求以无的三种形象的形式而提出了存在的缺失:这个就是爱的要求,否定他者的存在的恨的要求,以及在它的企求中未应答的无言的要求。

欲望在要求之外发生!如上所述,要求已经是需要的异化,在要求之外,其意思是说欲望从根本上已经不再是“我要”,一开始,欲望就是他人之要。从本质上看,我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在拉康这里,他给予我们的东西总是假上加假,无中再无。有意思的是,列维纳斯也说到这个“欲望的欲望”,他甚至将这个“欲望的欲望”称之为“西方人的生活状况”。 不过,后者与拉康的语境是根本异质的。拉康认为,当杀死一切存在的象征性语言(大写的他者)的出现时,人的需要与要求原来那种曲折的异化关系干脆发生了断裂,而正是在这个断裂中便产生了拉康语境中那种极其独特的不可能的欲望。拉康说,

在要求和需要分离的边缘中欲望开始成形。这个边缘地带是要求以需要会带来的那种没有普遍满足(称之为“焦虑”)缺陷的形式开辟的。而要求的呼唤只有在他者那里才是无条件的。这个边缘地虽然是条状的,只要它没有被他者的任性这个大象的践踏所覆盖掉,就会显示出其眩晕。然而正是这种任性带来了他者而不是主体全能的幽灵。

条状的边缘,任性的他者大象和眩晕,这完全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学描述。其实拉康的意思无非是说,欲望出现在要求的异化追求中,其中,象征性语言所构筑的大他者充当了将要求进一步引入无的主人,大他者的在场宣判了自足全能主体幻象的破灭。这也是需要及其真实对象的彻底死亡。

在拉康这里,欲望中的大他者也是“作为言说展开的场所”或“作为能指的场所” 登场的。这也是说,欲望是由象征性语言制约下产生的,“人的欲望就是大写他者(Other)的欲望” 一说,实际上也就是欲望总是被作为介体的语言所中介了的欲望。这种言说中的他者的欲望不会是真正的需要,于是,拉康说欲望往往产生于“要求之外”。这是欲望的真实出发点。因为,

对主体来说他的言说才是信息,因为这个言说是在他者的位置上产生出来的。他的要求是由这个事实而来的并且照此而形成的;这并不是仅仅因为这个要求是服从于他者的规则,这也因为它是依照他者的位置(甚至时间)而得到标记的。

在主体最自由地说出的言语中,如一个人对一个他倾幕已久的姑娘说:“你真漂亮!”这时,他并不言明自己是谁,他也不说出“我要”,“只是低声咕哝出一个针对他自己的谋杀的命令”。拉康说,欲望虽然在要求中出现,但它也出现在要求之外的另一个要求之中,“在这个要求中那个在他者位置上的主体与其说是以一个回归的协议来取消他的存在,还不如说确立了他在那儿提出一个存在”。 “因为在我的发现中必须有某个外在的东西,这样我才会在发现中得到乐趣,而且这样地维持下去才能获得成果。” 波微有一段说明:“大写的他者迂回于个体和他的欲望之对象之间;是大写的他者阻止那些对象并使它们变得不稳定;是大写他者通过不断地移动欲望的目标而使欲望不可满足”。 可是这一次,伪主体表现为他者运作我们的要求,个体之我在追求大他者之要中确立自己的欲望之在。

欲望虽然像我们在这儿看到的那样总是要求在中出现,它也是处于要求之外的,欲望也同样在另一个要求之中,在这个要求中那个在他者的位置上回荡的主体与其说是以一个回归的协议来消除了他的存在,还不如说确立了他在那儿提出的一个存在。

并且,“欲望在要求的层面上取代了消失的东西”。 拉康说,“自我的本质就是挫折。它不是主体的某个欲望的挫折,而是他的欲望在其中异化了的某个对象的挫折。这欲望越是发展,对于主体来说快乐的异化就越深入”。 说它是“快乐的异化”,因之于这一切正是我们常常梦寐以求的疯狂追逐和享乐其中的。可是,如果要求的东西是还会是一个对象,而欲望即将“无”作为对象。如果我没有记错,这里的观点很深地连接到黑格尔的欲望观,特别是经考杰夫和伊波利特重解过的黑格尔。凯西和伍迪也正确地看到了这一点。 欲望是一种超越了一切具体对象的否定性。与要求一致的地方,是欲望总指向他者。在拉康这里,他者特别是大写的他者即是能指链之空无。欲他者之欲,则是逐无之无。所以,与要求中具象的对象相对,欲望的对象即是无。这里的无,还应该理解为那个本体论上的缺失。巴塔耶曾经在神学的意义上,谈到过这个决定性的“逝去的世界”。这种失去正是我们渴望的至关重要的东西。 我觉得,大多数宗教式的渴望都是建立在这种原初失去之上的,如基督教的伊甸园。

所以拉康会说,人的欲望比虚无更空虚。依他的镜像理论和他者认同说,个人主体的存在本体是一个无,可是欲望比无还可怕,因为它是比真还要真的假。

无是出入于驱动人的意义的圆舞圈中的,欲望比无更虚,它是征程的余痕,就像是能指的剑加在讲话的主体的肩上的标记。比起所指的纯粹激情来,它更是能指的纯粹行动,在活体成了符号时,这个行动停了下来,使它成为无意义的。

我们知道,主体在最初的两种伪认同中,已经将自己以及自己真正的欲望对象丢失在那个无名的远方。在小他者的影像a’和大写他者的S(A/),主体S都是被斜线划掉的。而在这个欲望的欲望中,人的本根性的生命原动也消解为无。

拉康说,欲望是人对无法被要求表达的那部分需要的体验,“欲望形成于一页的空白处”,它不面对真实的对象,而是由能指异化式地表现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匮乏和缺失。萨特曾经讨论过这种存在论意义上的“欠缺”。他说,“欲望是存在的欠缺它在其存在的最深处被它所欲望的存在所纠缠”。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欲望将是永远填不满的沟壑。对此,福原泰平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评论:在拉康那里,欲望就是主体在其存在阉割方面听到了“决定性的某种东西失去了”的声音,为了取回缺失物而转向那里的不尽内驱力量。

拉康认为,在主体消失的时刻溢落的、即被阉割、被写入无之后进入能指链而形成的来自虚无之物的召唤就是于产生欲望的原因。欲望是被这种空无侵入的人类使命,它围绕着显示主体的不完全性和主体的裂口的刻印,与填补缺失的收复失地的行动同时展开。

所以,欲望是与主体的不幸命运“背对背地确立的东西”。

3、欲望他者的欲望

在拉康眼里,欲望对象永远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一听下来,拉康的这种观点好像不大符合常理。一般来说,我们想得到但没有的东西即是我们欲望的对象。原先,弗洛伊德对欲望的对象有一个很深刻的解释,即外部对象只有被自恋式地爱着,变成一种回归自我的心像,才能转变为内在的对象。这就像一个女孩子在商店的橱窗里看见了一件她非常喜欢的裙子,其实她并不是喜欢裙子这个外在对象,而一定是将这个裙子变成一种自恋的心像,即她用想象将这条裙子穿在自己身上,与自己的体形和皮肤溶在一起构成一幅自我迷恋的美景。有时候,她会反复将各种衣物穿在自己身上,在镜子前左照右照。她不是在照裙子,而是映现自己,这里的欲望对象其实是自恋的对象。无论如何,弗洛伊德的欲望仍然是可能满足的。可是在拉康这里,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人的自恋已经是误认他者的异恋,欲望对象不再是直接的我想要的对象,也不再与我自身相关,而是经过他者中介了的东西。你常常以为在爱自己,可是却是在爱他者之爱。

拉康说,人的欲望对象已经是在主体的“视觉所构成的空间里出现的物体,也就是说是人的世界里特有的物休”。人对这些对象的欲望实际上依存于我们的知识,用拉康的话叫做“从自己的鼻子尖”开始的世界图景。

人们的不幸在于他们的世界是从鼻子尖那儿才开始,他们只有用看到自己鼻尖一样的办法才看得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欲望,这就是说用某面镜子。然而,刚刚看到这个鼻子,他们就爱上了它。这就是用自恋来包容欲望的形式的第一个意义。

欲望的对象作为缺失者不在现实世界中在场,也正因为它不在场,才被主体所渴望。并且,这个已经是无的对象又经过了镜像(小他者)的中介。特别是在人成年之后,欲望对象其实是象征域中发生的一个并非真是我想要的对象。通过欲望,我们是在篡位的大写他者,即象征性能指符号那里获得缺失者。我们如果不借助能指符号,就不能再遭遇真正的欲望对象,人只能追逐大写他者操纵的语言中被表象的对象,由此,能指成了欲望机器的真正内驱力,意义丰富的能指造成了我们的匮乏,我要,我们要,其实都是能指的大他者之要。“欲望的溪流是作为能指链的变迁而流动的”。 然而,越是言说,能指的滑动就越是偏离原初的意义境,欲望的对象只产生在间接的符码代理世界中。所以拉康说:

欲望给所有的“自然哲学”造成的谜,它以无穷深渊的狂热以及它包含了知识的愉悦和以快乐来统制的愉悦的私下的串通并不与任何本能的失常有关,那只是与它被纳入转喻的轨道有关——这些轨道永远地伸向对他物的欲望。

拉康说,我们在梦的分析中,发现了欲望与语言的关系。“梦的构作是源于欲望的;是源于得到辨认的欲望的”。可是,并非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梦中的欲望并不是由言语中说‘我’的主体所承接下来的”。 这个辨认即是说,人的欲望并不是直接的,欲望是能指的缺失。“欲望是缺失的转喻”。 欲望是缺失的转喻,是说明欲望本身总不能被完全表征。主体无论欲望什么,他得到的只是满足需要的具象对象,他只能不断地“要”,从一个能指到另一个能指,可是每一个能指却都转喻式地与那个本体论上的失却(应该是大写的无)隐隐地联结。因此,欲望是永远无法真正满足的。欲望经由那个内部的无的驱动,它唯一的实现就是自身的再生产:永远欲望。

欲望是要求在其本身中造成的间断中显示出来的东西,条件是主体在构成能指连环时将存在确实表现了出来,又加之以吁请接受对这个缺失的他者的补足,如果作为言语的所在的他者又是这个缺失的所在的话。

这里的他者就是大写的他者。所以,欲望作为一种本体论上的失却,能满足它的只有大他者的欲望。所以拉康认为,欲望所面对的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本能冲动,也并非是要求与对象的一致关系,而是“语言所展开的场所”。这是说,在人的意欲中,只是由大写的他者——作为能指的语言明证出你的匮乏之无时,欲望才生发出来。所以拉康会说,“欲望的天堂鸟(bird of paradise)位置”是由文字之网多元决定的,也只有理解文字的人才能捕捉到欲望。列维纳斯也认为,“欲望的欲望就是知的欲望”。 故尔,拉康有一句名言,即“从来不存在性关系那样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在弗洛伊德那里,性本能是人的原欲,可拉康却说,性欲不过是一种象征和想象的产物。他引过拉·罗歇福柯的一句名言“有些人如果从来没有听说过爱,他们就从来不会堕入情网”。以此证明,爱情实际上“得之于象征”,爱的成份中由语言引起的。 拉康还恶毒地攻击弗洛伊德的本能性欲说和自恋冲突,不过是“我”被“宗教的灌输或启蒙的教诲”的结果。

在拉康这里,大写他者的欲望逻辑是阉割式的不可能,这是欲望最真的内驱力。于是,人的欲望从来不是直接发生的,“人的欲望是在中介的影响下构成的。这是要让人知道他的欲望的欲望。他以一个欲望,他者的欲望,作为对象,这是说如果没有中介人就没有他的欲望的对象”。 这又是那个作为本体论介体的大写的他者,没有大他者之要,我们就没有欲望。“人的欲望是在他者的欲望里得到其意义。这不是因为他者控制着他想要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的首要目的是让他者承认他。” 这还是柯热夫眼中的那个黑格尔的欲望观,“另一个”的承认是其关键。开始是母亲的爱之承认,然后是小他者的面相之看的承认,这里则是能指链中的承认。这个承认的本质是自我认同。也是在这个承认的意义上,“他对他者的欲望的对象生发出欲望来。” 所以拉康才说,“这个欲望显得是将个人塑造于一个意外的深度,这个欲望就是想要使自己的欲望被承认的欲望。在这个欲望中完全证实了人的欲望是在他者的欲望中异化的。” 我要说,相对于镜像认同中的异化和象征语言中的存在异化,这里的欲望之异化是最本根性的。因为在拉康这里,卢梭式的“我要故我在”是他的隐性人学逻辑,不过在此处,这种“我要”通过他者那里的转喻性认同彻底地沦丧了。拉康认为,

这里指是与上面所谈的原初的认同的功能完全不同的他者功能,因为这儿涉及到的不是主体承接下他人的标志,而是主体要在那个缺口中找到他的欲望的结构的条件,这个缺口是由那些来给他代表他者的人身上的能指的效果所打开的,因为他的要求是从属于他们的。

所以,在拉康这里这种欲望是一种广义的欲望,就个人而言,是一切“要”。对于人类来说,它是一切征服和扩张。然而,这种欲望恰恰是建立在一种象征性之无的不可能性之上的。

欲望不是别的,正是这个言说的不可能性,这个不可能性通过回应第一个要求而只能以完全那个断裂(Spaltung)而加重了它的标记,主体因为只有在讲话时才是主体而随了这个断裂。

这个断裂了的主体,拉康用一个斜线将它划去,不是划去,而是将它耻辱地钉住,成为S/。他说这条斜线“就是贵族的私生子”,即出生了却不能存在的欲望主体。哲思学意最新微课信息

第三讲:提香的爱经时间:9月24日 20:00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他在晚年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委托,画了一组神话题材的作品,其主题涉及凡间和神界中女性跟男性的关系。艺术史上人们很少论及提香的这组作品,即便有涉及,也都是关注其中的某一幅。在这一讲,我们将把这组作品视作一个整体,讨论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提香借这组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图为《维纳斯和阿多尼斯》,是提香八幅神话作品中的第一幅,大约创作于1553-1554年期间,作品题材源于古罗马神话中中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爱情故事。

欲望教师随笔(7)

教师随笔

篇一:教师随笔    一个一丈多宽的讲台,教师人生梦想的舞台。曾经怀疑这个小小的讲台,这个双手伸开足以怀抱在胸的讲台,能创造出多少灿烂的人生?在脑海里总是存着无边无际的浩瀚的理想,想着未来的前程是有着丰富多彩的景色。学校生活转眼而过,带着朦胧的追求,带着满腔的热情,我开始在为人师的道路上跋涉前进。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中心小学时,我的内心充盈着难以言表的激动和自豪。在适应中,我努力寻找着讲台的奥秘。在讲台上与学生对视的刹那,我才终于明白:原来,个人的这种压力不是讲台本身而是讲台下那几十双热情而期盼的眼睛。讲台的魅力就在于讲台上与讲台下那段距离所产生的巨大荣耀。被孩子的眼神所震慑的那刻起,终于感觉教师的伟大。教师,不是自己能创造出多少的贡献和财富,而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所创造出贡献和财富。这是一种最坦荡与最无私的精神。  然而,俗话说的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  对于这群懵懂的孩子,你的大声呵斥只能制止孩子们不规矩的举动。要使孩子真正改正坏习惯,你必须循循善诱。你得找他一次次地谈心,在孩子们的泪水中你也感受到辛酸,但为了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你必须狠下心来。我相信年长的教师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与方法,但我们年轻的教师有着与孩子沟通和互动的空间。与孩子们相处,我们可以如朋友一般倾诉。在这个默默无闻的职业里,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师所具备的内涵与精神。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谈话,无不倾注着老师自己的心血。这是一种潜藏在人内心所不愿表达的情绪。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你无时不用心,你无时不用情,你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是你产自内心的一种表露。  篇二:教师随笔    感性语文,是语文教学向传统本位的回归,它在母语教学中带有反理性、反概念的色彩,它主张不依赖语知中介而进行一种直接对位的教与学。  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里,教学活动直接以“道”为指向,经天纬地,齐家治国平天下,语言形式本身退居其次。解放后,一度时期,语文沦为比较低级的记载书写技术,又在这种书写技术之上,发展成了一门繁琐的抽象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里,语文势必会迷失语言文字所记载的内容。  其实,语文并不存在过多的学问,语文就是识字、读书和会意,就是领会别人的思想、自己也来思想,以及自己也来表达。在大量的语言现象面前,在大量的阅读接受和自己的思想表达之中,语文的工具性本身,就可以把握并熟练操持,因为这是用自己的母语在动作,所以,用不着就它的工具性来开展太过专门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后。  一则文字材料,既是语言形式的,又是意义内容的。母语的语文技能是“习得”的,并不需要太着意对它进行“学习”。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分析活动。我不赞成把文字符号和意义剥离开。其实,形式和意义作为二位一体之物,是可以同时兼顾的。在日常的实际言语活动中,语言形式和意义也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我们教师用不着来制造分离的痛苦。  中学语文是基础性的语文学习,不用灌注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不用将之上升成理性知识,要少做理论归纳,应诉诸学生的感性,要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感觉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言语可以感知,章法和风格可以模仿,意义也可以去感知和把握。形象是感性的,可以感知,情感是具体的,可以感知,观点态度是可以认同可以反对的,也可以感知。  理解它们并不需要一套分析的理论,需要的只是丰富的感性。  但是,今天我们发明了太多的词法、句法、文法、教法、学法、作文法,课堂教与学都在围绕这些在兜圈子,甚至以这些为教学目标,脱离生动可感的文字现实,进行形而上的高空翻滚,在文字现实和受体之间铺设道道迷津。  比照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教师“启发”,学生“涵泳”,识字再识字,读写再读写,其教学原则简捷,教学方法古朴,教学步骤粗犷。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有几个优点:课堂开放,有思想,不重教法。古人识字发蒙之后,就走上了读书、明理、踏访、求证的路,直接从前人的文本中去学去悟,从生活和社会中去悟,工具与“道”可以得兼,传授者不使用知识术语。  把语文切碎成诸多知识点画成知识树,把很多体悟的东西变成分析的和讲解的,把本无定势的东西变成步骤和方法,这些都脱离语文的本位。  很长时间以来,教法一直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取强势,这不够尊重学生个体。我要反动地说,教法越缜密越精细,学生越被动,学生离语文本位越远。  感性语文强调直接走近意义。  感性语文确立学生为感知主体,将学生和老师从术语中解放出来,还语言文字以本来的生动和活泼,抛弃抽象枯燥玄乎,还语文以真身。感性语文是开放的语文学习,开放课堂和开放学习材料,将老师从四十五分钟的独角戏和课堂表演中流放,只使其处理好个别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并将课堂延伸到图书馆、电影院、街头,让学生从书、刊、报、影视、宣传栏及周围的生活现实中学习语文。  感性语文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堆垒,广泛接受别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表达,形成自己的有见解有思想的表达。  感性语文鼓励教师进行个性教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知识联结,用自己的思维品质影响学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千人一面。  感性语文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使他们贴近现实人生。  感性语文对当代特别敏感,要求教师注意到现代学科的互相渗透、语汇系统的互相借用换用这一现实,重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思考一切。  感性语文要求教师知识广博和深厚,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时时自耕自翻,二茬三茬地积累,与时代共进,读文化史、科技史、宇宙史,站在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看待语文。  感性语文呼唤建立语文学习测评的新手段,将阅读总量、摘录总量、思考总量作为一个重要的量值来看,还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  在感性语文这里,语文学习不外乎模仿、反复、迁移和内化,不外乎阅读浏览、占有材料和剪辑处理材料。材料在低层级,可提供文本格式、语体特征的信息,再上升一些,可以提供知识信息,文本在较高层级,传达思想和情感,包括审美内涵。  篇三:教师随笔    感性语文,是语文教学向传统本位的回归,它在母语教学中带有反理性、反概念的色彩,它主张不依赖语知中介而进行一种直接对位的教与学。  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里,教学活动直接以“道”为指向,经天纬地,齐家治国平天下,语言形式本身退居其次。解放后,一度时期,语文沦为比较低级的记载书写技术,又在这种书写技术之上,发展成了一门繁琐的抽象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里,语文势必会迷失语言文字所记载的内容。  其实,语文并不存在过多的学问,语文就是识字、读书和会意,就是领会别人的思想、自己也来思想,以及自己也来表达。在大量的语言现象面前,在大量的阅读接受和自己的思想表达之中,语文的工具性本身,就可以把握并熟练操持,因为这是用自己的母语在动作,所以,用不着就它的工具性来开展太过专门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后。  一则文字材料,既是语言形式的,又是意义内容的。母语的语文技能是“习得”的,并不需要太着意对它进行“学习”。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分析活动。我不赞成把文字符号和意义剥离开。其实,形式和意义作为二位一体之物,是可以同时兼顾的。在日常的实际言语活动中,语言形式和意义也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我们教师用不着来制造分离的痛苦。  中学语文是基础性的语文学习,不用灌注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不用将之上升成理性知识,要少做理论归纳,应诉诸学生的感性,要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感觉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言语可以感知,章法和风格可以模仿,意义也可以去感知和把握。形象是感性的,可以感知,情感是具体的,可以感知,观点态度是可以认同可以反对的,也可以感知。  理解它们并不需要一套分析的理论,需要的只是丰富的感性。  但是,今天我们发明了太多的词法、句法、文法、教法、学法、作文法,课堂教与学都在围绕这些在兜圈子,甚至以这些为教学目标,脱离生动可感的文字现实,进行形而上的高空翻滚,在文字现实和受体之间铺设道道迷津。  比照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教师“启发”,学生“涵泳”,识字再识字,读写再读写,其教学原则简捷,教学方法古朴,教学步骤粗犷。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有几个优点:课堂开放,有思想,不重教法。古人识字发蒙之后,就走上了读书、明理、踏访、求证的路,直接从前人的文本中去学去悟,从生活和社会中去悟,工具与“道”可以得兼,传授者不使用知识术语。  把语文切碎成诸多知识点画成知识树,把很多体悟的东西变成分析的和讲解的,把本无定势的东西变成步骤和方法,这些都脱离语文的本位。  很长时间以来,教法一直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取强势,这不够尊重学生个体。我要反动地说,教法越缜密越精细,学生越被动,学生离语文本位越远。  感性语文强调直接走近意义。  感性语文确立学生为感知主体,将学生和老师从术语中解放出来,还语言文字以本来的生动和活泼,抛弃抽象枯燥玄乎,还语文以真身。感性语文是开放的语文学习,开放课堂和开放学习材料,将老师从四十五分钟的独角戏和课堂表演中流放,只使其处理好个别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并将课堂延伸到图书馆、电影院、街头,让学生从书、刊、报、影视、宣传栏及周围的生活现实中学习语文。  感性语文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堆垒,广泛接受别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表达,形成自己的有见解有思想的表达。  感性语文鼓励教师进行个性教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知识联结,用自己的思维品质影响学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千人一面。  感性语文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使他们贴近现实人生。  感性语文对当代特别敏感,要求教师注意到现代学科的互相渗透、语汇系统的互相借用换用这一现实,重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思考一切。  感性语文要求教师知识广博和深厚,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时时自耕自翻,二茬三茬地积累,与时代共进,读文化史、科技史、宇宙史,站在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看待语文。  感性语文呼唤建立语文学习测评的新手段,将阅读总量、摘录总量、思考总量作为一个重要的量值来看,还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  在感性语文这里,语文学习不外乎模仿、反复、迁移和内化,不外乎阅读浏览、占有材料和剪辑处理材料。材料在低层级,可提供文本格式、语体特征的信息,再上升一些,可以提供知识信息,文本在较高层级,传达思想和情感,包括审美内涵。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news/4708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