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6篇

高中作文 时间:2021-07-19

【www.bjjpsf.com--高中作文】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6篇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

强国之路读后感


40年前的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在绵绵的春雨中,一个崭新的时代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有一股无坚不摧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在《强国之路》中就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在的钢铁精神。

《强国之路》一书介绍了中国新科技、奥运会风采等国家强盛的代表。书中,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二维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奇妙感;我认识了方便的一卡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我还认识了奇妙的GPS,让我们在陌生的地方不迷路。但是,书中最吸引我的,是《钢铁长城》这一段,它主要介绍了我们中国的国防建筑、军事力量以及军人风采。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在于免签多少个国家,更在于危险的时刻祖国能带你回家。那惊心动魄的两起撤侨事件(利比亚撤侨和也门撤侨),都有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身影。据统计,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活跃在各个任务区的维和官兵,都彰显了中国爱和平、有担当的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我觉得越来越高端的军事武器和威武的军人风姿,都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放下书本,我不禁思绪万千:我们学校刚刚举行过邑学军事体验营的活动。在军训活动中,我不仅学会了站军姿、叠军被、唱军歌等,还磨练了我果断、勇敢和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通过这次军事体验活动,我知道了解放军叔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训练有多么艰苦,条件有多么恶劣,他们都不怕,服从组织命令,执行各种任务,吃苦耐劳,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同时,我也学会了自力更生的能力,我要把军人的钢铁意志融入我的学习中,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遇到机会要迎头跟上,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的未来,决定了祖国的未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延续祖国的钢铁长城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的少年,长大后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的坎坷长途,40年的同舟共济改革开放的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光明之路,更是一条光辉之路。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让祖国这条已经觉醒的巨龙重新腾飞,让它在天空中翱翔,让它的力量震撼全世界!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2)

读强国之路有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读了《强国之路30年》这本书,我更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还有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30年前的一声春雷,震醒中华大地。于是乎,一个崭新的时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一种推动整个民族迈进的力量——那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这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国之路30年》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强国之路30年是一个光辉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了《强国之路30年》后,我重温了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等。这些伟大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之魂。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民族的钢铁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就是这种精神,实现了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太空梦”。从远古“嫦娥奔月”到明代“万户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所呈现出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探索太空的愿望就更为强烈了。毛泽东一声令下,科学家潜心钻研。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一曲激昂的“东方红”响彻太空。20XX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20XX年,“神州七号”第一次实现了宇航员出舱活动零的突破。中国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这一伟大的科研成果凝聚着中国几代航天人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极高的航运、水利价值和综合效益。三峡工程强悍的防洪作用,解除了长江最突出的心腹之患,避免了有可能由洪水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三峡电站构成了中国最完整的联合电力系统。这项宏伟的工程更证明了中国有着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那就是永远不倒的钢铁长城。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核心的文化要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不断发展壮大。科学技术的挑战,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挑战,民族精神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思想情感,离不开人的道德责任,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激励。巴甫洛夫有句名言,“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想一想当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们的“两弹一星”为什么能够成功,除去技术的因素,不就是因为科学家不甘落后,要粉碎外国的“核”讹诈吗?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和人民。”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应当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30年,风雨兼程,30年坎坷历程,30年同舟共济。改革开放是一条必经之路,是一条光明之路,更是一条富强之路。30年中,我们的祖国历经磨难,今天终于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无论天南海北,我渴望成为天安门上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旭日和晚霞的映衬之下,亲眼见证沧海桑田的变化,永远地守护着我至爱的中华大地。
  我希望每一个华人都能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并将这颗赤子之心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
  我希望中国能够富强,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富强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看清自己的道路,坚持走下去,我们一起为中国走出一条光明的发展之路。
  我希望作为中行XX中心支行保卫科的副科长的自己,更加坚定地做好金融战线上的钢铁卫士的决心。
  近20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守库、押运,押运、守库。说句心里话,银行保卫工作责任大,危险性高,而且枯燥无味。开初我也曾经有过思想波动,想调换一下工作,是张海迪等英模事迹深深地教育、激励了我。让我在这个岗位上干得无怨无悔。我知道,现在有的人追逐的是权势,有的人追逐的是金钱,而我追求的是,在自己本职岗位上,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我一直觉得,做一个人,就应该有一种精神,这就是民族的精神、正义的精神。读强国之路有感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3)

强国之路读后感

强国之路30年是一个光辉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了《强国之路30年》后,我重温了伟大的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等。这些精神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正是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自强不息、发展壮大。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启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而就是这种精神,实现了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太空梦”。从远古“嫦娥奔月”到明代“万户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所呈现出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探索太空的愿望就更为强烈了。在毛泽东那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和积极进娶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鼓舞下,经过刻苦钻研,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一曲激昂的“东方红”响彻太空。在以后的精心研制与科学实验中,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于2003年发射成功,中国在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这一伟大的科研成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见证。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极高的航运、水利价值和综合效益。三峡工程强悍的防洪作用,解除了长江最突出的心腹之患,避免了有可能由洪水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三峡电站把华中、华东和西南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构成了最完整的联合电力系统。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及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形成。三峡工程为促进江海航运和长江流域内水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项宏伟的工程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推进的结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核心的文化要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首先遇到的是科学技术的挑战。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进步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主导力量的时代,谁不占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们还遇到价值观念的挑战。如果说20世纪是武力兼经济竞争的世纪,那么,21世纪无疑是经济、文化竞争的世纪,说到底,更是民族精神竞争的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新世纪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华民族精神能否薪火相传。

青少年兴则-民族兴,青少年强则-民族强。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挑战,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挑战,民族精神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思想情感,离不开人的道德责任,也就是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激励。巴甫洛夫有句名言,“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想一想当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们的“两弹一星”为什么能够成功,除去技术的因素,不就是因为科学家不甘落后,要粉碎外国的“核”讹诈吗?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和人民。”我们青少年,就应当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是落后一些,但是,我们新一代有责任来缩短这个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青少年能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科技发展的征程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熔铸中华魂。这是摆在我们青少年面前的神圣使命,我们任重而道远。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4)

中国的强国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给国家带来的全新变化,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是最关键的因素。
  过去是美国咳嗽,全世界感冒。现在是中国出声,全球倾听。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
  当然,美国依旧是老大。但中关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得不借助中国的支持。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班车”,经济成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与3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2010年3月15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新闻联播指出,中国在过去30年实现了年均经济增长10%,经济规模翻了77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
  2009年,在战后世界经济史上,出现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中国代替美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二战结束60多年来,一直由美国拉动全球增长的格局改变了。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谨慎地试探扩张“软实力”,把经济实力的增长转化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基于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持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中国要求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为此,中国也将承担“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责任和国际贡献,
  2009年,在G20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大胆建议,被视为中国“韬光养晦时代的结束”。中国的声音变得响亮。同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强硬表现,被视为西方说了算的时代过去了。中国说,我们并非强硬,而是坚持原则。
  中国经济实力在增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在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这些都是事实。中国人要挺起胸膛,国内继续壮大经济,同时在国际事务中承担应尽的责任。但是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中国要清醒地认识另外一个事实:中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

中国由大变强,还面临着内外双重困境。
  目前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由大变强。
  国内困境之一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原因在于社会不公,包括司法不公,财富分配不公,机会不公,这一切源于制度的不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少数人利用政策、垄断等有利条件侵占了国家大部分财富。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不断地为自身利益创造更多的政策便利和优势。而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动摇,与政府的对立、抗争日趋激烈,导致维稳的成本大幅飙升。如果不从机制入手进行改良,消除明显不公现象,阶段性的维稳措施只能解决一时而非长久。
  国内困境之二是难以为继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式的发展、严重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日益受制于国际经济状况等,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个大问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出口,严重污染、低工资、低成本、低消费,国内消费占GDP比例持续下降。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用中国人民的劳动和低价的产品,换取不能兑换的美元,中国陷入“恐怖平衡”和“美元陷阱”。
  中国经济对外依赖度不仅体现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更深刻的问题是,由于粗放式生产、经济模式带来的对国际资源、能源的严重依赖。从铁矿石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依赖到原油对中东和非洲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处于高度不确定的境地。保障海上运输线的安全成了中国外交和军事的突出任务。
  中国由大变强的国际环境同样不容乐观。一是分裂主义势力抬头。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中国国内的问题来破坏、阻碍中国的发展进程。二是西方世界视中国为异己的思维没有改变。美国把日本当小老弟,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属于其体制内的。中国则不同,尽管中国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会刻意利用和加深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复杂关系,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外交压力。

中国强国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长,但强国梦依然。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5)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40周年读后感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春天的故事》,相信大家应当都不陌生。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指挥——邓小平爷爷。

我们从历史书上了解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特殊的会议,更是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今正直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少年儿童,正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见证着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春天的故事》,来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4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小时候,没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最多的只是电动车。如今,公交车竟然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也村村通,我们吃上了干净的水源,我们的居住条件也大幅提高!不仅是在杨屯镇,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发展迅猛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在这改革开放的40年中,我国政府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小学生,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多项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一项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无不温暖着大江南北老百姓的心啊!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4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4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而今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了奥运的主人!中国队这次勇夺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创历史新高!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4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0年的沧桑巨变,4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40周年读后感

————话说改革开放40年

转眼改革开放已经有40个年头了。这40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平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作为小学生,我是幸运的一代,生长在和平年代,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没有经历战争,更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78年以前是什么样子,真的不知道,零星的概念来自于祖母的唠叨和书本的记载。

是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一切都是天方夜谭。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全国各地的上空轰隆隆响起来了,它惊醒了每个人的灵魂,惊恐、担忧、兴奋……欢呼兴奋支持改革者,觉得改革给他们废除了一道道“紧箍咒”,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正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番事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和人民,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此,中国社会开始一天一个样,大踏步地向前发展。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1993年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批批年富力强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信党,相信改革,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包袱,没有顾虑,用他们的远见卓识.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更多地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新房子、新生活,显示了改革的强大威力和蓬蓬勃勃发展前进的美好前景,演示了一幕幕色彩斑斓的春天故事。

我的家乡农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杂乱的房子早已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过去每天压水吃的水井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家家自来水直通厨房,只要轻轻地扭动一下水龙头,甘甜清亮卫生的自来水就哗哗流个不停:过去靠天吃饭的农田,早已变成了水浇地;而且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也不愁无钱了,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不但免除了学杂费,在生活上也还有―定的补助……这些实实在在带给农民的实惠,不要说让农民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那些经常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外国人,也不得不啧啧称赞。

我们回顾这40年的历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放眼全国,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香港、澳门纷纷回归祖国;申奥申博成功;三峡工程顺利竣工、发电、通航;西藏铁路建成通车;神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卫星升空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梦想奔月的美梦……这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至深,发人奋进的成果,谁能不说这是改革40年来的丰硕成果,谁敢不说这一一铁证如山的事实,只要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才能完成和实现呢?

我赞美改革,我赞美改革40年来的丰硕成果。我更赞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它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习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艰辛和险阻,我们今天取得的一个个丰硕成果,将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已!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6)

海洋强国之路

1建立海洋强国的意义

1.1什么是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

1.2建立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家利益的得失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文明进步的走向,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维护海洋国土主权和安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保证海外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保证海外航线安全等问题,都需要重视海洋的军事意义,加强海上作战力量建设。只有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加强与海洋相关的综合力量建设,才能有效地维护海洋国土不受外来侵犯,以过硬的实力维护国家海洋国土主权安全,保证我国海洋利益不受侵犯。

2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我国既是陆地国家也是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管辖海域,约合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的海岸线总长度为3.2万公里,位列世界第四。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视陆地发展,在对海洋开发利用重视不够。虽然早于西方航海家并发现了新大陆,但只注重了天朝大国的施恩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而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进行海外扩张和掠夺。我国有着强大的海军,却没有利用制海权去阻止其它国家的发展。

近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日美要协防钓鱼岛,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示主权”。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亦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加强对海洋权益的保障,包括在钓鱼岛争议上果断亮剑,在南海巡航宣示主权,三沙设市,航母启航等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开发利用海洋既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我国领土主权和发展权的维护。

3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挑战

挑战是来自多方面的。

一、缺乏海洋意识

我国拥有巨大的海洋国土和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一直以来对海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利用海洋观念欠缺,缺乏开发利用海洋、通过海洋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观念。

2、周边有争议的国家,主权问题是任何国家都不会轻言放弃的。涉及双边关系,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互信机制,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区域外国家的威胁,如美国等。美国作为第一海权大国,稳固地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海洋霸权。西太平洋作为美国海洋霸权的中心之地,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关系,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展军事交流和合作项目,与印度河澳大利亚达成海洋战略合作意向,事实上已经形成掌控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战略架构。这些国家会在中间发挥一些作用,如果是为了他们本国利益或者是在国际上对本国有利,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是否能维护我国领海权益。海上利益之争错综复杂,各国为了争夺资源、岛屿和划分海洋疆域引起的国际冲突接连不断。中国不仅仅要发展航母,而且建设航母要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才好。

4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指出,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习近平强调,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4.1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
  认知海洋: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利用海洋: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生态海洋: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管控海洋: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
  和谐海洋:让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要强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建造
4.2我们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一是海洋经济要发达,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要强劲,三是海洋生态环境要优美,四是海防力量要强大,能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在维护海洋和平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
  必须强调的是,海洋强国的内涵不可能一成不变,它将随着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5我对中国从海洋大国发展到海洋强国的看法

首先,中国虽然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可是大陆性格非常突出,海洋意识淡薄。我们要用外交手段对国际和相关国家强调各国在海疆上的权益。

其次,在国内,需要对民众普及海洋和海疆知识,认识到其重要性。

此外,要行使主权,派海巡船、海巡飞机等加大对领海的监管,遇到情况要适当使用武装力量。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7)

中国近代强国之路

集成电路三班

2010032030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在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人物,例如恭亲王奕 、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之洞等等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目的。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从洋务运动中诞生,洋务派还兴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用工业,以及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洋务运动的失败:

1.中国统治者一直自视为世界的中心,采取了“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

2.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军事力量差距很大,军事装备落后。

3.由于思想的封建性,接受外来先进的技术很慢,甚至还盲目排斥,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只有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

5.洋务运动没有根本上的改变,仍在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而是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维新变法

1898年6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是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颁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受到打压最终戊戌变法失败。

内容:

1 政治方面:

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求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是,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实物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 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工农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局。

3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开设海军。

4 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该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开设海军。

戊戌变法的失败:

局限性

•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 再次,惧怕人民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

起来。

辛亥革命的意义:

• 1. 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 3.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 4.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形成历史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形成历史,是因为它能“胜任”形成历史的任务。

但是对存在于现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国家而言,命运问题不是国家的理想任务或理想结构的问题,而是国家内部权威的问题,这种内部权威归根结底不能靠物质手段来维持,只能靠对国家效力的信念——朋友的和敌人的——来维持。决定性的问题不在于详细拟定宪法,而在于组织一个健全的,实际工作的政府;不在于根据“公正的”原则(公正的原则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阶级形成其本身的合法要求这种观念而已)分配政治权利,而在于整体的有力的节奏(所谓有力就是一匹拼命奔驰的赛马在接近终点时,肌肉和腱的运动是有力的这种意义而言的),在于那种甚至把坚强的天才都吸引进共振的节奏;最后,不在于任何与尘世无关的道德,而在于政治领导的稳固,坚定和优势。

民族的地位,历史等级的生活象征。他不仅区别内部历史的政治事件的主体和客体,而且也区别(这尤为重要)外部历史政治事件的主体和客体。

国家已经沿着从封建联合到贵族国家的前进道路战斗,并赢得了它的各项权利。在贵族国家中,等级只是和国家互相联系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国家只是在关系到等级时才存在;但另一反面,事物的性质却是这样的:只有当民族是按阶级排列的时候和到了民族是按阶级排列的程度,政府才同被统治的民族相遇。每个人都属于民族,但只有中坚分子才属于阶级,而且在政治上只有这些人们才是有价值的。

在这个由阶级国家转到专制国家(它除了自身的有效手段以外不容许有别的有效手段)的转变中,西方的各个朝代——埃及和中国的各个朝代也是一样——向无等级者求助,从而承认无等级者是一股政治力量。

这类革命跟具有古典特征的方式一样,永远增加数目而不扩大范围许多这样的革命发生了,但是每次革命都是纯粹为了自己而进行的,只在自己所处的一点上来进行的,只有他么彼此同时存在这一事实才使他们具有了一种集体现象的性质,这就成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拿破仑主义也一样;在这里一种无形式的统治第一次把自己放在国家结构之上,但又还不能从本质上脱离国家。它依靠军队的支持这种军队面对着失去了“形式”的民族,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份独立的力量。这就是从拿破仑弟弟的简单经过——雅各宾党人失败以后,重新就从行政方面转移到野心的将军身上去了。这种新趋势在西方的影响到底有多么深厚,我们可以从伯纳陀特和惠灵顿(英国将领)的例子中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王不坚决和拿破仑决裂,王朝就会遭到军人的威胁。

中国仍艰难地探索在民族复兴之路上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8)

中国模式:别具魅力的强国之路

作者:徐学江;

作者机构:新华社;

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年:2008

卷:000

期:002

页码:P.25-29

页数:5

中图分类:F12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苏联模式;社会稳定;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模式

摘要:中国的发展模式并非十全十美,相反,它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与西方的发展模式相比,这种发展模式已初步显示了很强的魅力和生命力。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9)

普京的强国之路

赵龙庚

2011-03-08 13:32:23   来源:《和平与发展》2006年第4期

  

  【内容提要】普京执政六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俄罗斯在走向强国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俄作为一个大国正在重返世界舞台。

  【关键词】俄罗斯;强国举措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06)04-0038-05

  2006年7月15日,普京在圣彼得堡主持了八国集团峰会,突出表明了俄“世界地位日益加强”,俄作为一个大国正“重返世界舞台”。但由于俄经济规模小,对世界影响不大,至今只是参与该集团“有关地缘政治和安全事务的政策协调”,仍被排除在 原七国集团的“经济论坛”之外。可见,普京在领导俄罗斯走向大国之路上尽管迈出了一大步,但要圆其强国之梦还任重道远。

一、俄罗斯的强国决心

  曾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主体和核心的俄罗斯,地位一落千丈。90年代初,叶利钦引进西方“民主”,推行自由化,搞“休克疗法”,急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结果反而造成俄罗斯政局动荡,经济危殆,昔日的大国风光不再。普京在执政之初发表的2000年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的基本问题在于:1.俄罗斯经济衰弱,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在进入“第三世界的行列”。2.俄罗斯还“不是完全彻底的联邦制国家”,是“管理分散的国家”,中央和地方经常进行权力争斗,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权力孤岛”。3.共和国及其他联邦主体通过的众多宪法和法规违背了俄罗斯宪法和法律,破坏了全国“统一的法律空间”。4.由于“国家调控机制日渐衰弱、法律基础不健全和缺乏强有力的国家社会政策”,导致犯罪现象、恐怖活动、贪污腐化和政治极端主义蔓延。5.由于信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意识形态方针,公民意见不一致,社会不团结,精力都耗费在政治内讧上。6.俄罗斯还“遇到了严重的外部问题”,即“对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连串挑战”,而由于国家不强大无法应对这些挑战,“除了声明和空谈”,俄罗斯“什么也没有做”。普京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的发展“不能靠别人的建议、援助、和贷款”,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俄罗斯惟一现实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1]

  随着经济的好转,普京提出了消灭贫困、10年内GDP翻番和军队现代化的“强国战略”。

二、普京的强国之路

  普京自90年代初离开克格勃后,先后在索布恰克、丘拜斯等民主派人物领导下以及叶利钦政权中工作,受“民主”熏陶较深。他在东德的5年工作也使他对西方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普京在执政的6年间,寡头势力的刁难、民主派的干扰、西方势力的进逼和遏阻以及改革本身的挫折,使他在政治上得到磨练。他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强国之路。

  普京的强国方略是:

  (一)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权威主义。俄罗斯几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央高度集权史。这种集权主义传统有巨大的惯性,单单依靠人为的力量是不能遏制的。1999年12月,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提到加强国家权威问题,说“俄罗斯即使会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翻版,也不会马上做到这一点”,因为在那两个国家“自由主义价值观有着深 刻的历史传统”,而在俄罗斯“,国家及其体制和机构在人民生活中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权力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一切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2]普京2000年2月在西伯利亚法律学校讲话时号召“回归俄罗斯古老传统”,说“俄罗斯曾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它应该永远是这样”。[3]2000年3月俄出版的《头号人物:普京访谈录》一书更是明确地指出:“俄罗斯自建立伊始就是一个超级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点已深深植根于俄罗斯的遗传密码、传统及其民众的思想之中。”[4]在普京看来,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权威,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和法律体系,提高中央政府驾驭全国的管制能力。为此,他采取以下举措:

  1.建立垂直行政领导体系。2005年5月,普京刚任总统不久,就签署命令将俄联邦划分为七大联邦区,形成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制约的垂直领导体系,加强总统对地方的纵向控制,实现自上而下的权力机关的统一。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他又采取了进一步加强垂直领导体系的措施,即各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不再由选民直接选举,改由国家元首提名,并由地方的立法会议产生。

  2.建立统一的法律空间。普京提出,国家不仅是“用边界划分出来的地理概念的领土”,“首先是法律,是宪法秩序和纪律”,如果宪法秩序和法律软弱,“那么国家也就软弱,或根本就不存在”。[5]他多次强调要实行“法律专政”。2000年8月,普京签署的《关于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组织的普遍原则》和地方自治法就是为整顿联邦宪法秩序和纪律服务的。

  普京还提出,在加强垂直行政领导体系的同时,也应加强垂直立法体系,即国家杜马选举实行比例选举制;成立几个全国性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政党,国家杜马和地方议会的议员按政党名单来选举,单席位选区和相应的无党派的自荐候选人不复存在。此举可确保亲总统的“统一俄罗斯”党在全国上下的立法机构中占主导地位,以保障国家立法畅通无阻。

  3.控制议会。鉴于叶利钦时期执行机构和立法机构长期争斗造成国家立法体系瘫痪的局面,普京任总统伊始就开始对议会上下院进行重大改革。他首先改革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提出联邦委员会是常设的立法机构,由联邦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不再兼任联邦委员会议员。联邦委员会的改革可确保执行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职能分开,各司其职,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体制和保障联邦方针政策的执行。然后对杜马(议会下院)进行的改革,使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在杜马占绝对多数,而其反对派俄共等则被“边缘化”,从而保证政府的各项立法得以顺利通过。

  4.削弱联邦制。普京执政初期采取的建立七大联邦区、派驻总统全权代表的做法并没有完全达到联邦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目的。普京在2005年国情咨文中说,“一些联邦主体很难领导”,这些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划分权力往往出现问题,全部精力都用在争论和协商上”,有时不得不靠司法部门来仲裁。普京采取的革新联邦制的一系列举措再次加重了曾在苏维埃联邦时期采用的形为联邦制实为单一制的色彩,目的是为了削弱联邦制,强化中央对地方的驾驭能力。

  5.实施“主权民主”。针对西方势力指责俄“民主倒退”,干涉俄内外政策的举动,普京曾多次以“主权民主”反制西方民主,指出民主和自由“必须顾及俄罗斯历史”,“从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不应导致国家解体和人民受穷,而应使国家更加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建立何种民主的问题上,“俄遵从的不是外国伙伴的态度,而是本国的现行法律”。外国舆论评论说,普京在其6年任期里“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与民主相像得很容易叫人搞错的政治制度”,他以“专制民主”领导俄走上大国之路。[6]

  普京认为,他在任期内所取得的“骄傲成就”之一就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而这种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军事硬实力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二)经济上推行国家调控的强国富民的市场经济政策。1999年底普京任总理时就向国人宣示“: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2000年普京接任总统后,在其制定的发展战略中又将这种市场经济定位为“社会市场经济”。普京强调,社会市场经 济必须伴有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但这“并不是说要重新实行命令式的计划和管理体系”,也不是仅限于“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规则执行”,而是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调控“发挥更大的影响力”。[7]在“可控市场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普京执政以来采取的振兴俄罗斯经济的主要举措是:1.打击寡头势力,节制私有化进程。苏联解体后,俄社会迅速崛起了一批“俄罗斯新贵”,他们以私有化为契机,在很短时间内攫取了大量财富,成了亿万富翁。其佼佼者上升为掌握俄经济命脉的寡头,他们不仅肆无忌惮地侵吞国家财富,还不断加大政治投资,干涉政府决策,严重干扰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普京运用法律武器,规范寡头们的行为,如停止成批低价出售国有企业,将国民经济中战略性企业由国家控股,加重对偷税、漏税者的惩罚等。这些措施遏制了寡头们对国家经济的掠夺,使国家经济命脉重新掌握在政府手中。

  2.发挥能源优势。俄罗斯石油储量居全球第三,约占全球储量的10%,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天然气储量为世界第一,占全球储量的38%,开采量占全球27%,出口占全球的30%。[8]普京上台后积极扶持能源产业,使它成为俄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俄官方统计,2004年俄能源领域的投资 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4%。另据报道,俄能源产值约占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年贡献率达到3%左右。[9]特别是石油产量近几年突飞猛进,2006年6月达到了每天生产923.6万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多4.6万桶),成为世界上石油开采量最大的国家。俄《生意人报》透露,仅2006年上半年,石油出口就给俄罗斯带来了500亿美元的收入,目前流入俄罗斯的石油美元每年以60%的速度在增长。

  3.实行社会福利改革。俄罗斯独立后继承了苏联时期的许多优惠政策,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交通等,惠及4,000多万人,加上间接受益者,受惠总人数在1亿左右。这种政策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2004年1月开始,普京政府决定对现行的福利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约30项优惠福利,同时把人人有份的“暗补”改为对弱势群体的“明补”。尽管改革困难很大,但普京决心将它作为扭转政府长期财政亏损、刺激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手段。

  4.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俄政府总理弗德科夫指出,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石油对俄经济的拉动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内需的强劲增长已成为俄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俄民众的 购买力正不断提高,2005年俄新增手机5,000万部,总人口仅1.4亿多的俄罗斯目前手机总量已高达1.2亿部。[10]

  5.振兴科技,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经济竞争力。普京提出要增加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建立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经济实体。俄外交部经济合作局专家透露,俄软件等高科技水平已经迅速跃升到世界先进行列。2004年俄IT产业总产值已达8,000亿卢布,且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大幅增长。[11]

  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经济已基本步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俄每年经济增长都在4%以上,2005年为7%。2005年俄GDP已达7,700多亿美元,人均GDP也超过5,300美元。[12]目前,俄已是世界第12大经济实体,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2,450亿美元。2006年8月21日,俄已提前14年还清了欠巴黎俱乐部总额为237亿美元的债务。此外,俄还准备参加“八国集团的赞助行动”,在2006年勾销非洲国家“7亿美元的债务”,从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债权国”。[13]

  (三)军事上实施旨在实现武装力量“高质量现代化”的改革。普京执政后,其强军方略大致经历了收缩、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起初主要是军事整顿和削减武装力量,进行战略收缩。普京于2004年宣布,武装力量削减进程基本结束。2005年6月28日,普京在俄联邦安全会议上说,“经济实力的增长使我们能够更为自信地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军队改革中去”;俄军当前的任务是“在长期战略的基础上,转入军队各部门全方位发展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更新军队武器装备,建立现代化的后勤和物质技术保障、情报和通讯体系”。[14]2006年5月10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务实地谈到,美国和俄罗斯的军备竞赛并没有停止,俄罗斯必须像美国那样,“把房子搭建得坚实可靠”,为此要加强军事力量,特别是增强核威慑力。普京强调,俄不会重蹈前苏联与美 国军备竞赛的覆辙,而是要“将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这种‘三合一的战略核计划’作为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着眼点”。[15]2006年6月20日,普京在为实现增强俄国防实力的目标而制定具体措施的俄联邦安全会议上又强调,俄要加大国防采购力度,更新国防工业设备,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业,如造船、航空、电子通讯等。据报道,2000年至2005年俄军费由1,109亿卢布增加到5,280亿卢布,增长3倍多。2006年预计军费支出为6,680亿卢布,同比增长约20%。[16]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发展,俄国防工业已完成了令人瞩目的战 略转型。

  (四)外交上推行服务于国内经济和安全、旨在重振大国雄风的务实外交政策。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他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俄外交政策的战略演变时指出: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在外交上采取的政策“只是消极地延续了苏联时期的做法。当时没有关于我国国家利益的明确概念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任何清晰战略。结果俄罗斯逐渐脱离了制定国际议事日程的过程,从国际政治的主体变成了国际政治的客体,并且曾面临在作出重要国家决定时失去自主性的现实危险”。但最近6年,“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俄开始在解决重大 国际问题时“采取积极的立场”,并成为八国集团“货真价实的成员”。[17]普京执政6年来,其对外方针服务于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奉行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即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出发,灵活地处理国际事务,有所为,有所不为。俄自知其实力难与美相比,为了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在俄美利益发生摩擦时往往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或回避或淡化两国之间的矛盾,避免与美正面交锋。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采取强硬的政策,坚决制止对俄内政的干涉以显示俄是有自主外交的负责任的大国。俄在中亚积极拓展势力范围,撇开西方调解伊核危机,邀哈马斯谈判,在“民主”、“人权”方面顶撞西方等举动,都凸显俄大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表明俄不再是上世纪90年代那个“孱弱的大国”了。

  2.实施东西方外交相对平衡的策略。俄同美国实现战略妥协和融入欧洲的幻想破灭后,开始关注“新亚洲”。俄认为,以中印韩和东盟为代表的“新亚洲”正在崛起,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此加大对中印等亚洲国家的投入。俄采取东西方相对平衡的外交策略,符合俄对地缘政治的理解,有利于俄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惟其如此,俄才能在大国间纵横捭阖,借机提升大国地位。俄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也是为了实现其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

  3.以能源外交支撑大国地位。近年来,俄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整体外交需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以改善外部环境,提高国际地位。俄承诺不减少对欧盟的能源供应,以稳定和提升俄欧关系;俄为了促美改善对俄关系,允诺到2010年对美原油供应从现在占美进口总额的2%增加到11%;俄同意对部分独联体国家免征石油出口增值税,目的是拉拢离心倾向强烈的独联体伙伴;俄决定开发东西伯利来和远东的油气资源,是为了拓展亚太外交。俄外长伊万诺夫说,目前俄经济潜力“可以保持世界的能源稳定”,从而客观上,“决定了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新地位”。[18]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5月11日评论称,普京将“能源安全保障”定为2006年八国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其目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大国地位”。

三、普京实现强国梦的制约因素

  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虽然明显,但就综合国力而言,还达不到原苏联时的水平,现在的俄罗斯只能说是军事大国、航天大国、能源大国,还谈不上经济大国。俄罗斯圆经济大国、强国的梦还任重道远。因为它的崛起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是:

  (一)国家发展依赖资源经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俄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国家的收入大大增加,国库空前充实。而与能源、原材料相比,高新技术部门发展滞后,制造业投入资金少,结果是能源产业的崛起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拖延了改革。这是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制,目前的繁荣就像建筑在沙土之上的楼阁。上世纪70年代,两度出现的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飙升使勃列日涅夫政权得以推迟经济改革,但1985年原油价格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后,苏联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迫使戈尔巴乔夫开始一系列改革。现在的俄罗斯比起当时的苏 联更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世界能源价格一旦滑坡,将给俄罗斯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果俄继续依赖能源,而不加快产业结构改革,其经济发展将缺乏后劲。

  (二)人口危机是阻碍俄走向强国之路的战略性障碍。普京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承认,人口问题是俄目前“最尖锐的问题”,俄民族面临后继乏人的生存危机。俄《真理报》报道说“:俄罗斯民族正在慢慢消失,到2075年,在这片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辽阔国土上,将只有5,000万至6,000万人居住。”俄罗斯人口萎缩、衰弱和老化无疑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

  (三)总统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制约俄强国之路。目前,普京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仍居高不下,这种对普京个人的依赖符合俄的历史和传统,对俄当前的稳定和发展是有利的。但这种把国家的命运系于领袖个人身上的体制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依靠的基础非常狭小,而且它缺少将权力从一个领导人、一个执政班子或执政党平静地和有条不紊地转交另一个政党的机制”。[19]英国前驻俄大使罗·莱恩指出,俄罗斯“极为依赖总统和自上而下的政权体制。

  国家能否发展强大而独立的政权结构将决定强大、稳定和现代化的俄罗斯的发展”。[]20]普京自己也明白“不能将一个疆域如此广袤的国家的命运,系于 一个人身上,哪怕是我这样的人”。[21]在“后普京时代”,俄罗斯会不会出现像普京那样的“强势总统”呢?亲西方的“民主派”、“自由派”会不会上台呢?这都是影响俄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因素。

  注释:

  [1]普京国情咨文:《俄罗斯国家:强国之路》,俄新社2000年7月8日。

  [2]俄《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

  [3]美《纽约时报》2000年3月9日。

  [4]美《新闻周刊》2001年4月30日。

  [5]俄塔社2000年5月17日。

  [6]德《世界报》2006年7月12日。

  [7]《现代国际关系》杂志2006年第4期,第3页。

  [8]美《华盛顿季刊》2006年第2期。

  [9]《环球时报》2005年9月19日。

  [10][11][12]《环球时报》2006年2月21日。

  [13]英《今日世界》月刊网络版第7期;俄新社2006年7月11日。

  [14]俄塔社2005年6月28日。

  [15]日《读卖新闻》2006年5月11日。

  [16]《环球时报》2006年2月20日。

  [17][18]俄《消息报》2006年7月13日。

  [19][20]俄《独立报》2006年7月7日。

  [21]俄塔社2006年7月12日。

  (本文完稿于2006年8月31日)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0)

读《强国之路》有感8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强国之路》有感800字

  四6班  朱锦阳

  40年前的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在绵绵的春雨中,一个崭新的时代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有一股无坚不摧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在《强国之路》中就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在的”钢铁精神”.

  《强国之路》一书介绍了中国新科技、奥运会风采等国家强盛的代表。书中,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二维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奇妙感;我认识了方便的”一卡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我还认识了奇妙的GPS,让我们在陌生的地方不迷路。但是,书中最吸引我的,是《钢铁长城》这一段,它主要介绍了我们中国的国防建筑、军事力量以及军人风采。”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在于免签多少个国家,更在于危险的时刻祖国能带你回家。”那惊心动魄的两起撤侨事件,都有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身影。据统计,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活跃在各个任务区的维和官兵,都彰显了中国爱和平、有担当的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我觉得越来越高端的军事武器和威武的军人风姿,都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放下书本,我不禁思绪万千:我们学校刚刚举行过”邑学军事体验营”的活动。在军训活动中,我不仅学会了站军姿、叠军被、唱军歌等,还磨练了我果断、勇敢和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通过这次军事体验活动,我知道了解放军叔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训练有多么艰苦,条件有多么恶劣,他们都不怕,服从组织命令,执行各种任务,吃苦耐劳,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同时,我也学会了自力更生的能力,我要把军人的钢铁意志融入我的学习中,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遇到机会要迎头跟上,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的未来,决定了祖国的未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延续祖国的”钢铁长城”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的少年,长大后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的坎坷长途,40年的同舟共济……改革开放的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光明之路,更是一条光辉之路。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让祖国这条已经觉醒的巨龙重新腾飞,让它在天空中翱翔,让它的力量震撼全世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1)

强国之路读后感

    强国之路读后感(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读了《强国之路30年》这本书,使我更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还有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民族的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
    因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没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不会使这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显着增强。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代代相传!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那么,我们就应该刻苦求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始终关注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读书。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会开创更加光辉的未来,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手挽手一起去迎接人们生活的新变化,社会的新气象,农村的新面貌,科技的新发展,国家的新形象吧!
  强国之路读后感(二)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课外书,其中的《强国之路30年》深深地吸引了我。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三十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十年来,中国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整个国家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人民共同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这几年来,我们的家乡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圈内几乎找不见低矮的平房了,到处高楼林立,马路拓宽了,各路公交车四通八达,人们出行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全都应当归功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方针政策。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在农村住的石窑洞,吃的是玉米粥,玩的是泥巴。而现在,我们住的是楼房,吃的有鱼有肉,玩得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但是,没有这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的幸福从哪来呢?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祖国作贡献。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2)

智能车间

智能车间主要关注产品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侧重于企业生产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需求导向的及时交付能力。其主要通过网络及软件管理系统把数控自动化设备,实现互联互通,达到感知状态,实时数据分析,从而实现自动决策和精确执行命令的经营管理境界的车间。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主要以工厂运营管理整体水平提高为核心,关注于产品及行业生产周期研究,从客户到上下游的整个供应链的精益管理都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实现,从满足客户需求到深度挖掘客户的内在需求,乃至整个销售与市场管理能力水平的提高,提升环境、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整个产品的研发水平。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为核心,关注整个制造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结合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大数据系统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精益管理思想文化,从而保证制造业的顺利经营。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中,很容易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现象,引进的生产技术落后,既失去了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也失去了传统工业市场,自家品牌被国外品牌低价收购等,在智能制造出现之后,这种局面将得到极大改善。

看完惊喜:省级补贴智能车间50万;智能工厂100万。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3)

 强国之路科技先行

    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正在加速孕育,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进行战略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美国十分强调新能源、航空航天、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行“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期待实现“绿色技术”革命;日本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欧盟着力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水平,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巴西迪尔玛新政府上台,在科技方面提出将巴西建成科技大国的战略目标,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机器人、新材料、信息和通讯技术、医疗卫生、医药、生物燃料、可再生能源、农业、半干旱地区科研、核科学、空间科学、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等,定为重点发展科研领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使中国面临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受访专家指出,在新的产业领域,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因此只要中国能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的有利条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可以利用全球化与技术扩散的条件,在努力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力争站上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潮头。

    发展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副所长刘建飞教授说,由于在基础、研发能力、体制等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总体上仍处于落后位置。

    “对于中国发展来讲,最核心的还是要落到自主创新体系。以市场换技术越来越难行得通,别指望能轻易从发达国家得到。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办法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国家公平竞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严冰博士这样讲。

    机会来临时能把握住最重要。陈向阳认为,必须夯实教育基础,加紧人才的培养、储备,将科技创新、科技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既发挥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遵循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创造、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为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将为国家未来立于强者之林奠定基础。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4)

强国之路读后感


  篇一:强国之路读后感
  30个历史关键,30次历史选择
  ——读后感
  赵惠建
  本书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的30个关键性事件,旨在回顾共和国繁荣富强之路、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之道,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崛起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不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益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而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兴国征程中的领导风范,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强国之路,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949年的开国大典这个历史事件,在国内,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而在国际上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953年到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经济政治情况都不容乐观,在78年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使得党的历史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深化三大规律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且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92年起建设的三峡大坝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的和价格合理的电力,送到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促使全国形成统一的大电网,极大地增强供电的安全性和互补性;98特大洪水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引进外资,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予世界市场的经济竞争,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条件,扩大我国出口;03年非典中国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和决策防止非典工作,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同舟共济,中华民族经受了又一次考验,终于战胜了非典;08年奥运会将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促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本书特别选取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结尾,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纲领,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人类进步的导向,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确信无疑地被认同。我们对它的文化思想与人生指导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却发现还没有更多的人对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公理、正理、科学的公信作出过解释。必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考虑到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新社会。
  篇二:读后感
  近日,李长春同志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文集收录了长春同志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共91篇。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既有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有面对新形势的探索思考。该书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探索我国的文化科学发展之路。
  一、不平凡的历程,历史性的成就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长春同志常常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文化单位进行调研,与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谋划文化改革发展的蓝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积极稳妥深入发展。十余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文化改革发展之路。
  这部著作勾勒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清晰脉络。文化体制改革在我国各领域改革中是最晚启动的,但进行得十分平稳,效果十分显著。这与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遵循两个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分不开。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要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十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2003年初到2005年12月,主要是开展试点、探索经验。确定北京等9个综合性试点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开展试点,历经两年多的探索,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推开改革提供了示范、积累了经验。从2005年12月到2010年8月,主要是扩大试点、逐步推开。在综合性试点地区率先推开改革,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区市也都确定自己的改革试点地区和单位。从2010年8月到2011年10月,主要是加快推进、全面展开。改革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展开、纵深化拓展,重点难点取得重大突破。从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全面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部著作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基本矛盾,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一致,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与我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下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长春同志指出:改革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早在2003年,长春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要抓紧研究对文化单位进行科学定位、深化微观主体改革、完善法律法规、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十年来,这些领域大部分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成为独立市场主体;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问题;新闻出版系统和广电系统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理顺;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经过十年努力,文化领域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在实践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长春同志深刻理解、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为理论政策,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如在文化地位和作用上,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方向上,明确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发展目的上,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明确要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等等。这些重要理念,初步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这些年文化领域进步的最鲜明标志,也是继续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长春同志一直强调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十年来,文化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正确认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长春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准确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商品、产业和经济属性,是我们对文化属性认识的一大飞跃,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即在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领域,能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长春同志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推动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长春同志的著作里通篇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始终强调,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三、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要触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更是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还会触及深层次的理念、观念,是对我们政治智慧、执政水平、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从长春同志的文集中可以看出,他自始至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全面、辩证、发展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指导实践。
  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文化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决不能不加区别一刀切。长春同志强调,认真落实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文化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推动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另一方面,把推动改革的过程作为各项文化政策不断调整、逐步配套的过程,确保改革做到既积极又稳妥。这十六字方针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实际的准确把握。
  坚持统筹兼顾。长春同志指出,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
  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把握好度。长春同志常常指出,我们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特征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有定力,这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正确的方向。他说,要警惕右,但主要是反左,要有右反右,有左反左,反左防右,反右防左;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轻易定为左或右。文化建设左不得、右不得,快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紧不得,急不得、缓不得。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对我们政治定力、智慧、能力、水平的大考验。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改什么,都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
  读罢,掩卷长思。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我深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艰辛与不易,也深感文化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的弥足珍贵。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冲破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篇三:复兴之路观后感:全球视野看中华强国之路
  继去年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电视政论片后,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另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政论片在国庆期间与观众见面,虽然悄然开播,但同样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唤起了观众更多的关于民族复兴的思考和探讨。
  叙事宏大 解读深刻
  6集政论片是从10月5日开始到今天晚上每晚7:55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每集50分钟。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振兴之路 伟大成就
  与的区别在于,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故事,而作为向中共十七大召开的献礼篇章,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探索方向 和平发展
  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不懈探索 唤起信心
  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5)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40周年读后感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春天的故事》,相信大家应当都不陌生。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指挥——邓小平爷爷。

我们从历史书上了解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特殊的会议,更是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今正直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少年儿童,正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见证着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春天的故事》,来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4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小时候,没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最多的只是电动车。如今,公交车竟然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也村村通,我们吃上了干净的水源,我们的居住条件也大幅提高!不仅是在杨屯镇,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发展迅猛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在这改革开放的40年中,我国政府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小学生,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多项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一项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无不温暖着大江南北老百姓的心啊!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4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4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而今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了奥运的主人!中国队这次勇夺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创历史新高!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4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0年的沧桑巨变,4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40周年读后感

————话说改革开放40年

转眼改革开放已经有40个年头了。这40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平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作为小学生,我是幸运的一代,生长在和平年代,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没有经历战争,更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78年以前是什么样子,真的不知道,零星的概念来自于祖母的唠叨和书本的记载。

是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一切都是天方夜谭。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全国各地的上空轰隆隆响起来了,它惊醒了每个人的灵魂,惊恐、担忧、兴奋……欢呼兴奋支持改革者,觉得改革给他们废除了一道道“紧箍咒”,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正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番事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和人民,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此,中国社会开始一天一个样,大踏步地向前发展。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1993年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批批年富力强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信党,相信改革,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包袱,没有顾虑,用他们的远见卓识.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更多地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新房子、新生活,显示了改革的强大威力和蓬蓬勃勃发展前进的美好前景,演示了一幕幕色彩斑斓的春天故事。

我的家乡农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杂乱的房子早已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过去每天压水吃的水井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家家自来水直通厨房,只要轻轻地扭动一下水龙头,甘甜清亮卫生的自来水就哗哗流个不停:过去靠天吃饭的农田,早已变成了水浇地;而且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也不愁无钱了,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不但免除了学杂费,在生活上也还有―定的补助……这些实实在在带给农民的实惠,不要说让农民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那些经常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外国人,也不得不啧啧称赞。

我们回顾这40年的历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放眼全国,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香港、澳门纷纷回归祖国;申奥申博成功;三峡工程顺利竣工、发电、通航;西藏铁路建成通车;神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卫星升空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梦想奔月的美梦……这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至深,发人奋进的成果,谁能不说这是改革40年来的丰硕成果,谁敢不说这一一铁证如山的事实,只要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才能完成和实现呢?

我赞美改革,我赞美改革40年来的丰硕成果。我更赞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它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习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艰辛和险阻,我们今天取得的一个个丰硕成果,将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已!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新中国60年体育强国之路:强国之路作文1000字(16)

如何收回台湾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国贸1196 李泓沅 2011945175

摘要

本论文从中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出发。通过从网络收集资料,研究用何种方法收回台湾。分别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论述。结论是应该首先采取政治和经济政策收回台湾,不得已才采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关键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独 政治措施 经济措施 军事措施

前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因此产生了台湾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正文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了收回台湾,中国政府还曾提出“不放弃使用武力”这一说法。可见,如何解决台湾问题,让台湾早日回归成为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心愿。虽然李登辉和陈水扁的时代过去了,马英九带领着国民党执政台湾使两岸局势有所好转,但是什么时候收回台湾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我认为,收回台湾应该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这三方面入手。

政治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1]。基本政策是:维持现状,不独不统,促进往来,实现渐统,争取不费一枪一弹,依靠经济和政治控制台湾,在思想上感化广大台湾人民,最终实现和平统一[2]。

目前我国对台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以下几个基本点:

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3]

除了这些对台湾的政策外,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对外的政策是1.不让台湾加入联合国2.跟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跟台湾建交。因此台湾现在只能用大量的金钱买来外交。

不过这样或许还不足够,我认为中国应该借这次朝鲜半岛的混乱展示自己的强大,跟尽量多的世界强国建立好关系,使它们知道中国的厉害,自觉在台湾问题上站到中国的一边。

另外,应遏制美国对台湾销售武器,台湾因为有美国撑腰,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台湾自己不重视自己的国防,一味靠着美国人,万一中国要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就不得不插手。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中国跟美国的战争,别的国家肯定乘着混乱从中国捞一些好处,搞不好还会导致世界大战。

经济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4]

我认为只有当中国自身强大了,台湾看到中国大陆美好生活的图景及美好未来的蓝图,才会动摇台湾搞台独的决心。

中国可以通过给台湾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台商来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使这一部分的台商得到很多好处,然后致富。目前台湾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物价上涨,股市跌势还无法遏制。

今年“行政院主计处”发布全台六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年增率为4.97%,创下了十二年来的最高纪录。其中食物类涨了11.89%,交通类的涨幅是6.4%。“主计处”把台湾物价和世界各国稍做比较,美国在今年一至五月物价涨了4.1%,日本涨幅最小仅1%,香港涨了5%,新加坡涨7%,台湾一至六月涨3.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台湾老百姓对物价压力的迫切感受,可谓前所未有。[5]

当台湾百姓看到大陆的好处时,就会有更多人渴望回归,这样的话必然推动台湾回归。

中国可以通过经济控制台湾的经济命脉来使台湾不得不依附于大陆,这样,当台湾想要耍什么小手段,中国都可以通过调控台湾的经济使台湾贴贴服服。

台湾目前除了有美国撑腰还有日本,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人很想让台湾属于日本。这不仅使台湾问题跟难解决,还让中国和日本的遗留问题也很难解决。中国应该大力开发研究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使中国人可以相信国产支持国产,自觉抵制日产。这样,日本就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台独。台湾没有靠山就会回归了。

军事

通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除了要考虑对台的战略、提防其他国家对台湾的援助、其他国家趁着混乱从中国得到好处,还有国内一些分裂势力趁机分裂中国。

其实我认为通过武力解决并不是一个好办法。2000年的时候,虽然有很多人提出了尽快通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中国却一直没有采取这一政策。而中国和美国这几年(特别是美国金融风暴后)的关系越来越好了,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假设中国和台湾真的动武了,美国很可能还是会帮助台湾的。

美国最希望看到的是台湾独立。这样它在台湾的利益将永久存在。但是它也看到中国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如果台湾独立。不可避免的将发生一场动荡。动荡的结果美国心里清楚。要么它失去了处于咽喉位置的台湾,要么它就要卷入到一场胜负不能预料的战争中去。它现在还不想卷进去。如果那样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还无法预料。[6]

现在各国的核武器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万一有哪个国家发射了核武器,很可能会引发全球的核战争。这样引发的可怕后果是无法控制的,而且不要说台湾,连地球都不会存在了。另外目前朝鲜半岛的战争已经带来了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混乱下实在是不能再加入一场战争。

总之,动用武力应该是慎之又慎。因为打胜了,中国统一的大业胜利完成。如果打败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发动战争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魂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出的。要么是流芳百世的英雄,要么就成为千古罪人。[7]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8]

结论

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但是中国应该首先选择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使台湾回归,迫不得已时才采取军事手段收回台湾。

更好解决台湾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3][4][8]白皮书——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1993年9月1日

[2]百度百科

[5]华夏经纬网——包玮玮

[6][7]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让中国领导人头痛的事——南阳山人《早报网》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youxiuzuowen/3880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