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顺发范文网!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5

【www.bjjpsf.com--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防止过激行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2.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3.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4.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5.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6.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通知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7.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总结来说,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1.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2.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3.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4.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5.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6.立即处理;7.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8.制定行动计划;9.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

  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此次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学院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多提供一些诸如此类的高质量的培训。

【篇2】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为期2天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的学习,让我产生了不小的危机感.不禁让我对学生因心绪变化产生的影响而感到担忧,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到学生的异动呢?

  我想到的就是学生自身这个群体,在校园里,他们日日夜夜都生活在一起,能最直接的观察到这些敏感信息.如果有学生对异常事件及时反映,这样事情是不是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呢?当然,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在现在高校的心理文化氛围中,硬件设备还不是那么完善,心理辅导机制中也相对不那么周全.因为某方面客观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对于需要咨询的学生来说,仅限于基础性的心理知识普及和发展性的学习,就略显苍白了.也许学生只是需要有人来倾听,或是需要有人陪同等一些简单的帮助.这样在每一个班级有一位或者两位经过心理知识系统培训的学生,那这样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东北林业大学班委的设置中,你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种班干设置——朋辈辅导员.他们的职责就是为身边的同学,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在我们学校就设想的非常周全.具体情况如下:

  1、每个班级设立男女朋辈辅导员各一名,是班委成员一组.

  2、朋辈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个性开朗乐观,心理状况良好;具有奉献精神,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有一定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有一定的合作意思;同时具有保密意识和、守信的品格.

  3、每学期由校心理辅导中心安排,对全校朋辈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课程培训.主要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行为变化及应对措施的培训.

  4、校心理辅导中心每年对校园优秀朋辈辅导员进行事迹宣讲和表彰奖励.

  我对于朋辈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这样的:

  1、建立例会制度.不仅班长和支书每周有一次例会,朋辈辅导员也需要进行每周一次的例会.

  2、朋辈辅导员日常工作,包括对同学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记录,发现旷课情绪起伏较大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在能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现象的同时,进行及反馈.

  3、定期组织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活动形式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方式开展,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班级中,除非出现不能胜任的情况下,一般不换朋辈辅导员.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看似轻松,但事实上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在学业、生活、情感和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告急.所以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朋辈辅导员的设立无疑像沙漠途中的一片绿洲,给我们的工作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为我们校园的和谐添加了一道强而有力的绿色屏障.

【篇3】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昨天下午听了河师大教育学院刘小先教授带来的题目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讲座,在工作中,我拥有的多是实践经验,在假期的培训中,终于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引领下,去思考自己平日做的事情,上升为理论,然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 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非典属于瘟疫,像瘟疫、地震、水灾、空难、恐怖袭击、战争等这些是属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 2.失恋、失业、丧失亲人、破产、人际关系紧张、高考失败、遭遇性侵犯等这些现象的术语是个人内在的冲突。 3.校园危机事件有五大类

  ●学生意外事件: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伤、实验实习伤害等。这些好理解。

  ●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失窃等,

  ●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赌博**、滥用药品与烟毒、破坏校园、性侵害**、飚车。这个概念令我很惊讶,在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中,皓是一个问题学生,他常常上课违纪,带食物进班,与同学们发生冲突,有一次和其他班一个男孩骑别人的电动车在高架上飙车,他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处理他的事情很多次,总是屡教不改,原来,处理学生心理的问题时间常常是两三个月或者几年时间才会有效果。

  ●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这一概念让我想到了班里的皓、铭、茹、宗这几个学困生的问题,家长只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背后的道理都是青少年心理危机。

  ●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乱伦、遗弃、长辈凌虐、出入不正当场所等。 面对危机的身心反应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头痛、失眠、恶梦、易惊吓、呼吸 困难或哽塞感、肌肉紧张…

  ●情绪方面:焦虑、恐惧、怀疑、抑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

  ●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1.焦虑——学生首先表现出来。

  ●焦虑是一种无明确对象的游离不定的紧张状态,处于焦虑状态的人警觉程度很高,而且常常抱着对未来的恐惧,总觉得未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焦虑状态下,人们通常会出现“认知狭窄”的现象。 2.内疚、羞耻和负罪感

  ●自责、内疚、羞耻和负罪感一种非常消极的思维模式,结果会导致个体不断贬低自我,甚至是无法容忍自己。 听到刘教授的这些理论的分享,我想到我的学生军,在学期初他的家长跟我说,她的儿子晚上睡着觉,背上、屁股上都是汗,孩子晚上一两点了还睡不着,这些都属于生理方面的表现,家长在跟我叙述的时候,我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的心理学知识及医学常识严重匮乏,我现在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我可能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英语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我在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在自己这20年的教学中也已具备并且还说的过去,但我对于教育心理学的了解太过肤浅,在大学时作为公修课来学习,在工作中明显是捉襟见肘。我必须不断的去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

  另外,刘教授提到,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对心理问题的疏导至少需要一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的治疗。我认识的心理医生马丽医生,她常常是在至少20次的谈话沟通后一个孩子才发生改变的。

【篇4】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危机这个概念是十分宽泛的:只要是心理的平衡与稳定被打破,使思维或行为有了紊乱就可称作心理危机了。在处理危机大多数人都能恰当的应付,若不能恰当的应对则会产生心理创伤。

  由此不由联系到自身的经历与生活,小危机其实是不断的,稳定的心理与生活常常会遭遇些事情被打乱,虽然是小事,比如孩子的学业问题、夫妻的意见问题、工作的变化问题等,当这些事情突然出现,自己的心理的波动总是有的。可以说是平衡被打破了,不过正如老师所说,这些都“是在非正常情况下人的正常反应”,而且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平衡、破坏、再平衡的过程,如此去想事件与自己的心理变化的时候,就会知道这是种必然,也就会更宽容地接纳、理解自己与别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了。

  其次,心理危机不都是负作用,有时正是它们的出现让人不断地调整自己,让人成长、成熟。而且还可能在某些极度的负面情绪后会出现“灿烂的拐点”,情绪在某一刻就会豁然开朗起来,比如震后人的心理,在悲痛被宣泄后,人们可能对人生与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会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日子。所以不要惧怕平衡的打破。

  最后,是了解了一些如何面对那些遇到心理危机的人们的方式方法,老师讲了很多,把自己记得的总结归纳一下:

  一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安慰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用躯体语言等建立其安全感,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心理指导,使其自我应对了。当然前提是要认同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支持与安全感。还有,要允许他们有一两周的心理适应期,给他们心理缓冲的时间与情绪发泄的出口。

  二是要尽量减少自己和孩子面对一些惨烈的场面,所谓不该听的,不该看的都要避免,因为这些东西会使人印象深刻,使人大脑在“闪回”时不断干扰心理,让人噩梦。

  三是在危机后改变孩子受刺激的环境,如杀伤案后校园设施要变动,免得“触景生情”。

  四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心理危机的出现,重视心理问题,要让人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要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指导,使人正确地应对危机。否则,这些心理危机的受害者有一天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把伤害带给社会与他人。

  五是,心理危机和人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有关,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的。所以如何指导转变认知是解决危机的一个关键。

  总的来说应该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放在漫漫人生里,都是微小的一瞬,如果能这样想许多事情都可以看开了。当然,如果处理不当,危机没有正确应对,也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本文来源:http://www.bjjpsf.com/xindetihui/145973/

推荐内容